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总体规划、各专项计划、详细规划之间应实现有效衔接,综合解决城市的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问题,建设海绵城市成为未来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围绕海绵城市内涵与核心作用展开讨论,分析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难点与方法,提出案例展开详细阐述,得出完整的海绵城市规划体系,助力区域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不断出现,城市的过度开发建设使城市原有水系统发生改变,并导致城市水灾害频发及水环境日益恶化。自2014年我国大力推进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后,城市水系统问题逐渐缓解。本文通过引入国际最新的韧性理念,将韧性思维引入海绵城市规划策略的构建中,从生态韧性、工程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四个维度对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进行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同时,结合现有试点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碎片化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以试点的海绵城市——济南市济西推广区海绵城市概念规划为研究案例,以韧性思维为指导,系统地提出了海绵城市生态格局构建、系统规划及建设引导方面的规划策略,并探索了海绵城市延伸的产业开发及建设管控机制,试图为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研究提供一种新思维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绿线、蓝线、红线这城市三线在城市发展用地控制、城市景观、水环境与生态安全、排水防涝、水利防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海绵城市建设与绿线、蓝线、红线之间具有重要的联系和衔接关系,但是,在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中,这三线的规划与海绵城市建设内容的响应与衔接亟待加强。围绕海绵城市建设与绿线、蓝线、红线的联系与突破,从这三线的规划现状入手,深入分析基于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城市规划体系、绿色基础设施与城市绿线、蓝线、红线之间的联系以及线与线(绿线、蓝线、红线)之间的联系,重点提出需要在规划理念、线与线关系、专业和部门间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理念的不断发展,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从定量分析、用地规划以及城市竖向规划三方面出发,总结我国目前城市规划中存在的不足,并由此提出海绵城市理念在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方面的应用,探讨实现海绵城市的新方法及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规划师》2017,(5)
当前,海绵城市建设已成为新时期城市内涵式转型发展的新途径,但我国海绵城市规划实践集中于特大城市及大城市,以中心城区水系治理为主,缺少与城市周边山、水、林、湖、田的"大海绵"空间格局的衔接,且往往采用总体年径流指标控制的方式,对于详细规划引导相对不足。文章以四川省华蓥市海绵城市规划为例,基于"大海绵"视野,从"面要素—线要素—点要素"三个层级构建小城市"大海绵"空间格局,并提出分区建设指引与管控、完善城市水系统、建立动态监测平台等规划策略,以期为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各城市普遍存在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编制需求。以烟台市为例,介绍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要点,研究提出需要保护的自然生态空间格局,明确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目标并进行分解,确定海绵城市近期建设的重点,并从海绵城市规划编制原则与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基础条件、海绵城市建设需求、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与指标、海绵城市规划内容等方面详细阐述,希望能为海绵城市规划编制、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规划师》2017,(9)
我国现阶段的海绵城市规划编制多强调规划成果的全面性,缺乏针对性且无法有效地衔接下层次规划建设。文章在对我国现阶段海绵城市规划编制工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四川省首批15个海绵城市试点的实践,从格局构建、要素控制、建设引导和运营管理4个维度解析了水资源利用型、综合协调型及洪涝灾害治理型3种海绵城市的规划编制策略,尝试构建面向实施的海绵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并对海绵城市规划编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规划师》2016,(11)
海绵城市是近两年建设的热点,能有效减轻城市开发建设对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是实现绿色生态城区水环境生态建设的最佳途径之一。在绿色生态城区规划中,海绵城市规划起到了完善和补充的作用,能够缓和目前城市内涝的问题,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目标。文章以南宁五象新区为例,探讨了绿色生态城区总体规划中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思路,并结合区域水资源情况制定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深化五象新区水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海绵系统,以期为下一步开展的详细规划设计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整体框架的不断发展扩张,土地的开发使原本生态的自我调蓄能力丧失,致使城市"水问题"不断凸显,城市内涝频繁发生。在这大背景下,海绵城市规划的概念应运而生,但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规划层面的研究较为薄弱,尤其是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研究更为有所欠缺。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城市用地布局协调、地块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建立等方面的研究,期望以赣州市职教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将地块量化的海绵城市控制指标纳入控规指标控制体系,实现海绵城市控制要求的法定化,探索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海绵城市规划控制指标体系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0.
刘利刚  吴凡 《风景园林》2017,24(12):117-124
海绵城市有助于缓解中国城市与雨水处理模式相关的四大问题,即水资源缺乏、城市内涝、水生态破坏与水质恶化、地下水位剧降。海绵城市规划建设需要城市规划、风景园林、水利与给排水、建筑设计等各专业认知并解决各自领域存在的问题,加强相互协调与配合。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首先需确定不同城市的主要问题,进而从产业规模与类型、城市空间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土地开发模式各角度选择合适的海绵城市总体规划策略;海绵城市规划应在城市总体空间布局和地块空间布局层面形成有利净化和消纳雨水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海绵城市规划应融入城市规划体系,与城市总规、控规和详规等各阶段进行良好的结合;海绵城市规划应逐步从事后的改造型规划,向事前的引导型规划转变。以北京林业大学硕士风景园林设计课程—迁安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为例(该课程由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专业组成的教师团队指导),对宏观城市级别的海绵城市总体空间规划策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海绵城市是城市开发建设的新模式,是未来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趋势,将海绵城市建设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优化自然资源资产配置、提高城市发展质量的迫切需求。文章首先对海绵城市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根据一定的选择原则,形成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内容体系;最后对每项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内容给出了在具体项目中可实际操作的方法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王磐岩  牛萌 《园林》2021,(1):2-7
基于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中出现的技术、机制协同难点以及城市绿地作为重要海绵体的价值意义,开展《海绵城市绿地建设管理技术指南》课题研究。《指南》重点解决了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建设评估全过程各层级的技术路径,以系统思维和工程思维的不同角度确定各层级海绵城市绿地建设的指标、目标和技术方法,包括海绵城市绿地规划、海绵城市绿地设计、海绵城市绿地工程施工与维护及海绵城市绿地绩效评估等内容。《指南》聚焦城市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与传统方法、做法的不同之处,通过规划、设计、实施、维护、评估全过程把控城市绿地海绵功能的落实,强调蓝绿灰融合和多专业协同,有效发挥城市海绵体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3.
城市规划,对城区的延展有着侧重价值。然而,很长时段以来,城区规划特有的环保局限,造成了偏多的环保疑难,阻碍了城区延展。在城市既有的规划建构中,有必要明晰环保这一范畴的疑难,妥善调和城区规划与现有环境的关联,摸索最佳情形下的人居环境。城市规划及接续的建设,都要考量特有的环保问题,明晰可用的处理路径。  相似文献   

14.
以典型滨海盐碱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结合区域环境特点和前期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实例,总结并提出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路径和方法。天津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将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基本前提,统筹考虑区域盐碱化特性和水资源污染等制约因素,实行“系统构建、分区控制”城市规划,采取因地制宜的建设策略,充分与地区排盐系统、排水防涝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及公园绿地系统等相衔接,形成了“水库-河流-湿地-绿地”复合生态系统和城市大海绵格局,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天津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经验也为其他类似滨海地区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低碳园林的生态学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导致的城市生态环境急剧退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低碳城市是应对这一问题的重要对策之一.作为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低碳园林开始受到了城市管理者和规划人员的重视.但目前低碳园林仅处于概念层面,缺乏具体的实施途径.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低碳园林概念及其与低碳城市关系辨析的基础上,从生态学角度探讨了低碳园林的发展策略.提出了增加城市绿量、改善景观布局、选育应用功能性植物、建设近自然园林、综合利用水资源及引导居民参与园林建设等低碳园林规划建设的生态学途径,以期为低碳园林和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实施依据.  相似文献   

16.
Experience of Sponge City Master Plan: A Case Study of Nanning Ci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s a new urban development pattern, the construction of sponge cities has been deeply integrated into the new urbanization and water safety strategy. Nanning City, as one of the first batch of experimental sponge cities in China, has undertake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sponge city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The sponge city master plan of Nanning City establishes an urban ec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security of the sponge base. Th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strategy has also proposed an overall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a sponge city in line with urban development features. Through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planning, a "23+10+202" pattern of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has been formed. "23" represents 23 drainage basins, in which major sponge facilities such as storage facilities, waterfront buffer zones, wetland parks, ecological rainwater corridor and sponge parks are allocated. "10" represents 10 sponge functional zones, which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index system. "202" represents 202 management units, which decomposes the general objective and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not only for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but also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general objectives in the regulatory plan as well.  相似文献   

17.
黄玲玲  刘滨谊 《园林》2020,(4):82-89
城市规划设计及建设的每个环节都应该考虑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对自然系统的保护,特别是对自然水循环的很好处理。本文以苏州太湖园博园为研究对象,在营造园林景观的同时,将海绵技术运用到绿地景观的建设中,打造了江苏省首个"海绵型郊野公园"试点工程,不仅满足造园功能需求,也展示了海绵城市理念与建设成效。通过对海绵城市相关概念及现状研究,针对园博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阐述海绵城市具体的技术设计及应用,希望能将海绵城市理念及技术,运用到绿地建设中,更好地与城市景观融合在一起,也为城市建设与管理、游览型公园持续发展提供价值性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大规模开发建设活动使城镇下垫面硬化程度加剧,“三通一平”阻断了雨水径流自然“源一汇”过程,对此,不同地区应根据自身水文“源一汇”特征和水情问题探索适宜的海綿城市规划方法。本文针对丘陵地区沟谷发育密集的特点,提出基于雨水麻道的城镇多尺度海綿系统构建思路和方法,具体而言,根据地形特征提取多个尺度的雨水廊道作为生态排水娜道,通过廊道连接城镇中对应尺度的节点低影响设施,合理划分汇水单元层级化管理雨洪,综上建立生态排水网络解决暴雨多发气候条件下城鎮易涝的问题。同时,通过将海绵系统构建与城市规划编制衔接实现多规合一,探索在空间布局规划、绿地系统规划、雨水管网规划、指标图则规划等总规和控规层面的规划中落实海綿系统的规划途径。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3)
By analyzing the climate records of Kunming from 1957 to 2016, Kunming's average temperature has been found to be increasing in recent 65 years. The key problem lies in the temperature rise in recent 10 or more years by 0.4 ℃/10 a and the annual range decrease at the same time, represented as the elevation of the lowest temperature and increasingly warmer winter in Kunming. With the warming climate, the precipitation has suffered a prominent fall, by 18.05 mm/a in the past 14 years. The relative humidity is in direct proportion to the precipitation, which explains less water and drier climate in Kunming. With "One increase and two decreases" of the three key climate indexes changes in Kunming in the past 65 year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necessity and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in the city, proposed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at the macro level, selected the sponge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types, and planned the regulation facilities based on the catchment area and green space structure. Moreover, the paper explored the sponge city planning at the meso level and the sponge city eco-engineering technology at the micro level.  相似文献   

20.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多层面、全方位综合推进,针对目前中国海绵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问题,通过解析澳大利亚城市水管理目标的转型及水敏城市设计(WSUD)演进过程,将水敏城市设计演进分为萌芽、产生、示范及应用4个阶段,进而分析其演进中的成功经验与前沿趋势,为我国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与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启示与借鉴。认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需要从行政与制度建设、设计科学依据、项目监测与评价、项目示范推广,以及处置序列合理组织5个方面进行改进与突破,从而真正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