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斌 《河南消防》2002,(7):44-45
一事不再罚款原则的由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24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处罚”,这即被广大学称之为“一事不再罚款”原则。一事不再罚款原则来源于行政法中的一事不再罚原则,对消防行政执法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对消防行政执法也不例外。一事不再罚原则指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行政机关不得根据同一事实和同一理由进行两次以上的处罚。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36):179-180
一事不再罚是行政处罚的一个基本原则,它的含义是对违法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以事实和同一理由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它的目的在于防止重复处罚,与过罚相当的法律原则相适应。关于一事不再罚原则有很多观点,我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为"对违法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经上行政罚款的行政处罚"。是一事不再罚的体现,但是这样的规定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城建监察》2004,(12):28-29
关于“一事不再罚”原则目前在行政法学界的讨论很多,说法参差不一、分歧较大。在我们城市管理的实际执法工作当中,运用“一事不再罚”的情况也比较多。这里,我们所要讨论的是关于“连续状态的违法行为”是否也适用“一事不再罚”。  相似文献   

4.
罚款与执行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所谓罚款是指行政机关用强迫的手段在一定期限内责令违法行政管理相对人(以下简称相对人)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额的金钱,是行政处罚的一种,必须遵循"一事不再罚"的原则;所谓执行罚是指行政机关为促使相对人执行法律规定而相对人却未履...  相似文献   

5.
消防行政处罚是指公安消防监督机构依据消防法规,对违反消防法规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如果被处罚对象了解自己在被处罚时享有哪些权利,则更能使处罚达到公正合理,真正起到教育公民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的目的。被处罚对象在接受消防处罚时...  相似文献   

6.
告知是《行政处罚法》增设的旨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规范行政处罚活动的一种新的处罚程序。告知,对于当事人来说,是其法定的权利;而对于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来说,是其法定的义务。正确履行好告知程序,有利于促使公安消防监督机构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作出正确的公安消防行政处罚;同时也符合《行政处罚法》中规定的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使当事人知道自己违反了哪些消防法律法规,有利于提高其消防意识和法制观念。  相似文献   

7.
这款,到底该不该罚?──《S省消防条例》实施行政处罚复议纪实金方今年7月11日,J消防科W科长接到一份Z市公安局消防支队(上级机关)复议申请受理通知书,“L休闲中心、R经理不服你科作出的消防管理处罚决定.申请复议现已受理……”W科长心情不能平静.亦惊...  相似文献   

8.
消防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单位或个人,因其违反消防行政法规实行的处罚措施.消防行政处罚的种类通常包括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行政拘留.消防行政处罚和实施的总原则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加强消防法规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执法环境.消防法规作为人们消防行为的社会规范,具有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作用.加强消防法规的宣传,使人们知法、守法、就会减少消防执法的行政干预,减少违法,即俗话讲的“无为而不为”二、以事实为依据要处理违反消防法规造成的事件,首先必须查明事实情况,并依据法律程序,收集、调查核实证  相似文献   

9.
正确运用行政处罚程序,是合法地实施消防行政处罚的关键。《行政处罚法》规定,不遵守法定程序的消防行政处罚应视为无效。目前,一些消防监督机构对违反消防法规需要处罚的行为依然沿用以前消防处罚的模式,习惯性地填发消防行政处罚决定书和整改通知书,而没有按照消防处罚的程序履行处罚的职责。《消防法》、《行政处罚法》在行政处罚程序上都作了具体规定,在实施消防行政处罚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知情权。即被处罚对象知道消防监督机构实施处罚的理由、依据和有关证据材料的权利。行政处罚法第31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被处罚对象作出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告知依法享有的权利。从该条关于行政主体实施处罚前负有的告知义务的规定,可以确定在消防处罚过程中被处罚对象应有知情权。二、陈述权及申辩权。行政处罚法第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所谓陈述权、申辩权,即被处罚对象就行政处罚理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反驳对方观点,从而为自…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15):208-209
在当今的整个社会中,行政处罚是一种很常见的处罚方式,当然,不能否认,它给生活做了很多的贡献。本文首先介绍了有关行政处罚中的比例原则以及过罚相当原则,而后又对它们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文所示。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我叫孙永革,是诸城市消防大队参谋,现有两个疑问,请解释一下:一、《山东省消防管理办法》第39条规定,单位违反本办法第36、37、38条规定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对无正当理由逾期拒不整改的可以再次处罚,直至整改。换言之,对拒不整改者可以进行2、3甚至多次处罚,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煤二十四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请问二者是否相抵触?二、根据《山东省消防管理办法》之规定对违反消防管理者进行行政处罚,总队统一下发了《违反消防监督管理处罚裁决书》这一法律文书…  相似文献   

13.
消防行政处罚的自由裁量是消防行政部门依法在一定情况下或一定范围内,自行决定是否实施某一行为或怎样实施某一行为的权力。在消防行政立法过程中,赋予公安消防部门一定的处罚自由裁量权,使消防部门能灵活运用法规,享有一定的消防行政处罚自由权,以便于消防具体行政行为的施行。如何理解自由裁量这一概念,关键是在于怎样解释和看待“依法”二字。笔者认为这里的“法”字不仅包括现有已颁布实施的消防法规之条文,还应当包含消防行政法制原则,如消防行政公正原则,消防行政管理效率原则,消防具体行政行为合理性原则等,如果从理解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深入贯彻实施,依法治火、依法监督的火灾预防体系已基本形成,通过严格的消防执法,严厉打击了消防违法行为。但是,各级公安消防机构在依法查处消防违法违章行为的过程中,也比较突出地存在着消防行政处罚执行难、消防监督措施得不到有效实施的问题。笔者认为,造成消防行政处罚执行不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执行措施不到位。《行政处罚法》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一是加罚,即到期不交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二是查封,即被…  相似文献   

15.
1996年3月17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首次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听证程序,从而标志着听证制度在我国的初步确立.在行政处罚领域,听证程序是行政机关在作出重大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公正合理地实施行政处罚,而公开举行的、听取有关利害关系人意见的活动方式、方法和制度.根据普遍适用的原则,消防行政处罚的决定和实施也必须符合《行政处罚法》中有关听证程序的规定.本文试图就消防行政处罚中有关听证程序的应用问题谈几点认识:一、关于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根据《行政处罚法》第42条关于听证适用范围的规定,结合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实际,消防行政处罚中适用听证程序的处罚有三种:(一)责令停产停业.它是公安消防部门对违反消防管理规定的单位所给予的一种责令其停产停  相似文献   

16.
填写消防行政处罚法律文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主持人:陈建亭消防行政处罚是指公安机关或公安消防机构依据消防法律法规对违反消防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实施行政制裁的行政行为。在实施处罚时,所使用的法律文书必须是制式统一的,填写时必须是按规定的格式...  相似文献   

17.
听证是《行政处罚法》增设的旨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规范行政处罚活动的一种新的处罚程序。消防行政处罚中的听证,是指公安消防机构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事人的要求,组织消防行政违法案件的调查人员和被处罚当事人同...  相似文献   

18.
刘彬 《云南消防》2003,(4):35-37
《行政处罚法》第25条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第27条规定:“当事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公安消防机构作为行政执法部门,每年都有大量的行政处罚案件。在消防行政处罚中如何正确适用从轻处罚和减轻处罚,是每个消防执法人员都应该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听证是《行政处罚法》增设的旨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规范行政处罚活动的一种新的处罚程序。消防行政处罚中的听证,是指公安消防机构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事人的要求,组织消防行政违法案件的调查人员和被处罚当事人同时参加,由调查人员和当  相似文献   

20.
行政处罚中法律依据的准确引用随着消防立法进程的加快,设定消防行政处罚的规范性文件也越来越多,目前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下简称《治安条例》)、《河南省消防条例》、公安部《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简称《建审规定》)、公安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