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详细介绍了35k,110kV输电线路铁塔基础设计中对风荷载的取值,基础型式的选择和计算方法,对基础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我油田范围内的气象、工程地质、地震等自然条件,就高压线路铁塔基础设计的基本步骤及计算方法进行较全面的介绍,为同行在设计中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华北石油设计》2004,(3):F002-F002
8月17日.北京分公司承担设计的苏丹3/7区66kV输电线路工程双回路直线铁塔在北京良乡中国铁塔试验研究所一次试验成功.顺利通过英国PBP OWER监理和业主的验收。  相似文献   

4.
长庆油田输变电项目主要位于陕、甘、宁地区,地质条件以湿陷性黄土为主,铁塔数量多,综合造价高。结合黄土的特殊土力学性能,为节约工程投资,减少油田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线路铁塔基础多采用掏挖式基础。由于掏挖式基础尺寸是影响基础上拔和下压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当承载力一定时,基础尺寸不同导致造价差异较大,因此,结合工程实践,通过大量计算,对铁塔基础的尺寸参数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可知,影响上拔承载力的主要因素由大到小分别为基础主柱高度、基础扩底高度、基础扩底宽度及主柱直径,其中增加基础主柱高度的综合造价低于增加其他基础尺寸的综合造价,经济性更好,建议设计铁塔基础宜优先增加主柱高度提高上拔承载力。  相似文献   

5.
在长输油气管道与高压输电线路的公共走廊内,当输电系统遭受雷击或发生工频故障时,强电流通过输电铁塔接地极会对附近埋地管道形成电弧冲击危害。采用裸铜屏蔽线与去耦合设施相结合的防护措施是最近10年来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做法,既可以防护强电冲击,又可以防止交流腐蚀。  相似文献   

6.
油田电力工作以降低电网故障率、提高电网防雷能力为重点,在线路规划设计中,采用线路综合防雷技术,重点做以下设计和现场试验:改进和完善输电线路杆塔接地,提高线路防直击雷能力;加装线路型氧化锌避雷器,提高线路抗绕击耐雷水平;线路复合绝缘子改造设计,提高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开展限流型避雷针研究设计,探索区域防雷有效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输电线路接地极设计中 ,根据土壤类型分类 ,主要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一是采用角钢、圆钢排列直埋于地下 ,这种方式的接地极的引线易丢失。二是对于高土壤电阻率的地区采用降阻模块 (石墨接地极 )设计 ,这种降阻模块对降阻防盗有很大的作用。随着油田产业的不断发展 ,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越来越高 ,输电线路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运行的情况 ,直接影响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输电线路的故障主要是由雷害引起的 ,而输电线路的接地极的好坏在输电线路防雷中起关键作用 ,目前油田输电线路的接地极被盗非常严重并存在接地电阻超标…  相似文献   

8.
《石油和化工设备》2019,(9):109-1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长输管道与输电线路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造成管道交流干扰腐蚀和防腐层破坏等问题。750kV特高等级输电线路也对管道设计和运行安全提出更高要求。我国标准缺少管道与750-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和接地体的安全距离规定。文章介绍了国外标准关于管道与输电线路安全距离的规定。提出了确定管道和输电线路科学、合理的安全距离,除应满足标准规范要求外,还应考虑法律法规、消防安全、施工作业和管道实际情况等因素。最后提出了确定开阔地区和特高压输电线路与管道安全距离以及管道交流腐蚀监测、管道与电力行业标准借鉴协调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架空线路的特点是外部环境对架空送电线路的设计影响较大,除导线、地线、绝缘子及金具等定型产品外,还需要根据送电线路经过的地区的气象条件、地形、地质条件来进行杆塔的基础设计。以110 k 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在蒙古国东方省塔木察格油田110 k V架空送电线路的设计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因鸟类导致高压输电线路跳闸的情况时有发生。防止鸟类侵害、保障输电线路正常运行是电力线路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际电力线路设计中,应根据线路所处地理环境、鸟群分布情况及项目投资预算合理地选择驱鸟器的类型及安装区段,但无论选择何种驱鸟设备都必须满足电气设备外壳与导线的最小安全距离的要求,并应符合国家电力行业发布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i Tekhnologiya Topliv i Masel, No. 10, pp. 9–10, October, 19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