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工程实例,分别用经验参数法和原位测试法计算混凝土预制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将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分别与通过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用经验参数法计算的结果比试验结果偏小很多,用原位测试法计算的结果更接近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曾照明  王石  张友林 《山西建筑》2012,38(25):87-89
以滨州某工程为例,采用静力触探法、经验参数法和标准贯入试验成果法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分别进行估算,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标贯法计算的单桩极限承载力相对偏大,静力触探法估算的单桩极限承载力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
按照规范通过对挤扩支盘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试验,得到各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采用常用的三个计算抗压承载力公式对数据进行了理论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与实测数据出现较大差异的原因,确定了利用经验参数法确定支盘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方法适合于本类试验的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涉及嵌岩桩的相关规范有好几本,但具体单桩承载力的计算和设计方法却不尽相同,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结果相差很大。文中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嵌岩桩进行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建模,得出竖向承载力计算结果,认为各规范经验参数多,取值偏于保守,相对来说《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计算结果较为合理;规范的参数取值需要高强度灌注桩作为试验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贾献忠 《四川建筑》2002,22(3):68-68
1 前 言在桩基础设计中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根据建筑桩基等级采用现场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标准贯入等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估算等方法确定。其中较多采用的是现场静载荷试验法或经验参数估算法。现场静载荷试验法是通过静载试验确定 ,在同一条件下 ,试桩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 1% ,并不少于 3根。试验得出的极限荷载计算平均值 ,要求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 30 % ,取此平均值的一半为单桩承载力设计值。经验参数估算法 ,则根据桩的工作原理 ,桩的承载力来自桩尖处土对桩的支承作用和桩四周土对桩的摩擦作用之和 ,因此可用R =qpAp+…  相似文献   

6.
本文比较了部分工程用经验参数法,静力触控法估算出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和静载荷试验结果。探讨如何在本地区准确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相似文献   

7.
乔津 《山西建筑》2010,36(27):123-124
结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相关规定,分别介绍了用静力触探试验成果,标准贯入试验成果及经验参数估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方法,并针对计算结果出入较大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以期指导地基基础设计。  相似文献   

8.
叶凌 《岩土工程界》2003,6(7):37-38
根据3根大直径扩底灌注桩的现场静载测试结果,分析了在外荷载作用下桩土相互作用的沉降变形过程,阐述了按相对沉降法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及桩周土和桩端土的工作状态。结果证明。按现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经验参数法确定的单桩竖向承载力与静载试验检测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9.
国内港工桩基规范单桩承载力计算方法是一种经验参数法,主要参数为液限和标贯击数;英标是一种半经验-半计算法,主要使用参数为不排水抗剪强度,标贯值和上覆土压力等;这两种计算方法和参数有较大差别。论文在对比中英打入桩单桩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传递函数法计算单桩沉降及轴力的关键在于确定桩身和桩端的传递函数。本文提出了根据室内砼和岩土试验所得到的荷载传递函数的数学表达式,结合桩基静载荷试桩资料用改进的Powell法确定数学模型中的待定参数来获得桩基的荷载传递函数。  相似文献   

11.
蓝振华 《山西建筑》2012,38(17):79-80
对某公路桥梁灌注桩进行了静载试验和内力测试,采用考虑桩径影响的Mindlin应力解进行了桩基沉降的数值计算,同时侧摩阻力分布形式采用矩形荷载简化和三角形荷载简化,按分层总和法计算桩端沉降,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考虑桩径影响的Mind-lin应力解计算大直径灌注桩单桩沉降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郝猷猷  黄强 《建筑科学》2004,20(6):77-81
在对广东省肇庆市971根试桩的静载试验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单桩承载力地理信息系统和单桩承载力数据库,并且利用该系统对971根试桩静载试验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肇庆市计算嵌岩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时,极限侧阻力、端阻力标准值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13.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作为确定单桩承载力的最可靠和直观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如何利用未达破坏的静载试桩资料外推预估单桩极限承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文将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预测模型应用于缓变型Q-S曲线的未来变化预测上,通过对模型精度检验,模拟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为静载试验的信息化及预估单桩极限承载力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自平衡试桩法对北京地铁十号线光华路站深层混凝土灌注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进行了静载试验,试桩数量为4根,其中有3根试桩桩侧、桩底采用了后压浆技术,并对有无后压浆试桩的承载力性状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也是北京地区首次对这类深层混凝土灌注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进行自平衡试桩法静载试验,本次试验的成功为本地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为今后砂卵石层桩的极限承载力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苏华峰 《城市建筑》2014,(33):253-254
本文结合石济客专济南黄河大桥工程,试桩采用自平衡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极限值,并与单桩竖向抗压设计承载力理论值比较。为了与传统静载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还将自平衡法测试所得的上下段桩的荷载-位移曲线转换为桩顶荷载-位移曲线。  相似文献   

16.
自平衡加载试验中荷载传递法的应用研究及其程序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自平衡加载试验 ,研究荷载传递法求解桩在各个土层界面处的轴力和各分单元的侧摩阻力方面的应用 ,根据荷载传递解析法的假定得到试验桩的极限承载力和桩顶的沉降 ;同时 ,基于荷载传递法的解析原理 ,开发出专用于自平衡加载试验计算的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17.
对灌注桩试桩分别进行了高应变冲击试桩试验和单桩轴向抗压静载试验,并对动静载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试桩静载试验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桩侧摩阻力先于桩端阻力发挥,且桩端阻力随桩端位移的增加表现出硬化特性; 桩侧各土层达到极限摩阻力所需的桩土相对位移差异较大,且摩阻力随相对位移的增大分别呈理想弹塑性、双曲线型和软化模型变化; 桩端持力层强度越高,冲击试验实测桩底速度信号负向反射越显著; 桩端持力层强度越低,实测桩底速度信号正向反射越显著; 高应变拟合分析的承载力普遍低于静载试验,而拟合分析的桩顶位移远小于静载试验单桩极限承载力对应的桩顶位移; 极限端阻力随桩岩阻抗比的增大而增大,且桩端持力层存在有效阻抗面积; 所得结论对于提高拟合分析土参数及单桩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精度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受基础尺寸大小变化的影响规律,自主研制一个模型箱试验装置,开展4个不同尺寸压板的地基土以及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单桩载荷试验等相关模型试验,获得一套模型试验测试成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基底应力和置换率相同的条件下,复合地基沉降随压板尺寸增大而增大,桩–土应力比随压板尺寸增大而增大,桩分担的荷载随压板尺寸增大而增大。在试验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尺寸效应进行分析,所揭示的规律与试验结果也是一致的。由于尺寸效应的存在,现场载荷试验承载性状不能代替实际基础复合地基承载性状,进而提出由桩–土组合叠加计算模型的方法,来解决复合地基尺寸效应问题,模型试验及工程实例计算结果证明了该方法是可行的。结果可为解决复合地基尺寸效应问题及探讨复合地基承载能力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上海地区某工程中的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并采用实测桩身弯矩的数据,研究预应力管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状。根据试验实测数据,对试验确定水平承载力的取值、地基土的水平抗力比例系数等进行分析,并将实测结果与目前规范中采用的m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得到一些结论为今后上海地区单桩水平承载力的设计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结合东钱湖车辆基地软基处理工程,开展了桩间距分别为1.8 m、2.0 m和2.2 m,桩长20 m、22 m和24 m,正方形布置(4×4)的竹节桩复合地基承载变形特性试验研究。对3个试验工况的竹节桩复合地基进行了单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测定了桩土应力比及群桩复合地基的沉降,结果表明:本场地3个工况竹节复合地基的单桩抗压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均满足120 kPa的设计要求;各工况单桩静载试验测试的桩土应力比主要分布在4.0~6.0间,群桩静载试验测试的桩土应力比差异较大,随桩间距的增大而减小。竹节桩复合地基在宁波软土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