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太阳能光伏盖板用钠钙硅玻璃为基础体系,通过在玻璃配合料中引入杂质铁,研究了配合料中总铁含量及不同Fe2/(Fe2++ Fe3+)比例对平板玻璃透过率与色度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配合料中总铁含量的增加,玻璃在400 ~1 200 nm的平均透过率线性降低,配合料外加铁含量每增加1×10-4,玻璃平均透过率降低约0.5%.若要满足光伏玻璃应用于太阳能光伏电池时对该波段的光线透过率大于90%的使用要求,玻璃配合料中引入的杂质总铁含量应控制在1.4×10-4以下.此外,随配合料外加总铁含量的增加,玻璃的明度逐渐降低,玻璃偏绿程度增加,但偏黄程度变化不大.固定配合料中总铁含量为1.4×10-4的条件下,随配合料引入Fe2+/(Fe2++ Fe3+)比例的逐渐增加,玻璃的透过率整体上呈现小幅降低的趋势.当Fe2+/(Fe2++ Fe3+)为0.7时,玻璃的平均透过率达到最低值,同时玻璃偏绿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2.
在一座熔化能力为每天6~12吨的池炉中和一只坩埚炉中将同样组成的铅玻璃(PbO18~24%)进行熔化试验。从一开始,池炉玻璃的含铁量就比坩埚炉高。Fe_2O_3/FeO的比例为0.302,而总的铁含量约为0.02%。尽管池炉玻璃所显示的含铁量比坩埚炉玻璃高,但在光度上是同样良好的,这一点可解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含铁Li_2O-MgO-Al_2O_3-SiO_2微晶玻璃的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PR)。探讨两个g因子(g=4.3,g=2)的相对强度随Fe_2O_3含量和玻璃热处理的变化规律,以及铁离子在核化、晶化过程中扩散、溶析所引起的晶格缺陷和配位复合体的对称变化。推导了高自旋Fe~(3+)在玻璃中从畸变八面体和斜方晶体配位的可能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4.
在文献中曾多次报导过氧化铁对玻璃熔制和对玻璃带成型过程的影响.原料中Fe_2O_3含量的波动被认为是影响玻璃中传热和产品质量不稳定变化的原因之一.后来,这个问题针对保持配合料威份中Fe_2O_3的固定含量,或者为了揭示玻璃中氧化铁含量的变化和质量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是,对窑炉熔化部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研究得很少.众所皆知,大部分的氧化铁是随石英砂、伟晶岩或长石而加入到玻璃中的.由于加入Fe_2O_3不同含量的配合料,使熔制工艺参数发生了变化,给玻璃产品质量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既然,这种情况在玻璃熔制的生  相似文献   

5.
模拟全氧燃烧气氛,针对不同碳粉、芒硝含率比例,熔制了一系列玻璃样品。利用FTIR红外光谱测试了玻璃中羟基含量;采用X荧光光谱和紫外一可见光谱仪测试了玻璃中Fe_2O_3、Fe~(2+)含量;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玻璃试样中残留的气泡数量。研究结果表明:全氧燃烧气氛条件下熔制的玻璃中水分含量达到了(401.65~552.64)×10~(-6),远高于空气助燃条件下熔制玻璃的含水量;全氧燃烧气氛条件下熔制的玻璃中Fe~(2+)/Fe~(3+)比值普遍比空气助燃比值低;全氧燃烧条件下碳粉含率为3.0%、芒硝含率为1.5%时玻璃澄清最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防紫外线、红外线系列滤光玻璃的研制结果。穆斯堡尔谱研究表明,在含Fe_2O_3的Na_2O-ZnO-Al_2O_3-SiO_2系统玻璃中,在中性气氛条件下,Fe~(2+)离子主要为六配位状态,Fe~(3+)离子则同时存在四配位和六配位两种状态;在还原条件下,玻璃中同时存在[F4~(2+)O4]、[Fe~(2+)O_6]、[Fe~(3+)O_4]、[Fe~(3+)O_6]四种配位状态。实验表明,氧化铁是防紫外线红外线玻璃的理想着色剂,氧化钴、氧化镍是理想的补色剂。  相似文献   

7.
以硝酸铁为铁源、氢气为还原气,采用氢氛还原法制备了Fe_3O_4/膨润土。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能谱对Fe_3O_4/膨润土进行表征分析,并考察了影响类Fenton催化降解金橙II的因素,初步探讨了催化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铁化合物有效固载在膨润土并转化为Fe_3O_4,所得Fe_3O_4/膨润土结构分散、孔隙明显、物化形态优良;在反应温度30℃、Fe_3O_4/膨润土投加量0.4 g/L、H_2O_2投加量10 mmol/L、初始pH3的优化条件下,质量浓度40mg/L的金橙II在1 h内去除率达到98.1%;Fe_3O_4/膨润土重复使用3次效果稳定,铁离子溶出量低,H_2O_2在膨润土所固载Fe_3O_4的Fe~(2+)、Fe~(3+)作用下产生羟基自由基(·OH),高活性的·OH将金橙II氧化降解。  相似文献   

8.
高凤田 《玻璃》1990,(5):15-19
作者认为四川省内硅质原料除含有Fe_2O_3TiO_2着色杂质外未发现难熔矿物.作者通过对铁钛着色机理的认识、熔化实验以及与各厂硅质原料的对比,认为如玻璃中TiO_2的含量在0.1%以下,Fe_2O_3的含量到0.3%,玻璃的透光度尚能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作者还对粒度、水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誉富  赵新萍  吴越 《化工学报》1984,35(3):189-195
为了阐明Fe_2O_3-Sb_2O_4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在丙烯氨氧化中的催化性能,我们采用X线衍射、穆斯堡尔谱和XPS对有、无载体的不同锑铁比和焙烧温度的一系列催化剂进行了研究.X线衍射测定表明,这些样品中都有FeSbO_4,并且a-Fe_2O_3或Sb_2O_4的出现与Sb/Fe有关.催化剂的穆斯堡尔谱都有一对由FeSbO_4中顺磁Fe~(3+)引起的双峰;只有在Sb/Fe<1时,才有a-Fe_2O_3的典型六线谱出现.经800℃焙烧的Sb/Fe>1催化剂还都展现出由FeSb_2O_6中Fe~(2+)引起的另一对双峰.根据对富锑催化剂的XPS分析,结合能为709.3电子伏特的肩峰的出现,又进一步证明这种含Fe~(2+)的新活性组分FeSb_2O_6的存在.丙烯转化速度与Fe~(3+)/Fe~(2+)的关系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不只取决于一种活性组分.以丙烯腈的生成速度与Fe~(3+)和Fe~(2+)的浓度关系可以得出结沦:FeSbO_4是基本活性组分,而在其上生成含Fe~(2+)新相则可能是使催化剂具有选择氧化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前SiO_2-Al_2O_3-MgO系统的S级高强玻璃纤维生产主要以石英砂、氧化铝、重质氧化镁等化工级原料分别引入玻璃组分中的各氧化物实现。这些化工原料纯度高,有助于提高产品成分和性能的稳定性,但这些原料在熔制过程中需要更高的熔制温度,具有能耗大、玻璃液的澄清及均化困难等缺点。为改善SiO_2-Al_2O_3-MgO系统S级高强玻璃的熔制工艺性能,开展了在玻璃原料中引入高岭土、滑石粉的熔制实验,研究矿物原料对高强玻璃熔制的影响规律。通过DSC分析了玻璃的特征温度点,利用XRD表征了熔制过程中配合料的物相变化情况,并在快速升温炉中进行了配合料的熔制实验观测,同时进行了新生态玻璃纤维的强度测试。研究表明:采用矿物原料能显著降低配合料的熔制温度,降低熔制能耗,改善特种玻璃熔制的工艺性能,形成玻璃的温度降低50℃以上;同时也发现矿物原料中的Fe~(2+)含量较大,增加了玻璃液的温度梯度,玻璃液表面温度低,不利于玻璃液的澄清,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降低矿物原料中Fe~(2+)的含量,以改善玻璃液的澄清效果,避免玻璃纤维的性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实验室熔制了硫碳着色玻璃,探讨了配合料中碳、Na_2SO_4、Fe_2O_3、ZnO含量以及氧化还原气氛等对于玻璃颜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温熔融法,在钠硼硅玻璃体系中掺入稀土与金属氧化物制备了紫外红外强吸收的节能环保玻璃,并研究了不同稀土与金属氧化物掺杂量对玻璃光学、热学及结构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保证一定可见光透过率的前提下,通过调节稀土与金属氧化物的量可提高紫外红外吸收:随着CeO_2和TiO_2共掺杂量增加,玻璃的紫外透过率随着掺杂量增加而明显下降,而近红外透过率却上升;随着Fe_2O_3和SnO_2共掺杂量增加,玻璃的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透过率随着掺杂量增加而明显下降;当CeO_2、TiO_2、Fe_2O_3和SnO_2掺杂质量百分数分别约为0.6%、1%、0.6%和1%时,紫外平均透过率Tuv≤5%,近红外平均透过率Tir≤20%;同时,此钠硼硅玻璃热学和机械性能等较好于普通钠钙硅玻璃。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阐述某些在可见光谱区具有高透过率的蓝色吸热(特别是吸红外的)平板玻璃。它们可用于汽车窗屏、建筑和其它需要热屏蔽的场合。 这类玻璃是含铁和锡的钠钙玻璃。其中,铁含量为0.05~2.0(几乎80%以上为Fe~(+2));锡含量为0.1~15(主要是Sn~(+2))。Sn~(+2)/Fe~(+2),以克分子%计应不小于1:1。  相似文献   

14.
Fe~(3+)在钠硅酸盐玻璃中结构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应用穆斯堡尔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荧光分析等方法,分别测定了碱硅酸盐玻璃中Fe~(3+)、B~(3+)、Al~(3+)离子的配位状态,分析了它们共存时在玻璃中产生的结构效应,以及对密度上“铁-硼反常现象”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Fe~(3+)、B~(3+)共存时,B~(3+)不改变Fe~(3+)的配位数,而Fe~(3+)具有促使B~(3+)由[BO_1]四面体转变成[BO_3]三角体的能力。实验还表明,Fe~(3+)、A1~(3+)、B~(3+)共存而“游离”氧不足时,三种阳离子进入四配位的能力为:AP~(3+)>Fe~(3+)>B~(3+)。  相似文献   

15.
吴晓红 《玻璃》2006,33(4):18-20
综述了配合料各种原料的颗粒度、水分和温度、均匀度和含铁量对玻璃熔化质量的影响,并分别说明了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6.
以染料罗丹明B(RhB)为目标污染物,以泡沫铁为非均相催化剂,比较均相与非均相超声芬顿体系对RhB的去除效果,并考察了RhB初始含量、溶液初始pH、H_2O_2投加量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不同体系反应速率、Fe~(2+)含量变化以及H_2O_2产量的比较分析,探索比较了降解机制。结果表明,均相超声芬顿体系对RhB的去除率高于非均相超声芬顿体系,当初始RhB的质量浓度为5 mg/L,初始pH为3,H_2O_2投加量为0.5 mmol/L时,RhB去除率分别达到99.86%、94.43%;前40 s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基于泡沫铁的非均相芬顿体系可在超声辐射下产生更多Fe~(2+)和H_2O_2,从而有利于对目标污染物的持续降解。  相似文献   

17.
以钛基氧化物涂层材料(Ti/SnO_2-Sb_2O_5-IrO_2)为阳极,碳纳米管修饰的石墨材料(GE-CNT)为阴极构建电化学系统,促进芬顿反应过程中Fe~(3+)还原,从而减少芬顿氧化法中铁盐加量和铁泥产生量。研究表明:GE-CNT具有良好的还原Fe~(3+)性能,其优化的阴极还原电位约为0.30 V(vs.Ag/AgCl),该电位下反应120 min时Fe~(3+)还原率达到85.7%。以Fe~(3+)为催化剂降解4-硝基酚的结果,证实了电化学还原Fe~(3+)促进芬顿反应的有效性。对比考察了电促铁还原型芬顿氧化法与普通芬顿氧化法降解4-硝基酚的效果,优化的条件下两者可获得近似的降解效果,但前者优化的H_2O_2与Fe~(2+)摩尔比为40∶1,而后者为20∶1。因此,相对于普通芬顿氧化法,电促铁还原型芬顿氧化法可显著减少芬顿反应初始Fe~(2+)投加量。  相似文献   

18.
张玉坤  印广文 《玻璃》1993,(3):45-46,24
叙述了乳白色玻璃马赛克的生产中,玻璃成分中的Fe_2O_3、Al_2O_3和乳浊剂对颜色和乳浊程度的影响.指出熔制度包括熔化温度、熔化时间及熔制气氛等各种工艺因素都会对乳白马赛克的颜色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用穆斯堡尔谱、电子顺磁共振、偏光、透射和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差热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铁对Li_2O—MgO—Al_2O_3—SiO_2微晶玻璃析出晶相形态的影响。 试验的玻璃成分为:SiO_2 48~60,Al_2O_3 21~28,MgO 0.5~3.6,Li_2O 2.8~4.0,Fe_2O_3 1-x(x=0~0.16)。氧化钛、锆、磷作为复合晶核剂。 核化、晶化处理后的主晶相是锂铝硅酸盐固溶体(LiMg_(0.5)Fe_(0.5)~(2+))O·(Al,Fe~(3+))_2O_2·nSiO_2。 试验指出,含铁量不同的玻璃析出下列不同的晶体模式:枝棱状,柱块状,絮朵状,它是由于铁离子在主晶相中不同程度置换引起的各种结构缺陷和释放出不同的析晶潜热引起局部温度起伏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专利文摘     
《玻璃》2008,35(6):60-63
对太阳能辐射和紫外线的透射率低的玻璃申请号:95119016公开号:1128737申请日:19951026公开日:19990421申请人:日本旭硝子株式会社一种对太阳辐射和紫外线的透射率低的玻璃,它基本上由钠钙-石英型玻璃组成,该钠钙-石英型玻璃中按Fe_2O_3计算的铁的总重量为0.52%~0.67%(重量)、TiO_2含量为0.2%~0.6%(重量)、按CeO_2计算的总铈含量为0.9%~2.0%(重量),其中按Fe_2O_3计算的FeO的重量占按Fe_2O_3计算的铁的总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