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IP、ATM和MPLS设计策略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组交换技术在下一代网络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本文对目前和的主要分组交换技术IP、ATM和MPLS的设计目标、背景、特点进行了分析描述,重点分析ATM和MPLS技术支持综合业务、提供可靠服务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前,各种业务都在向IP化方向发展,新型业务也建立在IP基础上。IP化业务具有突发性和大量性等特点,基于电路交换的传统传送网的刚性管道不能很好地适应分组业务的传送需求。为此,建设一个高效传送分组业务和具有运营级服务质量的宽带城域传送网络成为各运营商的发展重点。分组传送网(PTN)技术由此应运而生。文章结合目前城域传送网的现状,说明了PTN技术的优势和引入PTN技术的原则。分析了PTN在城域传送网中分层结构、网络模型和组网方式以及PTN技术在城域传送网络中的应用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通信技术日新月异,伴随着用户对文字、图像、语音等多媒体信息需求的增加,现代通信网络业务需逐步向IP网络化发展,导致承载传送网络也要向IP网络化方向演进,即出现了分组传送网PTN.在PTN网络中采用伪线(PW)、隧道(TUNNEL)、OAM等技术进行业务的区分,在PTN网络中一般采用PW伪线双归保护配置,提高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达到用户对承载传送网络的感知.  相似文献   

4.
基于MPLS技术的网络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是一种根据“带路由信息”的标记进行分组交换的新型网络通信技术,结合了交换技术和路由技术的诸多特点.网络仿真在今天的通信与网络领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阐述了网络仿真的使用规范,简单地介绍了MPLS,在这些基础之上讨论了基于MPLS技术的网络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5.
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技术是当今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多个标准化组织从不同角度制定了关于IP网络多媒体通信的标准。了解主流多媒体通信协议的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对于我们的工作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分析了分组交换网络上现有的主流多媒体通信协议(H.323和SIP)的结构、组成及各自的特点;并在它们的编码、信令、应用领域、补充业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结合当前网络的发展趋势,展望了多媒体通信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现有网络需要同时支持电路和分组业务,使用1个交换平面同时转发2种业务有利于设备的共享和网络的融合. 针对该需求,在Clos交换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电路与分组的混合交换网络及调度机制. 在混合交换网络中,调度机制为电路业务分配专用通路,同时利用剩余带宽为分组业务提供尽力而为的转发服务. 仿真结果表明,混合交换可以满足电路业务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并可以为分组业务提供较高的吞吐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网络IP电话协议,以及IP电话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并实现了一个基于H.323协议的IP语音通信系统.该系统实现了信号呼叫、信道控制、语音的编解码处理以及信息和数据流的网络传输.系统在局域网环境下运行,并可以与Microsoft NetMeeting互联通信.  相似文献   

8.
基于MPLS移动IP自适应快速切换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提出了基于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的端到端自适应移动IP(MIP)快速切换技术,旨在提高基于MPLS移动IP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基于运营网络的层次化结构,通过在标记交换路由器(LSR)中添加与更新移动节点(MN)列表,以分布实施的方式动态优化区域外地代理(RFA)的部署. 理论分析表明,该技术具有对上层应用和底层网络服务透明、节省开销、部署灵活、向后兼容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光路交换的、IP业务在WDM上运行的网络体系结构,使用了现有较成熟的、基于光路交换的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满足了IP业务的迅速发展对物理层传输带宽的要求。讨论了该体系结构的网络参考模型,并对其关键技术如光数据流/光路交换、光帧结构以及IP over WDM的传输机制等作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多协议标记交换 ( MPL S)是目前各大运营网络核心技术 ,MPL S VPN亦将成为构建 VPN网络的主流技术 ,对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及研究 ,同时简要介绍了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在中国铁通 IP骨干网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全网负载均衡以减小网络拥塞,针对业务持续时间已知的特点,依据链路的剩余生存期和未来拥塞度设置链路权值,提出基于区分权重的持续时间已知的业务流疏导与选路算法(DWG-HTA).设计了DWG-HTA算法流程,提出IP/WDM网络中动态业务流疏导问题的整数线性规划ILP模型.仿真结果表明,DWG-HTA算法比典型选路算法最多降低网络阻塞率达24%,并验证了其负载均衡的有效性.针对小型网络拓扑和预先规划业务情况,给出了DWG-HTA算法与ILP模型的阻塞率对比和DWG-HTA算法的性能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2.
新一代互联网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架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分析目前互联网服务质量体系结构研究状况的基础上,借鉴ITU-T分组网络的通用QoS体系结构框架,提出了一种可提供差异性服务的服务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架构及服务质量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实施互联网的服务质量控制和管理,可达到对用户业务的不同服务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13.
An approach to traffic engineering that uses differentiated services(DS) and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 to provide quantitative network quality of service(QoS) guarantees over an IP network was proposed.The traffic associated with assured forwarding (AF) Per-Hop behavior(PHB) in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enabled IP network was modeled.Furthermore,the effect of such traffic on network resources with the objective of developing efficient traffic engineering methodologies was analzed and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 relating to traffic engineering in DS newtwokrs with an MPLS core was formultate.The service received by TCP and UDP flows when they share either a link or a MPLS traffic trunk was also compared and found that in order to benefit from traffic engineering,MPLS trunks should be implemented end-end (first router to last router).if some part of the network is MPLS trunk0unaware,the benefits are reduced or eliminated.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目前网络互连中的最新技术——“多协议标记交换”的特点,并从数据包转发速度、路由技术、业务量管理、服务质量等性能方面与现有IP网络进行了比较,给出了异步传递模式骨干网上采用多协议标记交换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IP over WDM网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波分复用网络上运行因特网协议的有关研究作了综述。采用光路交换的波分复用网络,侧重于设计的三个方面:第一是虚拓扑设计,包括保护设计和重构算法;第二是业务量疏导算法,单个光波长能提供巨大的带宽,而业务的传输速率通常低得多,则需要将低速业务适当地并入波长,称为业务量疏导,以获得良好的网络性能并降低成本;第三是网络抗毁。最后,对进一步的研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针对支持多业务的光突发交换网,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波长的带宽管理策略。给出了用于带宽管理的3个波长分配方案。静态分配方案基于各业务类的权重来分配波长;动态分配方案则根据加权流量来分配波长;优化分配方案基于流量预测器和动态优化算法,使网络的加权吞吐量接近最大化。仿真分析3个分配方案的性能,以加权丢包率作为性能指标,结果表明优化分配方案的性能最佳。从网络运营商的角度来说,优化分配方案可以使网络的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IPTV作为新型的电信增值业务,基于IP网络可向用户提供电视直播、点播以及多种互动服务.介绍了目前IPTV业务运行的关键问题,对IPTV技术标准现状、承载网QoS要求、组播实施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近期IPTV业务接入组网部署和组播实施策略,给出了后期优化方案,并指出了IPTV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基于QoS的宽带无线接入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将提供对多媒体业务(视频、音频和数据)的支持,因此必须能够提供服务质量的保证。由于移动网中蜂窝半径的持续变小和用户的移动性,使移动网提供服务质量保证更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在微蜂窝宽带移动系统中提供较高服务质量的接入控制方法,该方法将接入控制和服务质量保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基于轮询的总线式ATM接入网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总线结构,采用轮询方式的ATM接入网方案,进行了该方案的性能研究,并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了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该ATM接入网能满足ATM接入基本要求,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MPLS是IP与ATM相融合,用于解决传统因特网QoS问题的技术方案;而将用户业务流分类、映射为转发等价类FEC则是MPLS能提供QoS保证的前提。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观察的业务流至FEC映射及FEC至标签绑定的方法,用于支持无法进行显式中申请的非连接型业务,并用实际的因特网数据进行了性能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