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本文从频域电报方程出发推出了一个描述传输线ABCD矩阵的微分方程,将传输线时域响应分析从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转化为数学上更易求解的初值问题。然后利用波形迭代法数值求解非均匀传输线的ABCD矩阵,证明了一个关于迭代收敛性的定理,并据此采取了旨在加快收敛速度的将传输线分割成许多相互级联的子网络的步骤。传输线的ABCD矩阵求得后,便可借用付里叶变换和卷积技术对具有线性、非线性负载的传输线时域响应进行分析。给出的应用实例表明,诙分析方法是有效而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4.
5.
首先介绍了具有屏蔽导体的多导体传输线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矩量法进行了分析与计算,并将结果与实际工程结果和解析法分析结果分别进行了对比,除其中一例未有可资参考的数据外,其它各例之间的良好一致性说明了文中所介绍的分析方法是正确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有损土壤上的多导体传输线的时域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将多导体传输线(MTL)的土壤复数阻抗拓展为土壤运算阻抗,采用Pade展开法,提出了计及土壤影响的多导体传输线的时域模型,建立了该模型的时域有限差分(FDTD)算法。通过对计及土壤影响的架空单导体和双导体传输线的波过程计算,表明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并可以应用于超高压变电站高压母线和超高压输电线路的瞬态电磁干扰计算。 相似文献
7.
在将MacCormack差分法引入传输线计算的基础上,给出了无需解耦过程的非均匀多导体传输线时域计算方法。摆脱了电容、电感、电阻、电导矩阵形式的限制。该方法是直接的时-空离散数值方法,具有二阶的计算精度。对电路本身没有任何特殊要求,并且应用过程中不需要复杂的变换,便于程序的编制。数值实验表明,利用该方法编制的通用计算程序,具有比快速傅立叶变换法高得多的效率,可以方便的用于均匀、非均匀耦合多导体传输线的计算。 相似文献
8.
随着多导体传输线内各导体之间间距的减小, 导体之间的近邻效应对传输线的分布参数和传输特性的影响越来越大.为此, 我们针对三种典型的传输线结构, 分别建立了基于矢势有限元方法分析的多导体传输线的模型, 并分析了近邻效应对磁通密度和分布电感的影响.利用提出的方法计算了同轴传输线的单位长度分布电感, 并将它与采用解析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来证明该方法的正确性.计算双线传输线在不同间距时的单位长度电感, 与理论分析得到的结果相比较验证了导线间距越小, 近邻效应对单位长度电感的影响越大.最后, 计算考虑了近邻效应的耦合微带线的电感矩阵, 并将它与其他不考虑近邻效应的方法得到的结果相比较, 说明近邻效应对传输线电感矩阵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针对多导体传输线瞬态响应的无源性问题,提出了基于集总等效源模型的多导体传输线瞬态响应模型. 从外场激励下的多导体传输线的频域电报方程解出发,将外场在传输线上激励的分布电压源和电流源与传输线指数矩阵解耦,建立了集总等效电压源和电流源模型. 为避免复杂的傅里叶反变换及卷积运算,推导了集总源模型的时域递推方程. 在此基础上,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建立了端接线性负载、非线性负载和外场激励下的不等长多导体传输线瞬态响应离散递推方程. 通过对无损传输线的仿真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最后,对端接线性负载、非线性负载和外场激励下的不等长多导体传输线瞬态响应进行了试验和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1.
精细计算多导体耦合传输线时域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多导体耦合传输线时域响应的分析中,引入一种精细计算法,该方法是一种半解析的计算法,它不同用于传统的基于FFT的频-时域转换的分析法,而是直接在时域内分析,并且不需要对耦合的电报方程进行解耦,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矩量法分析屏蔽导体内的多层介质多导体传输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矩量法分析屏蔽导体内的多层介质多导体传输线。首先,建立该问题的算子方程;然后离散化算子方程,通过对导体和介质分界面的总电荷及介质和介质分界面自由电荷的自由空间二维格林函数分析,得出矩阵方程;最后得出屏蔽导体内多层介质中各导体的电容矩阵和电感矩阵。数值结果与现有类似结构分析结果相比较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多导体传输线瞬态响应的无源性问题,提出了基于集总等效源模型的多导体传输线瞬态响应模型. 从外场激励下的多导体传输线的频域电报方程解出发,将外场在传输线上激励的分布电压源和电流源与传输线指数矩阵解耦,建立了集总等效电压源和电流源模型. 为避免复杂的傅里叶反变换及卷积运算,推导了集总源模型的时域递推方程. 在此基础上,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建立了端接线性负载、非线性负载和外场激励下的不等长多导体传输线瞬态响应离散递推方程. 通过对无损传输线的仿真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最后,对端接线性负载、非线性负载和外场激励下的不等长多导体传输线瞬态响应进行了试验和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4.
15.
为提高系统抗强电磁脉冲毁伤能力,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Tim
e Domain,FDTD)和通用电路仿真器(SPICE)相结合的协同仿真方法,以圆柱腔内由单导线、
双绞线、普通双线和同轴线组成的线束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导线类型、导线间距、捆扎
和RC滤波电路对耦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耦合系数受腔体和传输线的双重影响,同轴线
耦合系数较其他两类线缆降低约40 dB;线间相互屏蔽是捆扎降低耦合系数的主要原因
;随着导线间距增大,耦合系数幅值增大;RC滤波电路是降低电磁耦合的有效手段。所得结
论对电子系统进行抗电磁脉冲加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