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常压间歇式煤气炉制气工艺是气固非均相移动床层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相伴的复杂过程。物料平衡与热量平衡是维持整个气化系统平衡的关键。其中物料平衡是基础,包括每次投炭量、气化成渣率、气体带出物及排渣量,狭义上讲是维持运行中炭层的稳定;热量平衡则是气化系统的保障,包括热量的蓄积、利用及损失,直接决定着煤气炉的生产负荷。因此在适宜的条件下,煤气炉的吹风效率越高、热量供应越大、气化利用率越高,发气量也就越大。热量主要来源于煤气炉制气工序中吹风及上下吹加氮工艺中的氧与炽热的碳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  相似文献   

2.
常压固定层间歇式煤气炉制气工艺是固气非均相移动床层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复杂过程。物料平衡与热量平衡是维持整个气化系统平衡的关键。其中物料平衡是基础,包括每次投炭量、气化成渣率、气体带出物及排渣量,狭义上讲是维持运行中炭层的稳定;热量平衡则是气化系统的保障,包括热量的蓄积、利用及损失,直接决定着煤气炉的生产负荷。因此在适宜的条件下,煤气炉的吹风效率越高、热量供应越大、气化利用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曹华岳 《化肥工业》1998,25(4):33-41
详细介绍了如何提高煤气发生炉的吹风蓄热效率;适当提高气化层温度,增加蓄热量;采用高热焓的过热蒸汽制气;充分利用加氮蓄热,提高气化效率;采用前吹净方法来增加加氮总量,提高气化效率;合理控制蒸汽流量等技术措施来解决煤气发生炉系统的增产节能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朱咏梅 《陶瓷》2006,(6):48-50
1 煤炭气化原理、成分及发热值 1.1 煤炭气化原理 在一般的煤气发生炉中,煤燃烧是由上而下,气化剂则是由下而上进行逆流运动的。它们之间发生着化学反应和热量交换。按煤气发生炉内气化过程进行的顺序,可将发生炉分为灰渣层、氧化层、还原层、干馏层、干燥层和空层。  相似文献   

5.
固定层间歇式煤气发生炉在制气的过程,分为二上吹、吹净、吹风、回收、上吹、下吹六个阶段。保持热量平衡、气化层稳定是造气炉正常运行的基础,在炉况正常的情况下,不结疤、不偏流是造气炉稳产的前提。要保持热量平衡,气化层稳定就要合理控制吹风量和入炉蒸汽量,还有制气过程各个阶段的时间百分比,这些条件确定后,如何控制入炉蒸汽是造气制气的关键,笔者就入炉蒸汽流程及控制方法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6.
1 前言 常压固定层煤气发生炉(下称层燃炉)1889年就出现在德国,经过百年来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块煤加压、粉煤常压、加压水煤浆、干粉煤加压等多种先进的气化方式,特别是排灰方式由固态改为液态后,气化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可达90%以上;在众多气化方式中,粉煤常压气化方法生产的煤制合成氨(不含中国)曾一度占到世界产量90%左右。因相对较为成熟,国内也几度引进过该技术。目前,国内的气化方法很多,生产厂家可以根据中间产品的不同,基本上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气化方式。  相似文献   

7.
段百军 《氮肥技术》2000,21(3):24-29
天然焦具有无烟块煤(焦炭)的一般属性,如无粘结性、挥发分及硫分 等特点。经台架式气化炉气化试验及φ2400固定床煤气发生炉工业性气化试验结果表明,淮 北天然焦以适应制备合成氨原料气的工艺要求,可确保气化安全稳定运行,完全可替代无烟煤9或焦,炭)作固定床煤气化为记的原料生产出合格的合成氨和半水煤气,,为降低合成氨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开辟了一条新的出路,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К.  ЕВ 刘云江 《煤化工》1993,(3):61-63,60
本文展望了以煤的两段地下气化来提高煤地下气化效率的前景。建议在第一阶段进蒸汽氧气鼓风而第二阶段以蒸汽鼓风。计算表明,采用两段地下气化,可使气化的效率从55%~65%提高到80%~85%。  相似文献   

9.
<正>0前言传统固定层间歇式气化工艺具有技术成熟、操作简单、煤气中有效气成分较高、投资少等优点,但由于进入煤气炉燃烧所需的氧气来源于空气,氧气浓度低(约为21%,体积分数),单位时间与碳反应放出的热量少,只能靠延长吹风时间来提高气化层温度,造成吹风效率低、能源利用率低、单炉产气量低,且生成的吹风气中含有粉尘、  相似文献   

10.
型煤在煤气发生炉中的气化及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生产线上生产的气化型煤 ,在 TG— 3MI型煤气发生炉中进行了长期的气化生产并稳定运行了多年 .就气化型煤在煤气发生炉中的气化结果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认为型煤气化工艺操作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是型煤在煤气发生炉系统上制气好坏的关键因素 ,并就型煤气化工艺条件的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德士古与壳牌气化技术生产甲醇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是美国德士古公司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的煤气化技术,它是将一定粒度的煤粒及少量添加剂与水在磨机中磨成可以用泵输送的非牛顿流体后,与氧气或富氧在加压及高温状态下发生不完全燃烧反应制得高温合成气,高温合成气经辐射锅炉及对流锅炉间接换热回收热量(废锅流程),或直接在水中冷却(激冷流程)后,通过洗气除尘和进一步降温后成为后续工段的原料气。  相似文献   

12.
在生产建筑陶瓷制品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建筑陶瓷企业使用最多的燃料是发生炉制煤气。其原理是将煤经煤气发生炉转化为煤气供辊道窑燃烧使用,这一煤制气技术在建筑陶瓷企业中被广泛应用,且主要是以两段式煤气发生炉作为煤制气的主要设备。如何提高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的制气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是建筑陶瓷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建筑陶瓷企业两段式煤气发生炉制气效率的分析,研究影响两段式煤气发生炉制气效率的因素,并从中找出其解决方法,为建陶企业在使用两段式煤气发生炉制气过程中提高制气效率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块煤固定层造气炉内,炉箅的结构及其运动控制着气化火层的高度和厚度,也就是控制着气化火层的总体积。气化反应是在气化火层里进行的,而不是像流化碎煤床和气流粉煤床那样在造气炉的全容积里进行的,其气化火层通过炉箅结构及其运动控制气化剂进,煤焦进,煤气出,灰渣出。由于高温炭的气化反应非常迅速,所以气化火层非常靠近炉箅,可以这么说,炉箅在什么地方气化火层就应在什么地方,炉箅多大,气化火层就有可能多大。当然,炉箅的大小和炉膛内径必须是相适应的,气化剂和煤焦的输入量自然也是和炉膛横截面积相适应的,这些适应程度通常已是正规设计了的。但炉箅及其运动是各厂自己选择并操作控制的,所以各厂造气炉的单产、单耗水平,除因原料不同要影响气化反应速度,后系统工艺路线不同要求气柜里煤气品质不一,气柜充气压力不等也影响气化反应速率外,所选购的炉箅结构和炉箅在炉内的运动状态所控制的物料进出状态,是造气炉内气化反应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在造气工艺中,如何提高煤气炉气化强度、提高蒸汽分解率、降低消耗、安全稳定运行,要控制的因素是很多的,本文着重谈一下吹风、炉顶及炉底温度、上下吹比例及蒸汽用量、循环时间、炭层高度、加炭与下灰等工艺改进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当前,煤头氮肥厂家都在寻求降低煤耗和稳定生产的有效途径,以应对能源危机的挑战。在以煤为原料,常压固定层间歇式气化工艺的过程中,选择适宜的工作循环周期及其备阶段循环时间百分比,能够促使煤气发生炉气化层温度谷、峰值波动不大,气化层位置及其厚度适宜,从而提高了煤气发生炉总体气化效率,真正地不失为一项有效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16.
1存在问题 间歇式固定层造气炉人炉蒸汽分解率随造气炉内气化层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炉内气化层温度高,蒸汽分解率高,蒸汽的用量大。在制气后期,由于炉温逐渐降低,如果蒸汽流量不变,不仅浪费蒸汽,还会大幅度降低炉温、降低蒸汽分解率并带来一连串的损失。因此,合理调节入炉蒸汽量,稳定炉况,提高蒸汽分解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气化剂中水蒸气供给量的计算,分析了大气压、炉底鼓风压力、饱和温度和原始湿空气温度等对气化剂中水蒸气供给量的影响:指出气化剂中水蒸气供给量随大气压和原始湿空气温度的增大而降低,随饱和温度的提高而增大,炉底鼓风压力、原始湿空气湿度及外界供应饱和水蒸气温度等,虽然对气化剂中水蒸气供给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就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而言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8.
就固定层间歇生产的造气炉而言,影响制气反应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如果气化层温度尚未接近灰熔点,温度偏低时,增加吹风时问百分比或加大风量都能提高气化层温度,从而有利于蒸汽分解多产煤气,但如果气化层温度已达到灰熔点附近,继续提高吹风量则会造成炉内结块结疤。若炉箅结构优良,炉条转速得当,使疤块及时松动开裂不至于连成一体,高负荷操作还有点希望,否则疤块连接生产将无以为继。因此,在气化操作中,风量的大小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采用固定层间歇式煤气炉制气的化肥企业,要实现高产、低耗、低成本的关键首先在于搞好造气,也就是说,造气操作必须达到高煤气质量、高发气量、低原料消耗、低蒸汽消耗。为了实现此目标,造气操作必须能准确及时的判断炉况,既要了解气化层温度,亦要控制好气化层的位置。然而,测定造气炉气化层温度是一个技术难题,准确了解气化层的位置也不容易。如何较准确的测定气化层温度和位置是摆在国内学者、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造气操作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山西兰花科创股份有限公司化肥分公司目前有3套造气系统,采用常压固定层间歇式气化技术,有Φ2650mm煤气发生炉17台,吨氨耗原料煤(标煤)1.18t左右,采用停炉排灰的模式。1停炉后排灰存在的弊端①不能保证煤气发生炉连续运行制气;②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