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强调学习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形成了具有鲜明自身特点的学习观.这是我们党90年来应对各方面挑战,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学习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际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本文总结了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特方式和贡献,并从中得出了几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他运用和联系中国实际的结果.可以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对其全面系统的阐述,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其实质,而更为重要的是运用其思想精髓来剖析高校学生干部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即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以突出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为中国选择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视角,论述毛泽东的杰出贡献.毛泽东坚持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实残中运用并发展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向前推进莫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社会福利思想即毛泽东思想中蕴含的有关社会福利建设、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人们福祉的观点体系.研究毛泽东的社会福利思想,不仅对于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党和国家福利政策的内容和特点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当代进一步探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科学探索和正确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问题,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发展的前提.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这一基本问题都曾做出过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胡锦涛的贡献主要有:对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进一步做出了"求真务实"的高度概括;赋予"解放思想"以新的时代内涵和更高的思想地位;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明确了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和方向;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及其创新理论的大众化等.胡锦涛的探索和回答大大深化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创新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是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较为系统总结的第一人.毛泽东将党的历史经验概括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不断增强理论的自觉性;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注重调查研究,依靠群众和集体的智慧;运用历史主义的分析方法,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去研究;坚持辩证思维,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总结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深入揭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学生思想信仰的非理性化与多样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相脱节、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带来的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瓶颈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着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以育人文本,创新宣传教育载体,转变工作观念,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分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不同历史范畴的两大理论体系,但他们之间不是孤立的、割裂的二者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  相似文献   

10.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首要的问题是学风问题.在当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学习过程中,还存在着主观主义、实用主义和形式主义等不良学风.我们要从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加强主现世界改造几个方面入手,用马克思主义学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者.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党性与个性为题研究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创造见解.毛泽东关于党性与个性关系的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实现党的现代化的重要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国共产党为适应中国新民主主义即将在全国胜利的形势,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系统、科学、完整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对人民民主国家政权的建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许多国外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其实早已"中国化"了.国外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并不一定冠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题,而是比较倾向于以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等代表人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借鉴国外研究,对于我们开阔理论视野,升华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风建设对高校及学生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学风建设的关键是解决学习动力的问题.本文从思想教育,教学与管理三方面入手对学习动机的激发进行了探索,以期推进高校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过程中,存在着"四化"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化中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化.在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一条沿着"马克思主义化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化"的逻辑进路,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摹写--建构--运用的过程.其实质是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逻辑发展过程.这条与"实践--理论--实践"道路相悖的道路选择既有符合中国社会实际的方面,但也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经实践检验的科学的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因此,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这一点在高校中体现的更加明显.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如何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直接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实现政治和谐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向往的政治理想,他们著书立说,对政治和谐及其建立进行充分的论证,并设计方案、展开实验;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把政治和谐提到理论高度,列宁则将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建设付诸实践;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从不同的方面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和谐观,探索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和谐之路.研究马克思主义"和谐"观及所蕴含的政治和谐思想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从哲学角度对人做出的最高层次思考,蕴含着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丰富内涵.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以特定的价值取向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终极目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致的.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角度,寻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契合点,说明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指导,能够更有效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9.
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中华民族的伟大追求,它能够凝聚人心,整合社会.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我国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创造性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加强民族团结,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大大地丰富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观,发展和创新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民族团结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有着深远的思想积淀.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其根本的哲学源头,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老一代共产党领袖的人本思想也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哲学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