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引言 连续计算命中点和连续计算投放点是现代空—地攻击最广泛应用的两种武器瞄准投放方法。精确的武器投放要求驾驶员适时地掌握标定目标和修正目标的时机,正确地判断目标相对飞机的位置,准确地操纵飞机,满足投放条件,当到达投放点时,及时地投下武器。这就需要导航攻击系统在截获、瞄准和攻击阶段能够精确地提供载机的位置和运动状态,目标的位置和运动状态以及使飞机和目标构成一定关系并给驾驶员提供操纵飞机投放武器的控制显示。飞机的有关信息包括经纬度、高度、速度、航向、姿态及其加速度等。它们是由机载导航系统及其它机上设备测量的。目标的位置是指目标相对于本机的位置,一般来说,是指目标相对本机的方位角、俯仰角和斜距。目标的速度和加速度是指目标相对于地理坐标系(即惯性空间)说的。所谓飞机和目标的一定关系就是投弹条件。这是指飞机在瞄准攻击过程中经操纵驾驶能够到达空间的某一点,在这一点,飞机即时投下的炸弹刚好落在目标上。 上述的投弹条件,可以有几种判定方法,一种是不考虑(即不需要测量)目标相对飞机的位置,只考虑飞机如果现在投弹的话,爆点落在什么地方。我们知道,炸弹离开飞机以后,它将按照投放时刻的飞机状态、投弹方式、炸弹的弹道特性、目标标高以及空气的  相似文献   

2.
先进的航空综合武器控制系统原理概要(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介绍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发展起来的航空综合武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其中包括综合飞行/火力控制(IFFC)、综合飞行/武器控制(IFWC)、综合飞行/火力/推力控制(IFFPC)及自动机动攻击系统(AMAS)等这样一些先进的综合化、自动化的航空武器投放系统.这些系统具有综合化及自动化程度高、攻击能力强、武器投放精度和飞机生存力高,驾驶员工作负担减轻等优点.它可以大大提高战斗机的作战能力,是未来航空武器控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火力/飞行控制(FIREFLY)的研究,显示出了它所具有的潜力,即通过使武器投放期间的火力/飞行控制的功能综合化,可大大提高飞机作战效率及生存能力。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模块化的特点,就在于消除了常规分立火力与飞行控制逻辑至今所需的那些昂贵而广泛的分析。火力控制/飞机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如何设计、开发及应用一种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的数字模拟,以便分析和评价专用飞机及武器时能够提供战术上有意义的多种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二、综合飞行/武器控制概念综合火力/飞行控制(IFFC)系统解决空对空机炮射击,空对地机炮射击和轰炸的自动控制问题.为了解决导弹发射的自动控制问题,美国空军又提出了综合飞行/武器控制(IFWC)概念.这样就使所有武器攻击系统可以实现综合化和自动化,不但可以大大增强战斗机的武器投放能力和作战有效性,而且可以  相似文献   

5.
一、任务描述所设计的传感器系统是用于坏天气和战场烟雾环境条件下,进行战术自动非核武器的空/地目标瞄准.功能包括对战术装甲车和机动防空系统进行搜索,捕获,跟踪,目标识别/分类,以及火力控制/武器投放.作战环境包括雾、雨、雪和战术烟尘的白天和夜间.遮蔽或地形和植物的屏蔽可能使系统的作用距离限制到3~5km,而规定的最大距离不超过15kM.在任务分析中,A—10和F—16飞机的作战速度是280~450节的真实空速,高度是100~300英尺,进入目标的最大坡度倾斜角为10°,30°和45°.使用的武器包括高阻炸弹(Mk82或Mk20),GAU—8机炮(仅A—10配备,F—16不配备)和近距先进幼畜型空/地导弹(ASM).研究这些飞机/武器组合的投放包络线(图1)的第一步是确定所需传感器的作用距离.分析表明,若目标在飞机飞行航线上或靠近航线时,所需要的最小探测距离为1.3~1.8kM. 如果目标处于与飞行航线成30°角时,所需要的最小探测距离增加到2.9~5.7k  相似文献   

6.
现代作战飞机上的航空火力控制系统是航空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飞行是用来瞄准目标,并控制发射式投放机载武器弹约,以命中目标.现代航空火控系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兼用多种瞄准原理,适用多种武器、多种攻击方式各种不同的攻击方式要求机载火控系统具有相应的多种攻击瞄准原理.从已经采用的来看,空对空攻击有前置跟踪、纯跟踪、拦阻射击(前置碰撞)、热点瞄准(快速射击)等瞄准原理,空对地攻击有连续计算弹  相似文献   

7.
有人驾驶空战模拟旨在研制确定战术先进的飞机/武器系统的要求,按照这些要求来设计飞行控制系统,使精确跟踪和武器投放都达到最佳。其目的是:(1)研制一种使武器投放精度和用于执行空对空,空对地任务的整个飞机/显示/瞄准/几何关系的综合系统都有关的解析驾驶员模型;(2)弄准这些驾驶员的模型,并将其编入终端航空武器投放模拟(TAWDS)的数字机程序中;(3)用终端航空武器投放模拟程序确定飞机的飞行品质如何影响空对空射击,空对地射击和轰炸武器投放效率。为了予测和计算武器投放精度,终端航空武器投放模拟程序,航使人跟踪控制下的各种闭路武器投放系统的数字模拟得以实施。 将要驾驶员模型模拟所得到的跟踪性能的结果,与从有人驾驶模拟及战术武器投放(TweaD)飞行试验发展计划中所得的那些结论相比较,这些结果表明,在设计、研制和最佳化先进飞机/武器投放系统中,恰当地使用全数字解析武器投放程序和有人驾驶模拟研究,可以提供一种很好的成本有效的方法。业也证明,利用武器系统的效率来评价执行空对地武器投放任务的有人驾驶的先进歼击机的品质,对于确定和建立飞行控制系统的要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远距空空武器系统及其火力控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远距空空武器火力控制问题;远距空空武器打击目标及作战中的问题和远距空空武器火力控制的一些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歼灭机航空火力控制系统用于空战中解决载机上武器的位置,使弹丸发射击去之后能击中目标的瞄准计算控制装置。它的构成,是由于载机的任务与使命,及其武器配备与战求要求所决定。 由于目前歼灭机上武器安装多是与载机纵轴一致。这样,确定武器的发射方位就变成了歼灭机相对敌机的方位。在不同的武器发射要求之下,实施对目标攻击时歼击相对目标的方位要求也就不同,保持这种要求时歼机击具有不同的飞  相似文献   

10.
为了能够完成机上实时武器投放的规划,生成攻击航路,实现飞行、打击和退出的一体化设计,提出了武器投放规划的方法。以制导炸弹为例,分析了武器火力控制处理流程、战场威胁模型和航路规划模型,设计了计算武器投放关键点模型和退出航路规划的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可行。  相似文献   

11.
针对跨平台资源协同共用的火力规划问题,在综合考虑现有火力拦截时间、空间、 武器资源和目标威胁程度约束下,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引入传感器信息约束的火力资源规划方法, 建立了基于传感器—武器—目标信息反馈闭环的火力资源规划机制,构造了火力资源动态规划改进优化模型函数,详细阐述了设计思路、组成框架和模型算法,经仿真验证,能够对目标打击批次进行优选,提高多平台协同作战火力资源规划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用射程组技术的方法陈述从了解可能的飞机和武器性能鉴定空战双方的问题。这技术首先确定从一初始飞机状态能到达的那个位置族,其次确定从一初始状态武器能被投到的位置族。第一种曲红族描述了飞机的性能,第二种族描述飞机和武器系统的综合性能。飞极及飞机/武器的到达位置族被综合成每个战斗者的捕获区。  相似文献   

13.
50年代末,美国在F—106截击机的MA—1火力控制系统中首次使用了数字计算机,开创了数字机在飞机上应用的先例.60年代以后,随着机载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发展,在飞机上数字机的功用,也逐步从火力控制(武器投放)扩展到导航、通讯、显示、飞行控制、各种传感器的数据处理、自检测和飞机控制等各个领域.因此,飞机上应用的计算机数量、存储装置的总容量和作战飞行程序的规模都明显地增长.50年代末在F-106A飞机上只有一个MA—1数字机,其作战飞行程序不超过8K;而70年代末服役的F—16A战斗机总共装备7个数字机,总存储容量达到16位×137K.其中5个可编程计算机的作战飞行程序总共为16位×113K.到80年代,F/A—18飞机采用的数字机数量更多,总存储容量超过了800K(表1).  相似文献   

14.
高科技推动了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促进产生了一些新的作战理念和战法,也给武器火力指挥控制系统和技术的发展提出相应的要求。从飞机武器火力控制系统的特点和对飞机作战效能的影响,论述了发展网络信息环境中的飞机武器火力指挥控制系统的必要性,介绍了飞机火力指挥控制系统的功能、组成及未来发展方向。在网络信息环境中作战,该系统功能将愈来愈多,技术愈来愈复杂。  相似文献   

15.
邹锦荣 《激光技术》1989,13(4):59-62
摧毁敌方一个范围有限的敏感目标需要使用一种非常有效的高精度末制导武器。从飞机上投放这类武器的条件是在提供最大战斗力的同时,也要保证飞机最大可能的生存机会。为了满足这些战术上的需要,攻击飞机必须低空飞行,并且离被攻击的目标有足够的距离。  相似文献   

16.
基于进化多目标优化方法研究对地打击武器-目标分配(WTA)建模和求解问题.首先,分析对地打击WTA问题特点,定义优化目标函数为飞机突防风险最小和目标毁伤效能最大,提出一种基于栅格地图的防空火力对飞机威胁的量化评估方法,建立多目标优化问题模型;然后,采用一种多目标优化算法NSGA-Ⅱ对问题求解,结合问题特点设计算法各组成部分;最后,构建仿真算例进行实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和算法能够有效求解对地打击WTA问题,可为工程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表明,可以用类似于固定翼飞机使用的综合飞行和火力控制状态来提高攻击直升机的空空和空地作战效率。在目标捕获和跟踪中使用主动电传操纵控制系统和现代技术情况下,综合飞行/火力控制可以增加射击机会,提高武器精度和生存力。通过对电传操纵直升机有关武器系统的详细模拟,说明了两种典型应用。叙述了实现综合系统所需要的航空电子设备体系结构,而且指出,直接将已有的设计推广到先进AH—64飞机上就能实现这种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一、概况 F—16飞机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研制的空中优势战斗机,它也有很强的对地攻击能力。1979年开始装备美国空军。最新的型号是F—16E(研制中)。 F—16装备有数字式火力控制系统。它包括火力控制瞄准系统、多功能显示器、Magic362F火力控制计算机、AN/APG—66脉冲多卜勒火力控制雷达、火力控制/导航控制板、SKN—2400(或—2416)惯导装置(1NU)、外挂武器管理装置(SMS)等硬设备和作战飞行程序(OFP)等软件。 F—16武器系统包括七部计算机,其中中央火控计算机,雷达计算机、惯导计算机、火力控制瞄准系统计算机和外挂武器管理计算机使用各自的作战飞行程序,如表1所示。大气数据计算机和多功能显示器使用驻留在只读存储器中的程序。 美国空军还进行了在F—16飞机上使用头盔瞄准具/显示器的研究。不久,作为AFT1计划的一部分,还将在F—16上试飞综合飞行/火力控制系统。 F—16飞机的火力控制系统保证了载机的全天候空对空作战和空对地攻击能力。其具体功用如下: 1、搜索、跟踪(距离和角度)各种高度上的空中目标; 2、能下视。可在杂乱回波中截获和跟踪目标; 3、使用AIM—9L/9J“响尾蛇”导弹和M61机炮攻击空中目标; 4、使用机炮、火箭弹、炮弹、制导武器和电/光(E/O)制导武器攻击地  相似文献   

19.
1引言 雷达出现于40年代,主要是为了满足当时空军及海军的需要。利用脉冲发射系统可以确定至移动目标的距离,比如飞机或轮船,并利用这个信息来制导导弹和武器。这些年来导弹技术的发展推进了雷达的发展,这是因为不仅要控制空中及水下目标,还要控制近宇宙空间,这样就推动了防御导弹袭击设备的发展。航天技术的发展同样也要求检测卫星的轨迹,控制卫星的位置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用显示现时发射炮弹经过弹丸飞行时间后在空间踪迹以及目标的将来位置的原理来克服航空火力控制领域中过去示迹线瞄准申的提前开火问题.文章首先对这种原理进行了详一的理论推导,其中包括弹丸预测及目标预测两部分,而目标预测是建立在目标加速度为一阶相关率稳随噪音下的.然后给出了攻击机作等速圆周运动的简化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