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查明准噶尔盆地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发育于不同沉积微相的岩性相对储集性能的控制作用.通过岩心精细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录井、物性等资料分析,结合研究区沉积背景和构造环境,在强调沉积微相与岩性配置的基础上,划分了扇三角洲不同沉积微相环境中发育的主要岩性相,指出了不同岩性相的物性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水下河道砂砾岩相、河口坝-远砂坝砂岩相是最为有利的储集岩相;辫状河道砂砾岩相、水下主河道砾岩相、水下河道末端砂岩相、水上泥石流砾岩相为较有利的储集岩相;水下泥石流砂砾岩相、前扇三角洲粉砂岩相可作为增储的储集岩相;水下河道间砂泥岩相、平原河道间砂泥岩相、前扇三角洲泥岩相几乎不具备储集性能.最后在沉积相-岩性相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有利储层发育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火山岩岩性识别是岩相划分、储层综合评价与预测、井网部署、开发方案编制的基础.火山岩类型多,其岩性与岩石成分、结构、构造和成因有关,识别难度大.岩石力学参数中蕴藏着丰富的岩性表征信息,从多个方面提供了火山岩岩性识别的资料.以准噶尔盆地六九区石炭系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在对工区内40块岩样进行岩石力学参数实验的基础上,优选出对火山岩岩性响应较为敏感的泊松比、杨氏模量、体积模量3个岩石力学参数,制作了岩性识别图版.同时,给出了利用测井资料计算泊松比、杨氏模量、体积模量的模型,进而实现了对研究区内火山岩岩性的逐点识别.识别结果表明,该法能够较准确地时火山岩岩性进行识别,识别率完全能够满足现场储层评价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火成岩岩性、岩相研究为核心,运用大量岩心、岩屑以及测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将沙三段火成岩分为火山岩、侵入岩和沉火山碎屑岩3大类;将岩相划分为火山通道相、爆发相、溢流相、侵出相、火山沉积相和侵入相6种类型。根据岩性/岩相—含油气性关系的统计,砾/粒间孔、裂缝较发育的粗面岩、玄武质/粗面质角砾凝灰岩、沉火山角砾岩、凝灰质砂岩、辉绿岩多为有利储层,火山通道相火山颈亚相、爆发相火山碎屑流亚相、侵出相、火山沉积相以及侵入相边缘亚相多发育有利储层。提出距驾掌寺断裂约3 km范围内的有利储层为本区火成岩最有利勘探区。"近油源、靠断裂,寻找有利岩性岩相带"是本区油气勘探部署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七区砂砾岩油藏岩性多样,隔夹层发育,常规取心识别方法成本高,在非取心段识别精度低,导致储层划分困难.为实现岩性的快速准确识别,根据地质资料将研究区内岩性划分为泥岩、粗砂岩、中-细砂岩、粗砾岩、中-细砾岩和煤层6种.基于敏感性分析,优选测井参数提取主成分,建立岩性识别图版,识别准确率达81.37%.针对不均衡样本导致的少数类识别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k均值聚类人工少数类过采样(k-means 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 KMSMOTE)与随机森林结合的智能岩性识别模型,通过对少数类样本过采样提升识别精度,该模型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2.94%.将图版法和KMSMOTE-随机森林应用于邻井进行岩性识别并对比分析结果发现,KMSMOTE-随机森林识别准确率为95.71%,优于图版法的82.91%.同时,对各类岩性的识别准确率均高于传统的随机森林模型,证明KMSMOTE和随机森林结合的智能岩性识别模型在不均衡岩性样本识别问题上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泛化能力强,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地层岩性.研究结果为不均衡岩性样本识别提供了...  相似文献   

5.
在区域构造背景和火山活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岩芯观察和薄片鉴定,综合利用测井、地震和重磁等资料,研究认为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布达特群的岩相类型及分布规律与火山作用密切相关,其岩石类型以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岩相的分布受中心式火山喷发的控制,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和碎屑岩围绕火山口呈环带状分布,将其岩相划分为3种亚相和6种微相,建立了贝尔凹陷布达特群岩相分布模式,并结合该区勘探开发的现状,探讨了不同岩相对油气储层发育程度的影响,发现火山沉积相带是有利的储层发育带.对预测盆地内其他次级断陷的有利潜山储层分布区,开拓勘探新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物性、测录井资料分析、地震解释等技术手段,对准噶尔盆地东部北三台凸起地区石炭系火成岩的岩相分布特征、储层特征、主控因素进行研究,认为石炭纪的长期风化淋滤过程是储层形成的关键,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必要条件,凸起高度、斜坡坡度决定了淋滤作用的强弱;海西期后形成的走滑断裂,控制着储层中后期构造裂缝的发育.研究结果表明:1)石炭系火成岩发育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主要包括安山岩、玄武岩、中基性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发育火山通道相、爆发相、溢流相和火山沉积相;2)储集空间可划分为三大类,其中次生溶孔和裂缝占主导地位,整体为中低孔—特低渗储层;3)火成岩储层的储集性能受岩性岩相、不整合及断裂影响,不整合为主控因素,储层整体为风化壳型储层,淋滤时长及古地貌决定了淋滤有利地带;岩性、岩相影响了储层原生孔隙的发育程度和储层后期改造程度;早期断裂改变了火山喷发方式,间接影响了岩相的展布特征,晚期断裂控制裂缝的发育情况,改善了储层的渗流能力.综合各个控制因素,认为北三台凸起西南地区长缓坡地带火山活动频繁,风化淋滤强烈,后期走滑断裂发育,是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7.
以岩性、物性、毛管压力等基础资料为基础,结合地震、测井等资料,对克拉美丽山前地区石炭系火山岩进行了岩性与岩相的分类研究。将研究区火山岩划分为3类,并划分出了4相8亚相;建立了2个火山岩岩相模式,确定了火山岩岩相的剖面分布和平面分布特征,建立了研究区独特的"爆发—平静—爆发"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8.
火成岩岩相决定了火成岩体中原生孔隙的发育规律,影响着后期的构造形变、断裂破碎对火成岩储层的改善程度,是影响储层性质的基本因素之一。通过研究明确了济阳坳陷火成岩不同岩相的识别特征,建立了岩相分布模式,包括侵入相及相关变质相模式、火山碎屑锥相模式及溢流玄武岩火山相相模式三种类型,为火成岩储层的综合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研究阿尔巴尼亚P区块混积岩储层特征,采用张雄华对混积岩的分类方法,对P区块储层发育的混积岩岩石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利用铸体薄片、全岩分析、核磁共振及孔隙度等资料,对该区混积岩储层进行了综合分析。该区储层岩性复杂,岩石类型主要为砂岩类,岩石矿物成分包括陆源碎屑、碳酸盐及黏土矿物。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孔渗相关性一般。碳酸盐含量和沉积相类型是该区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压实作用对储层孔隙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徐家围子地区深层致密砂砾岩储层岩性成分复杂、储层物性差、分选性差、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给求取储层饱和度参数带来困难.为求取致密砂砾岩储层的含气饱和度,建立孔隙结构复杂的致密砂砾岩储层的导电模型.利用等效岩石元素理论,描述岩石孔隙中孔腔和吼道比对岩石导电性的影响,并引入孔隙曲折度阐述岩石孔隙弯曲程度对岩石导电性的影响;利用串并联导电理论,建立研究区基于孔隙曲折度与等效岩石元素理论的致密砂砾岩储层导电模型.利用徐家围子地区深层致密砂砾岩储层岩电实验数据分析模型精度.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的岩样电阻率值与实验测量值平均相对误差为6.2%,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致密砂砾岩储层的导电规律.利用建立的模型及确定的模型参数值对研究区2口试油井进行实际资料处理,2口井含气饱和度大于60%,表明该模型适用于徐家围子地区深层致密砂砾岩储层评价.  相似文献   

11.
复杂岩性油藏作为目前油田开发中十分重要的油藏类型之一,其精细描述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为了给有效开发和调整部署提供依据,系统梳理了目前复杂岩性油藏精细描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发展方向,并总结复杂岩性油藏研究进展。从国内复杂岩性油藏精细描述研究现状入手,总结了该项研究存在的6项主要问题,主要包括岩性岩相识别与分类、储层地质成因分析难度大、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具有特殊性、裂缝表征难度很大、测井精细二次解释精度低、地质建模井间储层预测准确率低等。基于文献调研和综述,结合科研实践,认为复杂岩性油藏精细描述核心内容包括岩性岩相识别与分类、储层地质成因机制分析、储集空间识别和描述、储层物性精细测井解释和储层地质建模等5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该项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微观孔隙结构表征、储层裂缝表征、储层综合定量评价和流体识别等。  相似文献   

12.
新沟油田新下Ⅱ油组取心资料显示,储集层主要为泥质白云岩薄互层,具自生自储特点以及岩性复杂和薄互层等特征,给有效储集层划分和流体识别带来极大困难。利用岩心刻度测井模型交会图技术、多元统计分析法和岩石体积模型的最优化求解等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多参数雷达图与交会图岩相识别方法、多矿物最优解与交会图致密油储集层脆性矿物计算方法,在该地区岩性识别效果较好。致密油储集层孔隙度计算方法,复杂岩性双侧向计算微裂缝渗透性、含油饱和度、TOC含量计算方法,能较好地满足新沟油田致密油储集层评价需求。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introduces horizon control, seismic control, logging control and facies control methods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east squares fitting of logging curves, seismic inversion and facies-controlled techniques. Based on the microgeology and thin section analyses, the lithology, lithofacies and periods of the Permian igneous rock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seismic inversion and facies-controlled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fi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gneous rocks and the 3D velocity volume. The least squares fitting of the logging curves overcome the problem that the work area is short of density logging data. Through analysis of thin sections, the lithofaci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eruption airfall subfacies, eruption pyroclastic flow subfacies and eruption facies.  相似文献   

14.
喀拉扎背斜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发育侏罗系油砂。在喀拉扎背斜侏罗系头屯河组首次发现6个油砂露头点,并实施地质调查井1口(喀油砂1井),揭示油砂储层累计厚度超过30 m。通过钻井岩芯编录、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铸体薄片观察和测井等方法,对油砂储层的沉积环境、岩性、物性和储集空间类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砂储层位于中侏罗统头屯河组,主要包括中细砂岩油砂储层和粗砂—细砾岩油砂储层;中细砂岩油砂储层为厚层沉积岩储层,沉积相属于曲流河相河床亚相的边滩沉积微相,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孔隙度和渗透率为中—高孔、高渗范畴;粗砂—细砾岩油砂储层为特厚层沉积岩储层,沉积相属于曲流河相河床亚相的河床滞留沉积微相,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孔隙度和渗透率为中孔、中渗范畴。总之,喀拉扎背斜侏罗系头屯河组储层有利于油砂的富集与储存,是准噶尔盆地油砂资源新的潜力区。  相似文献   

15.
以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东翼石炭系火山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测井、录井、钻井、试油、岩芯、岩屑、薄片等资料,分析研究区火山岩储层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储层主控因素进行定量评价;选用油气累积产量作为母因素,与油气累积产量相关性较高的主控因素作为子因素,衡量火山岩储层质量。结果表明:影响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包括岩性和岩相类型、裂缝发育程度以及风化淋滤作用;通过对各评价参数权重系数计算,风化淋滤作用权重系数最大,为0.271,其次为裂缝密度,权重系数为0.261,最后是岩相和岩性类型,权重系数分别为0.247、0.222;根据储层综合评价指标(IREI)结果,将IREI≥0.6定为Ⅰ类储层,0.3≤IREI<0.6定为Ⅱ类储层。运用该储层定量评价标准对单井储层进行综合评价验证,结果与实际油气累积产量吻合率高达90%;单井储层定量评价分类结果与实际油气累积产量及研究区有利储层平面分布预测吻合度较高,评价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6.
根据岩石相、地震剖面相、测井相特征并结合岩石薄片等资料,对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西地区下白垩统南屯组内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研究区南屯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识别出了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三类亚相和平原分流河道、平原分流河道间、前缘水下主河道微相等11类微相,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贝尔凹陷贝西地区南屯组的扇三角洲沉积模式,对优势储集体的预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测井岩性识别是油藏描述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测井资料划分岩性,建立岩性剖面是一个涉及参数较多.工作量较大的过程。利用灰色系统聚类法来定量识别岩性是一种简便易用的识别岩性的方法。在此以准噶尔盆地腹部区块早期油藏描述为例,论述了测井响应的灰色特性,通过对测井响应的灰色聚类分析,利用计算机处理得出预测岩性剖面,与取芯岩性剖面对比,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传统沉积微相的识别,主要是依据沉积特征、测井曲线相模式等资料进行逐井逐段地识别与划分.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二区中西部八道湾组稠油油藏,应用沉积微相-岩石相综合分析方法,根据储层特征,识别并划分洪积扇扇中沉积相类型,在岩石相定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砾岩稠油油藏沉积微相的精细定量划分,表征了砾岩油藏沉积微相砂体之间在岩性、物性上的差异,并进一步总结了洪积扇扇中的沉积模式,研究了沉积微相-岩石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建立了不同类型沉积微相-岩石相储层地质知识库,认为扇中辫状河道粗砂岩相及辫状河道细砂岩相为主要的含油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19.
东营凹陷八面河断裂带沙河街组具备形成岩性、构造-岩性等隐蔽性圈闭的有利条件,如何有效地识别这些圈闭是该区增储上产的关键。利用全三维解释、优势分频相位,结合三维可视化识别"三小"构造;开展储层标定、二维模型正演分析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在沉积古地貌分析基础上,结合频谱成像、地震属性、地震反演成果,识别河道砂、滩坝砂岩性油藏,发现一批岩性、岩性-构造圈闭,扩大了八面河地区含油范围。钻井证实该技术流程适应该区隐蔽性圈闭识别。  相似文献   

20.
火山岩储层的储集性能、储集潜力及储集层分布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赖于储集空间的岩性和岩相以及储集空间的特征。岩性主要为玄武岩、火山碎屑岩、安山岩和流纹岩 ;岩相一般分为溢流相、爆发相和火山沉积相 ;储集空间主要是孔隙和裂缝。文章重点阐述了流纹岩和安山岩两种储层的测井特征和孔隙特征 ,并通过研究火山岩和烃源岩的迭置关系来预测火山岩储层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