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连续点源泄漏事故的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点讨论连续点源的扩散模式,利用高斯公式建立了气体扩散的数学模型,并以此为理论,讨论了在泄漏事故中警戒区域的确定方法,从理论上指导消防部队的救援行动。  相似文献   

2.
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将危险性轻气体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危险性气体突发性扩散情况,采用Web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与科学数学模型(高斯烟团模型、高斯烟羽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扩散可能影响区域进行模拟并输出分析结果。此外,系统实现了采用Web技术进行信息的及时展示与发布(天气信息、微博发布)功能。  相似文献   

3.
燃气泄漏与扩散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论述了城市燃气泄漏模型(小孔泄漏模型、管道泄漏模型、其他泄漏模型)和扩散模型(高斯模型和重气扩散模型)的主要内容及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4.
通过商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桩—筒组合基础的有限元模型。对土体塑性本构模型进行修正,使其适应循环荷载作用下土体的强度衰减规律。模拟桩—筒组合基础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响应,分别研究桩—筒组合基础在静力作用下的承载力和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衰减。筒径对桩—筒组合基础的静力承载力和循环荷载作用后的承载力衰减影响均大于筒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点源模型为基础研究了适合于工程场址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实用方法。首先回顾了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应用泊松模型的某些基本关系,根据点源模型的分析方法,讨论了环形和任意形状震源与点源模型的关系,同时也探讨了运用点源模型时如何考虑各种参数的不确定性,以及如何综合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程场址地震危险性的实用计算方法和程序,最后用实例对本文方法与常用方法做了比较。本文用比较直观的方法讨论了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本概念,所用的分析计算方法简单明瞭,按此法编制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程序可适用于各种形式的重现关系和衰减规律,便于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石化企业气体泄漏应急管理问题,分析气体泄漏扩散的经典高斯模型,并结合经典模型中的瞬时模型和连续扩散模型的优缺点,提出了改进的动态连续烟团积分气体扩散模型,基于GIS实现泄漏扩散的动态可视化展示。结合加权最短路径优先算法,构建多目标多任务的气体泄漏应急过程的动态研判模型,实现事故状态下的应急物资快速调度和应急疏散指引等辅助决策功能并与GIS界面结合。系统可为突发性气体泄漏事故下的应急指挥与管理提供有效的辅助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提供高效可靠的应急救援疏散决策支持技术,文章介绍了一种可快速预测危化品泄漏事故后果的计算软件.充分利用C/S架构软件强大的科学计算能力和WEB GIS直观的表现形式的优点,结合Embarcadero RAD Studio 2015(Delphi XE8)高级程序语言进行软件平台的开发设计,建立了常见危化品理化性质参数数据库、阈值判定数据库,可选择应用轻气扩散模型(高斯模型和改进高斯模型)、重气扩散模型(SLAB模型、TWODEE模型)模拟预测各类轻重质气体泄漏扩散事故后果的影响范围和浓度峰值等.此软件应用范围广,适用性强,模拟预测结果快速、准确,可实现在WEB GIS地图上的可视化,从而为消防实战服务.  相似文献   

8.
一、烟雾对人的危害 本文所指的烟雾,特指火灾中散发的烟雾,它是炭粒子,液态雾滴粒子等与同时发生的气体,共同在空气中浮游,扩散的状态,烟雾给消防员的扑救行动造成很大的困难: 1.烟雾阻碍人们的视程。火灾的初期阶段,烟雾中以液态雾滴粒子为主,一般呈白色或青白色,对消防员的视程影响不大。随着火灾的发展,烟雾浓度升高,碳粒子增多产生遮光作用,使消防员的能见度大大下  相似文献   

9.
针对建筑物中发生火灾时,内部闭路电视系统在热烟气影响下监控图像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高斯金字塔和对数查表法的多尺度 Retinex(GL-MSR)火灾监控图像去雾方法。构建基于 GL-MSR 的火灾图像增强模型,并利用高斯金字塔和对数查表法减少图像处理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基于 GL-MSR 的图像处理时间是传统 MSR 方法的 1/26;在应急照明灯情况下烟雾图像处理效果比红外线照明情况下更佳;与传统的去雾算法相比,GL-MSR 处理后的烟雾图像更为清晰,能够有效提高火灾现场监控图像的监控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表面自由能理论、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方法,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水侵蚀作用下沥青-集料界面黏附性衰减机理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沥青老化对该衰减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羟基伸缩振动峰面积为指标,可评价沥青含水量随浸水时间延长而增加的变化规律;沥青老化后,导致水在沥青中的扩散速率加快,使水更易扩散至沥青-集料界面处,并对第1扩散阶段扩散系数的影响更为显著;沥青的老化使得沥青-集料界面处的黏附性降低,且在有水存在的情况下沥青膜更倾向于被水从集料表面取代,从而发生剥落;不同油源的沥青浸水后的微观结构改变十分相似,表明其与水的作用机理相同.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