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信号交叉口模糊逻辑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道路交叉口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提出了一种主从式模糊逻辑自适应控制算法,该算法综合考虑了本相位最小绿灯时间结束时刻的路段车辆数和相邻相位的车辆排队长度,以及本相位非关键车流对关键车流的影响,采用两个规则前件进行主模糊控制器的模糊推理,设计了具有更多控制信息的两级模糊控制器。结合已有类似研究成果进行了仿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在减少车辆延误方面有明显改进。  相似文献   

2.
城市道路道路各交叉口交通信号的实时管理和控制直接影响了整个城市的交通,以单交叉口多相位固定周期的交通信号控制问题为背景,构造了以交叉口滞留车辆最少为优化模型,在目标函数后加上罚因子实现有约束极值问题向无约束问题的转化,用量子粒子群算法对其进行仿真数据求解,得到了交通实时控制的配时方案,并与定时控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和算法对交通信号的实时控制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城市道路各交叉口交通信号的配时优化和协同控制直接影响整个城市的交通状况.本文以单交叉口模型的交通信号控制问题为背景,构造了以单交叉口滞留的车辆数最少为目标的优化模型.用混沌量子进化算法进行仿真数据求解,得到实时控制的配时方案,并与其它算法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单交叉口的信号配时优化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市中小流量交叉口交通拥堵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延Petri网(Timed Petri Net, TdPN)的可变相序信号控制模型。利用TdPN建立交叉口车流模型和信号控制模型,结合马尔可夫链,建立交通流的动态生成模型。通过将通行权赋予当前等待车辆数最大的相位来实现相位的随机选择。以平均延迟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通过遗传算法求解最优相位配时。在信号周期固定的情况下,分析基于TdPN的四相位可变相序控制模型在不平衡交通流下对交叉口平均排队长度的影响,并将此模型与四相位固定相序控制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在单位时间内有效地减少了交叉口的平均排队长度。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交叉口绿灯时间,根据交叉口交通流的动态属性和交通信号的离散属性,建立了城市交通网络中单交叉口信号控制的混合Petri网模型.用连续Petri网描述交叉口容量和交通流变化,用离散时延Petri网控制交叉口各个相位的交通信号,每个相位都有控制绿灯延长时间的Petri网模型.在执行了最短绿灯时间后,根据当前等待通过的车辆数,通过禁止弧对绿灯延长时间加以控制,以确定最佳绿灯时间.最后对该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对单一交叉口实现了更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分层并行策略结合灾变模型的混合粒子群算法--分层并行灾变粒子群算法(HPCPSO),它能提高算法的收敛性和稳定性.同时通过对交叉口交通情况的研究,把车辆延误、车辆停车数和能源消耗都纳入性能指标值PI,建立了区域交通协调控制优化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分层并行灾变粒子群算法实现了交通信号优化控制及验证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分层并行灾变粒子群算法相对于基本粒子群算法提高了寻找全局最优解的能力,能够有效实现交通信号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7.
交通控制中展宽段设计与信号配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展宽段设计与信号配时之间互相影响和制约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优化配时依据和相位相序的解决方法.分析了展宽段设计与信号控制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交叉口无空间限制条件下展宽段的设计思想,既应满足信号控制需求又要保证排队车辆不发生溢出,且要尽量减少对对向出口道车辆通行的影响,基于此思想综合运用交通控制理论及交通流理论建立了展宽段长度的计算模型;当交叉口空间受限制时,针对直左车流间无相互干扰的情况,提出了以当量饱和流率作为信号配时依据的控制思路,而对于直左车流间存在相互干扰较严重的情况,提出了优化相位相序的控制策略,结合韦伯斯特理论建立了以延误最小为目标的非线性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求解相关参数.最后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提出的方法和模型进行了模拟验证.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交通控制系统的适应性和鲁棒性,采用强化学习方法实现交通控制模型的学习能力.对固定周期和变周期两种模式下的单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进行研究,构造了等饱和度优化目标的奖赏函数,建立了等饱和度和延误最小两个优化目标的离线Q学习模型.采用对流量进行离散的方法解决了状态维数爆炸问题.通过算例对建立的4种离线Q学习模型解的结构、最优解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在线Q学习模型,离线Q学习模型更适合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采用“离线学习,在线应用”的方法,将建立的定周期延误最小离线Q学习模型与Webster定周期模型的性能进行对比,总体上前者的车均延误和累积延误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9.
针对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交通流特性,建立无冲突车流组合.并对各优化目标采用变化的加权系数建立多目标综合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交叉口车流组合(映射为交叉口相位)为小生境种群运动特征分量的种群小生境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交叉口相位优化和配时优化.最后对重庆市某交叉路口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降低了交叉口的延误时间和停车次数,使交叉口得到了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10.
自组织式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同一子区的交叉口集中优化,获取基于共同周期的协调控制方案;这种模式下子区相对固定,方案切换困难,对于交通问题反应慢;该研究将网络优化分解到相互叠加的基本协调单元之间的互动优化,通过基本协调单元的相互耦合完成整个路网的优化;建立了交通信号控制交叉口之间的预测模型与互动模型,交叉口之间既考虑自身的效益,又考虑下游交叉口效益,实现整个路网的自组织协调,不需要强制的共同周期与相位差,反应更加迅速。通过多场景实验,该自组织模型能够降低路网的整体延误8%~12.3%,包括过饱和情况。  相似文献   

11.
基于路网宏观基本图(macroscopic fundamental diagram, MFD)实施城市区域交通控制时,为了防止边界交叉口受阻方向的车辆排队长度过长,同时提高路网内车辆完成率,提出了考虑受控区域边界交叉口交通拥堵状况的交通流反馈阀门控制方法,通过对边界控制阀门处路段存放车辆富余空间的分析,提出了阀门交叉口位置和数量选择模型;针对可能造成的阀门交叉口交通拥堵,提出了受控区域边界拥堵交通流分配算法,也即通过提前调节阀门上游交叉口的绿灯时间,把部分交通流提前控制在其它相邻上游交叉口.通过实际路网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控制阀门交叉口的车辆排队长度,降低阀门交叉口车辆平均延误时间和平均停车次数.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市车流高峰时段的道路拥堵问题,提出基于激光传感数据的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方法研究。在道路两侧均匀布置激光传感器节点,采集实时的激光传感数据和车流量信息,并构建一种两层级的交通信号灯控制模型,以提取的交通路口实时传感数据作为输入项进行模糊推理,并求解出交通信号控制模糊子集,最后推导出当前车流长度、车辆在路口的平均滞留时长及车辆的延误时长等变量,达到缓解交通拥堵,提高通行效率的目的。仿真实验数据表明,提出的拥堵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可以明显减少车辆延误时长,提高道路通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考虑有信号控制的交叉路口内车辆之间、车辆与行人之间的冲突,在离散事件仿真规范(DEVS)框架下构建了交叉路口微观交通仿真模型.以某市典型交叉路口观察数据标定仿真参数,将仿真结果与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计算得到的通行能力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在此基础上,首先,仿真分析了不同左转比例对交叉路口通行能力的影响;然后,基于各方向等待通过交叉路口的车辆数目设计了智能绿信比控制策略.仿真试验表明:通行能力随着左转车比例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智能绿信比控制能显著提升交叉路口通行能力,明显降低平均引道延误时间.由此证明仿真模型能真实地模拟交叉路口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且易于扩充,通用性强,能够用于其它智能交通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减小车均延误为目标,在调查交叉口交通流量和当前信号控制的基础上,采用韦伯斯特配时算法进行优化计算,并通过通行能力、交通流量比等指标来确定信号周期时长和各相位绿灯时间,改善相位饱和度,从而充分利用道路的通行能力。以建设大道新华路交叉口为例,基于实际数据对优化前后的交叉口利用vissim软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各相位的饱和度较优化前更为平均,没有出现很高或很低的极端情况,优化后的车均延误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城市快速路的运行效率,避免快速路入口匝道处发生拥堵并影响地面交通,结合快速路交通状态的实时判别、匝道调节率及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提出了针对快速路典型交通状态下的精准协同控制模型。协调控制模型的四个子模型为,流量精准推送模型、交叉口关键相位迟闭、早断配时优化模型、匝道排队调节控制模型。案例仿真表明:协调控制信号迟闭策略下匝道通过流量、车均延误,交叉口平均排队长度、车均延误分别优化了2.3%、40.4%、21.8%、22.4%;协调控制信号早断策略下匝道车均延误、平均排队长度,交叉口平均排队长度、车均延误分别优化了22.6%、31.7%、9.7%、4.5%;协调控制较大程度上提升了研究区域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路网车流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一致性思想的路网边界流量控制策略.首先,基于车辆守恒宏观模型,描述了区域边界车流的动态演化;以区域内路段占有率一致作为控制目标,边界交叉口配时参数为控制输入,进行区域边界反馈控制设计,并推导出边界车流输入与内部路段放行比例的解析关系;最后,通过路网实测数据验证了边界控制策略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边界控制策略不仅能够有效改善路网交通流分布不均衡的状况,还能够有效降低路网的平均延误、排队长度等指标,提高路网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two-direction green wave intelligent control strategy to solve the coordination control problem of urban arterial traffic. The whole control structure includes two layers — the coordination layer and the control layer. Public cycle time, splits, inbound offset and outbound offset are calculated in the coordination layer. Public cycle time is adjusted by fuzzy neural networks (FNN) according to the traffic flow saturation degree of the key intersection. Splits are calculated based on historical and real-time traffic information. Offsets are calculated by the real-time average speeds. The control layer determines phase composition and adjusts splits at the end of each cycle. The target of this control strategy is to maximize the possibility for vehicles in each direction along the arterial road to pass the local intersection without stop while the utility efficiency of the green signal time is at relatively high level. The actual application results show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decrease the average travel time and average number of stops, and increase the average travel speed for vehicles on the arterial road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市交通子区内部与边界交叉口的协调控制问题,提出基于分层多粒度与宏观基本图的交通信号控制模型HDMF。首先利用城市交通系统的分层多粒度特性与粗糙集理论描述交通要素的实时状态;然后结合基于背压算法的分布式交叉信号控制和交通元素的动态特性,计算交叉口相位压力并对相位进行决策;最后使用宏观基本图(MFD)实现区域驶出总流量最大和各子区内存在车辆数量最优。实验结果显示,HDMF模型与协同最大压力控制模型EMP、基于MFD和混合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HGA模型相比,平均排队长度分别降低了6.35%和10.01%,平均行程时间分别降低了6.55%和11.15%,表明HDMF模型能够有效疏导子区域内部与边界的交通,实现整体路网的车流量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Q学习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来进行单路口的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在城市交通愈加拥堵的时代背景下,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提出一种结合SCOOT系统对绿信比优化方法的Q学习算法。本文将SCOOT系统中对绿信比优化的方法与Q学习相结合,即通过结合车均延误率以及停车次数等时间因素以及经济因素2方面,建立新的数学模型来作为本算法的成本函数并建立一种连续的奖惩函数,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Q学习算法在单路口上的运行过程并且通过与Webster延误率和基于最小车均延误率的Q学习进行横向对比,验证了此算法优于定时控制以及基于车均延误的Q学习算法。相对于这2种算法,本文提出的算法更加适合单路口的绿信比优化。  相似文献   

20.
传统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过相位禁行方式来解决交通冲突,导致交叉口时空资源利用率低,延误增加.为提高车路协同环境下的交叉口通行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间隙动态分配的智能交叉口车速控制方法,对交叉口车辆通行时间进行归一处理,建立了车辆跟驰控制模型和冲突避碰模型,使车辆能够根据交叉口控制区域内的实时路况信息预先进行速度调整,达到不停车通过交叉口的最优安全速度.运用VISSIM和MATLAB联合搭建仿真运行环境,分别在600 pcu·h-1, 1200 pcu·h-1和1800 pcu·h-1交通流量条件下,对智能控制和传统控制交叉口的控制效益进行评价对比,结果表明:该智能控制方法均能够有效缩短交叉口车辆延误,减少车辆油耗和各类污染物的排放,且交通流量越高,改善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