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研究了以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与酵母菌协同发酵葡萄皮渣生产猪饲料的方法。根据猪饲料的国家标准检测饲料中豆粕、麸皮、玉米面、葡萄皮渣等主要组分,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配比:葡萄皮渣、豆粕、麸皮、玉米面质量比为2∶2∶1∶2;酶的最适条件:纤维素酶3U/g,木聚糖酶5U/g,作用温度50℃,时间72h。产品的粗纤维质量分数为11.42%(干基),低于加酶前4.83%。  相似文献   

2.
几株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酶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枯枝、秸秆、土壤中分离出35株产纤维素酶菌株。以酶活值作为复筛标准,筛选出5株产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滤纸酶活力相对较高的菌株,分别为柱隔孢霉(Ramularia NS1)、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 NS2)、灰绿青霉(Penicillium glaucum NS3)、白腐菌(White-rot fungi NS4)和绿色木霉(T.viride Persex Fx NS5)。经?瓶发酵和酶活检测,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酶活)分别为297.97 IU/mL,300.11 IU/mL,154.83 IU/mL,146.68 IU/mL,308.14 IU/mL;滤纸酶活(FPA酶活)分别为6.56 IU/mL,5.63 IU/mL,4.29 IU/mL,9.63 IU/mL,8.02 IU/mL。其中绿色木霉(T.viride PersexFxNS5)在发酵条件:麸皮:CMC-Na(1:1)各6 g/L,硫酸铵4 g/L,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3 d,发酵液CMC酶活和滤纸酶活分别达到352.11 IU/mL和13.96 IU/mL,比初筛酶活分别提高14.26%和74.06%。  相似文献   

3.
纤维素降解菌绿色木霉C-08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确定绿色木霉C-08菌株的最佳产酶条件,对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性的绿色木霉的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麸皮和稻草作为最佳碳源可较大幅度地提高纤维素酶的产量,C-08的最佳麸皮和稻草质量比为5∶2.C-08株菌的最佳无机、有机氮源为(NH4)2SO4和豆饼粉,最佳无机、有机氮源比为1∶5.最适宜的碳氮比为5∶1,质量分数为3.6%.产酶的最适宜温度为30℃,最佳产酶pH为3.2,最佳产酶时间为96h.  相似文献   

4.
本课题以硫酸盐漂白蔗渣浆为原料采用G1184纤维素酶粉作为水解酶,探讨了甘蔗渣浆酶法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了反应时间、酶用量、反应温度、反应体系的pH值,底物粒度等因素对纤维素酶水解糖化甘蔗渣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渣浆酶法水解的最佳条件为:原料粒度为100目,在pH值为4.5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液存在的体系中,与0.23 g性为8418 IU/g的C1184纤维索酶在温度为55 ℃的条件下,在全温振荡器中反应44 h后,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还原糖含量,在最优化条件下,蔗渣浆酶法水解的总转化率为75.45%.正交分析法表明,影响蔗渣浆纤维素酶解的最主要因素是pH值,其次是酶用量和温度,反应时间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中性蛋白酶的生产成本,以苹果渣与棉粕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对其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棉粕与苹果渣的最佳质量比为6∶4,培养基初始含水量、(NH4)2SO4与KH2PO4对产酶影响显著,其最佳质量分数分别为62.19%、2.56%与0.10%.ZnSO4与MgCl2是非显著性因素,其最适质量分数分别为0.10%与0.05%.采用上述培养基于30℃恒温培养24 h,干曲蛋白酶活力可达到4096.9 U/g,比优化前提高了54.7%,与采用豆粕与麸皮为原料时的产酶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6.
筛选了一株高产木聚糖酶及纤维素酶的青霉(Penicillium)菌株FSWY3,并研究了此青霉菌株在固体培养基中的发酵条件。该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起始pH为4.6;发酵温度为29℃,每克固体培养基的接种量为0.5mL孢子悬液(孢子悬液的浓度为4.7×107个/mL),玉米芯与麦麸的质量比为7∶3,尿素为氮源,发酵时间为3d。木聚糖酶活可达4236U/g固体培养基,纤维素酶活可达1895U/g固体培养基。将粗酶液在不同温度下保持1h,发现当温度超过50℃时,酶活损失较大,残余酶活力为52.7%,至60℃时,酶基本失活,酶活力损失达93.0%。青霉FSWY3以农林废弃物玉米芯、麦麸为营养基料,能够产生具有很高活性的木聚糖酶和较高活性的纤维素酶,用其发酵曲作为饲料添加剂,既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7.
为了保持菌体固有的生物活性,使其重复使用,将产酸克雷伯氏菌(HP1,Klebsiella oxytoca)包埋在凝胶中,采用注滴法制备海藻酸钙凝胶球来固定产酸克雷伯氏菌HP1,达到截留菌体产氢的目的.结果表明,选择培养6~8 h的菌体作为海藻酸钙凝胶球包埋的菌体,Tris做培养基中的缓冲盐,当体积质量为5 g/L时,最佳产氢初始pH值为9.0,温度为37℃,采用柱反应器连续产氢7 d,平均产氢速率为3.38×10-2 moL(/L.h)-1.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体发酵法探索了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FIP-09-24)作用于基质麸皮和大麦渣生产木聚糖酶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了碳源、含水量和氮源3个主要因素对固体发酵合成木聚糖酶的影响,根据中心组合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获得了黑曲霉固体发酵产木聚糖酶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麸皮和大麦渣质量比为3.8∶1、含水质量分数55.7%、含氮质量分数2.0%、28℃培养60h,发酵曲的木聚糖酶活力最高,为66 002U/g。  相似文献   

9.
以麸皮为原料,经酶解制备还原糖.分别分析了温度、时间、pH、PBS用量及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配比等因素对还原糖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麸皮酶解的最佳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麸皮酶解制备还原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60℃、时间40 h、pH4.50、PBS用量4 mL、淀粉酶和纤维素酶配比3∶3,此时还原糖得率达到37.23%.  相似文献   

10.
对一株里氏木霉突变株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培养基的最适碳源和氮源种类及添加量(g/L)分别为:小麦秸秆15,小麦麸皮5,尿素10~15,(NH4)2SO412,NH4NO35;最适培养条件为:接种种龄72h,接种孢子悬液浓度2×107个/mL,培养温度30~32℃,pH值5 0,培养时间144h,摇瓶转速180r/min,装液量75mL/250mL三角瓶.在培养里氏木霉的培养基中同时接种黑曲霉(二者孢子数比为60∶1)进行混合培养,β 葡萄糖苷酶的产量是对照试验的2 9倍,明显改善了纤维素酶系的比例,提高了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效果,在最适培养条件下,粗酶液的β 葡萄糖苷糖活和FPA酶活分别达到127 6U/mL和84 8U/mL.  相似文献   

11.
以啤酒糟为主要原料,采用黑曲霉3.316(Aspergillus niger 3.316)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对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啤酒糟和麸皮的质量比为8∶2、水料质量比为1.5∶1、硫酸铵质量分数为3%、发酵时间为4d时,所产纤维素酶活性最大,滤纸酶活性(FPA)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CMCA)分别达72.611 8和692.1700nkat。  相似文献   

12.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在自然环境和秸秆降解物中筛选出3种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木霉、青霉和曲霉,将3种菌株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在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的产酶培养基中进行产酶特性的研究,计算其对玉米秸秆粉中粗纤维的利用率并观测玉米秸秆粉的降解状态。其中木霉与青霉的混合培养在纤维素筛选培养基上培养24h后即可生长,在发酵培养基中培养72h后达到产酶高峰,酶活可达3.116u,对粗纤维的利用率为68%,远超过青霉和木霉的单独培养;木霉与曲霉二者混合,木霉与青霉、曲霉三者混合培养的产酶效果也要超出青霉和曲霉的单独培养,但与木霉相比无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优良菌株的混合培养会增加其对纤维素的降解能力,为实际生产中有效的处理农作物秸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正交试验的结果进行了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系统地研究了NaOH的质量分数、物料比、碱浸时间和碱浸温度对水玻璃模数的影响。然后用油浴代替水浴,提高制备水玻璃的温度,并对优化后的制备条件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方案为NaOH溶液质量分数为10%,物料比为1∶3,碱浸时间为4 h,碱浸温度为150℃。最优方案下制得的水玻璃模数为2.4128。  相似文献   

14.
对以明胶和假单胞菌PT-8胞外多糖为壁材制备红花油微胶囊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包括壁材质量浓度、交联剂质量分数、交联时间、壁材质量比、pH。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制备条件为:壁材质量浓度为50g/L,交联剂质量分数为3%,交联时间为140min,壁材质量比为5∶4,pH为3.6,此条件下微胶囊的包埋率为81.12%。经显微镜观察发现,微胶囊形态圆整,粒径均匀,分散性较好,粒径在1~10μm。假单胞菌PT-8胞外多糖可以作为制备红花油微胶囊的壁材。  相似文献   

15.
对利用GJY-08菌株固体发酵生产木聚糖酶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发酵时间、pH 值、发酵温度、 培养基麦麸和玉米秸秆的质量比、培养基氮源及接种量等因素对该菌株产木聚糖酶性能的影响,确立了GJY-08菌 株产木聚糖酶的最佳固体发酵条件:发酵时间为4d,pH 值为4.5,温度为30℃,m (麦麸)∶m (玉米秸秆)为7∶3,氮 源为尿素,接种量为3mL,m (玉米秸秆)∶m (水)为1∶2。  相似文献   

16.
以香菇为原料用纤维素酶酶解处理后提取香菇风味物质.以提取率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为指标研究了加酶量、酶解时间、料液比、pH值、酶解温度等因素对酶解法提取工艺的影响;以提取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了初步优化.结果表明:当体系pH值为6.2、酶解温度为50℃、加酶量为12 U/g、酶解时间为3h、料液比为1∶30时香菇风味物质的粗提取率较高,可达17.48%,此时游离氨基酸含量为0.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