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基于Mifare卡的射频读写器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接触式IC卡技术,成功地将射频识别技术和IC卡技术结合起来.其中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是非接触式IC卡技术应用的关键之一.文中介绍的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是以射频识别技术为基础.以MIFARE卡作为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识别对象.根据1S01443A协议,采用非接触式IC卡读写芯片(Phililzs)MFRC500和AT89C52单片机来设计,简要介绍了非接触式IC卡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读写器芯片MFRC500的主要特性和内部结构,详细阐述了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硬件电路和软件开发,该读卡器性能稳定,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读写距离可达100mm.  相似文献   

2.
Mifare 1非接触式IC卡采用先进的芯片制造工艺制作,内建有高速的CMOSEEPROM、MCU等.本文介绍了Philips公司的Mifare 1非接触式IC卡的组成、主要性能特点和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Mifare 1非接触IC卡与其读写器进行数据通信的操作过程,及其在公共交通领域中的应用示例.  相似文献   

3.
接触式IC卡接口原理与不同实现方式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接触式IC卡读写原理;结合一个基于不同读写芯片、可以同时操作6片接触式IC卡的系统,对包括并行通信、半双工串行通信和I2C通信的几种不同接口形式的IC卡读写芯片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①非接触IC卡 又名感应卡,诞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由于它比磁卡和接触式IC卡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一经问世,便立即引起广泛的关注.并以惊人的速度得到推广应用。 非接触式IC卡由IC芯片.感应天线组成。并完全密封在一个标准PVC卡片中,无外露部分。其读写过程通常在非接触型IC卡与读写器之间通过无线电波来完成读写操作。  相似文献   

5.
在论述非接触式IC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介绍一种应用于非接触式IC卡的高频接口电路的设计方案,分析该接口电路各个模块的结构和整个电路的工作过程。事实表明,该高频接口电路实现了对接收能量的转换和整流稳压,为内部逻辑电路提供了稳定的电压,可以应用于非接触式IC卡芯片中。  相似文献   

6.
Mifare 1非接触式IC卡采用先进的芯片制造工艺制作,内建有高速的CMOS EEPROM、MCU等。本文介绍了Philips公司的Mifare 1非接触式IC卡的组成、主要性能特点和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Mifare 1非接触IC卡与其读写嚣进行数据通信的操作过程,及其在公共交通领域中的应用示例。  相似文献   

7.
随着非接触式IC卡使用的范围不断扩大,非接触式IC卡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本文按照非接触式IC卡的分类进行了安全测试,总结了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非接触式IC卡的优势和存在的安全风险,并且提出解决安全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RFID的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接触式IC卡解决了无源和免接触难题,目前在很多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非接触式IC读写器是非接触式IC卡应用和开发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文中介绍了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的基本工作原理,阐述了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流程,给出了硬件接口电路图和对IC卡的操作流程图;重点介绍了天线及其匹配电路的设计,完成了硬件的制作和调试;测试表明该方案可行,读写器性能稳定,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功耗低等优点,读写距离可达12cm,可以广泛应用、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汪建  王升 《微处理机》2005,26(4):82-85
感应式(非接触式)IC卡读写系统是一种用高科技实现的管理系统.它具有操作简便、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等优点.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非接触式IC卡的考勤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所设计的系统能准确反映某一天中每位员工或某一部门的出勤情况,为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考勤数据,并可生成打印报表.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基于指纹特征识别身份设计电子考勤机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Modbus RTU协议及非接触式IC卡的CNG流量测控、远传及管理系统;系统以STC89C516微处理器为主控芯片,实现CNG流量采集、数据远传、历史记录查询、系统参数设置、实时显示、声光报警等;科氏力质量流量计及上位机均采用RS485接口、基于Modbus RTU协议与微控制器进行串行通信;利用非接触式IC卡及键盘输入密码修改系统参数、结算;使用严密的密码保护系统,保障IC卡的数据安全;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平稳,能准确地实现数据采集、远传及显示;具有操作简单、检测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电路成本低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