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彩色沥青老化组成及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150、163、180℃高温下,30h的老化时间内,采用沥青4组分(饱和组分、芳香组分、胶质和沥青质)分析法对彩色沥青老化时组成及使用性能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彩色沥青4组分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饱和组分、芳香组分和胶质各自的含量均逐渐减少,沥青质的含量则明显增加;另外,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和老化温度的升高,沥青软化点近似呈线性上升,针入度下降,延度则陡然降低。  相似文献   

2.
用四组分法将沥青分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采用原位红外研究了四组分在不同气氛下的热氧老化过程。研究表明,在氮气氛围下,各组分均无明显老化现象。在氧气中,饱和分和芳香分的热氧化速度最快,在空气中次之。在氧气或空气中,胶质和沥青质的热氧老化程度很弱。同时分别在饱和分和芳香分中加入一定量的不同添加剂,通过研究其热氧老化过程考察添加剂对饱和分和芳香分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高温高压反应釜内,使用工业加氢转化催化剂对绥中36-1常压渣油进行了加氢反应,考察了氢初压对产物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并从产物的四组分组成、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及胶质、沥青质的平均结构等方面对产生影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氢初压的升高,产物的稳定性先改善后略变差,其稳定性的改善可降低焦炭收率;产物的四组分中饱和分的含量增大,芳香分、胶质的含量变化不大,沥青质含量降低;芳香分、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先增大后减小,沥青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减小;胶质、沥青质的H/C原子比先增大后减小,芳香碳分率先降低后增大,二者结构性质的改变决定了产物胶体稳定性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路畅  黄晓明 《石油沥青》2009,23(4):14-18
介绍了沥青的老化过程,针对道路沥青的特点,分别用热氧老化试验、光氧老化试验室内模拟沥青的“短期老化”和“长期老化”;采用热氧老化、光氧老化的试验方法.对重交通沥青AH-70和AH-90在热氧老化和光氧老化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AH-70和AH-90沥青的针入度降低,延度减小,软化点升高,粘度增大;在相同条件下,AH-70号沥青的抗热氧老化和抗光氧老化的能力要强于AH-90号沥青;紫外光也会使沥青产生老化现象,但温度是沥青老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采用灰色关联熵分析法研究了胜利油田稠油黏度与其极性四组分含量和极性组分偶极矩的关联。同时通过改变实验油样乳状液的含水率及温度,探究了稠油组成性质与其乳状液反相点的关联。结果表明:稠油极性四组分含量与其黏度关联度的顺序是:沥青质〉胶质〉芳香分〉饱和分;稠油极性组分偶极矩与其黏度的关联度顺序是:沥青质〉胶质〉芳香分。随着稠油胶质、沥青质含量的增大,油水界面张力的降低、油滴Zeta电位绝对值的增大,乳状液含水率的反相点及温度的反相点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超临界体萃取分馏技术将大庆,辽河催化油浆分离得到多个窄馏分。从中间选出族组成(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有代表性的6个窄馏分,3个选自大庆催化油浆,3个选自辽河催化浆,利用热台显微镜考察了它们的受热相分离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高温时催化油浆中的芳香分有缩合生焦的倾向,较低温度下由于芳香分的强胶溶能力使得油浆生焦倾向减缓,在芳香分含量相同条件下,胶质沥青质含量高,油浆的生焦倾向就会增大。  相似文献   

7.
石油沥青及其组分吸氧老化中化学组成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考察了单家寺和胜利直馏道路沥青(100号)及其组分在吸氧老化中化学族组成和平均结构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沥青的各组分变重,平均分子量增大;各种试样平均分子的总碳数、总环数、缩合指数和芳香度增加;胶质和沥青质组分变化最明显,是沥青中不稳定的组分。两种沥青相比,吸氧量较多的胜利沥青及其组分的变化明显高于单家寺沥青及其相应组分。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单家寺和胜利直馏100号道路石油沥青及其组分在吸氧老化中化学族组成和平均结构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沥青的各组分变重,平均分子量增大;各种试样平均分子中的总碳数、总环数、缩合指数和芳香度增加;胶质和沥青质组分变化最明显,是沥青中最不稳定的组分;沥青吸氧确为缩合反应。两种沥青相比,吸氧量较多的胜利沥青及其组分的变化明显高于单家寺沥青及相应组分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以辽河AH-90基质沥青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使用82型薄膜烘箱模拟自然老化,考察了沥青老化过程中四组分含量的变化规律。采用自主研发的沥青再生技术和LKJ-I型废旧沥青再生剂,通过组分调和法对辽河AH-90~#废旧沥青进行了再生,并建立以软化点为参数的再生沥青和基质沥青的老化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沥青在老化的过程中,一般会遵循由芳香分转化为胶质,继而胶质转化为沥青质的变化趋势;以软化点为基本参数,基质沥青、再生沥青的老化动力学方程分别为lnR_t=3.772 8+70.91te~(-3 650/T),lnR_t=3.763 5+33.41te~(-3 730/T);与基质沥青相比,再生沥青的老化反应速率常数较小且活化能较高,表明再生后其抗老化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以四种不同来源和属性的渣油为原料,研究了超声波处理前后渣油基本物性和结构参数的变化,并对超声波处理前后渣油的加氢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经超声处理后渣油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粘度降低,密度基本不变;SARA四组分中,饱和分、芳香分和沥青质含量均减小,胶质的含量增加,胶质和沥青质的总含量增加;沥青质含量越高,经超声处理后胶质增加量越多,饱和分减少量越小,芳香分减少越大。超声波处理使渣油的平均分子总碳数C、芳环上的碳数CA、总环数RT、芳环数RA、环烷环数RN均减小,重油特征化参数KH增大,超声波处理改变了渣油的平均结构。沥青质含量和结构的变化是超声波处理引起渣油物性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2.
热交换器的污垢问题是国民经济众多产业和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传热学界未彻底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分析热交换器污垢的主要成分及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针对污垢成分配制了相应的清洗配方,设计了清洗流程及装置,得到了完整可行的热交换器在线清洗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应确保会计地位的独立性。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必须从有利于发挥会计职能作用的角度进行改革。要区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对相关人员由不同部门分别管理。对财务会计人员也应当区分为主要会计人员与一般会计人员,同时,结合各单位情况进行委派。  相似文献   

14.
奥氏体不锈钢封头旋压成型后,部分奥氏体组织因冷变形转化为马氏体,与材料中残留的部分α组织共同导致封头呈磁性,采用热处理等方法可以消除磁性。对于非磁性条件要求严格的场合,可选用Ni含量较高的不锈钢,如0Cr25Ni20,0Cr23Ni13或310,316等。  相似文献   

15.
浅析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现状,剖析货币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运用美国COSO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阐述对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服务营销战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的石化市场投资主体日渐多元化,中东等具有成本优势的石化企业加大向我国市场投放产品的力度,国内的化工产品销售市场面临激烈的竞争。中国石化化工销售分公司要应对激烈竞争,必须在实施服务营销战略方面有所作为,从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组织架构、形成服务营销文化、培养适应服务营销战略要求的人才队伍、加强客户管理等方面入手,建立与服务营销战略相适应的服务体系,通过优良的服务品质和高水平的客户满意度及忠诚度,提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7.
气体脱硫再生塔底重沸器腐蚀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气体脱硫再生塔底重沸器腐蚀状况、探讨了腐蚀的原因和防腐蚀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两种不同加入硅的方式制备了W-Ni催化剂,对其进行了拉曼光谱、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并采用微型反应器进行了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当硅在氧化铝成胶过程中加入、且硅的加入量为基准+11.0时,八面体配位结构的钨比例最大,H2-TPR的低温还原峰温度最低,峰面积最大,镍与载体的结合能最小,催化剂的脱硫和脱氮活性也最高。当硅在载体成型过程中加入时,随着硅含量的增加,催化剂中八面体配位结构的钨比例随之降低,H2-TPR的低温还原峰向高温方向偏移,钨和镍的金属分散度随之下降,钨与载体的结合能随之增大,而镍与载体的结合能却随之降低。催化剂的活性随着硅含量的增加也降低。  相似文献   

19.
地质统计学应用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质统计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主要介绍地质统计学在石油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在储层预测、解决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数据整合、储层建模及不确定性描述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地质统计学的局限性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原油电脱水器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利用静电场提高原油乳化液脱水效率所开展的研究及开发的相关技术。电脱水器技术研究集中在开发新的电场形式、优化电极结构与布局以及根据电场设计更合理的液体流动形式,此外还包括利用离心、微波和超声波等辅助手段。结合海上油田采出液乳化特点,提出了开发电脱水器新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