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解决除氨不彻底,二次蒸汽使传热系数降低的问题,结合碳酸钾实际生产工艺,提出吹脱除氨工艺。在不同料液温度、真空度、吹脱气量等条件下做了吹脱除氨实验,得到了最佳操作条件。同时用Aspen Plus软件模拟计算离子交换法生产碳酸钾除氨工艺。通过对料液性质、物性方法、单元操作模块的确定,建立了实验模型。Aspen Plus模拟数据与实验数据相比较,得到实验值与计算值最大偏差为8%。这说明Aspen Plus软件在碳酸钾除氨工艺设计计算中可以得到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杨红  金万菊 《大氮肥》2012,35(3):211-214
通过实验研究吹脱法除氨的影响因素,得到单因素影响吹脱除氨的较佳实验条件,实验证明吹脱法是一种处理高浓度含氨废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离子膜烧碱生产中淡盐水脱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子膜烧碱生产过程中的淡盐水含有游离氯,必须在回到一次盐水之前脱除所含游离氯.本文就淡盐水脱氯的原理、方法、工艺流程进行了阐述,并对生产中常见的空气吹除脱氯与真空脱氯2种工艺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相似文献   

4.
为克服深冷法回收氨合成尾气时因氨结霜而堵塞管道的问题,提出了冻氨法脱除微量氨工艺技术.介绍了冻氨法除氨的工艺流程、分离原理、操作规程和技术优势;对比了水洗蒸氨法除氨与冻氨法除氨的工艺条件和工艺流程;计算了冻氨法工艺的关键设备———板翅式换热器的换热量和换热面积;从回收费用、产品收益以及对合成氨系统的影响等方面总结了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冻氨法脱除微量氨工艺不仅可以将氨含量降低到10×10-6以下,而且使深冷法回收氨合成尾气中的甲烷、氩、氢等资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空气吹除加化学法除氯和真空脱氯加化学法除氯的工艺流程,比较了空气吹除和真空脱氯的物料消耗、成本计算、工艺特点和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淡盐水空气吹徐脱氯工艺和真空脱氯工艺,通过对工艺的特点进行比较,认为真空脱氯工艺优于空气吹除脱氯工艺。  相似文献   

7.
正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焦炉烟道废气脱硫脱硝工艺,通过在烟道气输送管道中喷入流态化的细粉,干法脱除烟气中绝大部分的SO_2,同时将脱硝催化剂结构层与除氨催化剂结构层结合使用,高效脱除焦炉烟道气中的NO_x,脱硝催化剂采用滤袋状结构,除氨催化剂采用V字型结构;该工艺由引风单元、脱硫单元、氨制备单元、脱硝除氨单元、压缩空气单元、颗粒物输送单元组成的系统实现高效脱硝、脱硫。与现有技  相似文献   

8.
焦明江 《中氮肥》2012,(3):41-42
焦化蒸氨是指对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氨水进行加热,将其中所含的挥发氨和固定氨脱除的一个工艺过程,是对焦化污水进行生化处理所必须进行的预处理工作。按对塔底液体加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2种方式。由于直接加热简便易行,在传统设计中一般采用此蒸氨方式。但与间接加热法蒸氨相比,直接加热法蒸氨能耗高,加热蒸汽直接进入废水中无法回收,造成软水的浪费和废水量的增加,因此采用  相似文献   

9.
我厂的合成吹除气和氨罐弛放气,经除氨后得到的混合气系作燃料气供工业和民用。因此对气体中氨的控制十分严格,目前的分析方法已不能适应工艺生产的需要。在国内尚无微量氨自动分析方法及资料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实验,摸索出了连续自动电导分析方法。我们利用报废的一台DD-10型微量CO、  相似文献   

10.
煤气吹脱解吸法脱除废氨水中氨氮的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煤气吹脱解吸法与硫铵和AAO生化法联运脱除废氨水中氨氮的新技术。该技术与直接蒸汽蒸氨法相比,具有脱除率高、成本低、工艺简单等优点,并能减轻生化处理的负荷。氨氮脱除率达到96%以上,实现了绿色环保生产。  相似文献   

11.
水力喷射空气旋流分离器脱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空气吹脱被广泛用于从废水中脱氨,但其过程效率有待提高。为了提高过程效率,提出了一种新型气-液吹脱设备——水力喷射空气旋流分离器(WSA),并以废水中氨的吹脱进行了实验。与传统的吹脱设备相比,WSA表现出较好的气-液传质性能,使氨的吹脱效率大大提高。在氨的吹脱过程中,液相温度和空气流量是影响吹脱过程中氨体积传质系数的主要因素。空气流量对于体积传质系数存在一个临界值,超过此值时,体积传质系数随空气流量增加而迅速增大。液相中存在的固体颗粒物对于吹脱过程的传质几乎没有影响。在该设备中没有填料,不存在堵塞问题,因而可以进行较长时间的分离操作。  相似文献   

12.
超重力气提法处理丙烯腈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翠芳  刘有智  焦纬洲 《化工进展》2014,33(9):2501-2505
基于常温下气提法处理丙烯腈废水去除率低的问题,提出了超重力强化气提法处理丙烯腈废水的研究思路。实验研究了超重力因子β、气液比、丙烯腈模拟废水初始浓度等因素对丙烯腈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超重力单级气提适宜的操作条件,并就去除效果与传统气提法和搅拌法进行对比,着重考察了三级气提后丙烯腈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超重力因子β为50.14、气液比为1300的条件下,超重力单级气提丙烯腈废水初始浓度为(3000±100)mg/L时,丙烯腈去除率为69.1%,相近条件下较传统气提法去除率提高了1.6倍,较搅拌法去除率提高了12倍,三级气提时丙烯腈去除率可达97.1%。超重力气提法强化了气液传质过程,实现了废水中丙烯腈的高效去除,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剩余氨水蒸氨工艺及设备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介绍了水蒸气直接蒸氨工艺、导热油加热间接蒸氨工艺、管式炉加热间接蒸氨工艺以及水蒸气加热间接蒸氨工艺的工艺流程和特点。国内大多采用水蒸气直接蒸氨工艺,该工艺成熟、简单安全;导热油加热间接蒸氨工艺、管式炉加热间接蒸氨工艺相对较为复杂,但降低了蒸氨废水排放量,在节能减排、增加效益方面有优势。并对蒸氨过程中采用的塔盘形式和性能及塔设备的材质进行了分析比较,可为企业在选择蒸氨工艺及塔设备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含金属氨络合离子的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氨氮的质量浓度高达10 g/L以上的球镍废水采用空气吹脱技术进行处理,由于废水中氨氮浓度过高,且存在一定量的金属离子与氨形成金属氨络合离子,影响氨氮去除效果。采用延长吹脱时间和加入硫化钠破坏络合作用的方法,提高吹脱效率。试验证明,在反应进行至8~10 h后,加入适量硫化钠,可提高氨氮去除效果,并且对废水中的金属络合离子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反应进行到34 h后,氨氮去除率达到99.1%;进行至46h后,氨氮去除率达到99.98%,氨氮的质量浓度由初始的12 870 mg/L降至3 mg/L。处理后的出水氨氮和铜离子分别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和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吹脱法处理合成革厂DMF蒸馏废水的试验过程,简述了试验技术路线与工艺流程,通过试验结果说明在碱性条件下,采用加热通空气吹脱处理含二甲胺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二甲胺去除率可达95%以上,且无二次污染,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并对此法在生产应用中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阿奇霉素废水的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阿奇霉素废水高COD、高氨氮浓度、高色度以及高含盐量的特点,采用吹脱-铁炭微电解-Fenton氧化预处理阿奇霉素废水,效果良好。试验结果表明:吹脱pH值为11~12、吹脱时间20 h时,氨氮去除率达到80%;铁炭微电解pH值为3~4、铁炭比为1.5、反应时间为80 min时,COD去除率达到45%;向微电解出水投加30 mL/L的H2O2(质量分数为30%)进行Fenton氧化处理,COD去除率提高到89.6%。预处理后,废水的BOD5/COD从0.18提高到0.3,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work modelling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an integrated process for the removal of carbon dioxide from ammonia solutions - the so called decarbonisation - is presented. In this process, carbon dioxide and small amount of ammonia is stripped out from the solution at ambient pressure in a packed column. Recovery of the stripped ammonia can be reached by combining absorption of ammonia and condensation of stripping steam. The integration of stripping, absorption and direct-contact condensation (DCC) can be achieved in one compact unit in which stripping takes place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packed column, and the DCC and ammonia absorption in its upper part. This unit has been modelled in a rigorous way considering heat and mass transfer as well as reaction rates in multicomponent reactive stripping, absorption and direct-contact condensation in packed columns (Ma?kowiak et al., 2009). Extensiv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in a pilot scale packed column with diameters of 0.15 and 0.32 m have been performed for both, the stripping and for DCC. Relevant operation parameters as well as column dimensions were varied during the experiment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ir influence on the selectivity of the decarbonisation and to achieve a broad data base for the validation.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the two sub-processes and the entire decarbonisation shows good agreement between calculated and experimental values. Based on the validated model a successful optimisation of the decarbonisation process in industrial scale has been performed, leading to increased carbon dioxide removal and reduction of ammonia losses.  相似文献   

18.
过硫酸钠合成过程的脱氨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对硫酸钠合成过程的脱氨速率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机模拟求得了该模型的数值解,从而得到了反应体系中、液相中氨 时间的关系以及脱氨速率和脱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系统的操作温度和压力等参数对脱氨速率有重要影响。通过一个容积为25L的反应器及其辅助设备组成的实验系统实测显示,所得数值解与实验值吻合很好,理论模型具有较高准确性。目前,该研究结论已被用于工业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19.
Deodorization is a high-temperature, high-vacuum steam-distillation process to remove volatile, odoriferous materials present in edible fats and oils. This paper reviews and discusses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vs time, vacuum vs stripping steam, the importance of air exclusion, heating media, and flavor rever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