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海油从1982年组建到1999年,在 国家基本没有直接投资的情况下,油气年产量由9万吨增至2057万吨油当量,实收资本由16亿元增值到194亿元,累计纳税112亿元。总资产由28亿元增长到340亿元,负债率降到30%。2000年人均劳动生产率可以突破60万元。19年来,海洋石油企业获得快速、高效、健康发展,这与实行严格的投资风险管治密不可分。 海上油气勘探开发风险很大。中国海油发展所需资金几乎全部依靠国内外银行贷款,自借自还压力大。中国海油借鉴国外油公司投资决策经验,从海洋石油实际出发,形成了…  相似文献   

2.
未来石油工业发展的三大基本特征石油资源争夺和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虽然世界石油最终可采资源量为3000 亿吨左右的估计值已被石油界多数专家所认可,全球探明石油剩余可采储量高达1404 亿吨(2000 年6 月《BP 能源统计》),按1999 年34.52 亿吨的产油量,剩余可采储量储采比仍有4:1。 但石油资源分布很不均匀,世界前20 家石油公司拥有石油剩余可采储量1138.4 亿吨,年产量20.8亿吨,分别占全球的79.4%和59.1%;中东、北美、前苏联地区探明石油可采储量约2250 亿吨以上,占全球70%左右,而中东约1230 亿吨,占全球的近40%,未探明石油资源…  相似文献   

3.
石油产量(包括进口)不够消费时,液体运输燃料将出现供不应求的严峻形势,根据最近的统计资料,到2002年底世界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1661.48亿吨,新的储量有待发现,已探明的储量在开发减少,同年,世界石油消费量为35.225亿吨,比2001年35.105亿吨,多消费1200万吨,这表明世界石油工业在21世纪早期将由青年时代进入中年时期。  相似文献   

4.
至1973年底,世界上剩余石油可采储量为840亿吨,同年总产量为27.85亿吨。产量达1亿吨以上或近1亿吨的有美国、苏联、沙特阿拉伯、伊朗、委内瑞拉、科威特、利比亚、尼日利亚、加拿大及伊拉克等10个国家。油气富集区基本上遍及各大洲。大洋洲虽然目前石油生产能力较低,但澳大利亚近年来发展也较快,1973年产量达2,070万吨,剩余石油可采储量为4.19亿吨,随着勘探程度的加强,还将有可能增加新的储量。石油高  相似文献   

5.
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是随着改革开放,国家给予对外合作政策,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海洋石油先进技术,在应用中不断创新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从1982年成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到现在仅仅19年,已在海上共发现石油地质储量39亿吨,24个油田投入开发,年产石油1810万吨。予计到2005年油气当量的产量可达4000万吨/年。能够这样高速高效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学习了国外先进的科研体制,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逐步走出了一条开放式科研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20年来,在国家开放政策和对外合作大背景下,坚持改革、加快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海上油气年产量从9万吨增至2235万吨油当量,资产总值从28亿元增至720亿元,职工人数从3万人降至2.1万人,人均劳动生产率从1万元增至77.8万元。2001年实现利润92亿元,上缴税收40亿元。原油成本降至9美元/桶,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同类石油公司先进水平。总公司的绩效和资信在国内外权威评级机构均获得很高等级。  相似文献   

7.
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是随着改革开放,国家给予对外合作政策,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海洋石油先进技术,在应用中不断创新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从1982年成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到现在仅仅19年,已在海上共发现石油地质储量39亿吨,24个油田投入开发,年产石油1810万吨.予计到2005年油气当量的产量可达4000万吨/年.能够这样高速高效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学习了国外先进的科研体制,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逐步走出了一条开放式科研的道路.   ……  相似文献   

8.
据美国地质局的估计,美国石油原始潜在地质储量为800~1200亿吨,原始可采储量为400~500亿吨。美国从1859年开始采油,到1981年,累计采油量为175亿吨。到1982年初,已查明的剩余可采储量为39.7亿吨。  相似文献   

9.
1.石油工业发展前景仍十分广阔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全世界石油可采资源总量约为4100亿吨,扣除历年采出石油量,2004年剩余石油可采储量为1734亿吨,按全世界当年年产石油35.5亿吨计算,储采比为48.8:1。现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可以满足未来30年内全球对石油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在保证足够的投资和工作量的前提下,估计到2030年左右,全世界的石油产量可能达到高峰年,产量约50多亿吨。  相似文献   

10.
(一)世界最大的含油气区——阿拉伯—伊朗含油气区该油气区的石油可采储量为5230亿桶(约合716.4亿吨);天然气可采储量为768亿立方英尺(约合215040亿立方米);油气总可采储量为6510亿桶(约合890亿吨)。(二)世界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沙特阿拉伯截至1980年1月1日止,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223.8亿吨。   相似文献   

11.
展望21世纪初,中国石油工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改革和开放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资源和市场是石油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中国石油资源的探明程度只有20%,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只有5%。已探明的储量中,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4亿吨,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1-1万亿立方米,发展的资源潜力很大。预计21世纪初石油生产仍处于上升时期,天然气生产会有较快的增长。从市场需求看,根据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今后十年间GDP的年增长速度将保持7%左右,预计石油消费需求增长将保持在4%左右,乙烯、合成树脂、合成纤维等…  相似文献   

12.
据海洋石油界权威人士称,我国今后五年将投资1200亿元开发海洋石油,争取使海洋石油年产量达到4000万吨(当量)。   海洋蕴藏了全球70%以上的油气资源。我国海洋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海洋石油的发展,1998年我国海洋石油产量已达1893.1万吨,截止1999年,我国已探明的海洋油气储量达到了18亿桶(当量),原油生产能力已有了很大提高。   按照我国海洋石油的发展规划,到2005年海洋石油产量将达到4000万吨(当量),7个油气田将建成并投入使用,还将建成3个世界级的下游项目:80万吨乙烯项目,一个进口大型LNG项目和化肥项目。  相似文献   

13.
1999年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实现销售收入2050亿元;实现利润58亿元,争取达到78亿元。亏损企业由去年的11户降至6户,亏损总额力争比去年下降50%;吨油生产成本、吨油加工成本分别比去年下降5%。预期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87亿吨(可采储量8157万吨),控制石油地质储量5.25亿吨;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90亿立方米(可采储量263亿立方米),控制天然气地质储量2452亿立方米。预期原油产量1.066亿。屯左右,天然气产量155亿立方米左右,原油加工量6820万吨左右。集团公司今年工作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油气供需现状与2020年发展目标 截至2006年底,中国已探明265亿t石油地质储量,相当可采储量71亿t,剩余石油可采储量24.2亿t。已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45万亿m^3,相当可采储量3.3万亿m^3,剩余天然气可采储量2.8万亿m^3。  相似文献   

15.
《油气地球物理》2007,5(1):64-64
<正>最近,国土资源部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有限公司和地方油气公司所属油气田的储量进行了初步统计。统计结果表明: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石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0.43亿吨,天然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4490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     
4582亿吨最终可采储量:国际能源机构石油市场和应急部主任马苏达在《2010年世界石油供应前景》报告中指出,世界石油的最终可采储量为33450亿桶,约为4582亿吨。 11万多元:从1991年至今,河南油建公司供应站的“廉洁账薄”上共记录了57笔职工上缴的回扣、礼品、好处费,总计金额达11万多元。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能源工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严峻的挑战。目前我国原油年产量为16886亿吨,年需求量为241亿吨.自给率70%。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我国能源需求迅速增长。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石油进口就增长了7倍.2002年中国石油净进口时达到7180万吨,预计2003年将会超过8000万吨。一般预测,到2020  相似文献   

18.
中近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到1982年1月1日为止,这个地区剩余可采储量为496.38亿吨,累计采油量达到146.3亿吨。中近东地区总的原始可采储量为660.07亿吨。  相似文献   

19.
一、世界石油储量持续增长 2006年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1804.90亿吨,比2005年增加34.11亿吨,增长1.9%。其中欧佩克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1236.20亿吨,比2005年增加了9370.80万吨,增长0.1%,占世界总储量的68.5%。  相似文献   

20.
“尽管石油价格一路飙升。但是,2005年世界拥有的石油可采储量为1750亿吨,而年产量仅为35.6亿吨,证明世界油气资源并不是匮乏,也未走入穷途,而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紧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