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官窑之一,汝窑一直深受皇室的喜爱.尤其是在北宋时期,汝窑所烧制的汝瓷因为其莹润的天青釉色、多种类的器型和规整的造型而出名.宋代的汝瓷被称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汝瓷是何等珍贵.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介绍汝瓷的历史发展和器型、釉色等特色来感受汝瓷的艺术魅力,并结合当代汝瓷的发展现状探讨一下汝瓷...  相似文献   

2.
官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官窑有北宋官窑与南宋官窑之分,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享誉世界。南宋官窑制品薄胎厚釉,以粉青釉最佳、月白釉为上,以紫口铁足和大纹片著称,以造型见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宋代陶瓷斟酒器造型设计为研究对象,从设计学角度分析陶瓷斟酒器造型设计的功能、形态和装饰之美。认为造型主体和构件设计功能优先,实用简约;变化中有统一,比例协调、形态均衡,符合形式美法则;装饰釉色纹样清新自然。斟酒器整体造型设计受宋代理学、文人思想影响,具有端庄秀美,含蓄内敛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马俐  郑芳 《中国陶瓷》2023,(1):97-103
以南宋修内司官窑瓷的形制为研究视角,结合北宋汝官窑瓷工艺特征的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图像与实例分析法等方法,探究其器型形制、装饰特征、烧制工艺与文化审美特征。从地域、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梳理,认为南宋修内司官窑瓷的特征风格的形成是受北宋汝官窑瓷文化的影响,是南北宋时期文化交融与智慧融合的产物。南宋修内司官窑瓷造型拙朴、釉色青润明亮、气韵庄重浑厚,具有古拙而又讲究的特征,充分体现古人善假于物、物尽其用、因地制宜的设计意识。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北宋汝官窑器型中的产品特征及相关情感,创建用户感性认知的北宋汝官窑器型的情感研究模型。在大量收集和深入了解北宋汝官窑器型文化的基础上,提取器型的设计要素及感性意象语义,通过构建器型情感评价图谱及分析二者间的关系矩阵,将器型的情感研究参数化,并融入现代审美元素,应用于陶瓷优盘产品创新设计中。在文化研究的同时,辅以优盘产品用户研究,使得所提取的设计要素有较强的文化表征性和可识别性。通过传统文化与创意设计的融合,将有效提升设计对象的内涵,并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冯娟 《中国陶瓷》2008,44(5):61-63
宋代的制瓷水平在历史上达到了高潮,无论釉色还是造型都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色。而宋代景德镇的青白瓷更是以其温润如玉的釉色,典雅秀美的造型深受后人的关注。饮食器作为青白瓷中的主要种类,造型品种也多种多样,针对主要的品种的不同功用作了分析,并从中总结出其造型意识一般为对自然界的事物的模仿或对古物如金银器的模仿,对前代已有器型的改善与继承,和一些新器型的创新。这些研究也为我们今后的饮食器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宋代,汝窑主要烧制生活用瓷器与陈设瓷器,兼烧少量礼器。而修内司窑与郊坛窑烧制礼器的比重大大增加,出现一些汝窑未见的器物。龙泉"贡瓷"形制应与官窑产品基本保持一致。但龙泉窑毕竟是民窑,烧制方面不似官窑般严格,通过制瓷技术的创新,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瓷器造型。官窑器带有复古改制的政治色彩,更多的受到礼学传统限制,因此更强调忠实于"古";而且一旦"复古"成功,形成新的定制,就很少向前发展。民窑器则更为商业化,受到当时流行审美情趣的影响,因此更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满足市场上人们对汝官窑瓷器器形多样化的需求,辅助陶瓷设计师继承和创新汝官窑瓷器器形设计风格,提出基于形状文法的汝官窑瓷器器形设计方法和模型。通过对原始汝官窑瓷器及参考产品族陶瓷卫浴盆的大量收集、筛选和分类,分析找出影响瓷器器形的设计要素,提取出具有表征性的器形特征,结合形状文法规则库对汝官窑瓷器器形进行演变,将生成的曲线集通过三维软件建模得出方案,以实现汝官窑瓷器器形的多样化。将形状文法运用在汝官窑瓷器器形设计中,能有效提升设计效率,促进传统陶瓷文化的发展与风格的延续。  相似文献   

9.
在宋代瓷案中,有官窑与民窑之分。官窑虽说是集中优秀工匠烧造了许多高水平、高质量的御用瓷器,然而代表宋代瓷器发展成就的仍然是广大的民窑。吉州窑是宋代南方著名的民窑之一,它与北方磁州窑产品具有许多共同特征。北宋后期,由于朝廷的需要,建立了专门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的官窑。官窑属北商品生产性质的瓷窑,瓷器的造型与装饰均按宫廷要求进行生产,不惜工本,精益求精,产品供皇室享用,严禁流入民间。民窑则为满足民问用瓷的需要而生产,不受宫廷束缚,属于商品生产性质。  相似文献   

10.
一件好的陶瓷艺术作品,必须是泥料、釉色与火完美的融和,才能使器型及绘画装饰工艺得到更好的表现。纵观历代陶瓷,从宋代影青、元代青花,到明清朝的官窑瓷,那一件件流传百世的国宝,都是从泥  相似文献   

11.
瓷盒是景德镇宋代青白瓷中的代表产品之一,在宋代瓷盒中处于优势地位,在造型和装饰等方面显示出鲜明而突出的特色。景德镇宋代青白瓷盒的兴盛局面是在当时经济、贸易、文化、宗教、战争等各种因素共同推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刘颖睿 《中国陶瓷》2002,38(4):36-38
宋瓷刻花是我国陶瓷装饰史上的典范 ,它把装饰与材质完美结合 ,充分体现了瓷的材质美  相似文献   

13.
陈雨前 《陶瓷学报》2006,27(3):296-303
元代景德镇青白瓷是对宋代的继承和发展。本文对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在元代的流变情况以及对宋、元时期景德镇青白瓷在胎釉、装烧、装饰、造型等方面的不同特征,作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青白瓷,是宋代以景德镇为代表烧造而成的一种具备特殊风格的瓷器,它以其典雅素净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一朵别样的奇葩。元代后,青白瓷的身形便从我国瓷器制造中慢慢退出,终至绝响。可以说宋代的青白瓷代表了当时制瓷业的最高水平。但是奇怪的是,包括佐藤雅彦在内的很多古瓷专家认为:纵观整个宋代,南宋景德镇青白瓷质量却不如北宋。笔者不竟为之费神,是南宋时烧窑技术不高?但在北宋景德镇早已出现了大量巧夺天工、技艺精湛的陶工。为什么该地区青白瓷在南宋中后期会走下坡路?其背后的推手究竟是什么?该问题令笔者逐新趣异,产生研究兴趣,本文试图从原料、工艺、窑址、历史、税收等主客观两方面着手,剖析其存在的外在和内在原因,以求能够尝试解答于包括笔者在内有心于此问题的青白瓷爱好者和研究者。  相似文献   

15.
张红梅 《中国陶瓷工业》2006,13(6):30-36,29
青白瓷是北宋名瓷,青白瓷执壶是其优秀代表之一,尤其以造型取胜。本文从北宋青白瓷执壶造型的具体美、独特美、时代美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北宋青白瓷执壶具有独特的秀丽、轻盈、挺拔、飘逸、高雅的造型美,是宋瓷的典型代袁和宋代社会生活风貌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6.
孔六庆 《陶瓷学报》2003,24(3):168-176
中国陶瓷绘画在景德镇时代以前 ,有南、北风格之分 ,宋代磁州窑系陶瓷绘画属于北方风格。磁州窑系围绕着北宋皇城汴京的地理位置而受皇家绘画影响力的辐射 ,是磁州窑系陶瓷绘画北方风格的基础。故虽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唐代长沙窑的影响 ,但还是以其固有基础显示了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17.
钧瓷的兴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及古代钧窑遗址出土的许多钧瓷残片证明,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的钧窑源于唐代,研制于五代,成熟于北宋初期,兴盛于北宋中晚期。经历了由民窑到官窑,又民窑再官窑的发展阶段,开辟了我国陶瓷颜色釉的先河,为瓷器的装饰艺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沈毅  李珍 《中国陶瓷》2003,39(3):53-55
创建于汉,盛于唐五代,终于宋代的越窑青瓷,是我国瓷器大观园中璀璨的一枝奇葩。本文从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来解读越窑青瓷夺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汝官窑青瓷釉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文骏  王萍 《中国陶瓷》2007,43(8):73-75,65
中国有"瓷国"之称,而宋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精美绝伦的宋瓷开创了陶瓷美学的新境界,其中又以汝官窑青瓷最负盛名,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首先阐述了宋代汝官窑青瓷的价值及其釉的艺术特色,然后从釉的成分、开片和烧制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一些独特的心得见解,力求为汝官窑青瓷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以其独具魅力的釉色、造型和纹饰之美而享誉天下,具有鲜明而突出的美学特征。其美学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在宋代儒道释思想的影响下而形成的,同时亦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