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频谱分解技术是利用数学变换将地震信号从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在频率域内对储层进行刻画,避免了时间域内不同频率的相互干扰,对大套厚层砂岩及薄储层都有很好的识别能力,用分频混色显示能更有效展示砂体的叠置关系。利用储层含油气后,在低频端能量快速增强及在高频端能量快速衰减的特性,能有效区分含油储层和含水储层。该方法在渤海油田蓬莱构造某区块的运用,还原了真实的频谱特征,在储层刻画及油气识别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多子波分解技术检测含煤砂岩储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地震勘探中,煤层低频强反射降低了地震反射波纵、横向分辨率,屏蔽了揭示储层地质特征的反射异常,严重干扰储层的有效预测。由于勘探目的层砂岩单层的厚度仅十多米,受煤层强低频反射影响,许多常规识别薄互层的手段失效,加之煤层与油气层在地震反射波中有许多相同响应,这使常规的含油气预测存在多解性。为此,首次利用多子波地震道分解技术,对该地区三维地震道数据进行含煤目的层段多子波分解转换处理,并以此数据体为基础开展多子波地震道重构与波行分解,在结合地震属性异常平面分布的基础上,进行目的层段储层预测;同时利用该重构数据体开展以频谱、频谱衰减及地震道子波频率随深度变化分析为主的含油气性检测。研究表明,处理后的地震数据在保其信噪比的同时,也排除了煤层的干扰,纵横向分辨率得到大大提高,实现了准确识别薄互层砂体和有效预测其含油气性的目的,并与实际钻井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针对塔河油田10区奥陶系油藏埋深大,储层非均质性强,含油气性预测难度大的特点,采用基于频谱分析技术的频率衰减属性,对本区纵、横向含油气性分布特征进行了预测。并对工区内参与分析的22口井的含油气情况进行了统计,其中18口井频率衰减属性预测的结果与实际钻井情况吻合较好,吻合率达81%。  相似文献   

4.
针对塔河油田10区奥陶系油藏埋深大、储层非均质性强、含油气性预测难度大的特点,采用基于频谱分析技术的频率衰减属性,对本区纵、横向含油气性分布特征进行了预测。并对工区内参与分析的22口井的含油气情况进行了统计,其中18口井频率衰减属性预测的结果与实际钻井情况吻合较好,吻合率达81%。  相似文献   

5.
地震波穿过含油气储层时,高频能量相对于低频能量衰减更快,地震波频谱特征表现为"低频能量相对增加、高频能量相对衰减"。利用改进S变换对地震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在时频域内通过谱模拟方法得到地震数据的子波谱,能够有效消除反射系数的影响,通过油气藏检测技术识别储层的含油气性,能够进一步提高含油气储层的刻画精度。实际地震资料的油气检测结果与钻井结果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地层吸收特性是识别储层含油气性的有效指标之一。考虑到含油气地层具有低频的地震反射特征,将局部频率算法引入到吸收分析技术中,提出了基于自适应时窗的瞬时子波吸收分析技术(AWEA)。算法实现分为3步:①基于正则化反演算法计算目标储层地震记录的局部频率,进一步计算自适应时窗;②对于每个样点,利用复赛谱技术计算时窗内的瞬时子波频谱;③对频谱高频段和低频段进行非线性反演,计算高、低频吸收因子。采用含气砂体模型测试分析了AWEA算法的抗噪性;通过某气藏实际地震资料的应用试验,对比分析了AWEA技术与常规吸收分析技术在强、中、弱振幅型气层预测中的应用效果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地震属性参数在塔河油田储层含油气性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9,自引:10,他引:19  
李宗杰  王胜泉 《石油物探》2004,43(5):453-457
地震波穿过含油气储层时,会引起地震波波形、振幅、频率等参数以及速度、波阻抗等参数的变化。根据塔河油田三叠系碎屑岩和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测井、钻井、测试资料及合成地震记录,建立了含油气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确定了振幅、频率、波阻抗、振幅变化率等地震属性参数为储层含油气预测的敏感参数;将二维、三维参数交会分析技术应用到地震属性参数分析中,通过多种参数交会聚类分析,对储层的含油气性进行了预测。该方法应用于三叠系碎屑岩储层含油气性预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奥陶系储层的纵横向非均质性强,对储层的含油气性进行了尝试性预测,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刁瑞  冯玉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2,(5):766-772,844,679,680
窗函数能量归一化的改进广义S变换能在保持时间分辨率不降低的前提下,提高频率域分辨率。本文基于改进广义S变换,通过黏弹性介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研究黏弹性介质储层的频谱吸收特性。地震波穿过含油气储层时,高频能量相对于低频能量衰减更强,其频谱特征为低频能量相对增加、高频能量相对衰减,因此储层的频谱吸收特性能很好地指示储层的油气富集程度。理论模型和实际井旁地震道的频谱分析结果验证了应用频谱吸收特性检测储层含油气性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时频分析技术预测碳酸盐岩缝洞储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塔河油田及其外围地区的主要含油气储层之一的缝洞型储层其地震反射频率特征相对于围岩的反射频率特征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种频率特征可以用时频分析技术来刻画。将S-变换方法应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储层的地震反射波的时频分析中,通过分析离散频率能量体的变化特征,可以确定充填流体或气体的孔洞储层引起的地震反射波振幅和频率的变化异常,合成地震记录与野外实际地震记录的时频分析结果,以及钻遇储层发育及其含油气性情况对比均比较吻合,说明该方法可明显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地震频谱比进行河道砂体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地震勘探处理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与岩性、含油气性相关的地震信息进行储层砂体预测和含油性识别已成为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许多情况下,地质解释人员无法分清地震记录的变化是由地层、岩性,还是由外界条件引起的.地震频谱比技术充分利用了地震资料信息丰富的特点,细致刻画了地震频谱的横向变化,能较好地消除地震记录上由激发和接收条件产生的噪声影响,从而突出岩性、油气的横向变化特征,以此可用于岩性识别和储层预测.文中以冀中饶阳凹陷大王庄油藏为例,介绍如何应用地震频谱比方法进行河道砂体和岩性油藏的预测.依据预测结果提供2口钻探井位,经钻探实施均获工业油流,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用Elis平衡蒸馏器测定了甲醇-碳酸二甲酯、甲醇-氯苯和碳酸二甲酯-氯苯三对二元系的常压汽液相平衡数据,用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热力学一致性检验,采用改进的Peng-Robinson方程计算气相逸度系数,用Wilson方程和NRTL方程计算液相活度系数,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关联,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5-(4-(3-二甲氧基甲基硅烷基丙氧基)苯基)-1H-四氮唑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羟基苯甲腈和叠氮钠为主要原料,采用点击化学法环加成合成-种质子导体5-(4-(3-二甲氧基甲基硅烷基丙氧基)苯基)-1H-四氮唑.通过单因素法考察了反应物配比、时间、温度对中间物5-(4-羟基苯基)-四氮唑收率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n(对羟基苯甲腈)∶n(叠氮钠)=1∶1.4,130℃,24 h,50℃下酸化1....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空军油料研究所和石油化工研究院共同研制的清净分散型航空活塞式发动机润滑油的主要性能指标,并与20号航空润滑油及20号合成烃航空润滑油比较.结果表明,该清净分散型活塞式发动机润滑油在清净分散性能、低温启动性能及使用寿命上较20号航空润滑油和20号合成烃航空润滑油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The peculiarities of synthesis of higher poly(alkyl (meth)acrylate)s bearing C16–C26 alkyl fragments are considered, and a comparison of their functioning as depressants for paraffin oils from different deposits is carried out. It is shown that the highest efficiency in oils under study is manifested by the sample of C16–C20 poly(alkyl acrylate) with a weight-average molecular mass of 70000.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对TELSEIS R_TD_T采集站双道不正常的故障作了较为详细的测试分析,并给出了正确的维修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实验以两步法合成了甲氧基肉桂酸正丁酯。第一步,以甲醇钠为催化剂,由对甲氧基苯甲醛和乙酸甲酯经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先合成对甲氧基肉桂酸甲酯,在对甲氧基苯甲醛用量50 mmol、n(对甲氧基苯甲醛):n(乙酸甲酯)=1:8、甲醇钠用量为反应混合物的10%、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0 h的较佳实验条件下,产物对甲氧基肉桂酸甲酯收率达79.0%。第二步,以硫酸氢钠为催化剂,由对甲氧基肉桂酸甲酯与正丁醇经酯交换反应合成对甲氧基肉桂酸正丁酯,较佳工艺条件为:对甲氧基肉桂酸甲酯4.8 g,n(对甲氧基肉桂酸甲酯):n(正丁醇)=1:7,硫酸氢钠用量为对甲氧基肉桂酸甲酯的10%,反应时间4 h。该条件下,对甲氧基肉桂酸甲酯转化率达88.0%,对甲氧基肉桂酸正丁酯的选择性近100%。  相似文献   

18.
以邻二氯苯为溶剂,对氯苯基异氰酸酯与3,4-二氯苯胺反应,制备了N-(4-氯苯基)-N'-(3,4-二氯苯基)脲。考察了邻二氯苯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物配比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在溶剂邻二氯苯为25mL、反应时间1h、反应温度150℃、对氯苯基异氰酸酯与3,4-二氯苯胺物质的量为1:1的较佳工艺条件下,产物收率达99.0%,质量分数为99.6%,且残留在产物中的3,4-二氯苯胺仅为86×10^-6。  相似文献   

19.
聚氧化乙烯(PEO)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 PEO的性质及合成机理 ,综述了合成 PEO的催化剂体系及其应用 ,展望了 PEO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聚乙二醇-聚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破乳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新型油溶性破乳剂(SD-1)并对其进行了破乳实验,考察了实验温度、破乳剂加量、乳化原油的油水比等因素对破乳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破乳效果和界面张力测定与常见聚醚型破乳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50℃,油水体积比7∶3的体系,破乳剂用量小于70mg/L时,合成的破乳剂脱水效果明显好于现有的油溶性破乳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