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王欢 《建筑创作》2020,(1):34-39
苏州传统民居宅园相依,园中建筑在乡土营造的基础上灵活排布,随景合宜。厅堂是宅园兼有的重要类型之一,在园林构景时具有"观"与"被观"的双重属性,具体在檐下廊和装修的格局及细部做法上有所体现。本文分别解释园林庭院里和山水间两种环境中,厅堂檐下部分从空间格局、流线组织到装饰样式上的适应和变化,强调园林建筑连续景观体验的作业。  相似文献   

2.
许建和  严钧 《华中建筑》2009,27(7):48-51
在综合分析了汨罗市新市传统集镇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传统集镇空间环境整合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以及新建筑如何植入,其目的在于在传统集镇的保护与更新过程中既留存有历史的记忆,又保持有当代的痕迹。针对保护规划与单体建筑设计过程中一些问题的探讨,以期从中获得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综合分析了泪罗市新市传统集镇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传统集镇空间环境整合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以及新建筑如何植入,其目的在于在传统集镇的保护与更新过程中既留存有历史的记忆,又保持有当代的痕迹.  相似文献   

4.
传统集镇的公共空间在历史变迁过程中表现出了高度的丰富性与混杂性,是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文章以武安贺进镇为例,对其进行了实地调研,探析了其历史起源到聚落演化、选址与总体布局及不同的公共空间形态。从宏观整体公共空间形态、中观公共空间组合方式、微观公共空间构成要素三个层面总结了贺进镇的公共空间形态的特征,以期为后续传统集镇公共空间的活态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日传统建筑檐下空间别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鹏  李焰 《中外建筑》2007,(1):33-37
日本传统建筑虽然师承我大唐.但长期在当地文化的同化中,已自成体系。如今.日本的现代建筑在世界上独树帜,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很好地继承了传统建筑和传统精神,尤其是些非逻辑因素。在此方面,我们还存在距离。现通过两国传统建筑檐下空间这个局部,从建筑、审美意识,文化意义三个方面管窥异同,以期对我国现代建筑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集镇公共空间是承载镇民日常生产生活的核心空间,也是展现新时代乡镇风貌与共同富裕成果的重要窗口。现从场景营造视角出发,在场地、场所与场景三个维度参照下探索乡镇公共空间更新改造场地价值发掘、人本场所建构、场景活力塑造策略。并结合新昌县儒岙镇共富风貌驿设计,系统阐明了更具特色、更有温度的集镇公共空间更新路径,可为当代集镇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高梓夏 《中外建筑》2024,(4):125-129
集镇聚落商贸空间是指以集镇聚落为中心,以商贸活动为主要功能的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集镇聚落商贸空间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章按照不同学者选取的研究对象所处的历史时期将学者们对集镇聚落商贸空间的研究分为古代集镇、近现代集镇以及当代集镇3个阶段,并且从经济学角度、历史变迁、建筑和规划学、保护与更新4个方面对集镇聚落商贸空间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类,指出集镇聚落商贸空间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研究的建议与展望,为今后集镇聚落商贸空间的研究提供参考,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外部空间中街巷占据重要地位,构成城乡聚落、街市邻里,成为公共空间的统领。传统街巷具有线性、内向性和弹性边界等特征。街巷狭长而导向性强,承载邻里交往,产生丰富的檐下生活。门墙之外、屋檐之下成就弹性边界和过渡空间,是街巷线性空间的边界,也是其富于魅力的所在。如何通过边界空间的营造改善街巷公共性,创造富有活力的街巷景观是该文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9.
"美丽集镇"的营造作为"美丽中国"宏大建设主题的重要补充,为提升当地居民生活质量与改善镇区风貌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这股悄然兴起的"美丽集镇"建设热潮里,"美丽"街道塑造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文章通过相关的建设实践,立足实践美学结合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探讨集镇建设中的美学提升与营造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使得集镇越来越被世人所关注,而街道空间作为集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更新改造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本文以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伊庄镇吕梁村集镇街道空间的更新设计为例,对集镇街道的总体布局、立面更新和传统营造工艺创新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三千多年前的巴蜀一带就已经用茶作为贡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四川茶文化已经演变成独具特色的"茶馆文化"。茶,茶馆,在四川不仅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生活。受潮湿多雾,日照时间短的气候影响,虽然在川西地区的城市里,依托于现代科技手段,越来越多的出现纯粹封闭在室内的茶馆,古镇中的茶馆仍然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环境条件,采用各种建筑形式,来使得茶馆的外部空间形态得以体现:有的是直接利用庭院或滨水区域、屋顶平台等室外空间;有的利用传统的檐廊、凉厅子等半室外空间;有的则是采用巴蜀地区一种独特的过渡空间形式——"无墙之室"来达到似内而外的空间效果。茶馆作为川西地区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形态,也可以说是生活方式、地域文化,在传统建筑历史文化中有着无法估量的意义。对川西地区古镇中的这些茶馆外部空间特点的研究,既是回顾历史,也是对当代四川茶馆的外部空间设计提出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空间句法是关于空间的计算语言,这种语言可以深入解释建筑与城市的空间本质与功能,“空间”是句法研究所关注的本质,是一个多维概念。该文概要评述句法研究中所涉及的各类相关空间的含义,重点探讨作为句法理论基石的“认知空间”、作为句法对现实空间抽象表达的“符号空间”以及作为句法模型计算基础的“拓扑空间”,以求对空间句法研究所涉及的“空间”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3.
吴萍 《中外建筑》2010,(11):99-100
商业老街以其传统的商业氛围、街区空间及风貌要素成为城市空间中极富魅力的场所。但目前在老街的改造中往往漠视传统要素,导致改造的结果往往不尽人意,使老街失去了特色,使城市失去了魅力空间。文章以大连市天津街老街改造规划为例,回答了"传承什么历史文脉"及"如何传承历史文脉"两个问题,探讨老商业街改造的合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绿地在构建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文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凸显城市风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研究以规划具有域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为目标,以贵州松桃苗自治县为例,通过剖析松桃原生苗寨景观特征提炼传统地域乡村聚落景观意象并将之转化为市绿地系统空间形象,以物境重构和情境转换主要手段,从空间格局和空间内涵两方面提出造松桃县城绿地系统空间形象的规划对策,探基于传统地域乡村聚落景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方法和途径。实践表明:历经千百年自然选择聚居营建演化形成的传统地域乡村聚落景观,具地域自然生态特征和人文生态内涵,由此形的景观意象是人们对地域聚居环境的共同"心图式"和"记忆地图",以此为凭规划城市绿系统是对地域特色"生活语法"的尊重和传承是改变"千城一面"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邓璐 《建筑师》2009,(4):58-70
建筑作品通常是建筑师思想及主张的传达,在其复杂的空间及形式下隐藏的是建筑师的理性思维逻辑。本文试图以西泽立卫设计的Weekend House为线索,通过理性的分析展开对建筑深层次的理解.进而揭示出西泽立卫的建筑思想.即其在建筑设计中传达的日本传统精神,对传统模数的继承与创新.建筑平面及空间之间的缜密关系.并剖析出西泽在精确简洁的建筑空间形式背后所展现出的复杂抽象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东泉  李贤 《新建筑》2014,(2):126-129
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大城市的居住空间分异现象日益得到重视,而针对街区尺度上的分异现象的研究未见启动.以北京市三里河地区四个居住小区为调研实例,以美国地理学家保罗·诺克斯的“环境质量评价细目表”为调查蓝本,从外部景观、接近度、舒适度及供给度四个要素出发,对四个小区的分异状况进行测评,并结合居民访谈,对分异现象的成因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政府权力与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包括住房产权制度变化、特权阶层的存在、单位制度的延续等,都对街区尺度上的居住空间分异造成了影响.这—现象的社会涵义和未来路径尚待进一步研究,但对它的存在,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明清河西走廊建筑具有地方特点的檐下装饰做法是将正常斗栱的斗、升取消,栱、昂以雕花木板取代的“花板代栱”。本文以大量调查实测为基础,主要从轮廓、雕刻和彩画三方面对花板代栱的装饰手法进行探析,并扩展到与花板代栱相关的其他檐下装饰,归纳揭示了河西建筑檐下装饰的手法及其发展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8.
分析联合办公楼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办公模式、空间特征和声音干扰问题,为建设良好声环境提供借鉴。通过案例调研与文献综述,归纳分析联合办公使用者对声环境的需求以及声音干扰的影响,探索声音干扰问题产生的源头与使用者交流需求之间的密切相关性。基于此,提出在联合办公楼中设置通话空间,通过这种私密交流空间来缓解使用者被动接受声音干扰的问题;进而,研究基于联合办公楼的健康声环境分析通话空间的营造策略,具体从设计思路、空间布局、建造方式、外部尺寸与隔音设置这5个方面展开设计策略内容。  相似文献   

19.
汪原 《新建筑》2014,(6):32-35
根据美国学者迈克尔·索金提出的"公共空间的终结"这一问题,从公共空间的历史及现存状况进行分析,认为由于政治的隔绝与全球化资本侵蚀,致使(经规划设计的正规性)公共空间不断衰落甚至面临着终结。但与此相对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根据个人需求不断建构的属于自己的公共空间——日常公共空间,而且这种日常公共空间已经成为都市公共空间的一个重要补充,并重新让公共空间焕发了生机。  相似文献   

20.
着重研究柏林文化产业的行业发展特征及其空间结构。从文化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入手,分析柏林文化产业在空间上集聚的特点,尤其关注文化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区位选择,总结文化产业、文化企业与文化设施之间的关系。基于文化产业异质化、小型化和集聚性的产业特征,传统的城市规划手段和工具应作相应的调整,以把握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因此,柏林的实例旨在厘清文化产业、创意空间、城市规划三者的联系,明确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塑造创意空间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