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 由于合成纤维纺丝技术的高速发展,第一代高速纺丝卷绕机以3500—4000m/min为最高速度,自从1975年将高速纺丝技术应用于聚酰胺6及聚酰胺66,就有了进一步提高纺丝速度的要求,这是由于聚酰胺6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摄影法研究了杂环芳香族聚酰胺纺丝原液的孔口胀大效应。结果表明:杂环芳香族聚酰胺纺丝原液在喷丝头挤出时会发生孔口胀大现象,在纺丝原液比浓对数黏数为4.20 dL/g,温度20~65℃,挤出压力0.25~0.45 MPa,喷丝孔长径比为1~7,滤布层数为1的条件下,纺丝原液的孔口胀大比为1.089 0~1.344 8;纺丝原液的孔口胀大比随着原液温度的上升、毛细管长径比的增大和滤布层数的增加呈逐渐减小趋势,随着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和挤出压力的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纺丝原液的孔口胀大活化能随挤出压力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马晓 《轮胎工业》2013,33(8):483-483
由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公开号CN 102851782A,公开日期2013-01-02)"一种用于轮胎骨架材料的聚酰胺工业丝及其制造方法",涉及的聚酰胺工业丝通过将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的切片加入半芳香族聚酰胺的切片中熔融共混纺丝制得,PEN的质  相似文献   

4.
通过添加均苯四甲酸二酐水解聚合工艺制备芳香族支链聚酰胺6(PA6),采用熔融共混制备芳香族支链PA6/Ti O2母粒,然后与线型PA6共混纺丝,经拉伸后得到含芳香族支链PA6的共混纤维;研究了均苯四甲酸二酐含量对芳香族支链PA6流动性及热学性能的影响,以及芳香族支链PA6对芳香族支链PA6/Ti O2共混物结晶行为、可纺性及纤维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均苯四甲酸二酐含量的添加,芳香族支链PA6的相对黏度逐渐降低,熔体流动指数增大,流动性增加,而结晶熔融温度逐渐降低;含芳香族支链PA6的共混体系纺丝温度较纯PA6降低4℃,芳香族支链PA6有助于提高PA6的可纺性,且纤维力学性能较好,含质量分数8%芳香族支链PA6的共混纤维的断裂强度为2.8 c N/dtex,断裂伸长率为45.4%。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我国聚酰胺短纤维的生产现状及其应用领域,并介绍了国内聚酰胺短纤维纺丝、后加工生产及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四川辉腾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50吨/年杂环芳香族共聚酰胺纤维(芳纶Ⅲ)工业化生产技术月前通过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该项目以自主合成的单体等为原料,通过外循环强制换热缩聚、纤维管道纺丝成形等技术,开发出  相似文献   

7.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聚酰胺6复合纳米纤维长丝纱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碳纳米管的预处理,(2)制备纺丝液,(3)制备浴液,(4)采用静电纺丝方法获得初纺纱,(5)后处理:  相似文献   

8.
基础理论     
<正>TQ 340.120146016间位、对位芳香族聚酰胺-聚丙烯腈纤维复合物在氧化过程的热化学转换特性Druzhinina T.V.…;Fibre Chemistry,2013,45(3),p.133(英)采用仪器分析的方法对间位、对位芳香族聚酰胺-聚丙烯腈聚合物纤维复合物及其组分的热氧化行为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热氧化条件下发生化学和结构转换的主要组分是聚丙烯腈纤维。向纺丝  相似文献   

9.
罗成明 《合成纤维》1990,19(2):29-35
本文介绍了聚酰胺纤维在生产状况、聚合过程、纺丝技术、设备改进、加工工艺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新进展。与其它合成纤维的性能比较,聚酰胺纤维显示出质轻、耐磨、防潮、保温等优良特性。并论述了聚酰胺纤维的应用,如用作服装、工业用品、地毯等。提出了使纤维性能最佳化,降低生产成本及扩大使用范围的聚酰胺纤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按半芳香族聚酰胺树型不同,分别对均聚半芳香族聚酰胺和共聚半芳香族聚酰胺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分析、介绍与对比。以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为例,介绍了半芳香族聚酰胺的工业化生产方法;从各生产商的产能和规划等方面综述了国外半芳香族聚酰胺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动态,并分析了国内半芳香族聚酰胺产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最后介绍了半芳香族聚酰胺在电子电器工业、汽车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并进一步展望了半芳香族聚酰胺的发展前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1.
宁宇 《聚酯工业》2014,(1):43-45
论述了熔体直纺纺丝过程循环加热系统和实现方法。研究利用直纺聚合一次热媒较高温度液相热媒,通过新型热媒蒸发器加热用于纺丝箱体循环及熔体管道输送的气相热媒,从而达到纺丝工艺要求温度的技术,并对该技术的计算方法和工程实现方式以及控制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纺丝工艺对离子液体法新型纤维素纤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1)为溶剂,用干湿法纺丝制备了再生纤维素纤维,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和系统试验,考察了气隙长度、喷头拉伸比、凝固浴浓度和凝固浴温度等工艺参数对制得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力学性能的影响,找出离子液体法新型纤维素纤维的最佳纺丝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该体系,纺丝工艺参数中凝固浴温度和拉伸比对纤维的拉伸强度、初始模量的影响最大,气隙长度对纤维断裂伸长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首先概述了再生纤维素纤维制造技术的发展历史,总结了以天然纤维素为原料的黏胶纤维、Lyocell纤维和离子液体纤维(Ioncell)及其技术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这三种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性能、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并比较了其生产工艺,包括纺丝原液的制备、纺丝工艺、溶剂回收等。与黏胶纤维相比,Lyocell 纤维和Ioncell纤维在溶解纤维素及干喷湿纺纺丝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进一步对该类技术的重点和难点,如纺丝原液的连续制备和溶剂的高效回收进行了分析。与Lyocell纤维使用的NMMO溶剂相比,Ioncell纤维使用的离子液体具有离子液体可设计等优点,可根据纤维素原料的不同来源,设计合成对纤维素具有更好的溶解能力而无降解特征且环境友好的离子液体溶剂,同时对温度、金属离子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为发展新一代纤维素绿色制造技术提供了新途径。另外,对Ioncell纤维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未来拟开展的重点研究方向和拟解决的关键难题。  相似文献   

14.
木质素碱催化苯酚液化物纤维固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文峰  张学军 《化工进展》2012,31(2):383-387
以木质素碱催化苯酚液化物为原料,加入六次甲基四胺后熔融纺丝,将熔纺纤维置于甲醛和盐酸混合溶液中固化处理制得固化纤维,研究了碱存在条件下木质素苯酚液化物的成纤性及初生纤维固化条件。结果表明:木质素碱催化苯酚液化物具有很好的成纤性;所得纤维性能与纺丝条件和固化工艺相关。在收丝辊转速450r/min、压力0.02 MPa、固化液盐酸质量分数15%、甲醛质量分数18.5%、固化温度95℃、升温速率10℃/h、固化时间4 h条件下,所得纤维性能较好,适于制备碳纤维。  相似文献   

15.
中介相沥青液晶熔体纺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中介相沥青液晶熔体纺丝工艺条件及其对碳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单孔纺丝中各种纺丝工艺条件与纺丝稳定性的关系,介绍了几种新型纺丝方法如多孔纺丝、异形纺丝、复合纺丝、离心纺丝和熔吹纺丝,简要介绍了获得带形、Y字形、三角形、中空形和线圈状碳纤维的制备工艺,最后指出使用狭缝形喷丝孔易于获得模量高达930GPa的超高模量碳纤维。  相似文献   

16.
对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溶解机理、纺丝原液的性质、纺丝工艺及纤维性能等进行了综述,认为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纤维素溶剂,具有溶解速度快、溶解度大、对纤维素降解程度小、溶剂回收简单、回收率高等特点,且再生的纤维素具有良好的光泽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高性能聚芳酯纤维的研制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热致性液晶聚芳酯纤维的制备。选用双酚A、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为单体进行熔融聚合,制得具有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双酚A-对/间苯二甲酸共聚酯,探索了后续固相聚合工艺,研究了后续固相聚合对原熔融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热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原聚合物再经固相聚合及不经固相聚合的两种聚芳酯在不同的纺丝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可以获得力学性能相近的聚芳酯纤维,为进一步研制热致液晶型聚芳酯纤维生产路线提供可靠的工艺数据。  相似文献   

18.
介绍涡流纺的发展概况,以及涡流纺纱的原理、纱线结构和性能、织物用途,并探讨了涡流纺纱技术特点,指出了涡流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采用磷酸/多聚磷酸为溶剂溶解纤维素,制备了具有液晶性能的纺丝原液,相对于粘胶法大大缩短了纤维素溶解时间;并采用液晶纺丝工艺,制得了强度为2.04cN/dtex、模量为90.72cN/dtex的纤维素纤维。  相似文献   

20.
俞敏  薛继凤 《合成纤维》2006,35(5):11-14,17
介绍了离心式纺丝机生产粘胶长丝存在的问题,连续式纺丝机的优越性以及连续式纺丝机的最新发展,指出了尽快改造和更新原有设备,推广应用连续式纺丝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