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车集煤矿各区块水文地质条件差异极大、构造复杂、火成岩条带对矿井水文单元切割效应明显。28采区在回采二2煤层过程中底板受太灰承压水威胁,影响井田安全开采工作的进行,因此,对车集煤矿28采区底板太灰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8采区底板太灰水具有疏降的可能性。据此,设计28采区底板预疏降方案,并预测疏降效果,结果显示28采区采取疏水降压的防治水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煤层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底板承压充水含水层发生水害的可能性随之增加,对基础地质参数补充和再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陈四楼煤矿南部深部采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非稳定流放水试验分析了陈四楼煤矿南部采区灰岩岩溶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其与奥灰水的水力联系,计算了灰岩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试验表明:区域内的太灰含水层属中等富水性至强富水性,不存在降不下去的高水位异常区,可以采取疏降和底板注浆加固的办法防止底板突水。  相似文献   

3.
吴桂桥煤矿首采11201综采工作面受二22煤层底板太灰(L6、L4)、奥灰水威胁,需对煤层底板含水层进行防治。通过分析井田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采取了井下物探、底板注浆加固改造、疏水降压等综合防治水技术对其进行治理,确保了工作面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29采区安全顺利开采,通过对29采区底板进行疏水降压,揭示和验证了采区作为独立水文地质单元的封闭性特征;获取了底板主要含水层——太灰段的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利用非稳定流理论和井群干扰理论对采区底板的疏降效果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通过合理布置钻孔对底板太灰水压疏降,效果显著,具有现实可行性。同时,对于改进车集煤矿底板防治水技术手段、降低防治水工程成本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王家岭井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井田内上马家沟组岩溶含水层应属富水性中等-强含水层。采用关键层理论及突水系数法,研究了王家岭煤矿开采2号煤层时的充水因素及顶底板突水危险性。通过对煤层顶板的基岩风化裂隙水及采空积水的分析,对2号煤层底板太原组和上马家沟组灰岩岩溶水突水系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井田南部2号煤层,雨季时基岩风化裂隙水对煤层开采有较大影响;201、202、204、206采区南部为采空积水透水危险区;201、202采区为太灰突水危险区和奥灰突水相对危险区,其他采区为相对安全区或安全区。  相似文献   

6.
首旺煤矿井田构造复杂,2煤二采区同时受底板太灰和奥灰水带压(双带压)威胁,为了解决2煤二采区双带压安全开采问题,采用钻探和综合物探勘查手段,查明了该矿2煤二采区太灰和奥灰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富水性分布特征及构造的导水性,研究了2煤回采工作面底板破坏规律,利用流固耦合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回采工作面底板最大破坏深度约为21 m;采用突水系数法评价了太灰和奥灰双带压安全开采;提出了双带压安全开采的综合防治有效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首旺煤矿2煤二采区的太灰和奥灰含水层有较强的富水性和水力联系,二采区东北区域的太灰突水危险区及导水断层存在较大的突水隐患,是双带压综合防突工作的重点所在,由此而形成的"勘查-评价-防治"技术体系,能很好地解决二采区双带压综合防突这一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煤炭技术》2016,(5):225-227
以朱庄煤矿Ⅲ63采区6煤层开采为例,通过对矿井水文地质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确定影响煤层开采的主要控制因素;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主控因素的权重进行计算;利用Mapgis软件绘制各主控因素专题图,并对专题图进行复合;建立底板突水预测模型,对6煤层开采过程中太灰含水层突水危险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技术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GIS多层叠加技术的煤层底板灰岩水突水危险性的综合评价方法.在研究井田底板突水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GIS技术建立GIS信息图层和空间属性数据库,编绘成以评价指标为主题的各种地质专题图件,进行GIS图层信息采集,然后利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叠加分析,得出研究区构造复杂程度综合评价结果图.并以卧龙湖煤矿首采区10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综合评价为例具体说明了该方法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煤层底板承压含水层上安全开采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我国华北煤电煤层底板太灰含水层富水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特定条件下可作为隔水层,为了准确确定底板隔水层厚度,预测底板突水危险性,结合新义煤矿首采区二1煤底板实际情况,运用物探、钻探等手段对其灰岩富水性进行探查分析。结果表明:该矿首采区底板灰岩可作为隔水层,从而将底板隔水层平均厚度增加至54 m左右,运用突水系数法评价得出首采区大部分区域的突水系数均小于正常块段临界突水系数0.1 MPa/m,在前期底板注浆加固基础上可以实现安全带压开采。  相似文献   

10.
以矿井突水水文地质条件评估为主线,分析了井田和首采区边界的水文地质意义,对采区奥灰含水层的富水性作了进一步研究,采用解析和工程类比的方法预测了奥灰突水量。分析了煤层底板岩体的隔、阻水特性,对首采区带压开采的可行性作了初步评价,认为在采取了一定的安全技术措施后,实现安全带压开采是可行的,为采区设计和防排水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岩浆侵入可以破坏煤层连续性和完整性,造成煤质变差,煤炭工业价值降低。卧龙湖煤矿10煤层受岩浆侵入影响严重,为了指导矿区更加科学安全生产,实现最大限度地煤炭资源回收,本文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选取挥发份含量,发热量等指标为影响评价基础因子,对卧龙湖煤矿10煤层岩浆侵入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分区。分析结果与煤矿开采过程中反馈的资料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开滦赵各庄矿断裂滞后突水数值仿真模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开滦赵各庄矿13水平(-1100m)F8断层破碎带穿越的首采区的安全回采评价问题,通过现场地应力实测、室内不同含水量情况下的断裂带物质的单轴、三轴常规和流变力学试验以及反演所确定的力学参数,对其进行弹塑性三维可视化数值仿真模拟,深刻地阐述了其弱化机理和主要控制因素,提出了煤层底板断裂构造突水时间弱化效应的新概念,并对不同水压、不同时效阶段条件下赵各庄矿13水平首采区的安全回采方案作出了预测评价。  相似文献   

13.
张春友 《煤炭技术》2008,27(3):58-59
结合新兴煤矿三水平首采区巷道布置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提出了在构造复杂区域利用现代设计理念及先进的支护技术,进一步优化巷道布置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陈同俊  王新  崔若飞  许永忠 《煤炭学报》2012,37(12):2070-2075
以卧龙湖煤矿某采区实际钻孔资料为基础,建立了8个符合采区实际情况的煤层模型。通过合成地震记录方法,获得了所有模型的正演合成地震记录。并通过地震属性技术,提取了上述模型10号煤层反射波的波峰振幅、波谷振幅、瞬时振幅、瞬时频率和甜面体值等属性。在此基础上,利用交会图技术分析了正常煤层和不同岩浆岩侵入煤层在属性交会图分布上的对应位置;并且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法模拟了更接近真实情况的属性交会图。通过分析蒙特卡罗模拟后的属性交会图,确定了属性交会图预测岩浆岩侵入区的定量划分标准。将此标准应用到实际采区,所划分的正常煤与变焦区、变焦区与岩浆岩完全替代区边界与钻孔数据和井下采掘数据一致,平面摆动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15.
裴沟煤矿接替采区杨河井田中部地表有魔王洞水库及堤坝.为了确保采区回采期间尽可能减少对魔王洞水库及堤坝的采动损害程度,对矿井水体下采媒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和论证,并确定了采区最佳回采方案及相关安全性建议,即:先采堤坝处的工作面,然后再采堤坝附近的工作面;在回采堤坝下工作面之前,设计合适的工作面回采顺序,以保证堤坝的安全,并避免因采动而导致水库储水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群件工作模式的概念和关键技术,分析了煤矿采掘计划的编制、调整原理和常用调整方法,给出了基于群件工作模式下的采掘计划分布式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并列举实例说明了这一系统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得出了基于群件工作模式的煤矿采掘计划管理系统的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17.
针对长沟峪煤矿安子区特有复杂煤层地质条件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140 m水平北一~北三3#煤层作为试验采区,分析研究其适宜的采煤方法及工艺;根据工艺要求合理布置采区巷道并进行配套设备选型;提出了机采工艺适应不稳定工作面的控制技术措施;分析了采取机械化开采工艺后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邻水县小庄子煤矿开采将穿越邻垫高速公路铜锣山隧道,小庄子煤矿开采通过设置运输巷道及保安煤柱确保铜锣山隧道的安全运营,煤矿运输巷道开挖对隧道的影响以及保安煤柱范围的研究成为小庄子煤矿开采的前提。针对以上问题的研究,得出了一套运输巷道开挖对隧道影响的评价体系,确定了保安煤柱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均压防灭火技术在碱沟煤矿首分层综采工作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杨登武 《煤炭技术》2007,26(8):129-130
介绍均压防灭火技术的原理,分析了碱沟煤矿走向长壁水平分层综采放顶煤首分层工作面开采时将遇到的困难,分析了均压防灭火技术在碱沟煤矿首分层综采工作面的实施方法,该方法有效地遏制了工作面上部及支架后方采空区火灾的威胁,对于类似条件的矿井进行防灭火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