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省金属学会于1964年8月19日至8月26日在大连召开了第一届矿冶设备和冶金炉、热工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黑色和有色冶金生产厂矿、科学研究、设计部门和高等院校等34个单位,共120余人。会议由省金属学会副理事长马宾同志主持,并在会上做了报告。会议共收到论文报告107篇,其中矿山设备22篇,冶金设备35篇,动力设备18篇,冶金炉热工32篇。论文内容有生产技术经验专题总结、科学研究成果报告和理论研究探讨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昆明地区有色金属冶炼专业组1980年10月22—24日在昆明召开,参加会议单位11个,邀请单位6个,代表共79人。会议主要议程是交流学术报告和论文、推荐参加省金属学会年会论文及讨论今后发展学术活动的意见。大会交流的论文有14篇,小组会交流的有14篇,其中有关湿法冶金的9篇、火法冶金4  相似文献   

3.
中国金属学会一九八○年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于十一月二十七日至十二月一日在广州召开。会议共征到论文212篇,内容丰富、选题广泛。在会议上交流的共118篇,其中大会报告7篇,分  相似文献   

4.
会议简讯     
河北省冶金局、河北省金属学会冶金机械学术委员会于1982年7月10日至15日在秦皇岛市召开了冶金工矿齿轮传动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省内有关冶金企业、冶金机械制造单位、高等院校、科研、设计部门共单位21个,52名代表。会议传达了设备制造总局、冶金设备学术委员会于今年3月底在苏州召开冶金工矿齿轮学术交流会精神,并作了重载齿轮国内外发展概况及趋向的报告。会议宣读论文和学术报告共14篇。主要  相似文献   

5.
第七届国际晶体生长会议于1983年9月12日至16日在西德斯多加德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近30个国家共300多人。我国有16名代表参加。会议共收到论文460多篇,其中包括我国学者提交的论文32篇。论文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晶体种类很多,但有关硅和Ⅲ—Ⅴ族半导体材料的大会报告有4篇,占大会报告总数的66%;一般论文有125篇,占总论文数的27%左右。我国被接受的半导体材料方面  相似文献   

6.
1978年10月23日至25日在法国巴黎凡尔赛会议宫举行了第七届国际冶金物理化学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法、美、英、德、日、中等26个国家的276名代表,我国有6名代表参加了此届会议.会议由法国冶金协会、法国钢铁研究院等法国机构负责组织,并由一些其他国家的有关机构赞助.本届会议的中心议题是钢铁冶金过程的物理化学.按照论文内容,会议分六个主题依次进行报告和讨论,每个主题占用半日.六个主题是:铁基金属熔液的热力学,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炉渣的物理化学,脱氧、非金属夹杂成份及形态的控制,固-气反应,液-气反应.会上共宣读了31篇论文,除"液-气反应"为6篇论文外,其他各主题均为5篇.论文作者的国  相似文献   

7.
一、会议概况 第五届采矿、冶金、金属加工自动化学术会议,由IFAC(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委托日本仪器和控制工程师学会主办,于1986年8月25日至27日在日本东京召开,共有23个国家270多人出席这次会议,其中日本200人。会议共报告学术论文82篇,其中日本37篇。中国出席12人,报告论文10篇,其中  相似文献   

8.
1982年8月24日至29日在北京有色总院和上海有色所的协助下,由昆明冶金所在昆明主办召开了“全国有色金属发射光谱及X荧光光谱分析第二次论文报告会”。来自全国有色系统、科学院、高等院校及其他产业部门140个单位的20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报告及交流资料132篇,其中发射光谱71篇,X荧光光谱61篇。在这次会议上,中南矿冶学院、冶金部  相似文献   

9.
1983年全国砷化镓及有关化合物学术交流会于1983年11月21日至25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中国金属学会半导体学术委员会委托上海市金属学会、冶金部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和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主办。参加会议的代表除来自国内53个单位的127名外,还邀请4名国外学者。会议收到论文135篇。会上共宣读119篇,其中以英文宣读的有15篇。这些论文涉及熔体生长、液相外延、气相外延和分子束外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全国冶金制氧专业2007年年会于2007年9月24~28日在安徽省马鞍山市梦都雨山湖饭店召开。会议由全国冶金动力信息网与冶金动力节能促进会共同主办、马钢气体分公司承办。参加这次会议的冶金企业单位共18家,特邀单位5家,会议正式代表45人。会议事先编印了论文集,其中:收集工作总结6篇,技术论文29篇,有19家制氧专业单位向会议上报了2006年及2007年上半年的技术经济指标,也一并收入了会议论文集。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金属学会于1982年8月20~24日在鞍山召开第四届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年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冶金厂矿、高等院校、部属及科学院的研究院所等40多个单位120多名代表。会上共宣读了80余篇论文,并自下而上逐级评选出20篇优秀论文。本刊从这期起刊登与有色冶金有关的论文摘要。  相似文献   

12.
1980年6月23日至27日在意大利罗马市召开了“国际分析与实验断裂力学会议”。参加会议的有20个国家的205名代表,我国有2名代表参加这次会议。这次会议由意大利冶金实验中心(CSM)、美国Lehigh大学和意大利Italsider钢铁公司联合主办。会议主席是美国Lehigh大学断裂与固体物理研究所所长薛昌明(Geoge C.Sih)教授和意大利冶金实验中心的Manlio Mirablle博士。会议共评选出86篇论文,其中有我国三篇。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术交流和讨论,研究应用断裂力学解决管道设计和工艺中的一些重  相似文献   

13.
由冶金部稀土推广应用办公室主持的稀土在铸钢中的推广应用会议于9月24日~9月28日在我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冶金企业、科研和大专院校等26个单位,40多名代表。冶金部科技司和机动司也派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代表们共交流有关技术资料与论文20余篇。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稀土在铸钢中的应用效果较显著,潜力也很大,并  相似文献   

14.
《冶金动力》2007,(6):38-38
全国冶金制氧专业2007年年会于2007年9月24-28日在安徽省马鞍山市梦都雨山湖饭店召开。会议由全国冶金动力信息网与冶金动力节能促进会共同主办、马钢气体分公司承办。参加这次会议的冶金企业单位共18家,特邀单位5家,会议正式代表45人。会议事先编印了论文集,其中:收集工作总结6篇,技术论文29篇,  相似文献   

15.
《稀土》1983,(1)
“全国稀土在玻璃陶瓷中应用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1月25日—28日在山东淄博市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稀土学会稀土玻璃陶瓷专业委员会筹备和主办,参加会议的有55个单位,63名代表、大会共收到了35篇论文和报告。其中玻璃21篇,陶瓷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学术委员会冶金动力学学组于1984年5月在鞍山召开了第二届冶金动力学学术会议,来自20个省、市、自治区64个单位,包括工厂、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共111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本届学术会议经评审选入论文40篇,会议期间宣读了31篇。这些论文内容广泛,  相似文献   

17.
<正> 由英国矿冶学会组织的提取冶金国际会议于1985年9月9日至12日在伦敦召开。参加会议的有29个国家共200多名代表,会上宣读论文57篇,我国有色金属学会派出3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有关会议的中心内容,我国代表在工作总结中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钢铁》1992,(6)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学委会和北京市金属学会于1992年3月11~15日在河南省洛阳市联合召开了第四届压力加工设备和第三届有色金属压力加工设备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钢铁和有色金属系统的工厂、大专院校和科研设计院所59个单位的94名代表。会议收到论文73篇,其中钢铁系统46篇,有色系统27篇。大会宣读11篇,小会宣读46篇。论文内容广  相似文献   

19.
热等静压国际会议HIP’99于6月9日~11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和北京钢铁研究总院主办,协办单位有美国金属学会,中国金属学会粉末冶金分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粉末冶金分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粉末冶金分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863新材料专家委员会。参加本届热等静压国际会议HIP’99的代表共82人,分别来自12个国家,其中国外代表31人。会议论文集共收到论文60篇,其中国外论文27篇,国内论文33篇。本届会议安排了六个邀请报告,分别由美国、俄罗斯、法国、中国、德国和日本的代表发言介绍了热…  相似文献   

20.
《钢铁》2003,(12)
20 0 3年 10月 2 8~ 30日 ,金属学会主办的《2 0 0 3年冶金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优化能源技术结构、推进节能降成本和清洁生产 ,实现新世纪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此次会议是在我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 ,钢铁企业面临国内外两个市场竞争和挑战的新形势下召开的。来自全国的冶金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冶金能源环保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约 2 0 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征得论文 110多篇 ,经专家评审录用论文 10 2篇 ,全部编入了论文集。会上宣读论文 5 0篇 ,其中综合内容和特邀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