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合理控制空调列车车厢内CO2浓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空调列车车厢内CO2浓度的组成,并对车厢内CO2浓度与新风量,新风能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即要满足乘客的舒适性要求,又要达到节能的目的,必须合理控制车厢内CO2的浓度,为今后列车空调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会议室内CO_2浓度控制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会议室CO2浓度的动态特性,采用PID控制方法,对会议室进行新风控制系统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PID控制系统能够很好地跟踪室内CO2浓度,合理的控制新风量,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相对于CAV空调系统来说,节能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满足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下,尽可能地减少新风量实现节能的目的,以CO2浓度和TVOC浓度作为控制指标,实现空调新风的随机控制。介绍了该控制系统的原理。实验证明了该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陈林  李震  吴良柏 《暖通空调》2007,37(12):85-90
针对一个独立新风、集中排风并带全热交换器能量回收的医院输液室空调系统,实验测试了空调系统的能耗,计算了全年节能潜力,并通过测量室内CO2浓度,研究了通风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程度。结果表明,该空调系统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同时可以节约能量,是医院建筑的理想空调系统。  相似文献   

5.
高峰立  侯亮 《建筑设计管理》2011,28(9):65-66,69
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空调节能新风控制器,并从硬件设计、软件设计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该控制器以CO2浓度为控制对象,将检测到的回风通道CO2浓度值与设定的标准值进行比较来调节新风阎开度,实现了按需新风控制,且控制器充分考虑了人体的舒适度要求。在保证室内空气品质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降低空调运行能耗,达到运行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CO2和TVOC浓度的空调新风随机控制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在满足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下,尽可能地减少新风量实现节能的目的,以CO2浓度和TVOC浓度作为控制指标,实现空调新风的随机控制.介绍了该控制系统的原理.实验证明了该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空调新风随机控制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工业场所,CO2浓度不仅代表了CO2本身作为污染物对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而且还能反映室内人员的状况.体现室内人员对新风的需求。利用CO2浓度可以方便地实现新风量的需求控制。参考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室内CO2浓度的允许值取为1000ppm。在控制系统中,传感器不断地将室内CO2浓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过A/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送入计算机与给定值比较,由此获得的偏差值经D/A转换器转换为电信号送入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此偏差信号,按照设定的控制规律输出电信号并驱动可逆电机转动,调节风门的开度,从而实现新风量的随机控制。新风阀与回风阀是联动的,以此保证空调系统的总送风量仍为设计值。采用传递函数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实验小室中,进行了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本控制系统能根据室内情况,在保证室内空气品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少空调系统的新风量,降低能耗,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结合酒店公寓的特点,介绍了舒适性空调新风系统设计要点,讨论了舒适性空调新风量取值问题,并对室内CO2浓度和甲醛浓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室内空气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成都某文化建筑空调冷热源和风、水系统中采用的节能手段,包括水环多联机空调系统、变流量二级泵系统、冷却塔风机变频、置换通风、新风比可调、室外新风"免费"供冷、排风热回收以及车库CO浓度智能控制。  相似文献   

10.
该大厦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对变风量空调系统新风供给的控制方式进行了分析。测试了大厦部分房间CO2浓度,比较了采用定送风温度与定回风温度两种控制方式的特点,讨论了吊顶回风、空调系统运行能耗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变风量空调系统新风量控制中,传统的控制策略不能兼顾既满足多房间室内空气质量又充分减少新风负荷的要求。针对多房间CO2浓度的控制要求,提出了一种通过在线预测稳态时房间CO2浓度控制新风量的方法。通过实时预测各个空调房间稳态时的CO2浓度,选择CO2浓度最高的房间作为检测房间,控制其CO2浓度为设定值,其他房间的CO2浓度都小于设定值。给出了其理论依据和在线稳态预测的步骤。与新风比修正新风量控制方法的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多房间CO2浓度满足要求的基础上有效减少了新风负荷。  相似文献   

12.
采用清华大学研制的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T,应用正交模拟实验计算方法,针对办公写字楼建筑型式及空调系统,综合分析该类建筑最优节能设计方案及空调系统的年累计耗冷量、年平均COP、小时用燃气量、燃气的“一次能”消耗量、以及由于消耗大量的“一次能”而向都市大气环境排放的温室气体(CO2、SOx、NOx),以实现对该类建筑最佳节能设计型式、空调系统能量消耗和环境影响的综合分析与评价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酒店旧厨房空调换气系统的设计方法存在问题,而导致换气次数高、热能消耗过大。根据不同换气次数条件下污染物浓度分布特点和酒店厨房自身的运作特点,对送风方式、送风位置和排风系统配置做了改进。以组合风幕送风方式将室外新风直接送到炉灶周围和厨师呼吸区污染物浓度超标部位,高效率地满足煤气燃烧需氧量要求、快速稀释超标部位污染物浓度;利用风幕的空气动力控制污染物溢出,减少残留率;采用主、副送排风系统,在煤气用量高峰段和非高峰段分开使用。改进后测试结果表明:换气次数30次/h时厨师呼吸区CO、CO2浓度不超标,残留率减少16%,炉子燃烧状况良好,系统节能显著,运行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4.
酒店能耗分析与节能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空调系统采用风机盘管 新风系统的某酒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能耗分析,探讨了酒店节能的途径.在室内相同初始CO2体积分数、CO2污染源及排风量下,对不同新风量下的室内CO2体积分数分布进行了比较.室内CO2体积分数分布与新风量关系不大,片面增大新风量不但会增加能耗,而且对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5.
室内外空气中CO浓度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CO为示踪气体,通过对上海市某些街道的环境空气受机动车废气污染的程度和有关影响因素进行的监测和分析,给出院 街道中交通废气中CO的浓度分布特征和室内外浓度变化的量化关系,并讨论了待区CO浓度的变化对自然通风房间和空调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将集中式空调系统生命周期划分为生产、运输安装、运行、拆除及回收4个阶段,并建立了集中式空调系统生命周期各阶段及总的CO2排放量核算模型,提出了以集中式空调系统每年单位制冷量的CO2排放量作为不同类型集中式空调系统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对比指标的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对比3种集中式空调系统生命周期CO2排放情况,并分析空调系统使用寿命对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根据会议室内CO2浓度的动态特性,分别采用定风量、常规PID控制和模糊PI控制等三种方法,对会议室内进行新风控制系统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CAV空调系统不随室内CO2浓度变化而实时改变新风量,不利于在控制室内空气品质的前提下节省新风能耗;PID控制能消除稳态误差,但超调大,过渡时间长,在工况变化较小的情况下,能满足一定的控制要求;对于对象延迟、工况变化较大的场合,模糊PI控制方法能够很好地跟踪室内CO2浓度,合理地控制新风量,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综合控制效果比CAV空调系统和PID都好.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了解某图书馆阅览室金属微孔顶板辐射空调系统的能耗及室内空气品质情况,通过对该空调控制系统终端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得出该空调系统冬、夏工况下的空调运行负荷及阅览室CO_2浓度,并进行了计算与经济分析。结果表明,该空调系统实际运行相对传统空调系统节能,投资回收期为9年。测试发现阅览室空气品质没有达到设计标准,CO_2浓度总体基本维持在720ppm~860ppm之间,分析是新风量不足所导致,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实测了湖南省衡阳市某商业中心一台空调风柜的风系统内的空气品质及风口正下方呼吸区的室内空气品质,分析了空调系统风管内气溶胶微粒的沉积取样数据、风管内及室内外相关参数(TVOC、CO2、粉尘浓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地方政府再次 发出办公场所夏季制冷温度设置不低于26 ℃ 的通知。为探究不同设定温度模式对健康的影 响,本文以26 ℃为界限,对郑州市和焦作市设 定温度≥26 ℃(实验组)和<26 ℃(对照组)的 分体式空调办公建筑进行现场调研,测量了室 内外热环境参数、受试者皮肤温度、室内空气污 染物浓度,并调查了受试者的空气质量满意度 和空调使用行为状况。研究发现:相比于低设定 温度模式,高设定温度模式下受试者对空调的依赖程度更低、暴露的空调环境温度更高、时间更短,对偏热环境的体温调节能力更强。夏季两 市办公建筑主要室内空气污染物为CO2和甲醛。高设定温度模式下的室内CO2和甲醛浓度以及甲 醛致癌风险均显著小于低设定温度模式,而不同设定温度模式受试者的室内空气质量满意度无 显著差异。长期处于低设定温度模式下,会降低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有效感知。从健康和节能 的角度出发,应继续加强“办公场所夏季制冷温度设置不低于26 ℃”的政策引导。研究结果可为 夏季分体式空调办公建筑的节能政策推行和室内环境健康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