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仓船 《中州煤炭》2019,(12):13-16
为防治煤矿工作面采空区自燃火灾,提出了凝胶泡沫新技术,该技术泡沫易堆积能够解决采空区隐蔽火源、高位火源、巷道高冒火灾和采空区大范围的防灭火难题。通过在石槽村煤矿210603工作面的实际应用,工作面回撤通道及回风流内CO浓度由450×10-6降低至10×10-6以下,各个区域内CO浓度恢复正常且均未发生复燃现象,确保了工作面设备的安全回撤,为煤矿工作面采空区自燃火灾防治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在系统分析济三煤矿第一个上行开采工作面43上03工作面的基本状况的基础上,研究了掘进、回采、停采各个时期的瓦斯防治、火灾防治等各项技术措施,确保了该工作面的安全生产,为今后的上行开采瓦斯火灾防治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和规模的增加,通风阻力不断加大,矿井的通风越来越困难,为采掘工作面配备足够的风量逐步成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在低瓦斯矿井,利用可控循环风技术在区域供给风量不变的条件下,能够解决采掘工作面的瓦斯、粉尘、温度和火灾问题,有望成为一个经济、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以某矿井上行通风工作面巷道为模型,运用火灾场模拟软件FDS对该工作面火灾时烟羽及温度场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烟羽不易发生逆流,旁侧倾斜巷道易发生风流逆转;风速越大,烟羽扩散范围越小;风速增大对温度降低无明显效果,反而加大温度危害性。  相似文献   

5.
曹雅婷  王佰顺 《煤炭技术》2015,34(4):204-207
针对矿井工作面进风巷火灾中出现的人员逃生困难问题,利用FDS软件建立了某煤矿工作面的几何模型,对火源位于工作面进风巷时的火灾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采场内温度、可见度、有害气体浓度等火场参数的分析,研究了局部反风和水幕在烟气控制上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矿井火灾烟气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更好地制定井下火灾紧急救援预案,文章通过仿真模拟法研究了煤矿的进风、用风和回风地点发生火灾后的烟气流动规律。利用Ventsim可视化通风软件建立东荣三矿三维矿井通风系统模型,选取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回风巷以及主井作为研究对象,模拟井下发生火灾的情形,通过获得的数据分析CO扩散情况,制定相关应急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主井发生火灾,CO气体会出现剧烈波动,短时间内能扩散至井下各个工作面,危害性极大;采煤工作面发生火灾,风门的位置以及关闭的时间长短对遏制CO气体传播十分关键;采煤工作面回风巷着火,在采空区瓦斯未涌出和积聚的前提下,CO会随着回风巷排出井外,危害性小。  相似文献   

7.
《煤矿安全》2015,(8):74-76
以大水头煤矿东一采区108综放工作面过断层期间的自燃火灾防治为例,分析了综放工作面过断层期间火灾防治的关键问题。通过对煤自然发火实验以及采空区温度监测获得了108综放工作面煤最小自然发火期为42 d,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别为散热带0~46 m、氧化带46~63m以及63 m以后的窒息带。结合该矿的实际情况,采用加快推进速度、减少采空区漏风、工作面注浆、工作面注氮以及采空区气体及温度监测等手段,保证了该矿井过断层期间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
王全红 《山西煤炭》2009,29(2):25-27
基于激光光纤原理,集标志气体分析法、温度检测法于一身的光纤火灾预警系统,在回采工作面主要巷道及采空区内设置测点和光纤,实时在线监测煤炭自燃温度及标志气体浓度变化,准确预报着火点的位置,为及时消灭火灾隐患、控制火情提供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1072综采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在采煤工作面采用束管监测系统监测采空区发生火灾的主要参数,即采空区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等。通过对实测的采空区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等参数进行综合分析,证明了在工作面上下平巷布置的观测管路观测气体方案的可行性,为防止采空区遗煤氧化自燃和采取科学的防灭火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证大社矿生产安全,防止采空区自燃,采用火灾监控预警系统技术,实现了对采空区深部的温度监控、气体成分测定以及自然发火预警,能够及时发现工作面采空区的自然发火情况,并确定自然发火深度以及自然发火的程度,为采取相关防灭火措施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综采工作面的防灭火问题,以古城煤矿18509工作面为研究对象,从矿井实际情况出发,从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两个方面对工作面的火灾防治进行了详细设计,采用采空区束管监测、注氮、喷洒阻化剂等手段,有效遏制了综采工作面火灾的发生,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2.
煤矿井下火灾会造成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火灾防控是煤矿一项重点工作。采煤工作面是煤矿火灾事故重点防范区域,防火门则是控制采煤工作面火灾事故扩大的重要设施。新型远程控制气动防火门克服了传统防火门存在的不足,可以快速关闭防火门,避免火灾事故进一步扩大,同时能够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具有较高的安全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邢伟  孟凡新  夏永中 《中州煤炭》2010,(3):73-74,80
黄泥注浆技术是大平煤矿近年来在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方面的有益探索。该方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劳动强度和材料成本均比较低,且煤体内温度下降快,阻燃效果明显,改变了处理内因火灾一直沿用化学方法的策略。通过注浆,有效遏制了采空区内温度升高势头,消除了火灾隐患,为工作面安全回采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值模拟的矿井火灾虚拟再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虚拟现实技术与CFD技术耦合原理,提出了利用数值模拟结果真实再现矿井火灾场景的方法。在矿井火灾流场中引入了离散颗粒相,利用颗粒位置、速度、温度参数控制虚拟环境中烟气的运动特征和色彩特征。以综采工作面及联络巷道为模拟场景,再现了矿井巷道火灾烟流流动现象。  相似文献   

15.
综放工作面多目标注氮防灭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星  吕世宏  刘毕 《煤矿开采》2001,(4):72-72,75
介绍砚北煤矿综放停采工作面火灾初期抢救处理过程和采取的方案、措施 ,总结了综放工作面自燃火灾的处理和预防。  相似文献   

16.
《煤矿安全》2008,39(8)
在波兰煤矿内因火灾次数逐渐下降,例如,1956年发生614次,而最近10年来的每年不超过10次。主要原因是采用了有效的预测方法。第一个是工作面火灾危险性指数的方法。也就是采用分析工作面连接部位动态的影响。工作面火灾危险性指数包括促使和阻滞发生内因火灾影响的12个性能。该性能用字母C表示(C1……C12)。文章详细叙述了C1-C12的性能。第二个是根据工作面火灾危险性指数p快速预测内因火灾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确定以CO为标志气体的煤自然发火标志气体临界值,以便于防治矿井火灾,以任家庄煤矿110902综采工作面作为试验工作面,通过煤升温氧化过程模拟实验,测定了110902综采工作面9#煤层在各个阶段的CO浓度临界值,并以此为基础,通过研究与计算,确定110902综采工作面各指标气体浓度临界值为:采空区CO10~6×10~(-6),回风流CO2×10~(-6),上隅角CO3×10~(-5),C_2H_4=0,C_2H_2=0。当各指标浓度高于该值时,可能发生矿井火灾。  相似文献   

18.
鉴于浅埋深易自燃厚煤层工作面火灾防治难题,以郭家湾煤矿51103综采工作面为例,综合分析了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危险因素,建立了基于采空区气体和温度监测为手段的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系统,提出了"封堵漏风、预防性注浆、低流量注氮"的综合防灭火技术措施,为浅埋深易自燃厚煤层工作面的安全开采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介绍大雁矿务局二矿综放停采工作面火灾的抢救处理过程和采取的方案、措施 ,总结了综放工作面自燃火灾的处理及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某煤矿35106综采工作面煤样自然发火实验的测试确定了其过程中与火灾相关参数的各项指标。采用在工作面两顺槽定点预先埋设取气束管和温度传感器,根据随着工作面不断推进后采空区内各观测点气体浓度及温度变化情况,结合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确定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宽度,计算出工作面最小安全推进速度。并结合矿井实际生产情况,采取注浆等采空区防灭火技术措施,确保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