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动地表裂缝发育深度是决定实现压煤保水开采可行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文中以西部矿区东胜煤田某矿井3105工作面采动地表裂缝为对象,现场试验研究了高密度电法温纳装置与斯伦贝格装置、不同电极距的探测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地表为砂质粘性土层时、接地条件较差,温纳装置比斯伦贝格装置采集的原始数据信噪比高;高密度电法电极距应选择1 m或小于1 m,才能达到探测采动地表裂缝深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高密度电法具有勘探精度高,信息量大等优点,它已成为工程勘察中的主要物探手段之一。在地铁工程建设中常因地下孤石而导致盾构施工困难、耽误工期。该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高密度电法在东莞R2线地铁工程孤石勘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了不同装置形式下的探测效果以及在沥青路面实施探测的方法和数据解释。实例分析表明,高密度电法在孤石勘察中具有较好的效果。该文为孤石勘察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密度电法自问世以来,因其所具有的装置类型多、极距小、测点密度大、信息量丰富,在水、工、环地质等方面得到了较广泛应用。通过在马圈子矿区利用高密度电法进行采空区探测的实例,详述了对利用单边三极装置圈定采空区的工程验证结果,说明了该装置对探测采空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张洪 《煤矿安全》2023,(6):76-83
为了在实际工作中,通过高密度电法探测手段有效识别并区分煤矿火烧空区与采空区的电阻率异常特征;通过建立不同深度的煤矿火烧空区与采空区的二维电阻率剖面模型,并分别对模型进行正演模拟与反演计算分析来实现这一目的。首先通过建立数值模型验证了高密度电法中的温纳装置与偶极装置针对煤矿采空区与火烧区探测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并通过对煤矿采空区异常与火烧空区异常的数值模拟与结果分析,识别并区分了通过高密度电法探测煤矿火烧空区与采空区时产生的电阻率异常差异;最后运用水平向与垂向的一阶导数零值曲线对电阻率拟断面进行了电阻率的特征分析。相较而言:温纳装置对水平向异常的识别能力要强于偶极装置,偶极装置对垂向异常的识别能力要强于温纳装置;而通过对电阻率拟断面进行一阶导数计算,可有效识别、区分电阻率拟断面上的各类电阻率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频率域激发极化法偶极-偶极装置在金属矿勘查中的技术优势.双频道激电法轻便,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与多极距偶极-偶极装置水平和纵向分辨力高的技术特点相结合,可提高复杂地形条件下金属矿勘查效果.正演计算了双频激电仪四个频组不同收发距对高极化薄层的分辨能力,总结了双频激电偶极装置野外工作的技术要点.运用二维视电阻率/视幅频率反演软件可提高勘查资料的解释水平.应用实例表明,频率域偶极-偶极方法地质勘查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梁爽 《煤矿安全》2015,46(4):215-218
单极-偶极装置电阻率法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该方法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电流极、电位极距、采样间隔、记录点方式、探测深度与分辨率等诸多因素影响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引起重视或重视程度不够,从而造成解释偏差甚至错误的地质解释。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认为电流极、电位极距与采样间隔选取应适当;以不同记录方式数据直接成图直接解释会产生误导;探测深度不宜过大;且不管采用交会法还是地球物理反演方法,单极-偶极双向测量是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洞穴的最佳装置。  相似文献   

7.
该文介绍了高密度电法原理及常用装置,从正演模拟出发,对高密度电法在油气管道穿越工程中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应用实例.对同一测线的两种高密度电法装置勘探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在勘察基岩面深度及裂隙发育方面效果较好;在相同地电条件及相同的剖面长度下,温纳装置对水平方向的电阻率变化较敏感;而偶极装置对垂向电...  相似文献   

8.
《露天采矿技术》2016,(8):40-45
利用Res2dmod软件对典型采空区地电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探测精度不仅与采空区埋深、电阻率高低及相邻洞体间距有关,还与所采用的探测装置类型及电极距等因素有关;通过对实际煤矿采空区进行高密度电法数值模拟,证明将数值模拟技术与现场实测结果相结合对于补充解释和准确判断采空区的分布范围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上对高密度电法温纳、微分、施贝、温施装置进行细致分析,并应用这4种装置在校园内进行了一系列测量试验,对比不同装置探测效果。结果表明:温纳和温施装置探测效果最佳,温纳装置水平探测效果要比其他装置突出,温施装置在测深方面具有优势,微分装置可以作为探测检测对比装置,而施贝装置垂向分辨率较高,深部基岩探测效果突出,对于高密度电法数据处理反演方法采用的是圆滑约束最小二乘法。  相似文献   

10.
《煤炭技术》2015,(10):90-91
地下空洞的探测是工程勘察和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已知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了不同排列方式和极距,研究了高密度电法在探测浅部地下水泥管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能够很好地反映地下空洞的存在,但为了精确探测地下空洞的几何参数,需要考虑同时配合多个排列和实验不同的极距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汞膜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的电化学机理及其简单的制作方法,并对常用的铂球镀银汞膜电极和旋转玻璃炭汞膜电极进行了比较.叙述了阳极溶出伏安法在铝、镁、硅、钛及其合金分析中的应用,以及各种样品中有关杂质元素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2.
粒子电极对印染废水的电催化降解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自制不锈钢基PbO2电极与粒子电极组成三维电极处理直接绿模拟废水,研究粒子电极的电催化性能。考察了槽电压、电催化时间、电解质浓度、粒子电极投加量及粒子电极的回收利用次数等因素对直接绿模拟废水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确定较佳反应条件。对比分析铁尾矿和粉煤灰两种粒子电极的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槽电压6v,电催化时间4min,粒子电极投加量13g/L,电解质浓度为0.06g/L,对50mg/L直接绿废水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7.98%。铁尾矿的电催化性能较粉煤灰好,但是回收利用率较粉煤灰低。  相似文献   

13.
叙述了pH计的不同结构与优缺点,检测对象存在的非线性特性及非线性控制的实现,调节阀的选型等.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提升机主保护之一闸瓦磨损开关的改造方案及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龙怀中 《矿冶工程》2003,23(3):46-48
采用旋转盘环铂电极研究了硫化钠氧化的电化学过程。硫化钠解离产生的HS-离子在圆盘电极上氧化, 而在环电极上被还原。实验结果表明, 当圆环电极的旋转频率为20 Hz、圆盘电极上的电压大于-0.15 V 时, HS-离子在圆盘电极上通过一系列电化学反应氧化生成S0, 其中间产物包括Sx2-或S22-;在环电极上施加-0.8 V 电压后, S0 在环电极上被还原。旋转圆环铂电极的循环伏安扫描曲线表明, 硫化钠的氧化过程产生了中间产物Sx2-, 进一步氧化形成元素S0 。  相似文献   

16.
马斌 《煤矿安全》2021,52(1):144-147
为了得到最适用于煤矿井下孔内电阻率测量工况的各工程参数,实现孔内电阻率精准测量,对孔内电阻率测量常用的对称四级测量模型展开了研究,推导了电阻率探测深度与最佳电极间距之间的理论关系,得到了220 mm的最佳电极距,随后分析了正弦交流激励电流作为电极激励电流的优势,并选取了最佳电极供电方式及最佳电极材料,从而使对称四极测量模型的各工程参数具备更好的工况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对影响电选机分选区电场强度、电场分布、分离角、有效夹角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 电晕电极数量是影响上述参数的主要因素, 增加电晕电极数量可提高最大电场强度、改善电场的分布、增加有效夹角、提升分离角。  相似文献   

18.
用氟离子选择电极以多次标准添加作图法测定铝型材厂酸蚀法封闭液和废水中的氟离子,因大量的铝与氟离子络合而带来的干扰,可由钛铁试剂和柠檬酸根络合消除.该法流程简单、检测快速,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n=6),加料回收率为96.1%~103.4%,最低可测定0.1mg/L的氟离子.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多股绞合钢丝绳生产原理和焊条涂敷原理研制出药皮涂层连续电焊条(Continuous Coated Electrode,缩写CCE)。CCE能够替代短电焊条和气体保护焊丝,实现焊条焊接的自动化、半自动化生产。  相似文献   

20.
钨电极作为关键热源材料广泛应用于氩弧焊、等离子体焊接、喷涂、切割技术和冶金工业中,而钨电极的抗烧损能力是影响其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本文介绍了针对不同应用背景,在同等测试环境下,对比不同类型钨电极材料烧损程度。并针对电极工作后形貌和活性物质的变化情况,简要分析探讨了电极烧损机制。钨电极抗烧损性能研究测试方法为钨电极材料的进一步设计选材和工艺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