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埋伏牙会造成恒牙移位及牙列紊乱,严重影响面部美观和咀嚼功能,准确确定其位置、形状、萌出方向及与邻牙关系,对决定手术进路、脱位或牵引方向和预后等均有重要意义.传统根尖片、曲面断层片定位的方法有变形、放大、重叠的缺点,对颌骨内埋伏牙的诊断和治疗不能提供准确依据,无法满足临床定位诊断的要求.本文作者应用螺旋CT 对上颌埋伏阻生牙及多生牙进行定位扫描,可以清晰地观察埋伏阻生牙位于牙列的唇侧还是腭侧、位置高低、倾斜角度、埋伏方向、与邻牙位置关系及邻牙是否有牙根吸收等情况,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手术路径和牵引方式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了根管治疗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2009年 01月 ~ 2010年12月期间采用根管治疗的107例牙髓炎患者,143 颗患牙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以及X 线检查,判定治疗效果.结果:前牙充填良好率91.07%;前磨牙充填良好率78.78%;磨牙充填良好率52.38%;前牙功率96.43%;前磨牙治疗成功率91.11%;磨牙治疗成功率80.95%,本组病例成功率合计90.21%,失败率为9.79%.结论:根管治疗方法疗效显著,缩短疗程,减少复诊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单个上前牙或下颌2个以内前牙缺失采用IPS Empress 2或IPS e.max热压铸造全瓷粘接桥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22位患者,共制作26件前牙热压铸造全瓷粘接桥,包括16例单翼全瓷粘接桥和10例双翼全瓷粘接桥,修复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和3年观察修复体的完整性,基牙的继发龋,边缘着色及修复体的颜色匹配.结果:1例双翼全瓷粘接桥修复后3个月脱落;1例双翼全瓷粘接桥6个月后一侧连接体折断,均改为单翼全瓷粘接桥后继续使用;1例双翼全瓷粘接桥修复后2年脱落,修复体完整,重新粘接后继续使用,没有继发龋和边缘着色,颜色与邻牙相协调.整体修复成功率为88.5%.结论:对于2个以内前牙缺失的患者,采用IPS热压铸造全瓷粘接桥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天缺牙患者种植修复存在的问题、对策,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对2000年11月至2009年2月37例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就诊的先天缺牙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制定治疗方案,进行涉及多个学科(主要包括正畸科、止颌外科、种植科)的系统治疗并最终完成种植修复.所有患者均按照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复查程序进行追踪随访.结果:本研究纳入的病例分为3类:先天单牙缺失、先天多牙缺失、先天多牙缺失继发无牙颌,其中单牙缺失21例,多牙缺失12例,多牙缺失继发上颌和/或下颌牙列缺失4例(上颌2个,下颌2个).37名先天缺牙患者接受了种植修复,共植入120个种植体,种植修复后平均追踪39.3(10~109)个月.截止至最后1次复查共2个种植体在修复后半年脱落,其余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未见疼痛、神经损伤等并发症,X线检查种植体颈部骨吸收平均1.91 mm .结论:先天缺牙患者一般需经多学科协作序列治疗,方可进行种植修复,能较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咀嚼、发音及容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采用龈色树脂修复前牙颈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一门诊部 2007年6月至2008年10月前牙唇侧颈部缺损患者80例,先单纯使用牙色树脂模拟充填,然后用龈色树脂配合牙色树脂按照前牙美学标准模拟充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由患者从整体印象、龈位置和牙齿轮廓3个方面对两种充填方法的美学效果满意度分别进行评价.用龈色树脂配合牙色树脂充填缺损,在术后1周、6个月、1年、2年,根据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标准对充填体进行纵向临床评价.结果:(1)患者对两种充填方法的美学效果满意度评价结果:配合使用牙龈色树脂修复法和单纯牙色树脂修复法的患者满意度在整体印象、龈位置和牙齿轮廓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1),配合使用龈色树脂充填法可获得更理想的美学效果.(2)纵向临床评价结果:术后1周、6个月、1年、2年,龈色树脂充填体在色彩匹配性、修复体表面形态、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继发龋及术后敏感性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龈色树脂用于前牙颈部缺损的美学修复不但能满足牙体缺损的治疗要求,还能达到良好的美学效果,该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Kennedy Ⅰ类缺失是临床常见的牙列缺损类型,该类设计多为混合支持形式,采用RPI卡环代替传统的三臂卡环,大部分(牙合)力通过基托传递到黏骨膜上,减轻基牙负担,保护了基牙,说明RPI卡环最适用于游离缺失.根据基牙条件的差异,(牙合)支托、邻面板、卡环的设计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长期口腔矫治器治疗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牙(牙合)变化情况.方法:对7例接受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的患者,通过治疗前、后牙(牙合)模型资料的三维测量分析,观察患者牙弓宽度及各牙位的三维变化.结果:7例长期使用口腔矫治器的患者,经平均使用8.5年后,上第二磨牙远中颊尖处增宽(2.11±2.14)mm,P=0.040;上第一磨牙远中颊尖处增宽(0.56±0.61)mm,P=0.049;下第一磨牙远中颊尖处增宽(1.25±0.93)mm,P=0.040.在三维方向上,除上、下磨牙个别牙尖点出现(牙合)向压低外,其余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使用口腔矫治器后,牙(牙合)有微小的改变趋势,医生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8.
一、都市报因都市而生,会因都市而亡吗?这是一个问题 有人说,中国最后一张都市报会在未来某一天关门,宣告纸质都市报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临床实习是护生迈入临床护理工作岗位的加油站,护生通过临床实习阶段的综合训练,培养其成为合格护士应具有的基本条件和素质,是护理院校学生转化成一名合格护士的桥梁.现将护生临床实习带教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临床观察碘伏明胶海绵预防复杂拔牙术后干槽症的效果.方法复杂牙拔除术16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83牙数,对照组82牙数,实验组拔牙后创口松置碘伏明胶海绵,对照组常规拔牙术后消毒棉球压迫止血.结果实验组干槽症发生率为1.20%,对照组干槽症发生率为10.98%.结论复杂牙拔除术后,牙槽窝内置碘伏明胶海绵可以明显降低干槽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新形势下护理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传统带教模式的不足,进行带教方式、方法的改进,重视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临床带教水平及实习护生的实践能力有效提高了.认为临床带教工作应顺应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提高护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2.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或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是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病,也是国际性疑难病症多发病之一,随着工作性质及生活环境的改变,颈椎病有逐年增多和年轻化的趋势.对病人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临床主要表现有肩痛、头昏头痛、上肢麻木或放射痛、手足无力、行走不稳等症状.主要是由风寒湿邪侵袭颈肩部闭阻经络所致,以疼痛和功能受限为主要特征,是临床上常见的老年病、多发病.治疗上常采用推拿、针灸、理疗、注射、中药内服和外敷并配合功能锻炼,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往往对病程较长症状较重的患者效果不理.因此,临床工作者在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其中小针刀治疗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牙体大部分缺损,用桩核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临床患者984例,1208颗牙齿,男性患者576例,女性惠者408例.年龄在15~40岁之间702饲,40岁以上者282例.随诊五年,观察结果.结果:临床观察五年以上,固位良好,对周围组织无损害.(牙合)力恢复良好.结论:用桩核冠修复牙体大部分缺损,实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是一种较有争议的疾病,传统被称为牙源性角化囊肿.该瘤呈侵袭性生长的生物学行为导致了其较高的复发率,在病理及临床上都具有和一般领骨囊肿不同的生物学特点.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研究,本文从囊内液体正压力作用、细胞凋亡与增殖、遗传学与表观遗传学三方面对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临床带教老师是护生接触护理实践的启蒙老师,每一名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思想风貌皆能对护生产生影响.为提高传染病专科护理带教水平,规范临床护理带教队伍,我院护理部从2005年2月起,逐步完善临床带教老师的选拔、管理、带教老师工作职责及相关激励机制等制度及落实,建立起一套适用于传染病专科医院的临床护理教育管理模式,收到了较好的带教效果,为培养新形势下的传染病医院护理人才打下了坚实地基础.经过几轮的带教老师竞聘上岗及临床实践,笔者就传染病护理带教老师应具备的素质及带教技巧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石墨化焦、生焦特性的分析 ,得知用石墨化焦作电阻料能得到相对均匀的温度场 ,温度梯度较小。决定大规格电极用石墨化焦 ,小规格电极用生焦来取代混合焦作电阻料 ,并结合其持性 ,对曲线进行了改进 ,在保证品级率的前提下提高了电极的成品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颌骨牙本质生成性影细胞瘤(dentinogenic ghost cell tumor,DGCT)复发和恶变的临床病理特征,为外科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我院25年来就诊的53例含有影细胞及间充质诱导成分的混合性牙源性肿瘤,总结DGCT复发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及预后情况,并对其组织学形态进行观察.结果:53例牙源性肿瘤中,14例为DGCT,其中10例复发,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2.4岁,症状均为骨性膨隆.影像学表现为密度减低影,大部分病例边界不清或侵犯邻近组织,其中7例发生在上颌骨(2例癌变、2例细胞生长活跃),3例发生在下颌骨(1例细胞生长活跃).10例复发患者的首次手术方式均为刮治.结论:颌骨DGCT生长具有局部侵袭性,初次手术处理不当极易复发,多次复发有癌变风险;刮治手术不适宜DGCT;对于边界不清的上颌骨病变,尤其对于活检或冰冻病理报细胞生长活跃的病例,应尽可能扩大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18.
上颌骨是面部中份的基石,是面部中份外形和功能最重要的骨骼结构,参与眼眶、颧上颌复合体、鼻腔、口腔等各种面部中份重要结构的组成.由于肿瘤切除、外伤、炎症及先天畸形所致的上颌骨缺损不仅严重影响外形,而且直接影响语言、咀嚼、吞咽等多项生理功能.由于上颌骨及面部中份解剖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使上颌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成为临床医师面临的挑战性难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上颌窦自然开口单径路鼻内镜手术和经尖牙窝联合上颌窦自然开口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息肉的疗效.方法:36例上颌窦息肉中17例行经上颌窦自然开口单径路鼻内镜手术(简称单径路),19例行经尖牙窝联合上颌窦自然开口双径路鼻内镜手术(简称双径路).结果:随访1年,单径路组17例中治愈13例,治愈率76.47%;双径路组19例中治愈18例,治愈率94.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尖牙窝联合上颌窦自然开口双径路鼻内镜手术可彻底清除上颌窦息肉,恢复上颌窦的生理性引流通道,减少复发,弥补了经上颌窦自然开口单径路鼻内镜手术在处理上颌窦息肉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牙周炎患者烤瓷联冠夹板修复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2年-2005年沈阳市口腔医院特诊修复科前牙牙周炎患者烤瓷冠联冠夹板修复病例50例,经过5年临床随访观察.结果:烤瓷冠联冠夹板修复牙周炎患者美观、舒适,临床应用保持时间长,疗效稳定.结论:烤瓷冠联冠夹板修复牙周炎患者可广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