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三元论--人类聚居环境学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人类聚居环境规划设计的专业为背景,针对二元论的不足,首次提出三元论的规划设计哲学,从专业范围、价值观念、专业组成、环境感受、规划设计过程、方法技术等方面,论证了三元论作为人类聚居环境学哲学基础的充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以人类聚居环境规划设计的专业为背景,针对二无论的不足,首次提出三元论的规划设计哲学,从专业范围、价值观念、专业组成、环境感受、规划设计过程、方法技术等方面,论证了三无论作为人类聚居环境学哲学基础的充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人类聚居环境学对于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向鹏 《山西建筑》2007,33(18):24-25
以人类聚居环境学的研究方法从若干方面对目前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分析规划设计及建设方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人类聚居环境学为指导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4.
再论人聚环境的科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再论人聚环境的科学研究那向谦人类聚居学(FkistiCS)是由希腊学者(杜克塞迪斯C.A.DOXlldlS)在本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它由5个基本因素构成:自然环境、人、社会结构、建筑与城市、交通与通讯网络。杜克塞迪斯建议,应把“人类聚居学”做为一个...  相似文献   

5.
现代风景旅游规划设计三元论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刘滨谊 《规划师》2001,17(6):64-65,85
从迅速发展的中国风景旅游规划设计研究和实践出发,以寻求中国风景旅游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为议题,从实践、目标、操作、理论研究四个方面,提出、阐述、论证风景旅游规划设计三元论。  相似文献   

6.
人类聚居环境学引论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文章阐述人类聚居环境理论研究的缘起及其思想蕴含,以及人类聚居环境学的基本概念思想、理论与技术;对所提出的人类聚居环境学理论-工程体系的核心层面:人类聚居环境的深层结构-场域理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以及CEQ(容量调查-质量控制-演化预测)工程,予以论述.并以国际上实施的3R(节约、再利用、循环)计划及CEQ工程为例,揭示了人类聚居环境学理论研究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希腊建筑师C.A.道萨迪亚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研究人类聚居的理论,此理论给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着重从人类聚居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核心内容来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绿地系统研究进展、理论基础及实践的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总结近10年来中国学者对城市绿地系统的研究成果,归纳其特点在于“1+4”的学科结构、四个研究层面和五大热点研究方向,不足之处在于研究大大滞后于城市绿地的发展、研究理论深度不够、系统性不强以及量化工作不够,在此研究基础上,借鉴人类聚居环境学、恢复生态学和现代景观规划理论,本着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突出景观的绿地系统三元论思想,对无锡市城市绿地系统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9.
刘晓晖  李先逵 《华中建筑》2006,24(9):75-76,80
诗境,即诗的意境.它既是当代人文社会的共同理想.更是中国文化思维的鲜明特征。该文通过四川雅安市滨江号观大道规划设计结合诗境的实践尝试.探索了规划设计同时也是一个寻求诗境、创造诗境的设计思想方法创新过程.并且进一步认识到“设计结合诗境”对于摆脱当代环境危机和人文困境去解读“诗意栖居”之哲学含义,以度重建规划设计领域的中华文化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人类聚居环境概念,提出聚居社区的拓扑元素。通过实例调查,元素量化、,揭示聚居社区的演变规律及发展规模。  相似文献   

11.
人类聚居环境剖析--聚居社区元素演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人类聚居环境概念,提出聚居社区的拓扑元素。通过实例调查、元素量化,揭示聚居社区的演变规律及发展规模。  相似文献   

12.
刘滨谊 《中国园林》2008,24(1):12-15
风景园林学科及其支撑园林专业与景观专业的发展关键是人才的教育培养,而专业人才教育的关键是观念意识。根据多年教学与实践的经验总结,以教育培养景观与园林专业人才、提升专业人才专业素质为题,提出论述风景园林学科与专业的五大专业观念与专业素质的培养:生活观、自然观、科学观、空间环境观、实践观。从学利专业基本目标、工作原则、知识结构、核心技能与操作途径、价值标准5方面,探讨提出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哲学面向人类聚居生活的目标、一切以自然为优先的工作原则、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结构、以空间环境为载体的操作途径、以实践成果为准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所在院校城市规划专业背景特色及教学系统的分析.提出教学中应进一步强化地域性文化特点。结合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导入乡土景观概念,阐述何为乡土景观,乡土景观对于城市规划设计的意义及其在居住区规划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进而为城市规划专业的特色教学发展道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旅游地原著聚居模式在旅游接待点规划设计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滨谊  鲍鲁泉 《规划师》2002,18(4):29-32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旅游地原著聚居模式在旅游接待点规划设计上的应用价值和可行性,针对具体规划设计中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传统聚居村落是历史和文化的记忆,是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都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快速侵蚀着传统聚居村落文化的传承,使得传统聚居村落面临消失的窘境,传统聚居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聚居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现状并不客观,需要跳出传统思维,建立起基于互联网思维和技术的保护发展路径。文章针对"互联网+"时代传统聚居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的研究意义以及现状进行讨论,进一步提出在"互联网+"时代,根据传统聚居村落的特点,从旅游规划设计出发,对传统聚居村落实现保护与开发。文章详细分析了旅游发展可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进一步讨论旅游规划设计的目标人群以及规划内容。  相似文献   

16.
吴衡 《云南建筑》2010,(4):61-65
阐述了大型水电站永久性营地建设项目,深化前期建筑方案和总图规划设计的必要性.以指导并优化后期相关工程项目的方案和施工图设计.有针对性地总体协调以后各专业设计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布置、通道、接口和工序等问题。同时本文分别对:建筑方案和总图规划设计,供配电系统,给排水(包括热水和中水)系统.弱电系统,消防系统,暖通系统、装饰工程等专业设计和施工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结合设计规范,永久性营地项目自身特点.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使用经验,提出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现代步行商业街的本质特征与规划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和平 《规划师》1998,14(3):64-69
步行商业街是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和商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步行活动和商业活动的统一体.也是交流信息和娱乐休闲的重要场所。清华大学、重庆建筑大学、东南大学的专业人员,从不同角度研究、探讨步行商业街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想必能给步行商业街的规划设计实践工作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8.
从人际关系谈居住小区房地产开发何重义一、居住环境的人际关系1.人类聚落文化人类穴居──部落──村庄──城市社会,在这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所积淀下的文化,是一部群居生活相互依存与自然环境,外来侵敌斗争的史诗。人类文化的发展无不打下聚居生活的烙印。古代社会有...  相似文献   

19.
曾密布森林草原的黄土高原干旱区已面临缺水少绿的主要问题,人居环境建设与乡村规划应以此为出发点。文章基于人居环境三元论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水、绿、人三要素的分析,在镇区尺度从人文、产业、聚居三方面阐述了乡村规划的生长过程,提出了适宜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乡村规划方法,并以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甜水镇为案例,应用"人文产业聚居"的三步空间规划方法,提出规划方案。研究证明了理论分析落实于规划实践的可能性,提出了以集水造绿为引导的乡村规划设计方法,满足当地人居需求,以期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吴良镛 《规划师》2001,17(4):10-13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以包括乡村、城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形式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而不是象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那样,只是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部分或某个侧面;学科的目的是要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建设符合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