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糊性空间是一种现代建筑表现形式,近年来也成为了室内空间设计的有效的设计手段。通过对从古至今的建筑和室内空间分析,研究模糊空间的表现形态和存在价值,对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模糊性空间的创造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中国传统美学的理论研究基础,展开对传统中式风格在居住空间中的传承与运用的讨论,同时对古典中式风格的概念和设计原则进行总结。以居住空间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传统审美和古典中式风格的分析,以居住空间设计内容为切入点,展开了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现代居住空间中的应用研究。在室内设计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中,人们对居住空间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居住空间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还要体现美感、个性等,品质与内涵的体现,是现代居住空间追求的更高设计水准。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模糊空间的种类,从空间功能、界定、位置等角度,分析了传统园林建筑模糊空间的特点,并探讨了传统模糊空间对现代建筑模糊空间设计的影响,从而提升城市与建筑空间的意境和内涵。  相似文献   

4.
支雨婧  刘伟 《城市建筑》2023,(3):199-201
模糊空间是建筑空间的一种,即不确定性空间,也称灰空间、中介空间、过渡空间等。在当代建筑和城市设计中,模糊空间已经逐渐成为空间设计的主流之一。本文总结了模糊空间的几大作用,并结合其作用,通过体育建筑综合体的代表性案例,分析其中不同类型模糊空间的塑造,最终总结出模糊空间在体育建筑综合体中存在的意义。为以后体育建筑综合体的空间设计,乃至公共建筑空间设计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发展迅速,人们对空间环境塑造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认真研究室内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具有高度的文化精神,蕴涵强烈的审美意境,表现出模糊空间特征和传统文化及美学精神。我们只有探寻其内在的空间规律、特征及精神内涵,才能使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代社会得到真正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詹秦川  熊瑞源 《福建建筑》2010,(5):29-31,43
本文将模糊性设计的概念引入室内空间设计,文章首先从"利休灰"与建筑"灰空间"的缘起入手,分析了"灰空间"的由来,阐述了建筑"灰空间"的概念与空间的模糊性,以及室内空间模糊性的运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倡导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引入模糊性设计具有的积极意义。本文希望通过模糊性设计的研究,能够对当代室内设计实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合院式空间是中国北方地区代表住宅的空间形式,这种空间充分考虑到人们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对于现代居住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如何将这种空间形式进行重构以满足当代社会和人们的需求是一个难点。本文以传统合院式空间的特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人口构成的改变和人口急剧增加对居住空间的影响进行分析,继而提出适应于现代城市集合住宅的空间重构策略。使得这种传统的居住空间可以得到传承,同时也为未来居住建筑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张璟 《住宅科技》2009,29(5):44-47
本章根据对现代人类居住区环境的认识,分析了住区景观中的模糊空间概念和多元含混特性,并从架空空间、院落空间、绿化空间、道路空间、廊道等方面探求模糊空间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和相应的处理手法,摒除单一的物质空间模式,迎合人们多样的生活要求,创造真正符合人类生理与心理要求的空间环境景观。  相似文献   

9.
川西民居建筑中的模糊空间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黎 《四川建筑》2012,32(2):60-61
文章从川西民居的居住特点入手,结合模糊空间理论进行阐述,并以廊、天井为重点阐述了川西民居建筑中表现出的模糊空间理论特征。川西民居这种过渡性、流动性和复合性兼容并蓄的特征对设计创造宜人、舒适的邻里交往空间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居住区环境中的模糊性空间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性空间的设计思想包括三方面的含义:空间界定的不确定性、空间的功能多义性、空间感受的含蓄性。以传统民居的模糊性空间的设计手法为出发点,探讨在现代人居环境中对模糊性空间设计思想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苗宏晋 《山西建筑》2001,27(2):6-6,17
概括介绍了住宅设计的发展过程和不同时期人们对它的不同需求,提出了住宅设计应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以适应人们对住宅需求的不断变化。说明在住宅商品化的今天,只有以人性化、空间多样化和可持续性来设计居住空间,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推进,人们对乡村公共空间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并趋向多样化,乡村公共空间的更新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本研究从空间多义性的视角下找寻乡村公共空间持续性更新的回应,基于朱家林村的发展背景,从居住功能和附属功能、周边环境的作用方式及相互关系出发,分析朱家林村公共空间的发展需求,以空间多义性的模糊性、过程性、关系性设计原则为理论基础,进而提出了边界消隐、弹性预留和功能融合三种更新策略,为当代乡村公共空间可持续更新提供新的理解视角,助力实现乡村公共空间更新,促进乡村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卫  谢宏丽 《华中建筑》2010,28(8):174-176
该文通过提取中国传统建筑中模糊空间的基本围合构件的几何形式,根据围合方式将中国传统模糊空间分为六种基本模型,并针对这六种基本模型从行为心理的角度分别分析中国传统模糊空间的界面围合特点、与人及周边环境的关系,这些分析旨在探索一种体现行为活动与空间环境相互依存的空间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模糊空间具有广泛适应性和生命力。通过分析中国传统建筑模糊空间表现形式和特点,提出因借传统建筑形式和空间构成手法,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创造新形态、探索新手法将使现代建筑的模糊空间创作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5.
刘非  黄雨萌 《河南建材》2021,(4):138-140
在疫情的影响下,传统居住空间设计的不足已逐渐显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防疫要点和现有居住空间进行分析,总结了在防疫的理念下,人们对于居住空间的需求变化及其具体体现,旨在为疫情下的居住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色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元素,就居住空间而言,色彩搭配的环境甚至能够影响人们的心情。而老年人对色彩的感知和依赖程度远远大于年轻人。面对老龄化社会的老年公寓设计,如何利用色彩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给予他们相应的心灵慰藉,成为研究的课题。本文将通过分析色彩对老年居住空间的多方面影响来探讨搭配设计的方法与原则,以期设计出更为适合老年人的生活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单身公寓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如何规划这种小型室内空间是设计者们面对的难题。通过分析单身公寓定义及空间设计上的需求及设计原则,对其在空间设计上的方式与方法进行分析,让小型居住空间能在充分满足人们舒适性和艺术性的需求的同时彰显空间的设计美感。  相似文献   

18.
天井在我国古代民居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下通过对中国传统民居空间中以天井为主的模糊空间的起源、功能、形式的比较与分析,以此启发当代建筑创作中模糊空间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高校学生对宿舍居住条件的要求不断提高,当下的学生宿舍面临空间闭塞、设计单一、品质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发展变化的居住需求。以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为背景,通过对学生群体居住需求和场地选址的调研与分析,提出"新集体主义"的设计概念,探讨学生宿舍设计如何在满足个体居住需求的前提下激活公共活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小区外环境的关注已经远远超过片面的大面积绿化以及单纯的视觉奢华,转而注重居住环境中对于居民生活空间的营造。如逐步恢复传统街区的多元化和多层次的开放式结构小区;保护居住区建设场地原有环境资源,重现用地的场所精神;生态的、异国风情的、智能化的等等小区主体型的塑造。文章拟从人的日常生活内容和行为入手,通过调研分析出居住小区外环境中开放空间的使用情况以及过度空间的均衡设置来对居住小区外环境中模糊性空间进行初步分类,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模糊性设计的营造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