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画论指导了中国山水画的进步,同时在某些方面指导了古典园林的建成。意境的形成是一个飞跃式的进步,各种绘画、园林作品因为有了意境而被赋予更深层的内涵。植物在意境的营造上起着重要作用。山水画中的植物意境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园林植物设计方面的启发。文章以南宁市民歌湖中的一景为例,对中国山水画中的植物意境与园林植物设计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中国山水画中的植物意境可能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园林。现代园林植物设计所体现的植物意境应该与时俱进,适应城市和时代的发展和需要。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现代人的休闲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园林夜景的重要性,将园林植物景观变化从季相缩小到昼夜变化,提出了"植物夜景"的概念,探讨了环境心理学在园林植物夜景设计中的作用,进一步研究了"植物夜景"的营造手法与配置原则,从而创造出可游可赏的园林夜景。  相似文献   

3.
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特点和植物本身的特征,对园林的空间建设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园林植物季相变化对园林空间的影响,提出了现代化园林建设的方法,即采用不同季相变化的植物来提高园林的空间感和建设的美感。  相似文献   

4.
我国造园历来重视空间的意境塑造。在园林造景中,植物因其独特的属性对空间的意境营造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园林空间由植物构成并形成了独特的意境之美。文章明确了植物的自然属性,包括高度、形态、色彩、质感、季相、光影和传统文化赋予植物的人文属性与意境空间营造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植物配置的意境空间营造方式,为更好地利用植物来营造空间意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7)
<正>园林植物在园林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园林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受到环境和气候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在不同的季节中植物所发生的变化是不一样的。利用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可以增加园林空间层次感,也可以丰富园林空间的内部结构。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合理应用到园林空间的规划和配置上,可以提高园林空间的建设质量,让不同季节的景观都可以符合人们的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6.
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类型之一,其景观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景观的营造。本文论述了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研究的重要意义,从寺庙园林植物景观建设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人手,提出了我国现代寺庙园林植物景观建设中要注重风水文化、宗教意境文化、地方文化3类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通过寺庙园林的植物景观研究,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发展和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8)
大唐芙蓉园是以展示盛唐风貌为核心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其植物景观设计在西安唐风园林中最具代表性,能够反映唐风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记录大唐芙蓉园植物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结合唐代芙蓉园的植物应用,分析主要景区的植物配置方式及景观特色。综合来看,大唐芙蓉园的植物景观营造遵循了唐风园林的主题,体现了符合唐文化的意境美,植物选择及配置合理,能够形成季相动态构图。  相似文献   

8.
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江南园林的集大成者。其中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网师园为苏州园林的杰出代表作,其景观营造之奇巧,表达意境之精妙堪称绝伦。本文从植物景观营造的角度出发,对其造园手法加以分析,并希望对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张俊峰 《四川建筑》2011,31(4):22-23,26
长期以来,大量学者对北方的皇家园林和江南的私家园林从历史考证、艺术形式、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而四川园林,尤其是其典型代表名人纪念园林的研究尚不多见,对园林要素植物就更少涉及,所以本着对古典名人园林的浓厚兴趣,以武侯祠为例,从儒家文化角度出发,探寻其对园林植物选择的影响,以进一步理解名园,指导以后的园林植物设计,营造更有意境的园林氛围。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本分析法对《园冶》中的植物景观语汇进行分析,参考古典园林的相关理论著作,并结合传统造园文化,研究《园冶》植景设计理法。全书以植景贯穿始末,共论及26种园林植物。《园冶》植景设计倡导贵宜、尚和、求变、显境之理法,注重因地制宜、整体关系、丰富变化和意境表达。通过与山石、水体、建筑等构园要素巧妙搭配,遵循虚实相生、一法多式、因借无由的植景设计手法,最终实现园林生境、画境与意境的营造与和谐统一。该书园林植景设计理法对于当代园林植物造景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意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炎  张万荣  林震 《山西建筑》2014,(5):202-203
以文献阅读和部分古典园林实地考察为基础,对古典园林植物景观意境进行了分析,从特色、分类、营造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初步探索了古典造园中植物景观意境营造的规律与手法,对当代新中式风格的营建具有启示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园林植物的意境营造现状,文章以《广群芳谱》传统植物志为主要研究材料,以植物竹为例,用全新的视角对《广群芳谱》中植物的意境描写进行解析,分析并梳理其意境表现方式,并将其具象化,进而探讨《广群芳谱》对当代园林植物造景新的启示,以期给当代园林植物的意境营造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结合实地考察,对扬州现存的寺观园林现状进行了概述,详细分析了寺观园林的研究进展,并将相关研究成果归纳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寺观园林文化与意境研究、寺观园林植物研究、寺观园林空间格局和营造特色研究、寺观园林保护及利用研究。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针对扬州寺观园林这一类型提出了两方面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4.
巴蜀园林孕育了历史悠久、辉煌灿烂的巴蜀文化,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一大亮点。文章采用实际调研、理论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通过对巴蜀园林植物及其意境表达的研究,阐述了巴蜀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内涵及影响因素,总结了巴蜀园林植物意境的研究现状和不足。研究表明:巴蜀园林植物造景讲究虚实相生、隐显结合,以此表达含蓄和深远的意境;植物意境的研究应该结合各方面的因素。希望本文能够为巴蜀园林的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玉华 《中州建设》2014,(23):59-60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是营造园林自然空间的重要手段,从中国古代文人崇尚园林雅居的文化境界,对不同时代的传统园林的文化内涵和营造技艺做了探讨,揭示出中国传统园林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园林植物造景文化性的概念、理论、方法的阐述,总结出园林造景中可观赏植物的文化象征意义及其在文化建园中的具体运用方式,旨在强调植物造景文化性对现代园林设计意境营造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为园林精品图书系列之一。通过2000余张典型的实景照片,介绍了世界各国各种园林景观的设计及营建方法。大16开全彩色精印精装,由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全卷四册,定价1680元。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由国内数十位园林界权威专家联合推出,主编赵世伟和张佐双,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陈俊愉先生作序。多角度、大视野、全方位为读者展示世界各国形形色色风格多变的园林植物景观与营造实例,把世界各国园林艺术家的精品奉献给读者全书充满英国园林的乡村情节;法的园林的浪漫热情;澳洲园林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8.
园林植物空间营造是园林设计的核心内容,其重要性在现代园林中日益表现出来。通过对杭州西湖园林绿地植物空间营造案例的实测和量化分析,从视角与空间感受、高度与立面层次、盖度与围合感、形状系数与空间层次四方面探讨园林植物空间营造的一般规律和数量关系,以更好地指导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相似文献   

19.
周定瑞 《园林》2006,(11):41-41
居住区是人们生活、休息的空间,其中园林绿地是人们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重要场所。进入秋季后,随着温度和湿度降低等气候条件的变化,居住区绿地的园林植物呈现了迷人的秋色。植物的季相变化不但满足了人们的感官需求,同时也营造了温馨的生活环境,使闹市的居民重返自然而得到身心享受。居住区内园林植物的种植应选择适当的种植地点、种植方式和树种之间的搭配,充分考虑到所选树种的四季景观效果,增强季相变化,以达到植物的个性美和群体美,从而形成园林景观。而从9月到11月观花的木本植物相对较少,因此,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应结合秋季色叶树种和观果植物的应用,和花卉一起形成秋色。  相似文献   

20.
吴丽 《中州建设》2014,(23):78-79
探讨园林植物环境的营造原则与手法对于提高园林造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括了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时应遵循的总体设计原则,同时提出了实现造景的具体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