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 聚氯乙烯(以下简称PVC)增塑糊,是用高分散性PVC树脂微粒加稳定剂等各种添加剂与增塑剂调制成的糊状物。按其实质它是微细的PVC树脂粒子在增塑剂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 增塑糊具有独特的加工工艺,它的应用性能主要是涉及到糊的流变性以及糊贮存时期粘度的变化。决定PVC增塑糊流变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增塑彻中PVC树脂的颗粒大  相似文献   

2.
选用5种不同牌号的PVC糊树脂制备出增塑糊,研究了PVC糊树脂的颗粒特性对增塑糊陈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小粒子可填充在大粒子之间,从而降低增塑剂的填充量,自由增塑剂更多,成糊后初始黏度较低;②与紧密型糊树脂相比,松散型糊树脂的增塑糊黏度稳定性更好;③分子质量越大,真实密度越大,增塑糊黏度稳定性越好;④对于紧密型糊树脂,低黏度的增塑糊在陈化过程中大粒子会发生沉降,导致糊中粒子分布不均一。  相似文献   

3.
采用转矩流变仪和旋转黏度计研究了PVC树脂种类、增塑剂种类、掺混树脂加入量对环保PVC增塑糊凝胶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VC糊树脂聚合度越大,增塑糊的凝胶化时间越长;颗粒呈规则圆状树脂配制的增塑糊,其凝胶时间相对较长;颗粒呈扁片状的树脂配制的增塑糊,其凝胶时间相对较短。增塑剂与PVC糊树脂相容性越差,增塑糊的凝胶时间越长。随掺混树脂添加量的增多,凝胶时间逐渐延长,当其加入量为40 份(质量份,下同)时,凝胶时间从空白时的18 min延长至28 min。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聚氯乙烯增塑糊,是用高分散性的PVC树脂加稳定剂等各种添加剂和增塑剂调制成的糊状物。增塑糊具有独特的加工工艺,它的加工性能及最终制品的质量无疑是决定于增塑糊的性能,主要包括增塑糊流变性能,胶凝特性,塑化特性和脱气性等。国内外学者对影响增塑糊流变性能和胶凝塑化特性的影响因素,特别是糊用PVC树脂的颗粒特征的影响及其机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增塑剂对旋转模塑用PVC增塑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增塑剂种类及用量对旋转模塑用聚氯乙烯(PVC)增塑糊粘度及其粘度稳定性、脱气性能、凝胶化性能的影响及温度对凝胶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选择自身粘度较小且溶剂化能力较弱的增塑剂及随增塑剂用量增加,PVC增塑糊粘度下降、粘度稳定性逐渐变好,有利于PVC增塑糊的排气性能提高,延长PVC增塑糊的凝胶化时间。通过调节加热温度及时间可在一定范围内有效控制凝胶化过程,以期获得制品所需性能。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国内超低聚合度PVC树脂生产工艺的研究进展以及应用情况,介绍了超低聚合度PVC树脂的研发过程,重点讨论了扩链剂巯基乙醇用量与平均聚合度和凝胶化温度之间的关系,并测试了超低聚合度PVC树脂的熔体流变性能和作为SG8型PVC树脂聚合物型增塑剂使用时的增塑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氯乙烯聚合物,自本世纪初叶研制成功以来,由于所得 PVC 固体粉末,不易成型加工,一直没有实际用途。到三十年代初期,由于氯乙烯与醋酸乙烯共聚树脂的发明,以及在 PVC 加工时,添加增塑剂,即内增塑与外增塑两种方法,从而使 PVC 易于成型加工,获得广泛的用途。半个世纪以来,PVC 塑料的应用,几已遍及所有生产生活领域,有万能塑料之称。后以聚烯烃迅速发展,PVC 早期应用的  相似文献   

8.
《塑料》2017,(2)
选用的2种增塑剂环己烷-1,2-二羧酸二异辛酯(DEHCH)与环己烷-1,2-二羧酸二异壬酯(DINCH)为国际公认的环保无毒增塑剂,对2种增塑剂增塑PVC的力学性能、低温性能、光学性能、稳定性能等方面做了全面的对比。结果表明:环保增塑剂DEHCH增塑PVC在力学性能方面要优于DINCH增塑的PVC;环保增塑剂DEHCH增塑PVC在光学性能方面要略差于DINCH增塑的PVC。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增塑剂、热稳定剂、紫外光吸收剂、受阻胺光稳定剂对增塑聚氯乙烯(PVC)薄膜的紫外光与可见光透过率的影响,通过优化配方,制得一种高屏蔽紫外光透明增塑PVC薄膜。结果表明:在PVC树脂中,加入适量的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增塑剂、有机锡热稳定剂以及紫外光吸收剂和受阻胺光稳定剂,制得的增塑PVC功能薄膜能屏蔽99.8%以上的紫外光,并且可见光平均透过率在76%以上。  相似文献   

10.
环保增塑剂环氧腰果酚乙酸酯增塑PVC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以腰果酚(cardanol)与乙酸酐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在无溶剂常温条件下合成了腰果酚乙酸酯(CA)。然后,以甲酸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源合成环氧腰果酚乙酸酯(ECA)。考察了合成ECA的用量对聚氯乙烯(PVC)的热失重曲线、邵氏硬度、玻璃化转变温度、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增塑剂用量从20份增加到90份,PVC的热稳定性和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加,拉伸强度、邵氏硬度以及玻璃化温度逐渐降低;与未加入增塑剂的PVC树脂及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增塑的PVC树脂相比,所合成的ECA具有良好的增塑效果。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PVC糊树脂的增塑糊对PVC材料加工性能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直接添加PVC糊树脂不能改善PVC材料的加工性能,需要制成增塑糊;②与单独添加DOP相比,添加增塑糊能更加明显地改善PVC材料的加工性能,而且改性效果更稳定;③增塑糊会大大提高PVC材料的雾度。  相似文献   

12.
用HAAKE转矩流变仪测定了微悬浮法聚氯乙烯(PVC)增塑溶胶的凝胶化和熔化特性,探讨了树脂品级、增塑剂类型和混合树脂对凝胶化和熔化速率的影响。实验还表明,单丝的拉伸强度和相对伸长率与它的加工温度、形态和熔化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简讯     
利用聚酯废料生产PVC增塑剂 聚酯(涤纶树脂)厂在生产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时,减压蒸馏釜底废弃物中含有大量DMT。黑龙江省克山精细化工厂对这种聚酯废料进行回收和精制,然后采用非酸性催化酯交换法,加入辛醇,在正钛酸丁酯催化下,高温常压酯交换后生产出聚氯乙烯增塑剂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 DOTP是八十年代开发和应用的PVC新型增塑剂。它具有增塑效率高、迁移性小、耐寒柔软性好,电绝缘性能优良等优点。可广泛用于PVC、VCM共聚物、纤维素树脂等的加工中,尤其适于做耐70℃的PVC电缆加工用增塑剂。  相似文献   

14.
1.前言 本文叙述糊状PVC加工中基本粒度分布和增塑糊粘度的关系。 一般糊用PVC含有密集的,平均粒度1μm左右以及单峰或双峰分布的,球形基本颗粒,这种PVC与某些其他成份分散在增塑剂中。形成增塑糊,就可用于加工增塑糊的流变性能必须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其中最重要的是该增塑糊的粘度。 增塑糊中的增塑剂可用图解表示,分为三个部分。即第一部分为颗粒表面润湿的一定厚度的固定层。第二部分为填充颗粒之间孔隙。第三部分为自由增塑剂,起加速增塑糊的流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溶剂萃取、特性黏数测定并结合凝胶渗透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液相色谱等建立了增塑聚氯乙烯(PVC)混合料组分的分析方法,对不同配方组成的增塑PVC混合料进行剖析。该方法能基本确定增塑PVC混合料中PVC树脂的型号、增塑剂的种类及含量、填料的含量等信息。  相似文献   

16.
以聚氯乙烯(PVC)糊树脂、Dinch增塑剂、聚酯增塑剂等其他助剂制备低迁移量环保密封圈。研究了PVC糊树脂的聚合度、发泡剂含量、加工温度和胶料存放时间对密封圈耐迁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合方法相同、颗粒形态相近的条件下,随着PVC糊树脂聚合度的提高,树脂吸收增塑剂的能力变强,密封圈的耐迁移性能随之提高;随着添加的发泡剂含量的增加,密封圈的泡孔变大且数量增加,与模拟液的接触面积变大而导致增塑剂迁移量变多;加工温度为195 ℃时制备得到的密封圈的增塑剂迁移量较少,加工温度过高或者过低会使密封圈部分结构受到破坏或者塑化程度过低,体系内游离的增塑剂含量较多;随着胶料存放时间的延长,密封胶的稳定性降低,密封圈的耐迁移性能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17.
用松节油酸酐二酯类化合物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对比,研究它们与聚氯乙烯(PVC)树脂的相容性、加工热稳定性及增塑聚氯乙烯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松节油酸酐二丁酯、二辛酯可作为主增塑剂,其增塑性能类似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相似文献   

18.
前言 聚氯乙烯(PVC)分子中含有氯原子(含氯量为56%),是一种自熄性聚合物,其氧指数为45~49。为了制得电缆料,在加工PVC树脂时需要加入一定量的增塑剂(为DOP),但加入增塑剂后往往使制品的氧指数大大下降,达不到阻燃的要求。为了改进增塑后的PVC制品的阻燃性能,已有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季戊四醇四丁酸酯(PTBT)是一种正在开发的新产品。本文分别用它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作聚氯乙烯(PVC)的增塑剂,研究两者同PVC的相容性以及对PVC加工性能、热性能与机械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PTBT在这些方面皆优于DOP,因此便可认为它是PVC的更佳增塑剂。还发现,当PTBT用量25份(以100份树脂量计)时,增塑PVC的综合机械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0.
据《P.D.S.》1996,53(2),261~268报导,西班牙学者研究了PVC增塑溶胶热分解时增塑剂和树脂类型不同对反应过程的影响。采用了不同溶解能力的8种增塑剂,10种商品树脂。在热重分析中,增塑溶胶的热重曲线形状受配方组份的性能影响很大。增塑剂在溶胶中的挥发比其单独存在时缓慢。树脂的分解温度则表现出处于溶胶状态时较低,树脂单独存在时较高。上述两种影响还会由于增塑剂与树脂之间的相容性越好而越显著。对于相容性较好的增塑剂,可观察到微分曲线上树脂相应的峰分别出现两个差热峰。文章从树脂与增塑剂互相作用的情况作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