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深井易自燃厚煤层综放工作面自然发火重大风险在长期停工状态下管理难度加大,稍有不慎可发展成自燃隐患,甚至火灾事故。本文通过3306综放工作面采用快速封闭注氮、均压技术降低漏风、监测分析等综合措施杜绝了火灾隐患。  相似文献   

2.
基于上湾煤矿8.8 m大采高工作面的煤层赋存条件,对开采工艺对采空区漏风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利用示踪气体六氟化硫对工作面井上下漏风规律进行了测定分析。采取了优化通风系统、预防性区域注浆、回填堵漏等漏风管控措施,有效降低了向采空区漏入的风量,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开采。同时也为该盘区接续工作面的漏风管控工作提供了技术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均压通风防治工作面瓦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工作面外部漏风量大,瓦斯超限的实际情况,采用均压通风技术,提高工作面风压,减少工作面漏风,控制采空区瓦斯涌入工作面,确保工作面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4.
李建林 《山西煤炭》2013,33(1):79-80
工作面漏风是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常见问题,同一般漏风相比,工作面漏风的危害会更大一些;采取措施防治采掘工作面漏风很有意义。文章对采掘工作面的漏风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示踪技术的Y型通风工作面采空区漏风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示踪技术对Y型通风试验工作面采空区漏风进行了现场检测,估算了采空区漏风风速,研究了漏风分布特点。研究发现:试验工作面采空区漏风范围较广,漏风风速与工作面位置之间呈负指数关系;在距离工作面50m范围内,漏风风速为0.033~0.043m/s;距离工作面200m以远,采空区漏风风速平均为0.018m/s;距离工作面50—200m是漏风过渡区。  相似文献   

6.
近距离易自燃煤层群开采条件下,工作面与上部多层采空区、地表相互联通形成复杂的立体交叉漏风网,为防治多源点漏风引发的自燃火灾事故,进行多工作面风压动态调控分析,提出了多点调控反馈补偿整体平衡理论。建立了调控区域空间连通状态辨识模型,以多点动态调控系统的风压增益系数来描述各个调控区域的空间连通状态。同时,建立了多点动态调控系统的风压分布动力学方程,提出调控系统稳定性判别方法与系统反馈补偿整体调控方法,以达到多工作面风压整体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郝建国 《煤炭技术》2021,40(2):120-122
针对龙华煤矿浅埋深煤层工作面存在上覆房柱式采空区和废弃巷道形成的大漏风火区和火灾气体威胁等难题,设计并实施了均压防灭火技术措施,通过采用调节风窗和局部通风机联合均压的方式,均衡了大漏风火区内主要漏风通道两端的风压,使得整个大漏风火区基本处于均压状态,改变了通风系统内的压力分布,抑制了火灾气体涌入本煤层工作面,从而有效遏制了上覆煤层老窑及地表露天矿剥离引起的大规模明火燃烧对本煤层工作面回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长壁开采110工法是基于"切顶短臂梁理论"提出的无煤柱自成巷开采技术。以柠条塔煤矿S12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对110工法工作面漏风情况的现场监测,研究了110工法采空区的漏风特性及其规律,并分析了采空区产生漏风的原因。结果表明:工作面后方的采空区存在漏风通道、采空区与工作面存在风压差是产生漏风的2个基本条件,而留巷区碎石帮矸石间的空隙、留巷内与工作面回风口间的压力差分别为采空区漏风提供了漏风通道和动力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风压、堵通道"的防漏风措施,以控制110工法采空区的漏风现象,为110工法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常鑫 《同煤科技》2021,(1):45-48
针对同煤浙能麻家梁煤业14208综放工作面采空区遗煤残留多、漏风严重,4#煤层自燃发火隐患大等技术难题,对工作面漏风量进行测算,确定出工作面的重点防灭火区域,提出并施行了多项综合防灭火技术工艺,有效抑制了遗煤自燃威胁,实现了工作面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0.
针对切顶留巷无煤柱开采下采空区留巷的侧帮段漏风面积大、漏风通道广等特点,以杜儿坪煤矿切顶留巷工作面Y型通风为例,运用CFD软件对留巷侧帮段堵漏风材料不同孔隙率的漏风流场、漏风量和漏风氧浓度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漏向采空区方向随多孔介质孔隙变大而漏风量也变大,且漏风量随至下隅角距离增大,呈现急剧减少→抛物线上升→线性减少→在靠近留巷处又急剧增大;随着多孔介质孔隙率增大,留巷向采空区的漏风量也越大,且沿工作面走向长度的增大,留巷向采空区漏风量逐渐减少;随着孔隙率变大,漏风氧浓度也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近距离煤层开采过程中采空区漏风通道、漏风规律复杂的难题,以麻家梁矿14201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近距离煤层开采时采空区漏风影响因素,并通过布置测点对14201工作面漏风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监测数据表明,工作面区域通风量随工作面风流的流向逐渐降低,工作面区域漏风量随工作面风流的流向逐渐增加,距离胶带顺槽50~75m的范围为工作面通风量最小,漏风量最大的区域,该区域升温煤层氧化升温速度快、自燃危险性高,是14201工作面在生产期间防灭火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2.
高抽巷在解决易自燃煤层综放工作面瓦斯超限问题的同时,又加剧了采空区漏风及其自燃危险性。为了使工作面采空区防火措施更具有针对性,通过现场实测,研究分析了高抽巷抽放条件下工作面采空区漏风规律,对采空区的自燃危险区域分析、采空区有针对性的控风防火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含文 《煤矿安全》2012,43(8):142-144
自燃煤层综放工作面停采前为创造撤面条件,顶煤无法回收,工作面支架回撤后,顶煤冒落,当工作面封闭不严或沿空掘巷留设的沿空煤柱裂隙发育煤体破碎时,构成了漏风通道,给采空区丢煤自燃提供了条件,从而极易造成已封闭采空区终采线自然发火,如何迅速判断发火位置,利用有效手段将发火点快速消灭,减少自然发火对矿井的危害和降低防治过程中的材料浪费是矿井主要解决问题。通过对163下04工作面终采线自然发火的研究,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综放面终采线防灭火技术。  相似文献   

14.
超长综放面煤层自燃火灾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砺  宋先明  文虎  孟祥军 《煤炭工程》2006,(3):58-60,69
在确定超长综放面煤层自燃危险区域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高效的综合防灭火技术体系,建立了超长综放面煤层自燃火灾快速应急防灭火系统,成功地对兴隆庄煤矿4324超长综放面煤层自燃火灾进行治理,为超长综放面的安全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松软巨厚煤层高冒区自然发火原因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煤炭自然发火所必须的4个要素出发,分析了松软巨厚煤层高冒区自然发火的原因,详细阐述了高冒区浮煤产生的原因和巷道风流的热风压以及巷道起伏引起风流的动压差对漏风的影响,针对耿村煤矿12190下巷火区的特点提出了应用三相泡沫新技术防治高冒火区的新观点,并制定了工艺实施方案和技术参数,分析了应用效果。实践证明三相泡沫防灭火技术能够有效的扑灭并防治高冒区的煤炭自燃,为松软煤层高冒火区的治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白皎煤矿2024复采工作面回采4层煤(B2),煤层厚度1.1~5.9 m,平均厚度3.5 m,1978-1984年期间本煤层顶部局部已采,残余煤量平均厚度1.4 m。由于采空区遗煤较多,资源浪费严重,准备对采空区遗煤进行复采。但由于采空区漏风严重,遗煤被预氧化,出现局部高温和CO等标志性气体,遗煤存在较大自然发火危险,对复采工作造成严重威胁。结合白皎矿2024复采工作面面临的实际情况,采取井下移动式灌浆注胶和井下直接灌注液态CO22种防灭火技术,有效解决了工作面回采期间的自燃问题,使工作面顺利完成回采,并安全撤架。  相似文献   

17.
浅埋易燃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防灭火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浅埋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所面临的煤层易自燃难题,提出了基于防灭火的浅埋深条件,分析了露头易自燃和浅埋煤层综放工作面回采空间大、遗煤多、漏风严重等特点,给出了适合露头煤或露天转井工开采的L型巷道布置的回采工艺,详细阐述了正压通风技术.根据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及地表塌陷规律,研究了填埋碾压技术,实施了注氮为主、灌堵为辅的综合...  相似文献   

18.
刘海源  李长贵  王平 《中国煤炭》2012,38(4):100-102
针对复合煤层分层开采自然发火治理困难的问题,提出了骨架充填式防火技术,在红阳二矿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有效地克服了由于再生顶板不完整性造成漏风通路多的难题,减少向上覆采空区漏风和煤炭的氧化,降低了工作面的温度,改善了下分层工作面生产环境,消除了工作面自然发火隐患,实现了下分层工作面的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