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分析X光工业用CT成像二代扫描的特点,提出了实现二代扫描的两种运动控制方案.分析并比较了二代扫描的平移和分度运动(平移+旋转)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提高系统扫描效率的两种方案.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由上位机和下位机组成的分布式运动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了相应的硬件电路及软件,获得了预期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伺服运动日常控制模式中最常用的点动、固定步长、扫描3种模式,并总结其规律性。同时运用LabVIEW这种先进的测控软件实现对运动的监控。控制模块简化了控制设计流程,同时还实现了远程网络多轴运动控制。多个项目的移植测试结果表明,该文分析和建立的3种独立的伺服运动模块可以在单轴运动控制中采用,也可以在多轴运动控制系统中采用。而基于LabVIEW软件的可视化界面能够运用VI动态调用的方式,提供给其他VI设计。  相似文献   

3.
该文研究并开发了一种自动化工业CT检测系统,以Turbo PMAC运动控制卡为核心,构建了机械运动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对各运动轴进行了合理的功能分配,形成了CT扫描运动系统和自动化样品输送、夹取系统,并对各运动轴进行了PID调节,使各运动轴获得了较高的稳态响应特性和动态响应特性,最后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作为开发平台,采用C++语言开发了人机交互界面,编写了自动检测程序,实现了小批量自动化CT检测流程,提高了工业CT检测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运动控制卡的伺服控制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高GE-400-SV—PCI运动控制卡构建“PC+运动控制卡”型开放式数控平台,研究其在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利用Visual C++提供的MFC作为工具进行二次开发。通过调用运动控制卡提供的运动函数库设计伺服控制系统软件。同时给出编程实例。  相似文献   

5.
采用主从式结构,设计天线平面近场扫描架的控制系统。该系统以三菱FX5U PLC作为从控制器对扫描架进行运动控制,以计算机为上位机,通过以太网对PLC进行运动参数设定和状态监控。在Visual C++平台开发设计上位机程序,利用PLC内置以太网端口,通过SLMP协议完成对FX5U PLC软元件的读写,进而实现参数设定和状态监控。实际应用表明,该控制系统能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将机器视觉技术应用于三维运动装置定位抓取上,以圆柱体工件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的三维运动装置,采用"PC+CCD+运动控制卡"的运动控制方式。采用LabVIEW软件设计监控界面,通过调用库函数节点向Galil运动控制卡发送命令控制轴的运动,通过固定于Z轴上的相机捕获工件所在的XY轴位置,通过XY位置补正及Brenner清晰度评价算法准确确定工件XYZ轴位置,继而对其进行抓取并置于指定位置。实验证明,所设计的系统能有效地实现定位抓取。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以三台伺服电机为执行元件的干嵌法锌空燃料电池生产线运动控制系统。系统采用PC和运动控制卡作为上位控制多个伺服电机的运动,搭建了多轴控制系统的硬件平台。根据工艺要求进行了硬件的选型,确定伺服电机的控制方式和参数设置,建立伺服驱动器和控制卡之间的连接。Visual C++编写基于PID控制的普通运动控制卡的动态链接库,使运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精确的同步运动;以LabVIEW为开发平台,设计基于虚拟仪器的控制系统,通过调用VC编写的动态链接库实现多轴同步控制功能及实时状态监测。  相似文献   

8.
基于PC+运动控制卡的数控转塔冲床运动控制系统。以伺服电机的运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运动控制卡、驱动器、运动控制函数库,通过调用运动控制卡中的运动控制函数,实现伺服电机的单轴运动和连续运动等功能。在VC++6.0高级语言支持下,介绍了系统的开发过程,实现了实时控制、运动控制、状态检测显示等功能,并对系统优化和模具库管理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基于运动控制卡的五自由度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一个五自由度的机械手,设计了基于运动控制卡的控制系统.该系统控制采用的"PC+运动控制卡'开放式方案,利用运动PCI1243U运动控制卡产生脉冲和方向信号.通过Microsift VisualB编辑界程序,实现运动学计算,计算出关节坐标,调用控制卡中的运动函数库,实现对机器人运动实现控制.  相似文献   

10.
以实现空间3自由度的Delta机器人运动控制为研究目的,基于IEC61131-3国际标准,在CODESYS开发平台上设计了Delta机器人运动控制模块,包括点到点插补运动、直线插补运动、圆弧插补运动等,并通过模块之间的组合实现Delta机器人的连续运动。为了操作方便,开发出相对应的运动控制指令,在可输入界面进行指令编程即可,克服了传统控制卡控制复杂、拓展性差的缺点。采用3-4-5多项式轨迹规划出的门型路径,在Delta机器人上机实验,结果表明机器人能稳定运行并且各方向加速度与理论加速度一致,证明了机器人运动控制设计成功。  相似文献   

11.
设计并制备了窄带M o/S i多层膜反射镜。利用高反射级次和减小M o层厚度两种方法减小M o/S i多层膜反射镜光谱宽度。对M o层厚度分别为2 nm和3 nm的M o/S i多层膜,设计了反射级次分别从1到6的多层膜系。制备方法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国家同步辐射光谱与计量站上测试。结果表明,带宽随着反射级次增加而减少,在同一反射级次,M o层厚度为2 nm的多层膜反射光谱带宽较小。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的光电编码器角度测量方法无法满足自驱动关节臂坐标测量机角度高精度实时测量的问题,设计了基于FPGA组合设计方法的光电编码器角度实时测量系统,由原理图输入设计的抗扰动模块、Verilog HDL语言设计的四倍频辨相计数模块、Qsys搭建的数据传输模块和Visual Studio设计的软件模块组成。通过与数字采样频率为1 MHz的16位USB-6229数据采集卡同步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FPGA与数据采集卡同时测量光电编码器的数据完全吻合,因此设计的光电编码器角度实时测量系统可以直接运用于自驱动关节臂坐标测量机的关节角度测量。  相似文献   

13.
介绍水轮机空化噪声测试系统的采集卡设计。根据空化噪声的特点,板卡具有宽频带、多通道、增益可调、DMA传输、可连续采样等特点。为了实现设计的要求,对采集卡的原理设计、FPGA的开发以及连续采样的实现进行了研究;板卡利用AD602芯片实现了程控放大;采用了PCI9054接口芯片,与PC机的PCI总线进行通讯;根据采集卡的功能要求,FP-GA选择EP2C20F256C7;为保证连续采样的实现,FPGA实现了数字信号抽取算法以及双SRAM的交替存取结构。  相似文献   

14.
设计一种用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实现光栅可变步长扫描实时定位控制的方法;实现在扫描台连续运动的过程中,实时同步定位触发控制。用D触发器实现对光栅信号边沿提取进而实现光栅信号细分辨向电路,在此基础上实现可变步长实时扫描控制的方案。以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为平台实现了该电路方案。该系统可用于扫描测量控制,可变步长定位控制。  相似文献   

15.
轿车侧面碰撞安全结构改进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某一款侧面碰撞安全不符合《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标准要求的国产车型,通过深入分析该车型存在侧面碰撞安全问题的根源,结合轿车侧面结构安全设计普遍原则及与同类车型侧面碰撞变形结果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改进B柱、车门内壁的减速板、车门防撞杆和车门槛台阶等措施。为了验证改进方案的有效性,建立了该车型的侧面碰撞有限元模型,采用了有限元计算和基于PSM方法的假人损伤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方案能减小车门侵入量和明显降低假人损伤值,显著提高轿车的侧面碰撞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李明雄  汪明  李晓明 《机电工程》2010,27(12):78-83
为了实现CAN通信的嵌入式应用,满足模块化设计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嵌入式CAN通信卡的设计方法。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组成、芯片选择和工作原理,以FPGA嵌入的32位软核处理器Nios Ⅱ作为主控芯片,内嵌的双口RAM作为节点控制器与嵌入式CAN通信卡的通信接口,选择CAN控制器SJA1000和收发器PCA82C250作为CAN通信芯片。给出了其硬、软件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并给出了实验测试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完全满足CAN通信嵌入式应用的要求,并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高速通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针对花样缝纫机的智能化控制问题,综合应用ARM、DSP、FPGA等嵌入式技术,开发花样缝纫机智能化控制系统.该智能化控制系统由嵌入式ARM主板、基于DSP+FPGA的运动控制卡、带触摸功能液晶屏、主轴伺服驱动单元、进给轴驱动单元、输入/输出信号接口、系统电源等组成,可实现对花样缝纫机的高速、高精度运动控制.应用结果证明...  相似文献   

18.
为设计一种新型无功动态补偿控制器,以ARM7与FPGA为核心器件,运用了FPGA并行控制2路数据高速采集和利用I2C总线实现多个器件的连接以及使用SD卡实现数据的大容量存储的方法,重点介绍了在FPGA上设计SPI内核以实现对SD卡读写的方法,设计D12驱动以实现ARM与PC的USB通信的方法以及设计一种新型键盘扫描以实现人机交互的方法等.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性能高、实时性好、补偿快速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范雷雷  杨建刚 《风机技术》2005,(4):26-28,25
用Riccati传递矩阵法计算分析了支撑系统异常情况下转子的不平衡响应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支撑刚度不对称情况下,在转子上加对称不平衡量,不仅激发一阶分量,同时还激发出明显的二阶分量,同样,加反对称不平衡量,不仅激发二阶分量,同时还能激发出明显的一阶分量,转子不平衡响应特性发生了很大变化。该结论对于指导机组动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任红亮  陶昌勤 《流体机械》2006,34(9):11-14,27
叠片式翅片管空气冷却器是一种高效、紧凑的空气换热高备。对新开发的第二代波纹型叠片进行了传热及阻力性能的测试,获得了一系列试验工况下的传热和管外空气流动阻力数据,通过计算得出了管外换热准则关系式和空气流动阻力准则关系式,并与第一代平片型叠片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翅化比的波纹型叠片在常规换热工况下的传热性能相当,但比平片型叠片均提高了约9%;当翅化比相同时波纹型叠片的空气流动阻力比平片型叠片增大18%左右,但适当改小翅化比后,波纹型叠片在传热性能不降低的情况下,空气流动阻力可降低至仅比平片型叠片大2.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