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商鞅"法治"思想内涵丰富,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商鞅"少好刑名之学"是历史时代和生活经历影响的结果;其提倡"法治"的根本目的在于促使秦国富国强兵、称王称霸,直接目的在于使"权制独断于君";人君(生)而有好恶、明君治国不可须臾忘于法分别是其提出"法治"思想的人性论基础和法理基础;赏刑理论是其"法治"思想的核心,商鞅在"赏"上强调用赏明赏壹赏,在"刑"上强调任刑重刑壹刑,赏刑并用,重刑为主.  相似文献   

2.
在著名的《六国论》里,苏洵认为:六国破灭在于六国本身,而非秦国。其实,导致战国结束的,不是秦国,不是六国,而在于历史的疲倦。决定历史的主角,是被史家偏好强奸了的失语大众。经过春秋战国数世纪刀光剑影的洗礼,人民厌恶混战,渴望统一,正是在这样一股强大的暗流作用下,秦国才讨了一个大便宜。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里说:“秦并六国,中国历史第一次走上全国大统一的路。此不专因为秦国地势之险要及其兵力之强盛,而最重要的还是当时一般意向所促成。”  相似文献   

3.
商鞅是以提倡“尊君重法”而名显一时的法家代表人物,但并非不重视礼,只是其对礼的看法和使用与儒、道、墨诸学派大异其趣。面对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的现实,他明智地提出“更礼”的主张。商鞅之“更礼”基于他的历史观和人性论。其“变法”与“更礼”并行,而“更礼”则以“礼者,所以便事也”为指导原则,从而弱化了礼的道德意义,将礼变为功利之礼、实用之礼,对秦国及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意"?人们认为"意"就是文章的主题,一般来讲这是不错的。但是我们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意,首先是作者的思想。先有作者的思想,后有作品的主题。这就像登堂入室一样,有个先后次序的问题,没有思想而要想登入作品之大雅之堂者是绝无可能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5.
"他人就是地狱"是存在主义文学家萨特的重要观点,萨特的哲理剧作品《禁闭》很好的阐释了这一观点,并告诫人们真正的"地狱"是由于错误的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对自我认识错误的定位而形成的"自我地狱",只有理清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才能避免陷入这一"地狱"。  相似文献   

6.
甘肃东部及关中地区是秦文化遗址分布的密集区,这一地区发现的秦国青铜器对于研究其风格、冶铸技术、矿料来源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已发表的礼县、凤翔、陇县、陈仓、秦陵等地秦国青铜器铅同位素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春秋时期,秦国青铜器矿料特征相近,主要来自大冶铜绿山、皖南沿江及小秦岭一带。春秋早、中、晚期表现出明显的交替,这一变化与中原及汉淮地区趋于同步。战国晚期秦陵出土青铜器的矿源不同于秦国其它遗址,这一时期矿料来源地与小秦岭一带关系密切。研究结论揭示了东周时期秦国与南方地区的楚国、曾国在青铜资源流通方面的交流互动。  相似文献   

7.
萨蒂创作的钢琴组曲《六首戈诺希安舞曲》,取材于戈诺索斯城居民的祭祀仪式上的圆舞曲和踏步舞。作曲家在该作品中,以"建筑块料"方式来作曲,即作为作品实体的短小的乐句,兴之所致的被互相替换和重复。其中的第4—6首创作于1889—1897年(1—3首创作于1890年),这三首作品在和声的复杂性及对伴奏音型织体的使用上,较之《六首戈诺希安舞曲》的前三首更成熟。因此,与前三首形成一定意义上的分界。  相似文献   

8.
歌唱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准确生动地赋予声乐作品以鲜活的音乐生命,表达出作品中最隐秘、最丰富、最具有创造力的情感,以此唤起欣赏者的情感共鸣,达到更深层面的情感交流。在歌唱中,内心"听觉与视觉"可以使我们正确判断歌曲风格,培养我们的歌唱想象能力,提高我们的试唱能力;内心听觉与"视觉"是调整歌唱中发声技巧的基础,记忆的基础,获得正确形象思维的基础,情感的基础。歌唱中的内心"听觉与视觉"对于声乐演唱至关重要,当人们有意识地去认识它的存在,并努力培养和积极运用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它在歌唱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是18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开创者之一,是被人们誉为"音乐神童"的伟大的作曲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而在其众多的作品中,最重要的成就就是歌剧。本文以其著名歌剧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作品内容、音乐创作手法等方面的研究,窥探莫扎特歌剧作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川端康成的作品深受西方现代文艺美学思潮的影响,其作品常运用新感觉派和意识流手法,借情景表达内心,时空跳跃变化突兀。同时又将这种西方技法用来表达本民族的"物哀"美学观念,表达自己"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徒劳"的哲学观念。这种观念的产生由其自身独特的成长经历造成的,他的作品因而又表现为对年轻女性的特别关注。本文同时还发现川端康成与电影也有很深的渊源。  相似文献   

11.
苏联电影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曾说过"让一个人置身于变幻无穷的环境中,让他与数不尽或远或近的人物错身而过,让他与整个世界发生关系:这就是电影的意义。"的确,电影的魅力就在于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打动观众内心,使观众与作品之间产生巨大的共鸣。  相似文献   

12.
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于文学和影视作品来说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形象塑造的好坏得失直接影响着作品主题和内容的表达。2007年冯小刚导演的电影《集结号》中,塑造了一个形象鲜明、有血有肉、忠孝两全的核心英雄人物——谷子地。本文将以"谷子地"这一在革命战争题材中的共产党员的形象为分析对象,研究影片是如何塑造这一新英雄主义的形象及其作为共产党员的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13.
室内空间的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用"。即:功能的满足。然而,在满足了"用"之后,开始从"用"向"好用"转变。判断是否好用的标准就要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探讨。关于这方面的论著和探讨很多,但是怎样从理论转化为设计理念,进而用相应的设计形式进行诠释。对于室内设计的评判,究竟该采用哪种衡量标准。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首合唱作品演绎的是否准确到位,通常会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指挥对作品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忠实于原作,全面仔细地研究作品是把握好作品的关键。"指挥的工作在台下",对作品研究得越深,就越能达到作品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理论告诉我们绘画是一种心灵的表现,艺术家通过艺术加工赋予了绘画新的生命。本文从西方哲学的角度阐述了绘画和理念的关系,以及作品本身的艺术语言及作品背后的创作理念等方面论证。  相似文献   

16.
因为父母入狱,很多孩子的身心会受到难以弥补的伤害,在世俗眼光看来,他们就是"劳改犯"的孩子,这些处于发育期或叛逆期的孩子,成了被人看不起的人,其中有不少人自暴自弃,走上了犯罪道路,成为了"罪二代"。这已成为了一种现象,而非一种特例。而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就在于"医人",因而对于"罪二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罗兰·巴特一生都在对抗无处不在的"多格扎"。他无奈地选择拒绝意义之路,甚至以身体对抗"多格扎"。这是贯穿他一生的线索。巴特对"作者""作品""读者"和"写作"的解构使关注点由作家和作品转移到了写作和阅读上。巴特反感俗套的语言而追求言语的清新、破坏产生意义的语言的整理性与连贯性而追求断裂感,喜欢纯洁的文字而以异常清醒的目光审视词语与句子。巴特也认识到"零度语言"与"零度写作"其实是一种空想。  相似文献   

18.
如果我们承认一切艺术的本源最终都会归结到人性上的话,那么作为艺术的音乐,也就会像人一样,是具有某种"人性"的。在这种意义上来说,音乐就成了最贴近人性-心灵的艺术。她的展开就是其本质特征的历程。这种展开对于音乐表演艺术来说,就是音乐演奏。恰恰是在这一点上,作为表演艺术的音乐通达了艺术之为人性的灵魂之最深处——精神、思维、以及情绪。  相似文献   

19.
本文关注的对象是德语文学中"移民文学"这一少数群体。从其发展历史,作品对德国社会的诠释,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等几方面对这一特别的文学现象作了大体的介绍和分析。"移民文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原因,而在当前多民族、多文化大融合的社会背景下,"移民文学"与生俱来的"陌生化"特征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强化的"国际性"特点。  相似文献   

20.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文学理论。陌生化的过程就是对前在文本经验的违背,创造出一种与前在经验不同的特殊的符号经验,使之以反常态的方式呈现于主体面前。将日常的熟悉事物加以改变,使之与审美主体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使主体获得陌生感。本文主要阐述了陌生化理论在设计领域中的运用。陌生化使设计作品唤起人们对熟悉事物的独特感受,增强作品的审美情趣并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从而使人们产生"惊奇"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