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照明科学中的新进展——眼睛的非视觉效应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司辰视觉是近年来科学家们新发现的人的眼睛内专门用于管理时间感觉的感光细胞产生的一种非视觉效应,光线刺激这些细胞后引起褪黑色素的分泌,从而起到协调和控制人们在不同时段中的活动节律和强度。文中说明了这种感觉细胞的光谱灵敏度曲线,指出它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治疗和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量研究显示光的非视觉效应对人体生理健康有着相当大的影响。然而,由于光的非视觉效应在生理响应机制、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和标准上都与传统的视觉效应不同,目前既有的计算机光模拟软件并不适用于非视觉效应模拟评估。在总结目前国内外非视觉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团队尝试探索开发一种适合建筑设计人员的天然光非视觉计算机模拟工作流,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一款基于Rhino+GH平台上的非视觉评价工具,应用验证研究显示该工作流能够利用既有的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CAAD)和光模拟软件,通过简单的编程就可以便捷的评价天然光环境中的非视觉效应。  相似文献   

3.
特征提取是模式识别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首先利用Itti视觉显著性分析算法,提取视觉对输入图像的感兴趣部分,从而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复杂背景等因素的影响;然后通过视觉信息处理模型HMAX模型对该感兴趣图像通过分层处理提取特征向量,得到了具有尺度不变性、平移不变性、旋转不变性的特征向量,解决了模式识别、尤其是人脸识别中的一个重要难题.在Caltech101中faces库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TOF相机三维信息可视化中的突变、拉伸、毛刺等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仿人视觉映射的TOF相机三维数据信息可视化效果改善处理方法.方法首先研究分析了TOF三维相机和人类视觉系统感知原理,探寻突变、拉伸和毛刺现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TOF三维信息的锥形区域显示映射为人类视觉系统平行光模式的视觉映射模型,通过该映射处理达到逼近人类视觉的效果.该算法对多个不同场景进行了实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解决了三维显示中的变形和异常问题,有效改善了三维视觉可视化效果,并保持了三维目标的良好空间连续性.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视觉是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领域,其研究目的一是提供人类视觉的计算模型,二是利用计算机来设计与发展某种真实适度的视觉系统。介绍几种工业上常用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并对其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照明的非视觉生物效应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2年,人眼第三类感光细胞的发现,其对人体生理节律及生物效应的影响,使得人们重新审视和思考照明质量的定义。本文从介绍第三类感光细胞出发,定义照明的生物效应C/P值,计算并比较传统光源及LED的S/P值与C/P值,讨论照明的非视觉生物效应对照明质量评估和LED实际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大部分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自动化生产线用工件固定方式进行加工作业,严重制约工业机器人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范围.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双视觉引导的工业机器人立体定位技术.通过双视觉系统各自识别工装参考目标点的三维坐标和角度姿态,建立在相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利用多参考孔位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最优解,通过双目视觉的标定参数和定位换算算法,计算出目标点在工业机器人工件坐标系下的立体位置和姿态,引导工业机器人对工件的精确立体定位,最终实现机器人的各种加工作业.结果表明,双机器视觉能够精确引导机器人实现立体定位功能,误差小于0.5 mm,满足工业生产的一般性需求且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8.
使用光剂量评价照明的非视觉生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照明非视觉生物效应关系到人体生理节律及生物效应,成为当前健康照明的研究重点,如何正确评价和测试照明光环境的非视觉生物效应是其中的难点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现行的基于传统光度学理论的光度学测试评价生物效应的不足,提出采用光剂量来定量评价照明的非视觉生物效应,并给出测试方案.  相似文献   

9.
三维形貌测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实现对自由曲面三维形貌的快速高精度测量,文中提出基于激光扫描的视觉测量方法及结构.该方案结构简单,测量速度快,实现了完全自动化.在汽车制造、航天、模具等重要行业中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视觉跟踪问题是当前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在视觉跟踪中常用的方法有光流法和背景图像差分法,但光流法不能适用于复杂的环境下,计算量大,用时长,且实时性不高.背景图像差分法只适用于静态背景下的运动物体.基于上述的不足,本文提出基于背景图像差分法和光流场相结合的视觉跟踪新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观念认为柱状细胞只是在暗视觉条件下起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即使在亮度水平很高的条件下,柱状细胞对视觉功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该文阐述了其对周边视觉,眩光感受,运动感受等方面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在实际照明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视觉感知的活动过程中,眼睛和大脑四处浏览环境中与基于视觉秩序和意义的生理需求相关的视觉刺激。人类的视觉感知系统中的一部分包含一个动态的自我组织的倾向,使得眼睛在面对视觉超负荷的情况时,可以保持均衡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机器人视觉伺服技术进行了综述性的介绍,介绍了机器人视觉伺服系统的概念及发展历程.从不同角度对机器人视觉控制系统进行分类,重点介绍了基于位置的视觉伺服系统和基于图像的视觉伺服系统.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图像的特性,提出了1种视觉单词集成学习方法.该方法建立在3种初始映射方法的基础上,并充分利用图像的矩、纹理直方图、图像傅里叶描述子等图像视觉特征来分类图像语义.相对于3种初始映射方法,采用Boosting集成学习方法生成的视觉单词集合在图像语义分类上比单独使用任意1种映射方法生成的视觉单词集合有明显的提高.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视觉单词Boosting集成学习方法在图像语义区分性和描述能力方面是有效的,能充分反映人对图像内容的理解,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汽车风挡玻璃涂胶工艺及现存安装方法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折弯检索视觉功能的车体空间位置信息的获取方法.利用三维视觉系统,对车体窗框的边缘进行检测定位,并计算出车体在总装线上的位置偏差.本案例提供了总装车体流水线中机器人自动安装风挡玻璃的解决方案和实施指导.  相似文献   

16.
基于视觉的车辆检测技术应用于智能车辆,能够为人们行车安全提供技术保障,有着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本文首先回顾了基于视觉的智能车辆的研究历史,介绍了世界主要国家的智能车辆研究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然后,本文对当前车辆辅助驾驶系统中的基于视觉的车辆检测技术进行了总结,着重分析了基于视觉车辆检测技术存在的难点,最后结合这些技术难点给出了基于视觉车辆检测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照明》2011,(11):98-99
人对外界信息的获得有80%以上来自视觉.所以影响照明健康的重要机制之一来源于视觉通道。人类经过长期的进化,也形成了与之对应的接受光感受光的系统。光线穿过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到达视网膜,然后被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接收,转换成电信号传递到大脑的视皮层,最后在大脑内转换成视觉信号。  相似文献   

18.
随着深度学习方法被不断应用于图像处理相关工作,图像相关的智能交互技术也获得了快速发展。面向智能交互的视觉问答技术通过向图像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以收集图像信息,最终达到丰富图像理解的目的。通过对近年来视觉问答相关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与对比,建设性地将视觉问答方法按照模型结构划分为基本模型、注意力机制模型、模块化模型、基于外部知识库的模型4种类型。同时,还从3个方面针对视觉问答中的视觉和语义信息处理以及未来的视觉推理研究指出了一些方向。  相似文献   

19.
昼夜节律生理机制最新国际研究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昼夜节律生理机制的最新研究动态。以昼夜节律生理机制为切入点,针对影响昼夜节律的不同因素进行了综合论述。特别在昼夜节律与光照刺激的相互关系方面,分别对光照刺激强度、时刻、非视觉通路的作用光谱与昼夜节律相位的关系进行了深入阐述。此外,还探讨了自然光季节变动以及极地地区季节变动与昼夜节律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介绍泛素化修饰酶FBXL21在细胞昼夜节律中的作用,总结了关于分子层面昼夜节律研究的国际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机器视觉在啤酒空瓶检测系统中的应用为例,介绍了基于PC的机器视觉系统的组成,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特性和设计、选型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