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由于葛洲坝工程的修建阻隔了中华鲟洄游到上游产卵场的通道,对中华鲟的救护被推向前台。从自江中捕捞中华鲟野生亲鱼转至建立中华鲟的人工养殖群体,中华鲟保护已历经三十个春秋。三十年来,从对葛洲坝坝下中华鲟性腺发育的调查到使用人工激素LRHA替代鲟鱼脑垂体,从剖腹取卵到活体无创伤采卵,从成功培育出子一代中华鲟亲鱼到全人工繁殖子二代中华鲟的诞生,中华鲟保护走出了一条非凡之路。  相似文献   

2.
科技浪花     
国家重点推广的两项科技成果1995年5月《中国科学报》展示了国家科委组织实施的国家科技成果重点计划中的项目。现摘录其中两项如下:1.新型高效鱼类复合催产剂该催产剂适合于各种淡水养殖鱼类,包括青、草、鲢、鳙、鲮、鳊、鲤、鲫、团头鲂、鲳、鲶、胡鲶、桂花鱼等的人工催产。与原有的鱼催产剂鲤脑垂体、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相比,具有催产率高、效益时间短、操作简便、副作用小、成本低、来源不受限制等优点。催产率在正常情况下达到80%以上,鱼卵受精率和孵化率均为70~90%。该催产剂开辟了鱼类人工催产的新途径。2.水稻丰收菌该…  相似文献   

3.
从南湾水库选出发育良好的黄颡鱼亲鱼,雌鱼规格100~200g/尾,雄鱼规格200~400g/尾,雌雄比1:0.5~1,催产药物为脑垂体和促排卵2号及绒毛膜促性性腺激素,二针注射,采取干法人工授精,微流水刺激,人工受精率67.5%。  相似文献   

4.
2009年10月,第一尾子二代中华鲟鱼苗在位于湖北宜昌的中华鲟研究所三峡基地诞生。至2014年底,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的六道难关,即性腺诱导、雌雄同步、催产时机判断与掌控、营养调控、鱼苗培育、亲本再次成熟全部被攻克,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体系已经完备。从技术上讲,人类已能做到确保中华鲟这一古老物种的永续生存。  相似文献   

5.
正1中华鲟是怎样一种鱼?首先,中华鲟是一条"老"鱼。中华鲟是鲟鱼的一种,鲟鱼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动物,在距今约1.4亿年的中生代末期的上白垩纪就已经出现了,曾经是恐龙们的小伙伴。我国先民很早就认识并命名了中华鲟,据文献记载,在周代,中国人就已经把中华鲟称为王鲔鱼。再者,中华鲟是一条"大"鱼。中华鲟个体硕大,寿命较长。长江边有俗语:千  相似文献   

6.
<正>4月13日,在2014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现场,一群身穿盛装的少年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们是来自三峡集团对口支援学校的学生代表。作为2014年中华鲟放流活动的特约嘉宾,共有15所学校的112名师生代表参加了13日的中华鲟放流活动。这些学生和老师均来自三峡和金沙江库区,年龄最小的只有7岁。在放流现场,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伸手触摸中华鲟,与这些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国宝进行"第一次亲密接触"。在小心翼翼地把中华鲟放入长江后,孩子们远眺中华  相似文献   

7.
正2021年4月10日,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300天之际,中国三峡集团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合作伙伴,与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021年长江三峡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此次中华鲟放流是《长江保护法》实施后三峡集团开展的首次大规模放流活动,延续"中、青、幼"相结合的科学放流策略,放流"子二代"中华鲟1万尾,放流总体规格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创新高,为促进中华鲟自然种群恢复创造有利条件,以实际行动助力《长江保护法》落地见效。  相似文献   

8.
4月14日,140多尾人工繁殖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珍稀水生动物中华鲟在地处长江中上游接合部的湖北宜昌市成功放流。这是我国首次大规模放流的13千克以上"重量级"人工中华鲟种群。本次"2011年珍稀鱼类春季放流活动"中放流的140多尾中华鲟包括,  相似文献   

9.
中华鲟物种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小林  朱滨  常剑波 《人民长江》2017,48(11):16-20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1835)是一种大型溯河洄游鱼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仅在长江繁殖,是长江的旗舰保护物种。参考近年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对中华鲟在长江的生长繁育状态进行了研究,发现近年来,进入长江繁殖的中华鲟亲鱼仅百尾左右,2013~2015年连续3 a未在葛洲坝下游中华鲟产卵场监测到中华鲟的自然繁殖,中华鲟面临新的生存危机。为了有效地保护中华鲟,近20 a来,国内许多学者在中华鲟自然繁殖的水文需求与栖息地特征研究、自然繁殖监测、全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增殖放流与放流效果评价、分子生态学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基本突破了中华鲟物种保护的瓶颈。通过对目前中华鲟保护的研究成果分析,指出了今后中华鲟物种保护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苏联境内鲟鱼资源十分丰富。鲟渔年产量历来占世界鲟渔总产量的90%以上。由兴建水利工程带来的鲟鱼资源保护问题,一直是苏联生物学家、水产工作者和水电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二十余年来,他们在鲟鱼资源增殖上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为了研究葛洲坝枢纽建设中保护中华鲟资源问题,笔者于1982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随“中国赴苏鲟鱼过坝和人工繁殖考察组”到苏联作了短期考察,了解了一些近况,现扼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1中华鲟是一条什么样的鱼?中华鲟,是古棘鱼类的后代,鲟鱼的一种。鲟鱼是世界上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堪称"鱼类活化石"。它们作为起源最早的脊椎动物类群之一生活在距今一亿四千万年的侏罗纪时期。亿万年以来,鲟鱼以它超强的适应能力,见证了恐龙和猛犸的繁盛与灭亡,以及人类的诞生。2中华鲟所在的鲟鱼大家族是什么样的,分别分布在哪里?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1月2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中国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科研人员研究了先期用氨基酸和其他抗生素进行治疗和能量补充,后用不同喂食方法对产后野生雄性中华鲟进行康复。主动摄食后,产后野生雄性中华鲟健康状况得到彻底改善。该研究表明产后野生雄性中华鲟的体能恢复可在中华鲟研究所康复车间的驯养池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正>又是一年放流季,大众的目光又一次在春日里汇聚在中华鲟身上。去年11月24日再次监测到野生中华鲟产卵的消息,让"我们能守护住中华鲟"的希望和信心,重新回到放流的人群中。再次监测到野生中华鲟产卵,是否意味长江水环境已经出现质的好转?中华鲟野生种群资源是否开始恢复?在多年努力后,我们是否可以为它松口气了?  相似文献   

14.
正10月17日,新成立的农业部长江流域鱼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在长江水产研究所展开"中华鲟保护对策研讨会",就近年来中华鲟监测、资源状态、自然繁殖和中华鲟保护与管理等问题开展了交流。农业部、三峡办、三峡总公司和湖北省水产局有关领导,中科院水生所、长江水产所、东海水产研究所、水工程生态所、华中农  相似文献   

15.
中华鲟生在长江,长在大海。金沙江得天独厚的底质和水流条件是中华鲟理想产卵场。葛洲坝的修建阻隔了中华鲟洄游到上游产卵场的通道。1982年中华鲟在葛洲坝下找到了新的产卵场自然繁殖,三峡大坝蓄水后这个产卵场的状况如何呢?近三年调查结果表明,三峡大坝蓄水后中华鲟在葛洲坝坝下水域仍能够进行自然繁殖。  相似文献   

16.
4月8日,由三峡集团和宜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7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在宜昌市胭脂园举行,活动中500尾大规格的"子二代"中华鲟放归长江。今年放流的中华鲟是2011年至2014年出生的子二代,最大的已有6龄,最小的也已有3龄,平均体长110cm,平均单体重量达到5.5kg。平均体重是历年放流之最。  相似文献   

17.
4月17日在宜昌市胭脂园"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宜昌市人民政府、世界自然基金会、阿里巴巴集团共同举办了2013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和当地保护中华鲟志愿者一起将8000余尾中华鲟幼鱼放归长江。记者在放流现场采访了应邀出席放流活动的大自然保护协会首席代表张爽先生。  相似文献   

18.
周至县水务局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开展大鲵人工繁育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们在掌握大鲵人工繁育技术的基础上,更注重科技创新,根据水温和大鲵生长繁育特点,强化秋、春季及产前亲鱼培育,在饲料中添加中西药剂,调整催产最佳时期,重视催产方法,严格控制水温,加强鱼病防治,提高了亲鱼催产率及产卵受精率。  相似文献   

19.
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和运行阻隔了长江部分洄游鱼类的洄游通道,梯级水库的联合调度运行改变了坝下河道天然径流过程,对被迫在坝下形成新产卵场的珍稀水生物中华鲟的产卵繁殖产生一定影响。为有效保护中华鲟资源,在明确梯级水库调度运行与中华鲟产卵场产卵适合度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三峡下泄流量和葛洲坝运行方式相结合的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库生态调度方式,以补偿中华鲟产卵栖息所需的河流生境。通过以三峡水库的实际来流过程输入水库生态调度模型,得出中华鲟产卵期(每年10—12月)补偿其产卵栖息水环境的梯级水库联合生态调度方式。根据梯级水库生态调度与现有调度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梯级水库联合生态调度可在满足三峡水库常规调度目标的基础上同时满足中华鲟产卵所需的生态流量,配合葛洲坝电厂优化调度运行方式,可有效增加坝下中华鲟产卵场水动力环境产卵适合度,补偿梯级水库运行对中华鲟产卵生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30多年来,中国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已累计放流中华鲟500万余尾。放流的中华鲟能否安全游抵长江口,顺利进入大海,这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这也是三峡集团要重点研究突破的一个方向,经过不懈努力与持续攻关,三峡人通过鱼类标记技术,结合数字化技术,实现了"互联网+"时代的实时跟踪,以寻求对中华鲟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