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四合院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前的西周,是我国传统建筑群体布局的基本形式,被应用于宫殿、寺庙、民居等各个建筑类型。其中,数量最大、分布最广者,当属四合院民居建筑。四合院民居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合在一起,故名四合院。这种典型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布局,不仅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彰显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即便是在当代也仍能给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传统民居建筑有着深厚的的历史文化积淀我们不仅应该保护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传统民居建筑的精神。川西民居是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院落式民居也是川西民居的特色之一。该文期望通过对成都画院现状调研考察介绍分析成都画院的建筑历史及风格、建筑的平面和空间布局深入剖析了含蓄内向的川西传统四合院的文化特征。并首次尝试民居建筑与现代博物馆功能结合浅谈作者眼里对民居建筑保护的看法唤起人们对川西传统四合院的关注与保护。  相似文献   

3.
四合院是北方传统的民居形式,由四合院民居所构建的传统胡同、街巷,历经明、清数百年来的巩固发展而成为最具特色的民居建筑系统。在历史上,由于四合院这种独特的布局型制适应了社会不同阶层的、最实用的居住与使用的需要及多种利用功能,因此,在漫长的历史与朝代更替中,四合院民居始终是历代都城中最普遍的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4.
从大同传统民居四合院的院落基本方位、院落基本格局、建筑空间关系等方面,论述了大同古城传统民居四合院的院落特征,对研究大同古城历史风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1白族民居建筑的具体特征 白族民居建筑相当讲究,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依山而立或临水而居,与山水融于一体,构成了良好的自然居住建筑环境和群体村落.在建房平面规划布局上也有一定讲究,常见的有"一横式"、"一正两横式"、"三厢一照壁"、"四合院"等庭院式的传统民居建筑.在房屋立面装饰上也常追求造型别致,典雅清秀,特别是门楼斗拱重叠,飞檐串角,造型精巧雅致,别具一格.其照壁也形式各异、各具特色,常有独立式和庭院式之分.饰面多用彩绘,门窗走廊均雕刻精细剔透.  相似文献   

6.
当我把内向空间归纳为中国传统的时候,已经假设了空间的文化性。——张永和院落是中国传统住宅中最为重要的成分。在中国民居丰富多彩的类型中,三合院或四合院的院落式民居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地域分布极广,使用人数量多,从南到北,从汉族地区到其他民族地区,无处不有,成为数量最多、变化又最丰富的民居类型。“院落”这个空间集中体现了中国民居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集中体现了中国民居的建筑文化特色。虽西方民居建筑中也有院落的构成,但在建筑文化意义上不仅与中国四合院大异其趣,而且在“院落精神”的表达上远不及中国四合院那样突出、…  相似文献   

7.
榆林是我国1986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小北京”之称,它的古城区尚保存有明、清时期的四合院民居.文中在对榆林四合院民居形成的历史背景、基本格局、建筑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榆林四合院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整体性保护原则指导思想、对策和措施,从科学的角度肯定榆林四合院民居的价值,对榆林传统民居四合院的保护进行了一些全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结构和装饰具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文章以明清时期北京四合院和闽南传统民居为例,通过分析地域特色、建筑元素和装饰细部等,探讨地理条件、气候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建筑的影响,为地域建筑传承和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我国的城市面貌、建筑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拆大建的发展模式,快速实现我国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城市的趋同,二是传统建筑文化的缺失。文章对北方传统民居建筑与现代建筑设计技术融合的必要性,以及建筑改造上存在的误区加以探讨,并以北京地区四合院改造为例,总结出北京四合院建筑在当今的保护与传承方法和更新途径,从而引发人们对北方传统民居建筑保护和延续的可能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建筑》2018,(19)
正中国地域大,作为古代居住的宅院建筑,很多地方都有。但由于民族不同、立地条件差异,它们呈现出千姿百态,各具特色。本文选几个省外民居和省内民居跟婺派建筑作对比研究,目的是为了弄清各有什么特征,存在什么异同之处。这样一比较,才能进一步认知婺派建筑的价值与意义所在。1传统民居案例1.1北京四合院民居1.1.1简介北京四合院特别有名,规模大小有别。现拿北京普通四合院为例,将其倒座部分拆开,里面就是三合院。  相似文献   

11.
葛明 《时代建筑》2004,(6):90-95
论文主要通过分析词与物的关系,阅读了董氏义庄的改造设计。  相似文献   

12.
大学空间的本源--"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琪  亢智毅 《华中建筑》2004,22(1):36-38,41
大学空间的本源是院空间,并对院空间的定义、特征及基本类型做了较为细致的论述,最后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苏芳  高茜 《福建建筑》2010,(4):36-37,10
本文通过河南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林建筑设计的介绍,阐述了风水聚气的理想聚居模式在建筑群布局中的体现,论述了庭院组合方式在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天井与院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千年来 ,我国古代建筑以简单、经济的方法构成丰富多彩的建筑形象 ,满足了从居民到庙宇、宫殿等各种形式建筑的需要。在其中 ,天井与院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是木建筑的基本元素。本文从天井与院落的区别及联系出发 ,试图阐明二者在建筑研究中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李林  褚玲敏 《华中建筑》2005,23(2):54-55
通过对杭州市闲林镇第二中心小学的建筑设计分析,该文阐述了在由环境到建筑、由整体到个体的统一中,追求单体建筑个性的校园创作思路,并探讨了自然、舒展及有条理性的校园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6.
传统庭院本体文化与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军 《华中建筑》2000,18(3):10-15
文章从语言学入手,对与“庭”有关的古文字历史承传进行类型化分析,揭示出传统庭院具有窨与文化的双重本质。空间形态和文化认同二者共同确定了庭院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作为窨原型的定位。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庭院空间的地域文化逐渐流失,很多承载着地域文化的建筑庭院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人们认为传统建筑无法与高效批量生产的现代竞争,传统建筑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化出来。中国传统建筑庭院孕育了两千年的华夏传统生活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价值,因此对于传统建筑庭院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还需要长期的探索,从根本上认识和理解建筑庭院文化,从前辈们的设计中提取精髓加以分析和吸收,发展当代建筑庭院设计。  相似文献   

18.
田利  仲德崑 《华中建筑》2004,22(1):107-110
在浙江省西南部,浙、赣、闽三省交界的地方,有一处“文化飞地”——廿八都古镇;其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深厚独特的人文背景,近年来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的密切关注,通过多次调研考察,已发掘出其巨大的建筑文化价值。在简介廿八都镇概况和总体建筑特色的基础上,以古镇民居院落为研究对象,通过院落特征分析和典型院落空间赏析,揭示出廿八都镇民居院落“咫尺空间,别有天地”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我国古镇的空间形态结构进行了初步考察,从中选取了几个关键的空间要素加以分析,并通过与实际设计案例相结合,提出了如何利用这些空间要素,实现现代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0.
马敏 《建筑与文化》2012,(10):82-83
本方案立足于基地所处文化与自然环境,结合校园空间环境的性格特征,提出了"山·水·院·间"的概念。院落和庭院空间不但是传统建筑组合的基本方式,也是中国建筑对于自然环境的一种回应。规划中充分运用这一传统建筑手法,并加以提炼与演绎,创造出融于"山水之间"的现代校园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