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旅游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对一个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探究旅游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案例地,采用2009—2018年的数据,首先,引用区位熵指数来分析该地区产业集群的整体演进规律;然后,运用推拉理论,对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进行了详细探讨。结果发现:(1)随着时间的推移,长三角产业集群现象愈加明显;(2)近十年来,长三角地区的旅游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但旅游产业增速尚未跟上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速,因此,长三角城市群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3)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样也对其旅游产业集群有着较为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都存在区域发展战略的选择问题。首先对区域发展战略的内涵、特点进行描述;然后根据区域发展和生物群落的密切相关性,提出了基于生物群落原理的区域发展战略,即产业集群战略和城市群发展战略。阐述了区域产业集群战略框架模型、战略内容和措施,以及城市群发展战略模式的内容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发挥人力资本在促进产业集群品牌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该文在分析产业集群品牌的内涵与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人力资本促进产业集群品牌形成的效应与机制.结果表明,企业家、研发人员、营销人员、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中各类人力资本在促进产业集群品牌形成中,均通过不同途径和机制发挥了不同的效应.最后,提出了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产业集群品牌构建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产业集群能够产生产品结构、品牌、知识溢出、技术创新等经济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陕西汽车产业集群态势已初步形成。基于陕西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实环境,陕西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可选择路径有:营造良好产业政策环境;发挥新能源技术优势;建立产学研互动机制;健全配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产业集群的模式与路径选择问题,只要寻找到适合特定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与路径,该地区产业集群的其他问题将变得相对容易。本文基于对地区产业集群模式的演进、特征及趋向的梳理,比较分析了几种代表性的集群模式及其绩效,认为中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选择应基于对该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充分把握为前提,针对众多的影响因素,根据产业集群发展的一般规律,大力引入市场机制,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通过对产业集群发展因素的调控和集群发展模式的改进,找到实现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6.
产业创新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之一。从中部六省的三大产业结构、农轻重产值结构、农业行业结构、工业产业结构和高新技术产业5个方面,分析了中部产业发展的概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中部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四大机遇与四大挑战;提出了中部地区产业创新的4个基本途径,即通过产业链延伸、产业创新平台搭建、产业信息化提升和产业集群化发展来实现中部产业的创新与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它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集群由于持续的创新而显现竞争优势,成为区域发展甚至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本文在对产业集群理论作简要回顾的基础上,从劳动分工细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自然资源优势和低运输成本、规模经济与外部效应、相关产业和集群外资金支持、企业家精神和制度文化基础等方面详细论述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机制.基于动力机制分析,提出促进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企业集群的效应及其形成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集群在我国是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其良好的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已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各地正在抓紧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并尝试仿效国内外成功的企业集群的发展模式,集群战略已成为企业发展、甚至区域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业集群这一现象,接着分析了企业集群所具有的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然后分析了集群形成机制的内生性并且列举企业集群形成的种种途径,以供经济决策者以及企业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下的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产业集群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建立在产业集群基础上的规模经济效应、低成本优势、区域创新系统、区域竞争优势可以有效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县域经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本文主要涉及: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产业集群对县域经济的作用机理;培育产业集群、发展县域经济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正在迅速发展,产业集群的程度越来越高。文章通过分析长株潭城市群高职院校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产业集群给高职院校带来的机遇,提出长株潭高职院校与企业集群互相借力,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相关策略。以寻求开发长株潭高职院校竞争优势,实现学院健康、适度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当前城市竞争已不再是单一城市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区域竞争、集团竞争,因此,全球出现了大量的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带,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日益增强。滇中城市群是指云南中部以昆明为核心,包括曲靖、玉溪和楚雄4个州市组成的行政辖区,是云南省最重要、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城市群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物流,区域物流发展又带动城市群经济,两者相互促进。要构建滇中城市群现代物流体系,应当做到:(1)形成以首位城市昆明为核心的层次分明的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2)构建功能互补、分工明确的城市群职能结构;(3)遵循一三二六模式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中部地区省会城市竞争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中部面临着一次难得的机遇和挑战.中部地区如何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了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心城市是中部经济的重心,中心城市竞争力的增强,对促进中部崛起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设计城市竞争力的模型和指标体系,采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选用因子分析法对中部地区6个省会城市进行了竞争力定量评价和排序,并对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战略路径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城区经济发展效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质量。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2010年我国中部地区四个中心城市的城区经济发展效率进行评价,并用决策单元在相对有效面上的投影对城区经济发展效率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区域中心城市城区经济整体发展效率较高,但外延式发展特征明显;城区财政支出相对比较合理;处于经济发展非DEA有效的城区,部分城区投入存在冗余,而产出都存在不同程度不足。最后,提出区域中心城市城区经济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近30 a宁夏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运用Arcview,Excel等软件,通过人口自然密度和综合经济密度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及罗伦斯曲线等方法,研究了宁夏人口在1980—2008年期间的时序和空间分布变化.结果表明,各地区人口分布变化速度在加快,人口趋于向中部和北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县市集中,政府的移民政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作用较强,人口分布的历史基础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在逐渐减小;南部山区人口呈负增长,中部干旱带人口稀疏,北部川区和南部山区人口密集,分布不平衡.  相似文献   

15.
河北11个省辖市竞争力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分析了河北省11个省辖市的综合竞争力状况,并探讨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对策.构建了3个层次26个指标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城市竞争力进行分析,并将11个地市划分为强竞争力型、一般竞争力型和弱竞争力型3种类型.分别分析各类城市发展存在的优劣势,最后提出了4条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首先建立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简单线性加权法对2010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各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优势和劣势。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省级区域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地域差异化明显,就总体排名来看,呈现东部地区强、西部地区弱特征,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逐渐递减。东部地区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最强,其次是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较弱。  相似文献   

17.
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环境规制,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城市生态福利绩效(UEWP)评价框架,采用Super-SBM模型测度2010~2019年我国253个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构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CETP)的准自然实验,测度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对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呈现东部地区高、西部地区低、中部地区最低的分布格局,并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生态福利绩效,但存在城市类型和地理区位的异质性,该推动作用主要存在于中心城市和中部地区城市; 此外,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并对城市生态福利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但未激发区域波特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湘江流域是湖南省经济发展条件最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生产要素最密集的地区,是连接珠江三角洲开放区和长江沿岸开放带的纽带,其空间结构不仅直接影响湖南省的产业空间布局,而且对整个南中国地区的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形成和演化有重要影响.湘江流域分布有6个地级市、9个县级市和534个建制镇,其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处于极化阶段,点轴走廊式空间结构特征明显.城镇密度较大,但分布不均匀,存在着明显的轴线特征和核心边缘结构.为了实现湘江流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整体优化,应采取点轴式空间开发模式,使水系成为区域联系开放性通道,并加强不同等级的城镇建设,构建“一区三圈四轴”的开放性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基于中国30个行政区域的静态面板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省域创新系统的协调度进行测度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创新系统的协调度总体上表现出明显的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的空间差异格局;但各省域创新系统也呈现出各自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20.
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背景,从点线面的层次上定量分析淮海经济区城市间经济联系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经济区内尚难有一个能覆盖整个区域的核心,体现出多中心的格局特征,从经济联系上则具有多簇聚的结构特点,经济辐射空间格局分异明显,区域内各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悬殊较大。淮海经济区的城市发展不是一个单核心的广辐射城市群,而可能是组团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