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在已有固定床工艺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分子管理的液相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工艺以实现石脑油中的正构烷烃与非正构烷烃的分离。考察了模拟移动床工艺的操作温度、切换时间、进料流速、脱附剂流速以及脱附油抽出流速对分离效果的影响,也考察了后续脱附剂精馏回收过程。结果表明,优化的工艺操作条件为操作温度170℃、切换时间900s、进料流速5 mL/min、脱附剂流速20 mL/min、脱附油抽出流速10 mL/min。经过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工艺,脱溶剂脱附油中正构烷烃质量分数达到98%,脱溶剂吸余油中非正构烷烃质量分数也达到92%。与原料石脑油相比,脱溶剂脱附油作为乙烯裂解原料时,乙烯收率可以提高约17百分点;脱溶剂吸余油的芳烃潜含量提高了约10百分点,其研究法辛烷值提高了约20个单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直馏石脑油、加氢焦化石脑油和天然气凝析油三种裂解制乙烯原料及其通过分子筛吸附分离后相应的富含正构烷烃脱附油的裂解乙烯收率,并考察了裂解反应条件对不同裂解原料的裂解性能的影响。在工业装置典型操作条件下,直馏石脑油及其吸附分离吸余油和脱附油的乙烯收率分别为29.9%,23.0%,41.1%,脱附油的乙烯收率比直馏石脑油增加11.2个百分点,脱附油的三烯总收率比石脑油增加8.6个百分点;对于加氢焦化石脑油和凝析油,其相应脱附油的裂解乙烯收率分别提高11.1和6.5个百分点。石脑油和脱附油裂解乙烯收率和丁二烯收率均随裂解出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丙烯收率基本不随裂解出口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3.
基于分子管理的理念,以5A分子筛为吸附剂,分离石脑油中的正构烷烃和非正构烃。考察了模拟移动床(SMB)中分子筛对正构烷烃的吸附分离规律以及循环比、分配比、脱附剂比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在操作压力2.0 MPa、操作温度170 ℃、石脑油质量空速0.024 h-1、切换时间900 s的条件下,优化的模拟移动床操作条件为:循环比2.25、分配比3.00、脱附剂比4。对于正构烷烃质量分数为31.95%的石脑油,经SMB液相吸附分离后,脱附油中正构烷烃质量分数达到87.76%,吸余油中非正构烃质量分数达到97.83%。与石脑油原料相比,以脱附油作为裂解原料时的乙烯收率提高13.1百分点;吸余油研究法辛烷值提高19.2个单位,芳烃潜含量提高10.2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在固定床单柱吸附分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程序控制的5A分子筛固定床双塔并联吸附分离试验装置,对中国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石脑油中正构烷烃吸附/脱附分离过程进行连续操作,考察了多周期运转的吸附分离效果,并对工艺条件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吸余油中正构烷烃含量经过5个吸附/脱附周期后趋于稳定,优化的吸附分离操作条件为:石脑油原料体积空速153.4 h-1,吸附/脱附温度270 ℃,吸附/脱附切换时间30 min,脱附气体体积空速127.5 h-1,中间油切割时间2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稳定操作的吸余油中正构烷烃质量分数小于3%,芳烃潜含量比石脑油提高12.31百分点;脱附油中正构烷烃质量分数大于95%,作蒸汽裂解制乙烯原料时,与石脑油相比,乙烯收率提高约14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石脑油生产乙烯和芳烃的利用效率,采用5A分子筛和ZSM-5分子筛对石脑油进行连续吸附分离研究,分别得到脱正构烷烃吸余油(简称脱正构油)和脱单甲基异构吸余油(简称脱烷烃油);采用氮气对分子筛进行脱附得到富含烷烃组分油(简称脱附油)。试验结果表明:脱烷烃油中正构烷烃质量分数为0.1%,单甲基异构烷烃质量分数为3.8%,芳烃潜含量为53.4%,可作为优质的催化重整原料;脱附油的烷烃质量分数可达到84%以上,可作为裂解制乙烯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石脑油生产乙烯和芳烃的利用效率,采用5A分子筛和ZSM-5分子筛对石脑油进行连续吸附分离研究,分别得到脱正构烷烃吸余油(简称脱正构油)和脱单甲基异构吸余油(简称脱烷烃油);采用氮气对分子筛进行脱附得到富含烷烃组分油(简称脱附油)。试验结果表明:脱烷烃油中正构烷烃质量分数为0.1%,单甲基异构烷烃质量分数为3.8%,芳烃潜含量为53.4%,可作为优质的催化重整原料;脱附油的烷烃质量分数可达到84%以上,可作为裂解制乙烯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7.
分离石脑油馏分组成优化乙烯原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进乙烯原料,提高乙烯收率,分别选取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和芳烃为裂解原料,考察模型化合物的蒸汽裂解产物分布,并分别采用分子筛吸附分离和溶剂萃取两种工艺,提出了可以适应三种目的烯烃产品不同比例需求的裂解制乙烯原料分子生产路线。在典型的裂解工艺条件下石脑油中的正构烷烃对裂解产物中乙烯的贡献最大,异构烷烃是产生丙烯的主要来源,而环烷烃主要生成丁二烯,芳烃很难裂解生成烯烃。通过吸附分离工艺富集石脑油中的正构烷烃,富含正构烷烃的脱附油蒸汽裂解制乙烯收率与不富集石脑油原料相比可提高13%。通过溶剂萃取将芳烃和环烷烃从石脑油中萃出,萃余油蒸汽裂解制乙烯和丙烯收率与未萃取石脑油原料相比分别提高3.0%和1.5%。分子筛吸附分离和溶剂萃取工艺相结合可以显著提高裂解烯烃收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吸附分离工艺,以5 A分子筛为吸附剂,氮气为脱附剂,将重整拔头油分离成高纯度的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结果表明,在吸附温度为180~280℃,进料空速为25~150 h-1的条件下,温度越低,穿透吸附容量越大。吸附分离最佳操作条件为:温度220℃,原料气体空速50 h-1,进料时间25 min,脱附气体空速50 h-1,脱附时间25 min。吸余油中正构烷烃质量分数为3.90%,异戊烷和二甲基戊烷质量分数分别为24.65%,28.21%,辛烷值为91.0;脱附油中正构烷烃质量分数可以达到99.0%以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描述了一种提高直馏汽油辛烷值的方法——分子筛吸附分离直馏汽油馏份正构烷烃法.正构烷烃含量分别为20.5%和35.3%的两种天然汽油经分子筛处理后辛烷值(MON)可分别提高约10个和17个单位,副产的脱附油正构烷烃含量达95%以上、芳烃含量<1.5%,可生产质量较好、经济价值较高的各种溶剂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1.2 Mt/a石脑油吸附分离装置于2013年1月23日一次开车成功。装置采用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技术,将石脑油中的正异构烷烃分离,正构烷烃用作蒸汽裂解原料,非正构烷烃用作催化重整原料。装置标定结果表明,以正构烷烃质量分数为26.25%的石脑油为吸附分离装置原料,抽出液产品正构烷烃质量分数达到94.83%,正构烷烃吸附收率达到87.02%。相比以石脑油作原料,抽出液作蒸汽裂解原料时乙烯收率提高14.10百分点,抽余液作重整装置原料时芳烃潜含量提升11.20百分点。对装置出现的抽余液塔周期性波动、解吸剂消耗量高和抽出液塔液泛等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凝析气藏不同于一般的溶解气藏,用一般的黑油模型计算会导致大量凝析油滞留地下,而用组分模型又过于繁琐。针对凝析气藏在开采时会析出凝析液的特点,考虑石蜡的沉积,推导了凝析气藏气液固三相渗流的数学模型。在黑油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有机固相沉积的组分,对气液固三相渗流数学模型进行了求解并编写了上机程序。根据大港千米桥凝析气藏的实际数据计算,表明凝析气和石蜡的析出会造成近井地带的压力急剧降低,凝析油的分布呈"三区"分布特征。该研究对于掌握凝析气在地下的渗流动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低渗凝析气藏气井产能的正确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多孔介质因具有较大的比面积而对凝析油气流体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多孔介质吸附对凝析油气渗流过程的影响是国内外较为关注的问题。文章在新的凝析油气渗流微分方程的基础上,通过渗流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建立了考虑相态变化与多孔介质吸附影响的凝析气井产能方程,探讨了凝析气井产能正确预测的方法。通过实例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与不考虑多孔介质吸附影响的凝析气井产能存在较大的差别,凝析气井地层压力低于露点压力后,将出现反凝析液损失,将引起气井产能较快地降低,验证说明了在对凝析气井进行试井解释时可考虑采用复合气藏模型。  相似文献   

13.
凝析油脱汞工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析油中的汞会引起下游石油化工装置中的贵金属催化剂中毒,其含量一般为10~3 000μg/L。目前,凝析油脱汞主要采用化学吸附工艺,该工艺已在世界范围内的凝析油脱汞装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的脱汞工艺具有一定的限制性,急需改进。新开发的气体汽提-吸附脱汞工艺不仅适用于气田天然气处理厂内部的凝析油净化处理,还能用于含汞污水的净化;有机汞氢解-吸附两步脱汞工艺则适用于石化行业凝析油脱汞处理,尤其是凝析油进料储量较大,有机汞含量较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吐哈油田轻质原油族组分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原油族组分分析行业标准仅适合于正常原油和稠油,却不适合密度低、挥发性强的轻质原油(含凝析油),但轻质原油族组分分析需求却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反复地试验对比,应用液固吸附柱顶替色谱法,建立了一套适合吐哈油田轻质原油的族组分分析方法,实际应用后效果良好,并应用该方法分析了一批国外合作区块的轻质原油样品,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5.
黄骅拗陷油气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复华 《石油学报》1985,6(1):17-23
本文将黄骅拗陷液态烃按照成熟度和原油性质划分为未成熟重油、低成熟重质油、较成熟中质油、成熟轻质油、高成熟凝析油五种类型。气态烃分为生物甲烷气、油层伴生气、凝析气、最终甲烷气等类型。通过物理性质、正构烷、异构烷、甾烷、萜烷、红外光谱、碳同位素及石蜡指数等资料对油气系列特征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凝析气井的试井解释目前基本上仍沿用干气井的单相拟压力方法,或在解释中没有考虑多孔介质对凝析油气的吸附影响,而大量实验与理论研究表明。多孔介质吸附对凝析油、气的渗流具有较大的影响。在考虑吸附影响的凝析气井渗流微分方程和压力降落试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吸附影响的凝析气井压力恢复试井分析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表明。多孔介质吸附的影响将使试井解释有效渗透率降低表皮系数增大,气井探测半径亦将降低。对于重烃含量较高和孔隙度较低的凝析气藏。多孔介质吸附的影响程度将大得多。多孔介 质界面现象对凝析气井的渗流与试井的影响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7.
考虑吸附影响的凝析气井试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凝析气井的试井解释目前基本上仍沿用干气井的单相拟压力方法,或在解释中没有考虑多孔介质对凝析油气的吸附影响,而大量实验与理论研究表明。多孔介质吸附对凝析油、气的渗流具有较大的影响。在考虑吸附影响的凝析气井渗流微分方程和压力降落试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吸附影响的凝析气井压力恢复试井分析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表明。多孔介质吸附的影响将使试井解释有效渗透率降低表皮系数增大,气井探测半径亦将降低。对于重烃含量较高和孔隙度较低的凝析气藏。多孔介质吸附的影响程度将大得多。多孔介 质界面现象对凝析气井的渗流与试井的影响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8.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主要成因类型及运聚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处在欧亚、印—澳及太平洋三大板块交汇处,区域地质背景特殊,第三系沉积发育,油气地质现象丰富多彩,油气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复杂。根据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勘探及研究程度,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油气可以划分为生物气及生物—低熟过渡带气(亚生物气)、热成因正常成熟油气和高熟—过熟油气等3大类7亚类,CO2等非烃气可划分为3型4类,其中成熟陆源石蜡型油气主要分布于北部湾、珠江口盆地,成熟—高熟煤成凝析油气主要分布于琼东南盆地西部及珠江口盆地部分地区,煤成气及CO2等非烃气则主要运聚于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浅层、琼东南盆地东部和珠江口盆地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