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纱在上浆过程中的粘、并、绞是提高浆纱质量、改善织造开口清晰度、提高织机生产效率和最终产成品质量的关键课题.本文分析了浆纱机后湿分绞和机前复分绞装置的作用,使用目的,使用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其目的在于解决企业在使用浆纱机后湿分绞与机前复分绞装置过程中,在技术和操作上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使用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和优化浆纱质量,为后工序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程天星  王宇 《棉纺织技术》2007,35(2):113-113
我厂自2000年进行设备技改以来,逐步采用日本产HS-20型和HS-30型浆纱机取代了G142型浆纱机,近两年我厂在开发细号高密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又出现新问题.细号高密织物上浆要求标准较高,浆液粘度大,到了冬季环境温度下降时湿分绞表面温度也随着降低,不能在湿分绞棒表面形成冷凝水.细号高密品种浆液中PVA含量高,高粘度的浆液凝聚在湿分绞棒表面与纱线毛羽发生粘连,随着湿分绞棒的运转易在湿分绞棒表面产生浆皮.若浆皮被纱线带到机前筘齿处将造成大面积的断纱,引发浆纱倒断头,浆斑疵布也随之增加,影响织机效率.  相似文献   

3.
我公司于 2 0 0 0年 4月购置了 8台GA743/Ⅱ 1 80型剑杆织机 ,主要生产纱卡。使用过程中发现该机型剑杆织机独立绞边装置存在故障多 ,机配件易损坏 ,维修较困难等问题 ,对织机效率有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根据该机型现有结构 ,采用综框绞边替代独立绞边解决了这一问题 ,即保留原有斜纹装置 ,增加平绞装置。通过对平纹踏综杆的改进 ,将独立绞边装置一套拆除 ,在其位置对应的中心轴左、右各装一平纹踏盘 ,吊综部分用弹簧 ,前两页综框用作绞边。经过改进后生产情况良好 ,同时也方便了平纹与斜纹品种的互改 ,提高了生产效率GA743型…  相似文献   

4.
绒线拧绞打包过去一直是靠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因此打包工人同志多年来就希望能实现绒线拧绞机械化、自动化。 近几年来,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厂里成立了自动拧绞机试制小组。同志们认真读马列的书,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大搞技术革新。经过多年来的反复实践,终于试验成功一台自动拧绞机。现已在生产中试用(图1)。 现将该机的性能和工作原理介绍于后: 一、工作原理(图2) 图上 AB和 CD是两根链条,在水平面上成30°角,在每根链条上有四对挂线脚如图上1和1’所示。这四对…  相似文献   

5.
我厂根据生产需要上了一批双厂丝被面织物,其头份多、门幅阔,接经时单爿头打结现象甚多,带来了停台时间长,接经质量差的问题。我们通过分析研究,认为主要是双厂丝密度大,分绞毛刷作用时,应刷出的双丝被尼龙绞线上的上皮经丝所阻碍,减弱了刷力的作用,造成了单根丝打结的病疵(图一)。针对这个原因,我们把刷座从分绞管的左侧改装至分绞管中间(图二),  相似文献   

6.
《丝绸》1975,(9)
定数记数控制成绞机是在原有成绞机的基础上革新的。它的特点是用记数继电器控制绞丝的转数,到数自动停车,转数误差比较小,且有断头自停装置,防止长短尺线。车速是300转/分,比原有成绞机200转/分提高效率33%。由于用细钩导丝,  相似文献   

7.
邢荣海 《棉纺织技术》1994,22(10):50-51
我厂在引进日本津田驹ZA205i-190型喷气织机66台的同时,配套引进了瑞士蔡尔维格·乌斯特TPM201PC型结经机两台。通过一年的生产实践证明,该机设计合理,占地面积小,品种适应性广,并集结经与分绞为一体,省去了分绞工序,对结经质量有保证,为提高织造质量及效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TPM201PC型机性能特征1.适用各种类型纱线;2.纱号:250~0.8tex;3.结经速度:600结/min;4机械、电子监控双经;5.电脑控制程序及数据;6.模块组件、操作维修方便。二、结经前的准备1.结经前织机应尽量停在平综状态。以减少经纱的张力,使…  相似文献   

8.
碱缩过程要保持坯布在完全平幅状态下加工。分析国内目前使用的碱缩机,坯布进机前虽已开幅,可是在进机后的浸轧过程中均无平幅控制装置,故碱缩折痕和碱缩细皱纹等质量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苎麻单纱上浆的质量,针对G142C型浆纱负原机湿分绞装置存在问题进行了改造,使湿分绞装置得以正常应用于生产。并对湿分绞装置的线比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无缝内衣机转速控制不稳定造成细针距高弹性针织内衣编织密度不匀、布面容易局部松散的问题,就无缝内衣机编织工艺、速度参数的链条文件表达、细针距高弹性针织内衣的编织特点以及伺服电机控制方式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工艺参数的无缝内衣机速度动态控制方法。采用速度闭环控制的思路,实时采集内衣机针筒针位信息,根据工艺文件中的速度链条参数,动态调控内衣机主轴转速,实现高转速下细针距高弹性针织内衣编织的密度均匀化控制。阐述了伺服驱动及针位检测电路的硬件设计,人机链条速度获取程序、速度检测程序及速度执行程序的软件开发。结果表明,这一控制技术应用在细针距无缝内衣机上,生产的细针距高弹性针织内衣组织结构一致性好,密度均匀。  相似文献   

11.
卡尔迈耶浆纱机在使用过程中湿分绞装置存在以下问题:该机每只浆槽只有一根湿分绞棒,湿分绞棒由一台电动机传动,浆纱机在运行过程中无论是开车、停车还是车速改变时,湿分绞棒均以恒速转动。经过第二压浆辊与上浆辊浸轧后的经纱出浆槽后,湿的浆纱易在该湿分绞棒表面结浆斑,烘干后的纱线在经过于分区和伸缩箱时容易断头,严重影响浆纱质量。  相似文献   

12.
苏联生产联合企业研制的—6型打结机用于棉纱、毛纱、亚麻纱、天然丝和化纤长丝直接在织机上自动打结。 打结机装有选针分纱拨纱装置,这种装置在接经时可采用不同的拨纱方法、选针方法、绞杆分纱方法和联合方法(一根为有绞杆十字结经纱,另一根无绞杆十字结)。 —6型打结机最高打结速度为600结/min,电动机功率为60W,电压100V。经纱宽度为1250和1800mm。 打结机经过变压器由220V单相交流照明电网供电。  相似文献   

13.
为给纺织行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考古发现宋代的绞经花纱类丝织品文物实物分析,按照织物组织结构对其进行分类,结合《耕织图》中的织机图像推断宋代绞经花纱由装有对偶式绞综装置的束综提花机织制,进而推断生产绞经花纱的具体织造工艺。对比宋今生产绞纱织物的织机机构,根据现代纱罗提花织机工作原理绘制宋代绞经花纱的上机图。将上机图分为组织图、绞综穿综及绞经所穿平综图、地经所穿平综图、绞综纹板及绞经所穿平综纹板图、地经所穿平综纹板图5个部分,并设计矩阵形式表达,建立起5个矩阵之间的数学关系。为古代绞经织物与现代织机及CAD配合系统设计的实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厂是一个4800锭88台布机的纺织染整全能的中型厂,开工三年来,产品质量特别是绞经档疵品对入库一等品的完成影响很大,如82年1~7月份共出绞经档疵品37916公尺,大部分降为三等品。估计经济损失113723元。特别是生产华达呢类品种绞经档降等更为突出,曾一度占降等品的93~97%。 面对这一严重问题,我厂狠抓了全面质量管理,并在设备、工艺、操作等各方面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目前,基本上消灾了绞经档,质量大幅度提高,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简述如下。 一、绞经档产生的原因 1.整经机上张力不匀,定幅筘、分绞筘。导纱棒与纱架中心不在一直线上,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PVA-1799、磷酸酯淀粉、Size-3018、LMA-95甲脂及SLMO-96平滑剂等浆料特性的分析,对涤棉细支高密织物在以PVA为主的浆料配方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提出了调整浆料配方的措施,较好地解决PVA含量过高造成的二次毛羽多,分绞难等上浆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厂引进日本藤堂制作所的TC-3型分绞机,用于涤纶长丝和低弹丝的分经。 TC-3型分绞机是用分纱针将长丝一根一根分开,同时有三只梭子穿针引线,将全幅经纱分出上下层并行成上下绞。经过两年多的使用发现,TC-3型分绞机对抱合力好的截面圆形的涤纶长丝分绞比较理想,效果达到日本资料规定的小于3/1000的失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高刚度、高模量、低延伸性金属丝纱线的弯曲刚度以便于针织物的编织,分别采用传统的转杯纺纱机和管绞机对不同线密度的镀金钼丝单丝进行加捻,借助三维视频显微镜和纯弯曲试验仪分析了2种加捻工艺及单丝线密度对加捻前后纱线外观形貌以及弯曲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转杯纺得到的金属丝纱线相比,采用管绞机加捻得到的纱线外观紧密均匀且平直光洁,存在较少的残余扭矩,管绞机更适合用于对刚性纱线进行加捻;在纱线线密度相同的条件下,单丝线密度与纱线的弯曲刚度成正比,可通过降低纱线中单丝的线密度来降低纱线的弯曲刚度,从而增加纱线的柔软性使其更易于编织。  相似文献   

18.
我厂制织40~s×40~s涤棉细布以来,为了适应细支高密品种特点,在浆纱机车头加装一套复分绞装置。长期以来,由于开车后纱线断头过多,压浆辊打滑及不正常停电等因素,浆纱机中途停车时,复分绞棒被迫拉掉,严重影响织造生产。如果在浆纱机上割纱,对每个整经轴重新穿入复分绞线,则浪费工时尤其惊人。  相似文献   

19.
最近,瑞士“斯坦茄”公司(Steigey)研制推出一种全自动毛衣套口缝合机,适用毛衣衣片最大长度为1米,最细针距为14针/英寸,同时还可用于滚边、多层叠缝及各种领、袖口罗纹的缝合,其缝制质量与手工套口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0.
1 G14 2型浆纱机存在的问题G1 42型浆纱机属 2 0世纪 80年代开发的浆纱设备 ,其品种适应范围窄 ,仅能浆总经根数70 0 0根以下产品 ,满足低密度织物生产。随着本公司新产品档次的逐步提高 ,该设备的品种不适应性越来越明显 ,主要表现为 :①机械式计长装置故障频繁 ,计长不准 ,定长定码合格率低 ;②织轴卷绕张力波动大 ,调节困难 ,卷绕密度达不到工艺要求 ,织出布面实物质量差 ;③车头两级无级变速器锥形皮带经常断裂 ,坏车率高 ,废纱多 ,回丝率超标 ;④车头摩擦盘油毡需要经常更换 ,增加消耗 ;⑤干分绞区短 ,分绞不充分 ,易断头 ,操作不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