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竞争激烈的桌面CPU市场,Intel和AMD之间的互相指责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在桌面双核心CPU上同样不能例外。AMD指责Intel使用了假双核,Intel反驳说AMD在玩文字游戏。事实上,目前Intel桌面双核心CPU确实难以令人满意.不少电脑发烧友更是对其嗤之以鼻。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责难,Intel并没有气馁,如果说Pentium D只是赶鸭子上架的仓促之作,那么利用SmartCache技术武装的双核心Yonah,则是巨人蓄谋已久的双核心计划。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那就跟随本文一起去洞悉其中的秘密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张长君  hjcbug 《电脑自做》2003,(7):123-126
近两年AMD(超微)在CPU市场上的份额越来越小,被Intel(英特尔)的CPU打的快要溃不成军了,其主要原因是在高端产品上Intel CPU的性能要高于AMD CPU的性能,而且新产品的推出速度很快,满足了人们追新的愿望。为了摆脱窘境,AMD一方面组织技术人员对64位架构的CPU进行攻关,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经过了一年多的强力宣传,AMD于4月22日首次在纽约郑重宣布,针对服务器市场的64位Opteron中央处理器问世了。  相似文献   

3.
小瑟憨憨  hjcbug 《电脑自做》2003,(11):125-129
你方唱罢我登场,近来AMD和Intel两家的竞争无疑威为我们谈论的热点.AMD酝酿已久的K8 CPU(Athlon64和Opteron)的推出无疑给老对手Intel一个强有力的反击信号.这里我们不去考虑AMD现阶段K8 CPU的产能问题,也不去重点分析K8 CPU的技术特性.而是去解读各芯片组厂家的最新K8芯片组的情况,相对于我们熟悉的K7芯片组,下一代的K8芯片组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本的重点也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4.
《现代计算机》2005,(B11):24-25
当人们提起AMD的时候.心中就会想起“性价比”这个字眼。平心而论.假如在CPU业界当中没有AMD对Intel的苦苦追赶.没有AMD对Intel的价格攻势,那么消费者怎会有机会购买到价廉物美的CPU产品呢?本文将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并根据不同市场定位对AMD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主流CPU产品进行分类介绍,看看哪一款最适合你。  相似文献   

5.
毫无疑问,AMD公司和Intel公司是CPU市场上的一对老冤家,Athlon XP和Pentium 4还斗得热火朝天,下一代CPU的斗争又要开始了。AMD公司即将推出的ClawHammer处理器令唱惯了主角的Intel公司备受压力,为了对抗AMD公司的大锤,Intel公司将于年内推出新一代的处理器——Prescott。  相似文献   

6.
特别关注     
AMD对CPU超频将不再设限 对CPU进行超频是电脑高手提高电脑性能的重要手段,CPU的两大生产厂商Intel和AMD都对此作出了种种限制。最近,AMD全球产品市场总监Steve Zika表示,AMD将逐步对所有的CPU产品取消超频限制,并且还会提供Over Drive超频软件和ACC高级时钟校准技术,帮助用户更方便地进行超频操作,这将大大提高AMD CPU的性能价格比,对竞争对手Intel也会造成不小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CPU技术发展至今,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Intel和AMD两大“武林高手”的频率对决,然而,就在Intel和AMD频率大战的竞技场之外,威盛的Eden系列处理器却在“后PC时代”的嵌入式系统方向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宛如一个冷静低调的世外高手。  相似文献   

8.
洪伟 《电脑爱好者》2000,(22):57-59
CPU市场近年来成了Intel和AMD的“单挑”。从目前情况下看,Intel和AMD想在32位CPU上将对手远远抛在身后似乎是没有多大可能了。于是Intel和AMD均将目光投向了64位CPU上。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的一年里,Intel凭借着Pentium 4在频率上的优势,仍然霸占着CPU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因此2003年仍然算得上是Intel的丰收年!但是在过去的日子里,在各大媒体频频曝光的并不是Intel的Pentium 4处理器,而是备受业界关注的AMD Athlon 64处理器,因此在去年AMD抢占了Intel不少市场份额。当然,Intel不是省油的  相似文献   

10.
评述:这两个方案分别采用Intel和AMD处理器。Intel方面的主板考虑到了未来升级到Tualatin核心CPU的需要,基于ATI  相似文献   

11.
游子 《微型计算机》2003,(19):114-117
AMD和Intel的竞争,使得CPU技术比其它硬件产品得到了更为飞速发展。玩家固然可以面对廉价的高速处理器而暗自窃喜,但伴随高频率而来的CPU越来越高的发热量,也逐渐成为令玩家焦虑不安的问题,所以CPU的温度监控和过热保护技术也日益显得重要起来。那你知道CPU是如何实现对自身的温度监控的吗?想正确认识自己系统的温度监控实现的方法吗?  相似文献   

12.
在所有的电脑部件中,CPU作为老大的地位一直无可撼动,人们常形象地把CPU称为电脑心脏,这颗“心脏”已经“跳”动了30多年,从Intel的4004开始,到了Intel、AMD、Cyrix三足鼎立,到Intel一家独大,再到现在Intel、AMD双核抗衡。CPU已经从原来稚嫩的孩童,成长为一个越跑越快的小伙子,CPU向速度更快、64位结构、多核心方向前进。尤其进入新世纪以来,Intel、AMD两大巨头的市场角逐竞争,给消费者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的同时,把CPU推上了一个巅峰时代,30年的历程似乎有些太长,而新世纪这几年CPU的发展相信很多朋友都历历在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首新世纪CPU的成长足迹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数码时代》2007,(8):42-43
Intel CPU价格近期走势,AMD CPU价格近期走势,内存价格近期走势,硬盘价格近期走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方成亮 《电脑》2004,(8):27-28
当人们都在关注Athlon 64与Prescott的竞争时,Intel与AMD却在低端市场采取了行动。事实上,无论是AMD还是Intel,它们都不希望迅速将CPU的性能升级,因为总有一天制作工艺与外部总线会限制CPU的发展,届时所有人都将不得不面对CPU发展停滞不前的尴尬。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AMD的Opteron是64位市场的先头部队,那么Athlon 64则是这场争斗的主力军。AMD优异的表现同时让我们为Intel的Prescott更加关注,Intel怪异的64位策略和扑朔迷离的Yamhill技术让人摸不着头脑。这场争斗中微软举足轻重的64位Windows操作系统开发进展到底如何,摩尔定律在64位时代是否会失效,这样的漫漫长路AMD怎样走以及未来CPU的发展方向都将在本文中做简略回答,以便让大家看清这场精彩纷呈的64位CPU战斗。  相似文献   

16.
半月时评     
就在Intel以MMX技术将人们的目光引向新一代CPU——多能奔腾之际,其对手AMD却扬名于德国汉诺威。在最近落幕的CeBIT’97国际电脑大展中,AMD推出的640芯片组被评为最佳硬件产品,为全球的主板商提供了除Intel 430芯片组之外的新选择。与此同时,Intel的另一竞争对手Cyrix,也藉Media GX的推出,获得不凡收效。 基于MMX技术的CPU的推出,无疑使Intel在新一轮CPU芯片战中居于领先地位,但同时,其固有阵地却受到了对手的强烈冲击。此番AMD的640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的2003年里,Intel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架构的更新上.CPU频率提升并没有太大动作。单凭Northwood核心的Pentium 4显然难以对抗AMD强大的Athlon 64处理器,实际上.今年准备推出的Prescott处理器才是Intel对抗AMD的终极武器。特别在能占领更多市场份额的低端市场.Intel也准备推出0.09微米制造工艺的Prescott内核Celeron,来打压AMD的Athlon XP和Duron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8.
乌云 《电脑自做》2001,(9):119-122
AMD和Intel在CPU市场的竞争可谓愈演愈烈,庞大的资金投入,堆砌起一个高频率的处理器技术和产品大厦。随着AMD在Athlon和Duron系列处理器上的性能优势的逐渐体现和相对Intet CPU的价格优势逐渐拉大,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选择AMD处理器作为自己电脑的核心。但是,Intel也不是吃素的,眼见Pentium Ⅲ Coppermine在对抗Athlon Thunderbird处理器时越来  相似文献   

19.
从486时代三大微处理器厂商齐头并进到随后Intel与AMD分道扬镳,CPU的核心架构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当Intel第一次启用P6架构时,AMD与Cyrix只能无可奈何;当AMD力免狂澜而推出K7架构时,Intel陷入全面初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1999年的CPU市场可谓火爆异常。豪气冲天的AMD、当仁不让的Intel、初生牛犊的VIA,构成了一幅处理器领域三国鼎立争霸全球的画卷。特别是1999年底AMD Athlon的有力挑战和Intel Coppermine的适时跟进及VIA Joshua的行将登场,让人们看到CPU大战惨烈的同时,感受更多的是CPU技术疾速发展的脚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