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8,(1)
以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15年数据为样本,就高质量的审计是否改善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高质量的审计既利于缓解投资不足,又有利于抑制投资过度。第二,相对于投资过度来说,高质量的审计对投资不足的改善作用更显著。这是因为一方面审计监督对投资过度的抑制必须依赖于其对公司内部治理的改善才能起作用。另一方面,我国上市公司信息较不透明,高质量审计的信号传递有利于较好地缓解外部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有效地改善因融资约束导致的投资不足。第三,在事务所规模、审计意见类型和审计费用三个审计质量的表征变量中,公司投资效率对审计意见类型最为敏感,其次是事务所规模。这可能是因为公开的审计意见在资本市场有更好的信号传递作用,对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3)
IPO在审企业财务检查风暴下,为了探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否影响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的类型,文章从公司的盈余管理出发,以2011—2012年沪深两市A股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OSL回归方法研究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类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审计意见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但是国内"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并不能有效识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6)
本文选取2014—2017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两权分离与投资现状的关系,并尝试选取了非标准审计意见作为外部监督代理变量,研究其对控股股东两权分离造成的非效率投资的可能的治理效果。研究发现:第一,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越大,公司越倾向于扩大投资规模,两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第二,控股股东两权分离与过度投资显著正相关,而与投资不足无显著相关关系;第三,考虑在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且其存在持续影响的情况下,两权分离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并没有受到显著的抑制,这反映了当前外部审计对控股股东所造成的过度投资并没有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2)
以2010-2016年沪深A股非ST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审计意见对未来企业价值的影响,并考察了内部控制质量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非标准审计意见与非ST类上市公司未来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更低;内部控制质量在非标准审计意见对未来企业价值的正相关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即非ST类上市公司在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后会通过低质量的内部控制来提高企业价值。进一步分组研究表明公司规模较小、且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样本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否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8)
在国内审计市场,大所是否提供了更高质量的审计?文章以1999—201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裁决性应计数作为公司盈余管理的替代变量,以抑制盈余管理的能力定义审计质量,对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再检验。研究发现:相比国内本土事务所,国际四大具有更高的审计质量,对公司盈余管理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向上盈余管理的抑制上;但就国内本土事务所而言,市占率越高的大所并不一定具有更高的审计质量,其所审计的公司向上盈余管理程度反而更大,面临的审计风险也更高,说明在鼓励本土事务所"做大做强"时,需注重加强后续监督指导。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7)
以我国2010—2016年沪深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别研究了上市公司诉讼风险、内部控制水平对审计师所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并就诉讼风险和内部控制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诉讼风险高的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较大;内部控制水平低的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较大;如果上市公司发生诉讼风险,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降低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的可能性;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当公司以非原告身份涉及诉讼时,相较于原告更可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8)
诸多上市公司在连续被ST处理后,有审计变更的行为倾向,期望通过审计变更来获得标准审计意见和扭亏为盈,但是审计变更真能促进其顺利"ST摘帽"吗?基于此,文章选择我国A股156家非金融行业已连续两年被"ST处理"企业的第三年做法作为研究对象,检验ST企业是否通过审计变更实现异常扭亏、"ST摘帽"。实证分析发现,被ST企业在上一年度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会显著促进其第三年审计变更,但审计变更能否促进其异常扭亏、顺利"ST摘帽"取决于企业所有权性质。在国有企业审计变更会降低异常扭亏的概率,而在民营企业能提高异常扭亏的概率,并且向"非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影响程度大于审计师变更,影响程度最低的是一般会计师事务所变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3)
信息化发展促使新闻媒体对审计行为发挥重要的监督治理作用,而审计合谋行为也一直是研究关注的重点。本文选取我国全部A股上市公司2012—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对负面新闻、异常审计费用与非标准审计意见三者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区分考虑不同法制环境作用,挖掘异常审计费用对媒体的审计行为监督治理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媒体对上市公司的负面报道越多,审计师对公司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高;支付较高审计费用的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较低;公司可通过支付较高的审计费用,削弱负面新闻对审计意见类型的正向影响,并且在法制环境落后地区效果更为显著。本文丰富了相关领域研究,同时,提醒相应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为新闻媒体充分发挥对审计行为的监督治理作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6)
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选取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在2007-2015年审计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手工收集了该时间段中注协网站上的签字注册会计师的个人信息,构建了签字会计师的社会资本和过度自信指标,结合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实证分析了签字会计师的社会资本、过度自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签字会计师的过度自信程度越高审计质量越低(2)政治关联型社会资本越强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的审计质量越高。本文补充了现有文献对于签字会计师非理性行为的研究的缺失,并丰富了对于签字会计师社会资本网络资源的研究,为会计师事务所从微观层面提升审计质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8)
文章以国内A股上市公司2007年到2012年的年报数据,考察会计师事务所对环境违规公司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上市公司环境风险与审计定价整体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在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力度较低的地区,会计师事务所对较高环境风险的公司审计溢价尤为明显。这表明会计师事务所为了降低被审单位环境风险带来了审计风险,增进了相应审计程序和风险补偿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