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住宅小区生活污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高效废水处理工艺.通过对生活污水进行MBR工艺处理的研究, 证明该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可得到直接回用的优良水质.对3种类型MBR工艺的运行费用进行了分析对比,提出宜采用一体式M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分析了M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生物动力学参数和膜分离参数,对膜通量与工作压力、冲击负荷、曝气强度等运行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指出采用MBR工艺处理住宅小区生活污水时应注意尾气处理、噪音控制,同时应加强消毒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北小河污水处理厂是国内较早采用MBR工艺的大型污水处理工程,已稳定运行了3年多。对污水处理厂MBR工艺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并介绍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膜丝缠绕、生物池污泥浓度不均衡、膜清洗药剂消耗等问题及相应的改造措施,在此基础上对MBR工艺的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全膜法在大连泰山热电厂新建工程2×135 MW火电机组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工程采用超滤(UF)—反渗透(RO)—连续电去离子膜块(EDI)联合工艺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介绍了工艺的设计、设备及运行情况,并对运行数据进行分析。经该工艺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可满足设计要求,并能保证电厂超高压锅炉用水的长期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北小河污水处理厂是国内较早采用MBR工艺的大型污水处理工程,已稳定运行了3年多.对污水处理厂MBR工艺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并介绍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膜丝缠绕、生物池污泥浓度不均衡、膜清洗药剂消耗等问题及相应的改造措施,在此基础上对MBR工艺的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硅藻土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硅藻土对污水处理厂进水进行混凝处理,尝试将硅藻土混凝和微滤分离膜处理技术相结合对污水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硅藻土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效果显著。当硅藻土用量为300mg/L时,结合微滤分离膜系统,能够满足生活杂用和市政杂用所需水质要求。应用环境扫描电镜表征硅藻土混凝前后的组分和表观特征,初步提出了硅藻土的污水处理机理为吸附、混凝和中和三个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无锡地区6座采用中空纤维膜MBR工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细格栅系统设计为例,介绍了细格栅系统组成和选择影响因素,分析了细格栅水力系统及冲洗系统,并对其实际运行效果进行了分析,可为同类工艺细格栅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游亮 《北京水务》2011,(2):31-33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是当前最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于市政污水处理领域。该技术有着出水水质好、占地小、污泥排放量少、运行稳定、操作简单等优点。但是一次性投资及运行费用较高等问题阻碍了其在污水处理中的推广应用。传统连续曝气控制膜污染是膜生物反应器最大耗能部分,约占整个系统能耗的60%左右。为有效降低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的运行费用,同时保证曝气控制膜污染的效果,笔者从膜片间距,结合曝气方式、气水比3方面进行研究,以优化膜组器结构实现膜生物反应器工艺运行费用的根本性降低。经研究发现当膜片间距为24 mm,气水比为30:1,曝气方式为曝气10 s停10 s的频率时,曝气控制膜污染的效果与连续曝气控制膜污染效果相似,甚至更好。以此研究为基础,确定了针对北京市郊区县农村排放污水的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的运行参数:污泥浓度为(5~12)g/L;气水比为(20~40)∶1;每(2~3)个月进行1次在线清洗,清洗药剂浓度为3 g/L;自吸泵抽停比为7∶1。  相似文献   

8.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再生水厂使用双膜法(MF+RO)工艺对污水厂二级出水进行处理,处理后出水回用至区内工业企业,双膜法工艺组合较为合理,系统设计对CODcr的去除率为85%;BOD5的去除率为70%;SS的去除率为97%;NH3-N的去除率为50%;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达到GB/T19923-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的标准。对于我国缺水城市双膜法处理工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有效地缓解区域水资源紧张的情形。  相似文献   

9.
无锡市梅村污水处理厂MBR工艺优化运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锡市梅村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采用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处理规模为3万m3/d。正式投产后尽管实际运行参数与设计参数存在一定差距,系统仍运行稳定,出水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阐述了系统运行参数,分析运行费用并总结了运行要点。  相似文献   

10.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本中试试验结果表明:一体式好氧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用于回用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在不人为排泥的条件下,该系统连续运行110多天没有洗膜。系统出水稳定优质(COD<30mg/L,NH3-N<10mg/L,无色无味透明,未检出大肠杆菌);基建费用低,运行费用和传统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相差不多。空曝气和在线药洗是进行膜日常维护的有效方法,反应器水力循环条件和启动阶段的运行操作对膜的清洗周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TiO_2在饮用水膜处理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微污染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NOMs)、藻毒素、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常规的水处理工艺不仅去除效果十分有限,而且会增加消毒副产物。膜分离技术是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但如何制备新型膜材料、减少膜污染是实现膜分离技术在饮用水生产中应用的关键技术;TiO2催化氧化与膜处理技术联用后,可以提高膜通量,杀死细菌和有效减轻膜污染;在膜制备过程中TiO2不仅可以直接制备成膜,而且还可以杂合无机膜或有机膜制备复合膜,能够明显改善膜的亲水性,提高膜通量,在膜分离过程中同时具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2.
投加活性炭膜污染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不同粒径(20~40目、40~60目、80目、100~150目)的活性炭对膜生物反应器减缓膜污染的效果,粒径确定后比较不同投加量(0、1g/L、2g/L)对膜生物反应器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径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减缓膜污染,本试验适宜的活性炭粒径为40~60目;1g/L的颗粒活性炭膜通量下降比较缓慢,2g/L的活性炭反而会加剧膜污染。活性炭减缓膜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改善了活性污泥混合液的性能,阻碍污泥层在膜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投加氢氧化铁对膜生物反应器性能的改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向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中投加氢氧化铁絮体,经过驯化和培养,形成生物铁污泥,以提高膜生物反应器的处理效果,减缓膜污染。从对模拟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来看,生物铁污泥MBR和普通污泥MBR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3%和91%,对废水染料的去除率分别为92%和85%;同时,通过高差以及污泥照片的测定和观察,可以看出生物铁污泥对于防治膜污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膜分离技术和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产生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工艺,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相比具有很多优点,但膜污染是限制膜生物反应器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介绍了膜污染的定义,系统论述了膜污染的研究进展,着重从改良膜的性质,改善污泥混合液的特性和优化膜分离操作条件3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有效延缓膜污染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浸没式超滤膜处理地表水的膜污染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中试考察浸没式膜处理地表水的膜污染影响因素,主要通过运行压力的变化,确定膜通量、混合液性质、膜材料对膜污染状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膜通量高于临界膜通量越多,膜运行压力增长速度越快,试验用膜的临界膜通量为20 L/(m2·h);混合液的浊度及有机物含量越高,膜运行压力增长越快,膜污染越严重;温度升高可以减轻膜污染;对于相同的膜通量,PVDF超滤膜运行压力要低于PVC合金超滤膜,PVDF膜的抗污染能力要强于PVC合金膜.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3座采用浸没式超滤膜工艺的净水厂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影响工艺运行的现象和问题,其中膜丝材料老化、膜孔变形甚至断丝等现象加剧了初滤水现象,并对出水水质产生了不利影响;膜池污染物富集则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膜污染和膜丝间积泥,导致膜组件断丝现象加剧及清洗困难。对于运行而言,低温造成的反冲洗压差增加比产水过程的通量下降和跨膜压差增加的影响更为直接和难以克服。此外,实际运行过程的膜出水中有相当数量的微生物检出,表明仍存在着生物泄漏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调蓄水库是阳泉二电厂应急供水水源,水库库容50 万 。为了减少库区的渗漏损失,采取了全库区防渗措施。本文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对土工膜防渗层和典型地段的施工期、蓄水期、水位骤降期中的稳定性以及最不利条件下大坝上下游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聚氯化铝(PACl)为无机絮凝剂,考察PACl的投加对长期运行的A/O -MBR中污染物去除效果、膜污染速率、污泥混合液性能、以及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及胞外聚合物(EPS)含量的影响。首先通过烧杯试验确定A/O -MBR中最佳PACl投加量为400 mg/L。采用两套A/O -MBR长期对照运行结果表明,PACl的投加提高了反应器对总磷的去除效果及污泥沉降性能,并降低了膜污染速率。投加PACl反应器中污泥平均粒径由124.59μm增加到159.43μm ,降低了胶体及小颗粒物质的比例,同时PACl对SM P中多糖的吸附也是降低其膜污染速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PAC-UF工艺的膜污染特性及膜污染物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在超滤膜(UF)工艺和粉末活性炭-超滤(PAC-UF)工艺中的运行,分析粉末活性炭(PAC)对膜污染的影响,并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等方法分析膜污染的主要成分。试验分析表明,两种工艺中UF膜的膜通量均呈下降趋势而后趋于平缓,但PAC-UF工艺的下降趋势相对缓慢,说明PAC可以延缓膜污染的形成,但无法阻止膜污染的发生。根据三维荧光的分析,二级出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富里酸类物质和腐殖酸类腐殖质,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和腐殖酸类腐殖质是造成可逆污染的物质,该污染物通过物理反冲洗可以被大部分去除;通过对碱洗液和酸洗液的分析,推测在PAC-UF工艺中造成UF膜片不可逆污染的物质为酪氨酸类蛋白质、色氨酸类蛋白质和富里酸类物质,这三种有机物是造成UF膜片不可逆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利用膜生物反应器对垃圾渗滤液进行了试验研究,在不人为排泥的情况下,反应器连续运行60d。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短期内可以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COD_(Cr)<300mg/L,NH_3—N<20mg/L,未检出SS和大肠杆菌)。并对其污泥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