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仪和热重分析仪对聚酰亚胺树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树脂具有与聚酰亚胺相类似的结构及优良的耐热性能。聚酰亚胺纤维原纸在不同树脂溶液中浸渍后表明,当聚酰亚胺树脂浸渍液浓度为4%时,纸张具有较好的强度性能和电气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聚酰亚胺短切纤维为主要纤维原料抄造聚酰亚胺纤维原纸,将原纸用聚酰亚胺树脂溶液浸渍后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进行热压,探讨了热压温度和热压压力对聚酰亚胺纤维纸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热压压力为12 MPa、热压温度为220℃时,纸张有较好的度性能和电气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添加部分芳纶浆粕聚酰亚胺纤维纸和100%聚酰亚胺纤维纸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检测,并结合检测结果对两种配抄纸样的强度性能和电气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及分析结果表明,以聚酰亚胺纤维和芳纶浆粕为纤维原料抄造的聚酰亚胺纤维纸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酰亚胺纤维和聚酰胺酸纤维为主要纤维原料,加入一定量的聚氧化乙烯(PEO)和芳纶浆粕抄造聚酰亚胺纤维原纸,并在特定的工艺下对原纸经行浸渍和热压处理,实验主要对纸张的强度性能、电气性能以及耐热性能进行了探讨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单一的聚酰亚胺纤维为主要纤维原料,PEO和芳纶浆粕的加入量分别为0.06%和6%时,纸页有最佳的强度性能和电气性能。  相似文献   

5.
聚酰亚胺纤维及其纸基功能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聚酰亚胺纤维具备优良的性能,已经成为高技术纤维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聚酰亚胺纤维的研究进展以及聚酰亚胺纤维采用湿法造纸工艺抄造纸基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指出当前聚酰亚胺纤维纸的开发难点,并对聚酰亚胺纤维纸及其纸基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特种纤维聚酰亚胺耐温等级高、绝缘性能优异、阻燃、耐辐射、高强高模,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的重要基础工程材料,也是当下先进复合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聚酰亚胺纤维和聚酰亚胺纸基功能材料的制备技术,探讨了聚酰亚胺纸基功能材料在制备方面面临的技术难题,并对聚酰亚胺纤维及其纸基功能材料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升聚酰亚胺纤维纸基材料的强度、耐高温性、韧性及阻隔性能,本研究制备了具有高黏附力、易固化、柔韧性好、耐高温的浸渍树脂。首先用乙烯基硅树脂改性环氧树脂,以提高浸渍树脂的韧性及固化性,然后进一步添加聚酰亚胺树脂制备耐高温的三元合金树脂。结果表明,当乙烯基硅树脂用量30%时,改性后环氧树脂有较好的韧性及交联程度;此改性环氧树脂添加5%聚酰亚胺树脂时,三元合金树脂质量损失5%时的温度为339. 2℃,并且在高温下没有明显的玻璃化转变。分别用改性环氧树脂和三元合金树脂浸渍聚酰亚胺纤维纸基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改性环氧树脂浸渍的纸基复合材料纤维结合程度较好,表面平整,接触角可以达到148. 71°,三元合金树脂浸渍的纸基复合材料耐高温效果好,200℃时纸基复合材料抗张指数仍能达到35. 1 N·m/g。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对不同浸渍量条件下聚酰亚胺纤维纸页的SEM、TGA和纸页的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影响纸页耐高温性能的前提下,通过聚酰亚胺树脂浸渍可以有效提高纤维间的粘结性,从而提高纸页的强度,且纸页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浸渍量的增加而增加。此外,通过改变纤维的长度可以提高纸页的强度。  相似文献   

9.
陆赵情  吴珍 《中华纸业》2014,(14):27-30
研究了溶剂型聚酰亚胺树脂和自制水性聚酰亚胺树脂对芳纶纸页性能的影响,并对这两种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通过浸渍溶剂型聚酰亚胺树脂和水性聚酰亚胺树脂,芳纶纸页的物理性能均明显提高;溶剂型树脂浸渍芳纶纸页的机械性能优于自制水性聚酰亚胺树脂浸渍芳纶纸页性能。  相似文献   

10.
对位芳纶纤维分子链刚性结构以及纤维表面化学惰性导致纤维间的结合力较差,进而导致其机械性能较低。本实验利用高强、高模、耐高温性能优异的聚酰亚胺树脂溶液浸渍对位芳纶原纸,以此来增强对位芳纶纸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及耐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浸渍后纸页抗张、撕裂指数比未经处理的纸样绝对值分别增大了32.9%和54.2%。XRD分析表明,浸渍后纸页的结晶度增大,这将有利于在纸页热压后提升其物理性能。SEM图显示由于聚酰亚胺树脂溶液的浸渍作用,对位芳纶浆粕和短切纤维在纸页的表面分布更加均匀,起到增强效果。TG分析表明,经过浸渍处理后,对位芳纶纸的最初分解温度达到500℃,显著提升了其耐温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聚乙烯醇(PVA)增强纤维对美纹纸原纸物理性能改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VA增强纤维用量为1.5%时,美纹纸原纸的层间结合强度和抗张强度分别达到了337 J/m~2和7.35 kN/m,相比于空白样(未添加PVA增强纤维的美纹纸原纸)其增幅分别为40.4%和53.1%,同时对美纹纸原纸的其他物理性能并无明显负面影响。在对比实验中,加入1.5%增强剂500时,美纹纸原纸的层间结合强度和抗张强度分别提高了12.2%和6.5%,其增强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我国造纸工业原料结构调整战略研究(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报告回顾了我国造纸纤维原料结构变化的历史沿革,全面分析了我国造纸工业的特点和造纸工业纤维原料结构现状,讨论了造纸纤维原料包括木材、非木材和废纸的供应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了未来我国造纸工业对纤维原料的需求,提出了原料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及全国造纸工业原料基地建设规划的设想;最后提出了造纸原料结构调整的发展战略措施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乳胶纸作为高品质砂纸生产基纸,要求具有较强的耐水性、抗溶剂性及耐高温性,同时要求具有较高的耐折度和抗张强度。本研究在传统乳胶纸生产工艺的基础上,通过添加涤纶纤维以期提高乳胶纸的耐折度及抗张强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纸基摩擦材料原纸表面碳纤维沉积以及强度性能,研究了添加磷酸三丁酯(TBP)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对原纸碳纤维沉积以及强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TBP可有效改善碳纤维在原纸表面的沉积,TBP用量为3 wt%时,原纸表面无聚集的碳纤维沉积,但强度下降;当CPAM和TBP用量分别为0.03 wt%和3 wt%时,原纸的抗张指数、内结合强度与对照组(TBP用量3 wt%)相比分别提升了23.9%和82.0%,同时改善了原纸表面碳纤维的沉积。  相似文献   

15.
以针叶木纤维为基体,通过引入聚多巴胺(PDA)表面修饰后的芳纶纤维(AF)作为增强体,采用湿法成型制备了PDA/AF装饰原纸,重点研究了PDA/AF添加量对装饰原纸物理性能、摩擦磨损性能以及阻燃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PDA/AF添加量为25%时,PDA/AF装饰原纸的干抗张指数为34.2 N·m/g,湿抗张指数为7.56 N·m/g,相比针叶木浆装饰原纸分别提高了22%和80%;磨损率为2.43×10~(-4)mm~3/J,最大热释放速率(PHRR)为125.21 W/g,相比针叶木浆装饰原纸分别降低了46.48%和20.55%,且烟密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进口纸线原纸的纤维形态、组成及配比;测定了原纸的各项物理性能指标;研究了在针叶木浆中配加棉浆、细菌纤维以及水溶性PVA纤维对纸张强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纤维配比为木浆纤维棉浆纤维细菌纤维水溶性纤维=81∶10∶7∶2,且分散剂PEO用量0.07%,湿强剂PAE用量1.8%,CMC用量0.3%时,纸线原纸的主要物理性能为干抗张指数71.10 N·m/g,湿抗张指数30.03N·m/g,撕裂指数8.01 mN·m2/g,耐折度460次、伸长率2.46%.  相似文献   

17.
由玄武岩纤维和植物纤维制备复合纸板及型体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物理结构,认为该复合材料形成一种拓扑无序结构,可以近似用“无规网络模型”描述材料的结构。探讨了打浆度、玄武岩纤维含量等因素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由该复合材料可生产一次性餐、饮、盒具及农用育苗钵和衬垫包装材料等。该复合材料废弃后可以完全降解,玄武岩纤维分解后变为土壤的母质,对环境不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8.
This work deals with the investigation of Abrasive Water Jet Machining (AWJM) on banana fiber reinforced polyester composite. The composite is prepared with 20 wt. % of fiber through hand layup method followed by compression molding.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each input parameters on the output responses namely surface roughness (Ra) and kerf angle. The study is performed by varying the water pressure, traverse speed (TS), and standoff distance (SD). From the experiments,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standoff distance contributes more on affecting Ra by 60.63% and kerf angle by 74.80%. The suitable cutting parameters are suggested for achieving quality output and the cut surface morphology is observed throug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ic (SEM) ima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