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硅酸锆质量对乳浊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宪君 《陶瓷》2002,(6):21-22
硅酸锆作为生料锆乳浊釉的乳浊剂 ,以其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热膨胀系数小、对烧成气氛不敏感等优点 ,已成为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的重要原料之一。目前 ,国内高档建筑卫生陶瓷生产所使用的超细硅酸锆大部分依赖于进口或外资企业的产品 ,国内生产的超细硅酸锆产品与国外的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笔者通过研究国内与国外超细硅酸锆的粒度和纯度对陶瓷釉料乳浊效果的影响 ,使其对国内高档建筑卫生陶瓷生产企业在选择超细硅酸锆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1 锆乳浊釉对硅酸锆质量的要求超细硅酸锆作为陶瓷釉料乳浊剂 ,起乳浊作用的主要是残留在釉中未熔…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球磨超细硅酸锆湿法生产线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技术性能以及工艺特点.生产实践证明,该生产线工艺设计合理、设备性能优良、生产成本低,生产的超细硅酸锆达到了国内高档陶瓷釉料乳浊剂所要求的质量品级.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球磨机湿法制备超细硅酸锆的生产线,对该生产线球磨各项工艺参数的确定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生产实践证明:该生产线工艺设计合理、设备性能优良、生产成本低。生产的超细硅酸锆达到了国内高档陶瓷釉料乳浊剂所要求的质量品级。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球磨机湿法制备超细硅酸锆的生产线,对该生产线球磨各项工艺参数的确定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生产实践证明,该生产线工艺设计合理、设备性能优良、生产成本低,生产的超细硅酸锆达到了国内高档陶瓷釉料乳浊剂所要求的质量品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我国建筑卫生陶瓷用釉料、熔块、硅酸锆的使用现状,总结并提出现阶段新型乳浊剂研发的4大技术类型。笔者同时还介绍了几种无锆乳浊剂和乳白釉的制作方法,为今后新型乳浊剂的开发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我国建筑卫生陶瓷用釉料、熔块、硅酸锆的使用现状,总结并提出现阶段新型乳浊剂研发的4大技术类型。笔者同时还介绍了几种无锆乳浊剂和乳白釉的制作方法,为今后新型乳浊剂的开发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7.
1 前言硅酸锆超细粉作为釉料乳浊剂广泛用于卫生洁具、墙地砖、釉面砖、炻器制品、工艺陈设瓷及特种陶瓷的白釉、色釉 ,可提高釉面光泽度、白度并使釉面柔润。起乳浊作用的主要是残留在釉中未溶解的原始硅酸锆微细粒子 ,也就是说 ,获得最佳乳浊效果的首要条件是硅酸锆的颗粒细度。而目前国内硅酸锆产品加工水平仍为初级 ,生产技术落后 ,加工设备为普通球磨机 ,细度仅为 32 5目 ,对改善陶瓷卫生洁具和高档砖釉面效果不明显 ,只适用于中、低档陶瓷产品。针对这种情况 ,我院于 1 997年初使用超细粉碎设备搅拌磨深加工硅酸锆超细粉 ,粉碎效果较…  相似文献   

8.
郝小勇  范文春 《陶瓷》2013,(2):9-12
叙述了白釉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介绍了乳浊剂和增白剂的分类方法以及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几种乳浊剂和增白剂。笔者对主要乳浊剂——硅酸锆做了合理性预测,并简要介绍了合成锆产品,提出了陶瓷行业今后在乳浊剂和增白剂方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陈玲 《河北陶瓷》2001,29(1):46-48
硅酸锆超细粉作为釉料乳浊剂广泛用于卫生洁具、墙地砖、釉面砖、炻器制品、工艺陈设瓷及特种陶瓷的白釉、色釉,可提高釉面光泽度、白度产使釉面柔润。起乳浊作用的主要残留在釉中未溶解的原始硅酸锆微细粒子,也就是说,获得最佳乳浊效果的首要条件是硅酸锆的颗粒细度。而目前国内硅酸锆产品加工水平仍为初级,生产技术落后,加工设备为普通球磨机,细度仅为325目,对改善陶瓷卫生洁具和高档砖釉面效果不明显,只适用于中、低档陶瓷产品。针对这种情况,我院于1997年初使用超细粉碎设备搅拌磨深加工硅酸锆超细粉,粉碎效果较佳。现根据生产实践,探讨一下搅拌磨在加工硅酸锆超细粉上的应用及产生超细 粉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了丰富硅酸锆乳浊剂系列产品的结构,降低陶瓷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美轲(广州)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自主开发了亚微米级硅酸锆生产线。本文详细介绍了亚微米级硅酸锆生产线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对比了亚微米级硅酸锆与传统工艺生产的硅酸锆的质量指标;分析了亚微米级硅酸锆与传统工艺硅酸锆在结具中的应用效果。由于产品粒径范围窄,白度好,可降低陶瓷企业的硅酸锆投入量,有效降低陶瓷企业的生产成本,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硅酸锆中放射性元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介绍了硅酸锆中放射性元素的种类、存在形式以及用于陶瓷坯釉料中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基于米氏理论的、用来预测乳浊剂乳浊度的模型,当巳知乳浊剂的粒度范围时,它可以从理论上预测乳浊剂在釉中的乳浊度,烧成后的一些锆乳浊釉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硅酸锆粒子的团聚现象,其结果是降低了硅酸锆的乳浊效果,因此尽可能减少团聚成为衡量硅酸锆品位和改善锆乳浊釉生产工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研究针对榍石型、尖晶石型、混合晶体型、天然矿物型、析晶弥散型5大系列在陶瓷抛光砖坯体中的增白乳浊效果进行了试验和研究。结果表明,析晶弥散新型乳浊剂的效果最佳。通过试验分析了添加析晶弥散型乳浊剂对生坯强度、烧结温度和强度及耐化学腐蚀等重要物化性能的影响,得知与添加硅酸锆相比各项指标相当或超过其数据。采用XRD、SEM等方法分析研究了析晶弥散新型乳浊剂的乳浊机理。  相似文献   

14.
六偏磷酸钠对陶瓷釉料中纳米ZnO分散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六偏磷酸钠对纳米ZnO在水体系中和陶瓷釉料体系中的分散作用以及纳米ZnO对陶瓷成品釉面性能的影响.采用沉降实验、粒度分析、釉料流变性、陶瓷成品光泽度和釉料始熔温度测试手段,对含纳米ZnO的水溶液、釉料和陶瓷成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纳米ZnO在水中最佳分散条件为:0.5%六偏磷酸钠,3.0%纳米ZnO,pH为9.在陶瓷釉料中最佳分散条件为:0.5%六偏磷酸钠,4.0%纳米ZnO,pH为9.釉料中含4.0%纳米ZnO的陶瓷制品,光泽度提高5.10%,烧成温度降低约15℃.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六偏磷酸钠对纳米ZnO在水中和陶瓷釉料中的分散性以及纳米ZnO对陶瓷成品性能的影响.采用沉降实验、粒度分析、釉料流变性、陶瓷成品光泽度、烧成温度测试手段,对含纳米ZnO的水溶液、釉料和陶瓷成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纳米ZnO在水中最佳分散条件为0.5%六偏磷酸钠,3.0%纳米ZnO,pH为9.在陶瓷釉料中最佳分散条件为0.5%六偏磷酸钠、4.0%纳米ZnO、pH为9、陶瓷基釉200 mL.以此釉料烧成的陶瓷制品,使光泽度提高7.14%,烧成温度降低约15℃.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一般釉料用乳浊剂进行了比较,论述了新型复合乳浊剂在釉料中的应用,并对其乳浊机理进行了阐述,给出了釉料的化学组成及各相关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5种釉料常用分散剂对纳米SiO2在水中的分散性,分析了纳米SiO2对陶瓷成品性能的影响.采用吸光度实验、釉料流变性、陶瓷成品光泽度、白度、烧成温度测试方法,对含纳米SiO2的水悬浮液、釉料和陶瓷成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纳米SiO2在水中最佳分散条件为:0.25%六偏磷酸钠,0.5%纳米SiO2 ,pH 为10.在陶瓷釉料中最佳分散条件为:0.5%六偏磷酸钠、1.5%纳米SiO2、pH 为10、陶瓷基釉200 mL.以此釉料烧成的陶瓷制品,光泽度提高17.6%,硬度提高8.16%,烧成温度降低约20 ℃.  相似文献   

18.
锆英石乳浊釉及其添加剂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锆英石作为陶瓷釉料乳浊剂,其乳浊效果与加入量及研磨细度有关。当添加磷灰石、硼砂后,明显提高锆英石乳浊效果。本研究通过实验探讨其机理。  相似文献   

19.
李文杰  赵淑忠  袁文瓒 《陶瓷》2012,(19):22-25
笔者简述了卫生陶瓷天然放射性的成因,初步分析了硅酸锆在陶瓷釉料中的作用机理及其矿物形成、颗粒细度和百分含量对产品放射性的影响;提出了控制硅酸锆粒径、减少用量等降低放射性的技术措施;从技术和质检两方面探讨了通过合理确定原辅料配方、控制关键原料使用量等途径实现对最终产品放射性监控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陶瓷》2020,(7)
笔者介绍了日本TOTO公司研制的一种光扩散反射性耐污釉料。按所定工艺要求,用含氧化锆的熔块与硅酸锆制备釉料,将氧化锆量和硅酸锆粒径设定在一定范围内,可使釉料具有光扩散反射性和耐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