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云计算",如今已沸沸扬扬。云计算概念的推行者将其视为"革命性的计算模型",那么针对流通服务行业,如何应用云计算,或者说,云计算能够给流通服务行业带来什么样的技术推动?这里希望能够与大家共同展望云时代流通服务业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2.
0引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完善,推动了信息技术优化与创新。"云计算"是一种能够快速有效的数据计算模式,可以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接入数据中心,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展开计算。但是在实际的"云计算"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计算机网络安全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需要加强对"云计算"环境的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安全措施,促使计算机网络安全能够得到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正>世界上,有白云、乌云,哪有"绿色"的云?在不久前结束的第二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上,业内专家们一致认为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参与的计算模式,其计算资源(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交互能力)是动态、可伸缩、且被虚拟化的,以服务的方式提供。此类新型的计算资源组织、分配和使用模式,有利于合理配置计算资源并提高其利用率,促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计算。"绿色"的云,就是这么来的。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的一年,云计算技术被认为是"网络的未来",据赛迪顾问预测,2010-2013年,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91.5%。云计算的发展并不局限于PC,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基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云计算服务已经出现。移动云计算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移动互联网是移动云计算发展的主要推力,随着3G的普及,移动云计算将引来高速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3月30日发布的通信业运行报告显示,1-4月份,全国3G用户净增3054.7万户,达到15897.1万户。移动云计算有广泛的应用。在商业领域常见的应用有工作派遣、日程安排、内部邮件、工作流程等移动企业管理相关服务,也有后勤、库存控制等移动商务应用。个人用户的应用一般是移动网络接入、电子商务(购物、  相似文献   

5.
2011年云计算不再是"神马浮云",开始走下"神坛",来到普通大众的身边。IDC、Gartner、赛迪顾问、计世资讯等国内外著名调研机构均认为,2011年将是全球云计算发展的落地之年。不仅有亚马逊、Google、微软、IBM、苹果等各大国际企业巨头纷纷推出云计算的企业应用,中国本土软件新老品牌也陆续推出新战略和新产品,共同促进中国企业漫步云端。作为最基础管理应用软件OA(办公自动化软件)在  相似文献   

6.
"技术维新,创造未来",为期两天的"2012IBM软件技术峰会"近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两千多位与会者与IBM知名专家、业界领袖精英、首席科学家齐聚一堂,就移动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敏捷开发四大热门话题,在创新理念、案例实践等诸多层面,进  相似文献   

7.
2011年云计算不再是"神马浮云",走下"神坛",来到普通大众的身边。IDC、Gartner、赛迪顾问、计世资讯等国内外著名调研机构均认为,2011年是全球云计算发展的落地之年。不仅有亚马逊、Google、微软、IBM、苹果等各大国际企业巨头纷纷推出云计算的企业应用,中国本土软件新老品牌也陆续推出新战略和新产品,共同促进中国企业漫步云端。作为最基础管理应用软件OA(办公自动化软件)在"云"中迎头赶上,风风火火,而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异军突起,更是让云移动OA成为国内移动商务一只黑马,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软件世界》2010,(6):8-8
2010年5月21日,中国移动正式发布了“大云”BE1.0云计算研发成果。此次会上中国移动表示希望通过关键技术研究及原型系统开发打造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和服务体验,同时也能够达成公司高性能、低成本、可扩展、高可靠性的IT计算和存储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发掘云计算平台的价值、可盈利的模式,离客户更近,倡导行业标准和开放性合作,让IBM的云计算从理想到实践。如果不是因为"计算"二字太"土气",云计算差点代替了IBM如今的"智慧地球"。的确,动态、智能、随需,对资源无限合理的掌控与  相似文献   

10.
刘学 《网络与信息》2012,26(6):14-15
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这三大技术已然成为2012年的IT热点。就在各大公司的CEO,CIO们对这三大技术进行研究的时候,移动互联和云计算,已经开始逐步融合,这无疑将会给业界带来巨大的"震动"。最近几年,企业级移动应用从仅仅提供一种便利的工作方式,已经进化成影响企业运营的关键因素。同时,云计算开始变成主流应用,给企业的IT服务部署带来了新变化。这两类技术的出现,都在重塑企业的信息化模式,而两者的融合会同时给企业带来机会和挑战。能否正确应对这一融合趋势,将决定企业能否抓住这个增长的新机会。  相似文献   

11.
正VMware通过"共融",能够让用户跨现有数据中心和云计算资源,实现在IT演进过程中传统应用、云计算和移动应用的高效部署及管理。让IT管理者高效满足IT安全和合规要求,同时为业务创新提供高效的自我部署管理功能和高弹性IT平台,且不再需要在"传统"和"新一代"之间做取舍。此外,VMware的"共融"还能够让用户在IT演进过程中,灵活、动态根据业务需求选择管理IT资源,以优化IT资源利用率。在"共融"的理念下,VMware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为用户提供包括软件定义计算、软件定义存储(Virtual SAN)  相似文献   

12.
徐会生 《程序员》2012,(11):47-49
在移动云计算如火如荼、媒体广告一片狂轰烂炸的局面下,无数新概念蜂拥而至。面对如此热闹的场景,企业级架构规范是否还有用武之地呢?  相似文献   

13.
在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云计算凭借超强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提供了主流的大数据处理方案。随着5G的正式商用,面对5G+物联网呈爆炸式增长的终端设备以及低时延、低功耗的用户需求,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处理方案逐渐显露弊端。分布式的面向移动终端的大数据处理方案——移动边缘计算呼之欲出。本文通过对比云计算、边缘计算和移动边缘计算的概念和相关特征,引入移动边缘计算的定义及八大典型应用场景,进一步列举出移动边缘计算的发展历程。随后,归纳出移动边缘计算的几种国际标准模型以及框架设计的相关研究,结合移动边缘计算资源分配的关键问题进行梳理。最后,提出移动边缘计算的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移动计算技术指将有用、准确、及时的信息提供给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需要它的任何客户。人们将通过具有移动计算功能的移动计算机、汽车、手机甚至是手表等新一代的智能化设备,随时随地利用移动数据连接所需的信息系统,获取所需的信息。人类需要的最基本信息是时间、地点和内容。而在人们的移动中,最需要的信息就是"位置信息",特别是出现紧急情况时更需要"确切的位置信息"。目前在发展中的移动计算中最热门的领域便是——定位服务技术。  相似文献   

15.
欧阳璟 《程序员》2009,(2):34-35
对于很多计算机专业的人来说,高性能计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简称HPC)是摆在神坛上的东西。多年以来,我们看到过各种各样的"计算"概念,这包括企业计算、普适计算、网格计算以及最近流行的云计算,尽管它们同样显得很"高深",但至少  相似文献   

16.
如果用高速公路来形容比喻云计算,那么大数据就是所有汽车中的货物。云计算为大数据提供了存储空间、访问渠道及运算能力。大数据是云计算的灵魂。当"物联网"、"云计算"我们都还没有理解清晰时,又出来了一个新名词——"大数据",这些IT名词仅仅是概念,还是与我们所处的商业环境有直接关系?笔者  相似文献   

17.
CIO 《网络与信息》2011,25(6):33-33
虽然"云"的概念让人不可琢磨,但目前,XTools的几十万最终使用人员已经意识到自己头顶上盯着一朵XTools提供的"销售云"、"业务云"。云计算是真火还是"虚"火?云计算的这种火,在深入研究过云计算技术和应用发展情况的专家看来,却实有那么一点点"虚",虚到仍有相当多的企业用户对其态度仍是只喊号子不出力,只谈概念不落地。究其原因,皆是因为要把一个云计算的构想变为现实存在相当多的困难。选型难,部署难,应用亦难,其间只要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麻烦,或者考虑不到,所谓"让计算像自来水一样拧开龙头就有,还可以随意分配"的云计算终极目标就只能停留在愿望阶段。  相似文献   

18.
镇江云计算平台建成后,丁岗镇成为世界第一个应用云计算技术的乡镇。这是云计算技术第一次应用到中国最基层政府和社区,让最基层居民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生活和工作变化。  相似文献   

19.
白云波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14,(21):4972-4973,4979
该文从"云计算"的相关概念入手,首先讨论了"云计算"的服务方式、服务种类以及"云计算"在政府、企事业单位IT系统的巨大价值,最后给出了"云计算"在高性能计算、软件开发测试、培训与教育、创新协作、互联网数据中心及企业这六大场景中的类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一从"客户端之争"说起近几年,"云计算"甚嚣尘上,当一个又一个国际巨头进军"云计算"领域时,国内几个大型IT企业却展开了桌面"客户端"软件市场的争夺战。这场争夺战由奇虎360发起。奇虎公司从用户电脑的安全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