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9)
当前我国非常注重科技创新并出台了相关科技创新政策,以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知识溢出效应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具有双向影响,产学研背景下应发挥知识溢出效应的积极影响,构建更加完善的科技创新政策,从而有效推进我国科技创新,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5)
在多项政策支持下,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实践中大放光彩。但是近年来的实践表明,我国西部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仍不甚完善,无法实现协同创新。到底什么原因阻碍西部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呢?为了探究其原因,本文以详实数据和相关案例为支撑,分析我国西部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现时困境,探究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及持续性的因素,并从政府、高校、企业等方面提出了维持产学研协同创新持续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的背景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创新,其构建和发展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建筑信息模型BIM产业联盟的建设和发展,顺应了传统建筑行业朝着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是产学研各主体协同创新共同推动建筑行业逐步迈入信息化、互联化、智慧化时代。本文对我国各省市(区)22家BIM联盟整体情况及发展主要特点进行了调研和梳理,重点总结分析了中国BIM发展联盟创新发展模式,通过对BIM产业联盟SWOT分析,提出加强联盟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7)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驱动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产学研协同创新在新的政策背景下,需加强政府对体制的引导作用,要从过去对合作主体层面及价值产出的关注转变到对生态圈协同模式的培养,从而实现产学研合作从1+1到1x1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2)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是国家科技创新投入的重要形式,并且越来越多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由产学研协同创新产生。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专利成果实施转化状况调查显示,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利于促进科技计划项目专利成果的许可、转让、产业化实施等,因此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执行中应该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高企业参与程度,同时发挥中介机构在产学研合作中的纽带作用,提高中介机构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引导更多金融资本投资于科技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中。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5)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和发展需要,高校日益重视发展和应用知识为社会服务,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的大学科技园由于具备产学研合作的良好平台基础,更便于开展科研、教学实习实践、科技成果转化及创新创业教育,因此,高校应以国家大学科技园平台建设为契机,通过完善、激发大学科技园四大平台功能,以校内外协同方式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对建设高水平大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4)
"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实施,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制造业亟需的从事研发、转化、生产、管理的人才予以保障。产学研协同创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适应了"中国制造2025"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要真正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还需要有相应的政策体系与保障机制为前提,只有注重产学研规划引领,打造产学研融合平台,推进应用型科研发展,将人才培养过程与应用型科研及成果转化过程有机融合,才能使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8)
高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位置举足轻重,然而,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且要面对多个因素的制约。因此,应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企业主体型的R&D经费投入机制,健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体系,完善风险投资体系以期解决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8)
当前,科学研究进入强调多方合作、协同创新的"大科学"时代,高校是科技文化创新的主要力量,应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立足协同合作,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开展问题驱动式的原创研究,开拓学科新方向,打造跨学科研究团队,培养创新型人才,从而推动高校科研的综合改革,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