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Planning》2013,(23)
中国传统艺术博大精深,表达了一种民族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东方艺术风格。传统民间美术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民族化创新的创作素材。民间美术造型观念给包装插画艺术以灵感和创意,丰富了包装插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为包装插画艺术民族化创新拓展了思路。包装插画设计者应站在时代的高度,学习姐妹艺术的先进技术与设计理念,取长补短,既重视民族特征,又追随时尚潮流,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2.
付尧 《现代装饰》2015,(4):157-158
剪纸动画是动画艺术和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结合的产物,是将剪纸艺术的造型特点与动画艺术的科学技术原理相结合的艺术作品。剪纸动画与数字媒体技术的结合,是剪纸动画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科技条件下的发展。本文论述剪纸动画在数字媒体技术中的运用,是在研究剪纸动画的艺术特点和数字媒体中应用剪纸动画的可行性基础上分析剪纸动画在数字媒体技术中的具体应用。民族动画的发展是中国动画振兴的基础,剪纸动画是民间剪纸艺术和动画的结合,是中国民族动画的重要的样式。将剪纸动画运用于数字媒体技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8)
数字媒体艺术是指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为技术基础的艺术形式。现阶段,数字媒体使传媒艺术形式由广播、电视、电影等产业向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等方向发展。目前,大众所普遍接受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艺术成为数字媒体艺术的代表形式。文章研究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发展对于传统艺术形式的美学突破,从审美的角度对新兴的数字媒体艺术和传统艺术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7)
该文通过分析传统手绘插画和现代CG插画的艺术特征,从作品创作过程、作品形式及作品情感传达三个层面对两者进行了比较性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意在使观者对两种插画形式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7)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媒体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也给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改变。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给现代设计艺术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和风格,促进其多样化形式的产生。研究数字媒体技术对现代设计艺术的影响,有助于根据现代设计艺术的需求更好地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同时促进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9)
伴随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也取得了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使信息传播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虚拟现实媒体、自媒体、广告、手机游戏、数字报纸、数字杂志、电子书等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其中,插画在各类新媒体平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作者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的艺术专业插画教学实践,希望能够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插画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在日式卡通和插画、欧美插画等各种插画艺术形式泛滥并且占据大部分市场的时代,我们迫切的需要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风格特色插画表现形式,在这样的场合下,中国风的古典水墨和现代数字插画的融合顺势而出,并以新形式的方式异军突起。然而,由于老牌的绘画势力像日本、韩国的东方插画形式,像欧洲和美国夸张的插画表现,占领市场时间过长,形成垄断地位,导致市场对它们的依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5)
大学艺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博大精深、形式多样,是很好的大学艺术教育题材。笔者着重分析了开展民间艺术教育对培养大学生民族情感的相关价值与意义,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大学民间艺术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7)
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映,作为我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领域,从古到今都为老百姓所喜爱,并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风格。国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在国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入学生所熟悉的民间艺术,让学生根据国画的审美意象对民间艺术进行定位,不但使学生通过探索中国民间艺术而引发对绘画艺术的兴趣,而且培养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对国画创作进行创新。文章着重研究国画教学中民间艺术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再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艺术设计在新世纪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更多地注意到对传统文化、民族艺术、民间艺术等的传承与再开发,而归结到一句话,即是如何真正做到有中国特色。因而,本文基于这一点,对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如何对传统文化、民族艺术、民间艺术进行传承与再开发做初步讨论,期望对环境艺术设计有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7)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日渐完善的CG技术让数字电脑绘画日益普及。延续了传统绘画精神的CG插画因为其效率高、表现力强和包容性广,迅速进入了商业插画市场,并且与其他种类的视觉艺术相互支持,开辟出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大批优秀画师加入其创作群体。在现代高职教育体系中,CG数字绘画俨然成为动画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日渐重要。在新兴的绘画手法面前,基础色彩绘画因其具有的基础性作用和艺术特点,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伴随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且因为数字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使数字媒体艺术成了表达展示设计最关键的一种方法。将数字媒体艺术运用在展示设计中,可以使展示设计的整体质量得以不断增强,使传播效果得到提升,进而实现艺术与数字技术的有效结合。本文主要对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促进数字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24)
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从当今各地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理念来看,保护和传承民间活态艺术的审美规律和艺术形式,探索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追寻传统文化遗产的生态之美,探究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特色,已成为一种文化趋势。文章从活态的含义及追寻活态之美的必要性、民间艺术课程实施的背景与理念、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等方面入手,阐述中国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在当今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价值潜在性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6)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数字媒体时代,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艺术创作形式,推动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并成功带动了人类的文化价值进步。本文针对计算机数字媒体艺术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同时也针对计算机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19)
扎染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扎染没落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的艺术形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只能在少数艺术家之间流传。这样的传播方式容易导致失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如何将这种民间艺术传承下去成为重中之重。我们要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民间艺术,以纤维艺术的形式,使传统扎染成为一种跟随现代艺术潮流的民间艺术。这样既保留了古老的工艺精髓,又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11)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无处不渗透着传统艺术的光辉,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民间艺术一直以来都是民众创作、使用和欣赏的艺术形式,传统民间玩具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以其鲜明的娱乐性、趣味性和祈求性充实着百姓的生活。民间传统玩具是综合的艺术载体,其丰富的内容、绚丽多彩的形式、独特的构成原理及其所体现出的审美意义都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资源。  相似文献   

17.
正剪纸是我国最具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它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积淀,有着千年历史并世代相传。徐州剪纸作为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徐州地区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及审美价值。本文通过对徐州剪纸艺术特征的分析,以期为徐州剪纸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宝贵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民间艺术思维是在人们长期劳动中形成,以它独特的思维形式、民俗文化丰富包装设计,体现民族传承文化,滋润江西包装文化艺术情调。民间艺术思维经过漫长的人类思维的产生与发展,在生产劳动中,在与自然界反复接触中,逐渐产生的美感、美的创造和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思维在江西包装设计中充分体现和展现本土民俗文化,地方性特色。视觉艺术思维的产生与发展原始人类的思维中,或许并不存在当今人们认识中的艺术概念。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14)
插画是当代儿童读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插画除了具有使文字图像化而便于儿童接受的实用功能外,本身也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文章从儿童读物插画的艺术语言入手,以材料表现为依据,将其进行归类分析,并结合艺术实践探讨综合材料形式儿童插画创作,并对现阶段中国儿童出版物中插画的现状进行反思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4)
艺术教育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的艺术知识培养和熏陶,使之了解审美规律,激发创新意识,具备良好的审美修养,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是高校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文章就民间艺术素材创新大学生艺术教育实践进行探讨,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艺术教育改革提供了现实新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