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双频激电偶极装置在地质普查找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耀红 《甘肃冶金》2004,26(1):15-18
从激电找矿的机制出发 ,根据不同装置在甘肃天水李子园和礼县李坝两个矿区的对比试验结果 ,研究总结了双频激电偶极装置在普查找矿方面的一些特点。实践证明 ,偶极装置具有分辨能力强、供电电流小、装置轻便、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是实现激发极化野外生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均匀半空间下偶极-偶极装置的相位激电正演方法,并模拟计算了其电磁耦合响应。针对电磁耦合效应的频率特性,使用不同频率的相位值进行近似去耦。实测激电资料的结果表明,此方法基本达到去耦效果,对实际野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应用广泛,因此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矿产资源的开采,但是在开发之前,必须要找准矿产资源埋藏的具体位置。找矿工作是一项步骤比较复杂的工作,再加上受都兰地区地形的影响,对比了多种采矿方法发现频率域激发极化法适用性强,操作简便,效率高。而此方法的常用装置有双极-偶极装置和偶极-偶极装置。但经过验证,发现双极-偶极装置在供电能力和观测信号方面都强于偶极-偶极装置,因此文章以青海省都兰县金矿区为例,通过分析其地质特征,探讨频率域激发极化法双极-偶极装置在找矿工作中的应用,以期准确寻找地下隐藏的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4.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是勘探深部隐伏矿床的一种重要物探方法,但是其在铁多金属矿方面的试验研究较少。通过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对青海省某矿区铁多金属矿上进行试验研究,通过采用winglink软件对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数据进行反演,反演结果在矿体位置具有较明显的低阻异常,表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对浅部水平板状体有良好的勘探效果。通过反演结果,我们可进一步看出在已知矿体的下部还存在一处规模较大的低阻良导体,推测为深部隐伏铁多金属矿,表明该方法在深部隐伏铁多金属矿勘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山西五台县代银掌矿区周边及深部找矿问题,在矿区选取6号、8号和12号3条勘探线剖面开展了地电化学方法试验研究,对通电(偶极地电提取)和不通电(泡塑吸附提取)条件下的地电化学方法试验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在代银掌金多金属矿区找矿中的可行性以及外加电场对勘探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电化学提取异常在已知金矿体上方显示清晰,与金矿体的赋存位置对应良好,勘探效果显著,说明在山西五台地区运用地电化学方法寻找隐伏金矿床是有效可行的。外加电场确实提高了地电化学提取效率,探测深度也大于不通电下的吸附提取,更加灵敏,对隐伏矿体和弱矿化异常都能有明显显示,异常与深部矿体的赋存位置对应度较高,提取到的矿体信息更加全面完整,对进一步分析地下矿体位置和展布形态有很好的效果,在深部找矿预测中可起到较好的指示效应。  相似文献   

6.
运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频谱激电法和高精度磁法等多种物探方法,在河南省西部多金属成矿带上进行深部隐伏金属矿体勘查。研究表明,利用CSAMT方法进行隐伏岩体的确定,再利用SIP法对目标体埋深进行具体定位,确定其含矿性,对于指导该区隐伏矿找矿具有重要作用。利用CSAMT方法在该区共圈定隐伏岩体2个,其走向NW,并向NE倾伏;运用SIP法在2号剖面进行实测,发现了双峰异常特征,认为该处可能有金属硫化物富集,与CSAMT测深推断的断层破碎带相吻合,由分析可知,该金属硫化物呈浸染状。由于开采埋藏较深的隐伏矿体风险较大,采用多种物探方法进行综合调查可以降低风险,减少物探勘查的多解性,提高地质解释的可信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在包钢高炉炉缸测温试验的基础上,又在唐钢100m~3高炉上,用双石墨线电偶直接连续测定了高炉炉缸温度变化过程,取得了初步效果。试验期间分别在1号、2号风口之间的下方(炉缸活跃区)和备用高渣口下方(炉缸死区)安装了两支双石墨线电偶(见图1)。电偶中心线比铁口中心线高138mm。电偶安装在特制的带槽高铝砖内(其构造及安装注意事项等请参考文献[1])。  相似文献   

8.
高密度电法在金矿探矿应用中几个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ting R1 IP Swift高密度电法系统,在金矿勘探中采用分辨率较高的偶极-偶极装置,在有代表性的测区进行试验剖面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反演,将反演结果与正演理论模型进行对比,从而对系统工作之极距、最大偶极距、时间特性及成果解译等方面进行理论与实际应用对比研究,得到了系统更能高效工作的参数设置值和成果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极谱分析的灵敏度、分辨力、减少汞害与提高抗干扰性能,1972年 Oldham提出了半积分电分析法,经不断改进,发展成为新极谱法。长春应化所研究员汪尔康在我国首次研制成功了新极谱仪后转交江苏电分析仪器生  相似文献   

10.
钛合金与NiAl封严涂层的电偶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丹  孙杰  赵忠兴 《稀有金属》2012,36(2):224-228
钛合金材料与不同材料相互连接,并处于富含氯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中,有可能使得材料发生电偶腐蚀而遭到破坏。采用极化曲线的方法分别研究了NiAl涂层、TA15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NiAl涂层的腐蚀电位较TA15的低,二者相差约30 mV,NiAl涂层腐蚀电流为1.718×10-4A,TA15腐蚀电流为1.170×10-5A。研究了NiAl封严涂层和TA15钛合金之间在5%NaCl水溶液中的电偶腐蚀行为。测试了NiAl-TA15电偶对的电偶电流-时间曲线,并通过计算出的平均电偶电流密度,评价了钛合金和NiAl封严涂层的电偶腐蚀敏感性。结果表明,TA15钛合金和NiAl封严涂层之间的电位差很小,电偶腐蚀倾向很小,电偶电流密度为0.0253μA.cm-2。电偶腐蚀过程中,腐蚀电位较低的NiAl涂层作为电偶对的阳极发生腐蚀,钛合金作为阴极得到保护。电偶腐蚀后电偶对的阳极、阴极的自腐蚀电位均升高,阳极电位从-347 mV正移到-242 mV,阴极电位从-323 mV正移到-210 mV;电偶电位为-300 mV。NiAl涂层含有较多孔洞,可以作为腐蚀介质的渗透通道,在含有Cl-并且有溶解氧存在的腐蚀性介质中,容易导致腐蚀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化探方法与磁法、电法等物探方法密切配合并结合工作区成矿规律,物化探相互验证异常性质,是寻找盲矿体的一种有效手段。高精度磁测能快速地确定隐伏岩体、推断隐伏构造;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为地质综合找矿提供直接、可靠的化探信息;激电扫面和测深能准确圈定硫化物平面分布范围及深部富集形态、产状、埋深等参数,尤其在广覆盖,地表矿化信息有限情况下,能最大程度提取深部有用地球物理信息,指导下一步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在矿区外围地区开展激电中梯、激电测深等工作,通过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所测得视电阻率ρs和视充电率Ms电性异常特征,通过中间梯度法推测出铜多金属矿(化)体在平面上走向和范围,根据单机-偶极测深有效确定铜多金属硫化物矿体的空间位置,推测极化体的产状,取得较好的勘查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某铜矿采用激电测深的方法,对深部的矿产进行勘探的技术应用加以阐述,对勘探区域的地球物理特征以及地质特征等进行分析,谈及偶极、偶极测深电极排列的原理、技术、方法以及二维反演的结果,通过采用激电异常经钻探的技术验证,得到的结论是:在高极化率、中高阻的勘探区进行多金属铜金矿、硫化物等的探测,采用激电探深的方式,能够取得很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大功率激电方法可以输出较强的电流,压制各种干扰信号,提高信噪比,在大极距下保证观测精度,因而具有相当大的勘探深度.在近年来的金属矿产勘查中,特别是在寻找隐伏矿和深部矿的新一轮找矿中,激电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其中的中间梯度装置更能发挥效率,因而在普查勘探中普遍采用.本文简单述及大功率激电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以实例说明其方法在寻找隐伏金属矿床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木洞沟深部存在木桐沟隐伏背斜,其北部为寺沟隐伏背斜,南部为东塘子隐伏背斜,三个背斜均呈近东西向平行排列,都是由东向西侧伏,三个隐伏背斜特征极其相似,寺沟、东塘子隐伏背斜深部找矿都取得了可喜成果,木桐沟隐伏背斜,尤其是南翼未开展过深部找矿工作,根据其地质特征,及与相邻的寺沟、东塘子隐伏背斜对比,木桐沟深部,尤其是深部隐伏背斜南翼是寻找深部隐伏盲矿体的最佳部位,具备找矿的条件、深部找矿潜力,应积极开展木桐沟深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6.
采用开尔文探针技术(SKP)测量AZ91D镁合金与H62铜合金偶接试样在盐雾加速实验中的电偶腐蚀规律.研究表明:AZ91D镁合金的电偶腐蚀效应受到阳极与阴极的电位差的影响,AZ91D镁合金与H62铜合金偶接试样之间的伏打电位差约为-1.22V,AZ91D镁合金存在显著的电偶腐蚀效应.由于存在较大的伏打电位差,在盐雾实验初始阶段,电偶腐蚀主要发生在偶接界面AZ91D镁合金一侧附近区域,而H62黄铜没有发生明显腐蚀.由于AZ91D镁合金在盐雾中生成的腐蚀产物对基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AZ91D镁合金表面腐蚀产物与基体间存在显著的伏打电位差,导致AZ91D镁合金基体形成新的腐蚀产物.因此,随着盐雾实验时间延长,AZ91D镁合金电偶腐蚀效应降低,H62铜合金腐蚀加快.  相似文献   

17.
为了查清南戈滩矿区已知铜、铁、金矿脉深部赋存地段及延伸情况,了解已知铜、铁矿脉西部覆盖区矿脉分布情况,寻找多金属矿产,扩大矿区规模,在青海南戈滩矿区开展激电测量法找矿研究。利用激电中梯测量圈定极化率异常,利用激电联合剖面测量检查异常,推断极化体、破碎带分布特征,利用复合极距联合剖面确定极化体、破碎带的延伸情况及富集地带。根据电法测量推断结果,布设了ZK1501钻孔,发现了铜、铁、金矿脉,查明了3、4、6、7和8号脉深部矿脉形态、规模及矿化情况,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草原覆盖区是近年来隐伏矿床找矿工作的重点区域。为了寻找一种快速、有效的适合草原覆盖区的找矿方法,在阿鲁科尔沁旗某铁多金属矿区进行了大功率激电和EH4 相结合的地球物理方法实验性研究。结果表明,大功率激电法测量识别出3 条相对高阻带和 1 条低阻带,前者同时显示出中高极化率异常,可能属于矿化蚀变带引起的矿致异常;EH4 连续电导率测深结果表明,该矿床深部存在明显的地球物理异常,异常强度大且清晰,与已知的矿化蚀变带和激电测量结果对应良好,显示矿床深部具有良好的成矿前景。实践证明,结合针对性的地质研究,大功率激电和 EH4 技术在草原覆盖区寻找隐伏矿体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丁头山片区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异常带进行了深部工程的验证,发现了隐伏铅锌矿体,取得了较好找矿效果。在分析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异常特征基础上,结合丁头山矿区综合地质特征,依据深部工程对异常带验证结果,探讨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在晴隆丁头山矿区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钴(Co)作为10 nm及以下技术节点的铜互连极大规模集成电路(GLSI)的新型阻挡层材料,在阻挡层化学机械抛光(CMP)中易与铜(Cu)发生电偶腐蚀。本文采用电化学、CMP、静态腐蚀实验以及扫描电镜(SEM)表征方法,研究了弱碱性抛光液中螯合剂和氧化剂在Co/Cu电偶腐蚀中的协同作用。研究表明:抛光液中的氧化作用,使得Co和Cu表面生成一层由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组成的钝化膜,抑制了Co和Cu的静态腐蚀;多羟多胺螯合剂浓度增加,抛光液pH升高,Co和Cu表面钝化膜的生成加快;CMP过程中,Co和Cu腐蚀电位均有明显降低,去除速率均加快。抛光液组分为1.5 ml·L-1H2O2、0.1%FA/O螯合剂、30%AEO-9、5%硅溶胶(质量分数)时,Co的腐蚀电位低于Cu的腐蚀电位;研磨状态下,Co/Cu腐蚀电位差降到-6 m V,电偶腐蚀电流很小,极大地减弱Co/Cu电偶腐蚀。同时,Co的去除速率为130 nm·min-1,Cu的去除速率为76.5 nm·min-1,Co与Cu的静态腐蚀均不明显,可以很好地满足阻挡层CMP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